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分颜色排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8960发布日期:2019-10-09 06:32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分颜色排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线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分颜色排线机。



背景技术:

全自动分颜色排线机,业内都是采用人工分颜色将线排入载具,是一种可以将电线定长裁断,定长剥皮,理平识别颜色,然后自动按颜色排线到焊接载具上的自动化设备, 所生产出来的线束产品, 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视、相机、空调、汽车、火车、飞机等领域。

现有的分颜色排线,其工艺都是人工实现颜色识别,再手工排序到焊接载具上。但人工易排错,且效率低,整个生产流程不能实现自动化。

本实用新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出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分颜色排线机,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自动分颜色排线机,包括机器本体,所述机器本体包括上机罩和下机箱,所述上机罩和下机箱之间设有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上依次排布设置有链条传动机构、自动送线机构、剥外皮机构、芯线理平机构、颜色识别机构、排线取线机构、进出载具机构,所述上机罩还依次设有操作触摸屏及电脑显示器。

特别的,所述自动送线机构的支架板其底部与工作台固定连接,上部横向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一侧安装有送线伺服,切线气缸、夹线气缸和换向气缸;且所述送线伺服固定于支架板侧部并设有导线轮,送线轮和编码器;且所述切线气缸通过连接块固定于安装板上,连接另一侧端与支架板固定连接,所述换向气缸横向固定于安装板上端,所述夹线气缸设于换向气缸下,并固定于安装板上,且上述气缸之间紧邻设置,所述支架板的另一侧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送线轮、编码器和支撑架,且所述送链轮为两个。

特别的,所述剥外皮机构的固定架底座固定于工作台上,所述固定架底座上安装有第一固定架,前端安装有第二固定架,后面固定连接有剥皮气缸,且所述第一固定架顶部设有剥皮马达,中间滑动设有多组剥皮刀安装座,所述第二固定架外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或多个线定位气缸,所述线定位气缸上方设有与第二固定架固定连接的线夹紧气缸。

特别的,所述芯线理平机构还包括第二支架板,且所述第二支架板的底部固定于工作台上,第二支架板前面安装有压线气缸,后面并列安装有旋转马达及拉线气缸,顶部安装有夹线气缸,且所述压线气缸、旋转马达和拉线气缸、夹线气缸的内侧分别通过连接块与第二支架板实现连接,其中所述旋转马达位于夹线气缸一侧端。

特别的,所述颜色识别机构还包括一CCD安装支架,所述CCD安装支架两侧分别设有夹线单元及拉线单元,顶部一侧端设有CCD颜色识别,且所述CCD颜色识别位于夹线单元上方。

特别的,所述排线取线机构还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且上述支撑板的底座均与工作台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两端分别安装有入线单元和排线伺服,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第一支撑板后面,第二支撑板上部安装有拉线单元,且拉线单元上方还设有取线单元,并与拉线单元相互配合,所述第三支撑板位于第二支撑板后面,第三支撑板上部横向设有出线模组,所述出线模组一端固定连接有取线伺服,其中所述取线单元后侧与出线模组相邻设置并配合运作,所述取线单元前侧与入线单元相互配合运作。

特别的,所述进出载具机构还包括载具入口、移载具机构、送载具机构、压线机构及载具出口;所述载具入口及载具出口并列设于工作台上,且所述载具入口及载具出口同一侧端连接有纵向设置的移载具单元,所述移载具单元及载具出口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送载具单元及压线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全自动分颜色排线机,依次设置有自动送线变双头入链条式循环载具内,线理平机构设有弹性夹持及旋转马达和定型气缸能将线理平并定型;而颜色识别机构上设有CCD颜色识别,可识别线的颜色及顺序;并通过CCD与PLC通信控制伺服电机移位将线按顺序颜色排列到取线夹上放入焊接载具,整个生产流程实现自动化,避免了传统工艺中人工识别颜色,再手工排序到载具上时易发生错误的现象,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机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送线机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剥外皮机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芯线理平机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颜色识别机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排线取线机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进出载具机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

