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选尾矿缓冲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8410发布日期:2019-11-12 23:01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选尾矿缓冲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筒,尤其是涉及一种浮选尾矿缓冲筒。



背景技术:

洗煤是煤炭深加工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序,从矿井中直接开采出来的煤炭叫原煤,原煤在开采过程中混入了许多杂质,而且煤炭的品质也不同,内在灰分小和内在灰分大的煤混杂在一起。洗煤就是将原煤中的杂质剔除,或将优质煤和劣质煤炭进行分门别类的一种工业工艺。

洗煤主要是通过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将精煤、中煤和矸石进行分离,之后进行脱水、脱介和浮选处理,形成浮选精矿、精煤、浮选尾矿,其中,浮选尾矿需进入沉淀池内进行沉淀,在将浮选尾矿通入沉淀池之前,会先通入缓冲筒内进行缓冲,避免水流直接冲击至沉淀池内,影响沉淀。

为提高缓冲效果,通常会将缓冲筒与沉淀池的连接处设置为小流量口,但是这种设置会导致缓冲筒底部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会积聚一些淤泥,影响沉淀,而现有的缓冲筒存在不便清理、清理难度大等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选尾矿缓冲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浮选尾矿缓冲筒,其优点是将缓冲筒分体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清理,降低了操作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浮选尾矿缓冲筒,包括上缓冲筒、一体连通在所述上缓冲筒外壁上的进料口和加料口以及滑动套接在所述上缓冲筒外侧的下缓冲筒,所述下缓冲筒的底部与沉淀池相连通,所述上缓冲筒的外壁上固接有向外延伸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搭接在所述下缓冲筒的上边沿处,所述支撑件的下方设置有可驱动所述上缓冲筒进行升降以方便对所述下缓冲筒底部进行清理的驱动件;

所述上缓冲筒的外壁与所述下缓冲筒的内壁之间还设有对两者进行密封的密封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清理时,通过驱动件驱动上缓冲筒上升至一定高度,使上缓冲筒与下缓冲筒之间分开,此时,下缓冲筒的顶端开口被打开,工作人员通过器具对下缓冲筒的底部进行清理即可,清理完毕后,再通过驱动件驱动上缓冲筒下降,直到支撑件与下缓冲筒的上边沿处相抵接,密封圈被挤压在上缓冲筒的外壁与下缓冲筒的内壁之间,实现密封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缓冲筒,本申请中的缓冲筒便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清理,降低了操作难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圈包括密封垫和密封唇,所述密封垫的一侧与所述下缓冲筒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唇呈下凹的弧形垫,其一端与所述密封垫靠近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固接、另一端朝靠近所述上缓冲筒的方向斜下倾斜,并且与所述上缓冲筒的外壁紧密贴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浮选尾矿随水一同注入下缓冲筒内后,由于进水量大于出水量,水位会逐渐增高,当水与密封唇接触时,密封唇受到水压的影响会与上缓冲筒的外壁相抵紧,水压越大,抵紧力越大,密封性越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件的截面呈Z型,其包括固接在所述上缓冲筒外壁上的固定环、固接在所述固定环远离所述上缓冲筒一端的下沿、以及固接在所述下沿远离所述固定环一端且向外水平延伸的承载环,所述固定环的下表面与所述下缓冲筒的上边沿相抵接,所述下沿远离所述承载环的一侧与所述下缓冲筒的外壁相抵接,所述驱动件连接在所述承载环的下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件的设置,用于对上缓冲筒进行支撑,以便于驱动件对上缓冲筒进行驱动,同时,通过多点抵接,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防止浮选尾矿随水溢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为油缸,其活塞杆的自由端与所述承载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油缸的输出功率较大,并且可在稳定的使上缓冲筒进行升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环的下表面开设有环形的密封槽,所述下缓冲筒的上边沿插接在所述密封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下缓冲筒的上边沿与密封槽插接配合,实现固定环与下缓冲筒之间的密封连接,从而进一步降低浮选尾矿随水溢出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沿远离所述承载环的一侧与所述下缓冲筒的外壁之间设有橡胶垫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上缓冲筒与下缓冲筒密闭时,橡胶垫圈被压紧在下沿与下缓冲筒的外壁之间,从而进一步提高两者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缓冲筒的外壁与所述固定环的上表面之间等距固接有若干三角形肋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三角形肋板的设置,用于加强上缓冲筒与支撑件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支撑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设有四组,其沿所述下缓冲筒的周向等距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四组驱动件的设置,用于提高上缓冲筒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清理时,通过驱动件驱动上缓冲筒上升至一定高度,使上缓冲筒与下缓冲筒之间分开,此时,下缓冲筒的顶端开口被打开,工作人员通过器具对下缓冲筒的底部进行清理即可,清理完毕后,再通过驱动件驱动上缓冲筒下降,直到支撑件与下缓冲筒的上边沿处相抵接,密封圈被挤压在上缓冲筒的外壁与下缓冲筒的内壁之间,实现密封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缓冲筒,本申请中的缓冲筒便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清理,降低了操作难度;

