一种码垛输送线自动分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0343发布日期:2019-04-20 03:5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码垛输送线自动分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码垛输送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码垛输送线自动分拣装置。



背景技术:

搬运码垛作业在现代企业的物流管理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用人工来完成这项工作,存在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安全性差等诸多的弊端,已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采用自动化的操作手段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机械手是搬运机器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做为直接的执行部位,本身的结构、重量、外形尺寸对整个机器人的工作性能和技术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现有的码垛输送线自动分拣装置结构复杂,安装维护十分复杂,严重影响了码垛输送线的输送效率,降低了其生产效率,而且分拣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码垛输送线自动分拣装置,其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可实现自动化码垛分拣,剔除不合格产品,效率高且稳定性好。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码垛输送线自动分拣装置,其中:包括导向座、安装支架、前挡板、后挡板、光电传感器、左线性滑轨、机架、右线性滑轨、右安装座、气缸支座、左安装座、带导杆气缸、滚筒、挡块、浮动接头、力矩电机、锁紧螺母、气缸安装板和气缸,所述的导向座固定安装在左安装座的左后方,所述的左线性滑轨安装在左安装座的右侧面上,所述的右线性滑轨安装在右安装座的左侧面上,所述的机架分别安装在左线性滑轨和右线性滑轨上,所述的气缸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安装在气缸安装板上,所述的气缸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气缸支座上,所述的气缸活塞杆末端通过浮动接头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的带导杆气缸固定安装在机架的内壁上,所述的挡块固定安装在带导杆气缸活塞杆上,所述的前挡板和后挡板都固定安装在机架的顶面上,所述的安装支架固定安装在机架的前侧面上,所述的光电传感器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上,所述的力矩电机两端分别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的滚筒安装在力矩电机上。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的挡块为“T”形结构形式。

上述的带导杆气缸上安装有流速调节阀。

上述的右安装座和左安装座都为“T”形结构形式。

本实用新型输送线将产品输送到滚筒上,滚筒通过力矩电机带动下转动,从而将产品向左输送,带导杆气缸向上运动,通过挡块阻挡住产品,当光电传感器检测到产品时,当产品是合格品时,带导杆气缸向下运动带动挡块下行,从而通过滚筒将产品输送到传输线上;当产品是不合格品时,气缸带动机架沿左线性滑轨和右线性滑轨向后运动到后极限位置,此时机架与导向座平齐,带导杆气缸向下运动带动挡块下行,从而通过滚筒将产品输送到导向座上,不合格品沿着导向座斜面滑入废品收集箱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以下几点: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可实现自动化码垛分拣,剔除不合格产品,效率高且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轴侧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A-A结构剖视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导向座1、安装支架2、前挡板3、后挡板4、光电传感器5、左线性滑轨6、机架7、右线性滑轨8、右安装座9、气缸支座10、左安装座11、带导杆气缸12、滚筒13、挡块14、浮动接头15、力矩电机16、锁紧螺母17、气缸安装板18、气缸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

一种码垛输送线自动分拣装置,其中:包括导向座1、安装支架2、前挡板3、后挡板4、光电传感器5、左线性滑轨6、机架7、右线性滑轨8、右安装座9、气缸支座10、左安装座11、带导杆气缸12、滚筒13、挡块14、浮动接头15、力矩电机16、锁紧螺母17、气缸安装板18和气缸19,所述的导向座1固定安装在左安装座11的左后方,所述的左线性滑轨6安装在左安装座11的右侧面上,所述的右线性滑轨8安装在右安装座9的左侧面上,所述的机架7分别安装在左线性滑轨6和右线性滑轨8上,所述的气缸19通过锁紧螺母17固定安装在气缸安装板18上,所述的气缸安装板18固定安装在气缸支座10上,所述的气缸19活塞杆末端通过浮动接头15安装在机架7上,所述的带导杆气缸12固定安装在机架7的内壁上,所述的挡块14固定安装在带导杆气缸12活塞杆上,所述的前挡板3和后挡板4都固定安装在机架7的顶面上,所述的安装支架2固定安装在机架7的前侧面上,所述的光电传感器5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2上,所述的力矩电机16两端分别安装在机架7上,所述的滚筒13安装在力矩电机16上。

实施例中,的挡块14为“T”形结构形式。

实施例中,带导杆气缸12上安装有流速调节阀。

实施例中,右安装座9和左安装座11都为“T”形结构形式。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