如图 1-7 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自动分颜色排线机结构设定: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全自动分颜色排线机,包括机器本体1,所述机器本体1包括上机罩2和下机箱3,所述上机罩2和下机箱3之间设有工作平台4,所述工作平台4上依次排布设置有链条传动机构5、自动送线机构6、剥外皮机构7、芯线理平机构8、颜色识别机构9、排线取线机构10、进出载具机构11,所述上机罩2还依次设有操作触摸屏12及电脑显示器13。

其中所述自动送线机构6的支架板601其底部与工作台4固定连接,上部横向设有安装板602,所述安装板602一侧安装有送线伺服611、切线气缸603、夹线气缸604和换向气缸605,且所述送线伺服611固定于支架板601侧部并设有导线轮610,送线轮607和编码器608;且所述切线气缸603通过连接块606固定于安装板602上,连接另一侧端与支架板601固定连接,所述换向气缸605横向固定于安装板602上端,所述夹线气缸604设于换向气缸605下,并固定于安装板602上,且夹线气缸604及换向气缸605之间紧邻设置,所述支架板601的另一侧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送线轮607、编码器608和支撑架609,且所述送链轮607为两个。

所述剥外皮机构7的底座701固定于工作台4上,所述底座701上安装有第一固定架702,前端安装有第二固定架703,底座侧部固定连接有剥皮气缸704,且所述第一固定架702顶部设有剥皮马达705,中间滑动设有多组剥皮刀安装座706,所述第二固定架703外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或多个线定位气缸707,所述线定位气缸707上方设有与第二固定架703固定连接的线夹紧气缸708。所述芯线理平机构8还包括第二支架板801,且所述第二支架板801的底部固定于工作台4上,第二支架板801前面安装有压线气缸802,后面并列安装有旋转马达803及拉线气缸804,顶部安装有夹线气缸805,且所述压线气缸802、旋转马达803和拉线气缸804、夹线气缸805的内侧分别通过连接块806与第二支架板801实现连接,其中所述旋转马803达位于夹线气缸805一侧端。所述颜色识别机构9还包括一CCD安装支架901,所述CCD安装支架901两侧分别设有夹线单元902及拉线单元903,顶部设有CCD颜色识别904,且所述CCD颜色识别904位于夹线机构902上方。所述排线取线机构10还包括第一支撑板1001、第二支撑板1002和第三支撑板1003;且上述支撑板的底座均与工作台4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1001两侧分别安装有入线单元1004和排线伺服1005,所述第二支撑板1002位于第一支撑板1001后面,第二支撑板1002上部安装有拉线单元1006,且拉线单元1006上方还设有取线单元1007,并与拉线单元1006相互配合运作,所述第三支撑板1003位于第二支撑板1002后面,第三支撑板1003上部横向设有出线模组1008,所述出线模组1008一端固定连接有取线伺服1009,其中所述出线模组1008与取线单元1007后侧相邻设置并配合运作,所述入线单元1004与取线单元1007前侧相互配合运作。所述进出载具机构11还包括载具入口1101、移载具单元1102、送载具单元1103、压线单元1104及载具出口1105;所述载具入口1101及载具出口1105并列设于工作台4上,且所述载具入口1101及载具出口1105同一侧端连接有纵向设置的移载具单元1102,所述移载具单元1102及载具出口1105后侧部分别固定连接有送载具单元1103及压线单元1104。

本实施例中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技术路线为:

1、自动送线变双头入链条式循环载具内,带弹性旋转机构将线理平并定型,通过CCD视觉识别线的颜色及顺序,通过CCD视觉与PLC通信控制伺服电机移位将线按顺序颜色排列。

2、设置有链条传动机构、自动送线机构、剥外皮机构、芯线理平机构、颜色识别机构、排线取线机构、进出载具机构,整个生产流程实现自动化,避免了传统工艺中人工识别颜色,再手工排序到载具上时易发生错误的现象,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采用与本实用新型相似结构及其方法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所有实施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