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合成液化气制配方法

文档序号:5096619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能合成液化气制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能合成液化气制配方法。
在民用燃料技术领域中,由于其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必需品,市场前景相当广阔,历来深受各研究部门、研究人员的重视,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民用燃料产品种类繁多,有的是以醇类为主要原料的燃料;有的是以石油液化气为主要原料的燃料;有的是石化工业副产品凝析油为主的燃料,其种类相当多数不胜数。这些燃料各有特点,其使用改变了传统的用柴、草、煤的用火方式,节省时间精力,家庭环境清洁,但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缺点,醇类燃料如甲醇类的,燃烧前后、燃烧中,挥发、不完全燃烧的气体对人体危害很大,乙醇及其他醇类的燃料原料紧张成本高;石油液化气储运困难;凝析油类的燃烧后瓶内余油多等等,有的使用时需要打气加压,有的需要预热,有的会冒烟积炭,有的使用起来相当不安全。现在市场上主要有一种液化气,主要是利用碳五燃烧,在不锈钢灶具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增添一套油汽转换装置;根据加温汽化的原理,在钢瓶中增加一个吸油管,微压使油喷射上来,进入油汽转换装置,加温变汽进行燃烧。这种液化气本身及其在使用方法上的要求存在以下问题(1)钢瓶进行加装吸油管的改造,不能与石油液化气钢瓶通用;(2)灶具上油汽转换装置的改造给现有使用液化气的用户和经营者带来诸多不便;(3)油汽转换装置长期使用,易造成予热部位积碳和堵塞,维修很不方便。(4)碳五纯度不高,重碳分子多,沸点高,油汽转换装置不能转换完全,易在燃烧火头喷出油来,引起着火现象;(5)连接炉具的塑料胶管破裂,或接头部位不紧,从钢瓶喷射上来的碳五油将会泄漏,也出现着火现象;(6)由于现有的减压阀均为普通金属材料制成,而碳五中含有胶粘杂物,长期使用会使减压阀生锈失灵,达不到安全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情况,提供一种制配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卫生,成本低廉的高能合成液化气。
为了解决上述任务,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在主燃料中按一定比例加入气化剂、添加剂配制而成,所用的主燃料是轻烃油或碳五或石油醚,气化剂为二甲醚和双氧水,添加剂为二茂铁。燃料中各种成分的配比为轻烃油88-92二甲醚4-7
双氧水3.9-4.8二茂铁0.1-0.2在常温常压下为液态的轻烃油通过汽化装置使之变为气态,进入灶具内完全燃烧。气化器包括一次气化器和二次气化器。一次气化器装入钢瓶内,二次气化器安装于灶具燃烧头上(不对灶具作其他更改)。安装一次气化器将钢瓶角阀用18×1.5丝攻攻丝,并与气化器连接。丝口部分用密封带密封,不得漏气。乳胶管500mm,一端接气化器进油管,另一端插入钢瓶底,离钢瓶底若1-2cm。安装二次气化器,安装前检查二次气化器,通过水压试验,在水中检查打气后的二次气化器是否漏气,无渗漏即可使用。打开灶具后板,将二次气化器紧套在灶具左面燃烧头上,铜管靠灶具燃烧头上沿,接头用煤气用胶软管加密封带,用卡子卡紧,然后灌装制气,将一次气化器的角阀于钢瓶上,向钢瓶内灌装轻烃油,根据配方加入添加剂和气化剂,启动空气压缩机,向钢瓶内加气到5-6kg压力。加压停止时先关钢瓶角阀,再关空压机出气阀门,空气压缩机最大压力不超过8kg压力。
实施例1(重量份数)轻烃油88,二甲醚7,双氧水4.8,二茂铁0.2,其合成方法如前所述。
实施例2(重量份数)轻烃油92,二甲醚4,双氧水3.9,二茂铁0.1,实施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重量份数)轻烃油90,二甲醚5.5,双氧水4.4,二茂铁0.1,实施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发明可用反应罐,也可以用大吨位贮存罐直接生产,一次可生产几吨或十吨,火力强,热值达11800大卡/kg,使用时间长,比石油液化气长5小时左右,制配简单,使用安全方便,灶具、钢瓶均通用,无毒、无烟、无污染,生产成本低,适宜推广。
权利要求
1.一种高能合成液化气制配方法,由主燃料、气化剂、添加剂组成,其特征在于所用的主燃料是轻烃油,气化剂为二甲醚和双氧水,添加剂为二茂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能合成液化气制配方法,其特征是轻烃油其含量为重量份88-9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能合成液化气制配方法,其特征是二甲醚其含量为重量份4-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能合成液化气制配方法,其特征是双氧水其含量为重量份3.9-4.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能合成液化气制配方法,其特征是二茂铁其含量为重量份0.1-0.2。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能合成液化气制配方法,由主燃料、气化剂、添加剂组成,所用的主燃料为轻烃油,气化剂为二甲醚和双氧水,添加剂为二茂铁。本发明制配简单,使用安全方便,无毒、无烟、无污染,热值高,适宜推广。
文档编号C10L3/00GK1316490SQ0011446
公开日2001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4日
发明者卢友明, 周辉 申请人:卢友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