2、当浮选尾矿随水一同注入下缓冲筒内后,由于进水量大于出水量,水位会逐渐增高,当水与密封唇接触时,密封唇受到水压的影响会与上缓冲筒的外壁相抵紧,水压越大,抵紧力越大,密封性越好;

3、下缓冲筒的上边沿与密封槽插接配合,实现固定环与下缓冲筒之间的密封连接,从而进一步降低浮选尾矿随水溢出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缓冲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缓冲筒;11、进料口;12、加料口;2、下缓冲筒;3、支撑件;31、固定环;311、密封槽;32、下沿;33、承载环;4、驱动件;5、三角形肋板;6、密封圈;61、密封垫;62、密封唇;7、橡胶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浮选尾矿缓冲筒,包括上缓冲筒1以及滑动套接在上缓冲筒1外侧的下缓冲筒2,两者之间相连通,上缓冲筒1靠近顶端的外壁上一体连通有进料口11和加料口12,浮选尾矿通过进料口11输送至缓冲筒内进行缓冲,同时,通过加料口12将预先配置好的絮凝剂添加至缓冲筒内与浮选尾矿混合,用于去除多种高分子有机物、某些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以便于水的循环利用,下缓冲筒2的底部与沉淀池相连通,用于将浮选尾矿输送至沉淀池中进行沉淀。

上缓冲筒1的外壁上固接有向外延伸的支撑件3,其截面呈Z型,支撑件3包括固接在上缓冲筒1外壁上的固定环31、固接在固定环31远离上缓冲筒1一端的下沿32、以及固接在下沿32远离固定环31一端且向外水平延伸的承载环33,其中,固定环31的下表面与下缓冲筒2的上边沿相抵接,下沿32远离承载环33的一侧与下缓冲筒2的外壁抵接并贴合,从而使上缓冲筒1与下缓冲筒2之间实现初步密封。

参照图1,支撑件3的下方设置有驱动件4,用于驱动上缓冲筒1进行升降。驱动件4设置为油缸,其活塞杆的自由端与承载环3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其缸体与支架过地面相连接。

清理时,通过驱动件4驱动上缓冲筒1上升至一定高度,使上缓冲筒1与下缓冲筒2之间分开,此时,下缓冲筒2的顶端开口被打开,工作人员通过器具对下缓冲筒2的底部进行清理即可,清理完毕后,再通过驱动件4驱动上缓冲筒1下降,直到支撑件3与下缓冲筒2的上边沿处相抵接,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缓冲筒,本申请中的缓冲筒便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清理,降低了操作难度。

参照图1,为提高上缓冲筒1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将驱动件4设置为四组,其沿所述下缓冲筒2的周向等距设置。

进一步的,在上缓冲筒1的外壁与固定环31的上表面之间等距固接有若干三角形肋板5,用于加强上缓冲筒1与支撑件3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支撑件3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在上缓冲筒1的外壁与下缓冲筒2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6,其用于对两者进行密封,防止浮选尾矿随水沿上缓冲筒1和下缓冲筒2之间的间隙溢出。密封圈6包括密封垫61和密封唇62,其中,密封垫61的一侧与下缓冲筒2的内壁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密封唇62呈下凹的弧形垫,其一端与密封垫61靠近支撑件3的一端固接、另一端朝靠近上缓冲筒1的方向斜下倾斜,并且与上缓冲筒1的外壁紧密贴合。

当浮选尾矿随水一同注入下缓冲筒2内后,由于进水量大于出水量,水位会逐渐增高,当水与密封唇62接触时,密封唇62受到水压的影响会与上缓冲筒1的外壁相抵紧,水压越大,抵紧力越大,密封性越好。

在固定环31的下表面开设有环形的密封槽311,使下缓冲筒2的上边沿插接在密封槽311内,实现固定环31与下缓冲筒2之间的密封连接,从而进一步降低浮选尾矿随水溢出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参照图1,在下沿32远离承载环33的一侧与下缓冲筒2的外壁之间设置橡胶垫圈7,其可与两者的任意一个粘接固定,当上缓冲筒1与下缓冲筒2密闭时,橡胶垫圈7被压紧在下沿32与下缓冲筒2的外壁之间,从而进一步提高两者之间的密封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