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炉用集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01343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焦炭炉用集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焦炭炉用集尘装置,其可回收伴随来自形成于焦炭炉中的炭化室的焦炭的排出动作而产生的粉尘。
背景技术
以前,焦炭的制造设备中,设有焦炭炉用集尘装置(以下,简称为集尘装置),其回收伴随来自形成于焦炭炉中的炭化室的焦炭排出动作而产生的粉尘。
即,制造焦炭的设备中,设有一种集尘装置,其用以回收伴随相对于炭化室炉口装卸炉盖的动作、与用以将焦炭引导至特定排出位置(例如,桶)上的导向盒的炉口连接的动作,焦炭的排出、焦炭排出后炉口的清扫动作等而产生的粉尘。
上述集尘装置,因考虑到产生粉尘的时间或产生粉尘的区域,故而包括炉口集尘系统,其用以回收进行炉盖的装卸或炉口的清扫时所产生的炉口周边的粉尘,排出区域集尘系统,其用以回收由导向盒排出焦炭时所产生的排出区域的粉尘,各集尘系统与连接有集尘机的回收管道相连接。
炉口集尘系统包括集尘盖部(以下称为炉口集尘盖部),该集尘盖部以自上方侧覆盖包含炉口周边区域(例如,用以装卸炉盖的炉盖装卸机构,或用以清扫炉口的炉口清扫机构,连接于炉口的导向盒中之一方的开口侧)的区域(以下称为炉口区域。)的方式而形成。
排出区域集尘系统包括集尘盖部(以下,称为排出区域集尘盖部),其自上方覆盖由导向盒向特定位置排出之焦炭所通过的区域,即,包含导向盒排出口以及特定排出位置的区域(以下称为排出区域)之方式而形成;连接部,其可连接于设于回收管道之被连接部;以及,通道,其流体式地连接该连接部与排出区域集尘盖部。并且,上述炉口集尘系统中,连接于炉口集尘盖部的通道与排出区域集尘系统的通道合流,将该排出区域集尘系统的一部分(通道)兼用作该炉口集尘系统的集尘路径,并且将排出区域集尘系统的连接部兼用作炉口集尘系统的连接部。
由此,上述构成下的集尘装置,通过使集尘机运作,使得回收管道、炉口集尘系统、以及排出区域集尘系统内变成负压,经由炉口集尘盖部对炉口区域进行集尘,由排出区域集尘盖部对排出区域进行集尘。
然而,上述构成下的集尘装置,存有如下问题,即,不仅炉口集尘系统与排出区域集尘系统合流,且因由该排出区域集尘系统的连接部而与回收管道连接,因此无法充分确保炉口集尘系统的集尘能力。即,排出区域集尘系统,为了可以回收伴随大量焦炭的排出而产生的大量粉尘,而以上述排出区域集尘盖部覆盖非常广泛的区域之方式而构成,并且连接排出区域集尘盖部与连接部的通道以较大的直径构成,因此,即使使炉口集尘系统于中心进行集尘时,吸引来自排出区域集尘系统的大量空气之后,存有如下问题,即,与排出区域集尘系统合流的炉口集尘系统的吸引能力降低,且无法充分进行集尘。
因此,于炉口集尘系统与排出区域集尘系统的合流部分设有用以切换集尘路径的缓冲器,于利用炉口集尘系统进行集尘时亦考虑到阻止来自排出区域集尘系统的吸引,但若以此方式于粉尘所通过的集尘路径的合流部分设置缓冲器,则存在该缓冲器受到热的影响而产生损伤之问题。即,因伴随焦炭排出而产生的粉尘为高温,因此,若于路径上设置切换集尘路径的缓冲器,则缓冲器会受到粉尘的热影响,存在短时间内受到损伤、且产生化学腐蚀的问题。因此,先前的集尘装置中,除易产生机器损伤等之外,亦存在无法高效地进行集尘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之课题在于,鉴于上述情形,提供一种焦炭炉用集尘装置,其不仅可抑制机器损伤,且可确实且高效地回收炉口附近所产生的粉尘、以及特定排出区域所产生的粉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焦炭炉用集尘装置,其包括炉口集尘系统,该炉口集尘系统对形成于焦炭炉中的炭化室的炉口周边进行集尘,排出区域集尘系统,该排出区域集尘系统对于自连接于炉口并形成焦炭排出路径的导向盒排出焦炭的排出区域进行集尘,以及,回收管道,该回收管道连接有用以吸引粉尘的集尘机、并且流体式地连接有炉口集尘系统及排出区域集尘系统,该焦炭炉用集尘装置之特征在于上述炉口集尘系统包括覆盖炭化室炉口周边的炉口集尘盖部、与流体式地连接于该炉口集尘盖部的炉口用连接部,排出区域集尘系统包括覆盖排出区域的排出集尘盖部、与流体式地连接于该炉口集尘盖部的排出区域用连接部,且上述回收管道中,于轴线方向隔以间隔而设有多个被连接部,该被连接部构成为可流体式地连接上述炉口用连接部以及排出区域用连接部、并且构成为可切换集尘路径的开关,炉口用连接部以及排出区域用连接部,对应于多个被连接部的间隔而并列设置,且以分别连接个别的被连接部之方式而构成。
通过具有上述构成的焦炭炉用集尘装置,无须使炉口集尘系统与排出区域集尘系统合流,以将各炉口用连接部以及排出区域用连接部连接于个别的被连接部之方式而构成,所以直至回收管道为止并未形成空气流动的合流部分,可防止任一方集尘系统的空气流动(吸引)对于另一个集尘系统的空气流动(吸引)造成不良影响,且各集尘系统中可充分进行集尘。另外,在集尘的同时亦可高效地排出各区域所产生的热气,并可防止各种装置受到焦炭的热影响而产生损伤。
并且,因以可切换集尘路径的开关的方式构成各被连接部,所以根据使各集尘系统运行的时序开关集尘路径,由此可阻止来自无须集尘的集尘系统的吸引,并可减轻对连接于回收管道的集尘机的负荷。并且,于回收管道侧(被连接部)实施集尘路径的开关,所以于关闭集尘路径的状态下,未利用连接的集尘系统进行集尘,因此,即使由缓冲器进行集尘路径的开关,该缓冲器亦不会受到粉尘的热影响而产生损伤。
另外,较好的是,于进行堵塞炉口之炉盖的卸下动作或对炉口连接导向盒的动作的状态下,将连接于炉口用连接部的被连接部的集尘路径设为打开状态,另一方面,将连接于排出区域用连接部的被连接部的集尘路径设为关闭状态,于进行焦炭的排出动作的状态下,连接于炉口用连接部的被连接部的集尘路径保持打开状态,连接于排出区域用连接部的被连接部的集尘路径设为打开状态。
由此,当炉口集尘系统于中心进行集尘时,连接于排出区域用连接部的被连接部的集尘路径为关闭状态而无法对排出区域进行集尘,故而对于利用炉口集尘系统所进行的集尘,可最大限度地活用连接于回收管道的集尘机的集尘(吸引)能力。并且,排出焦炭时,若将连接于排出区域用连接部的被连接部的集尘路径设为打开状态,则对排出区域进行集尘。此时,虽仍继续利用炉口集尘系统进行集尘(排气),但各集尘系统是以独立的路径连接于回收管道,所以到达回收管道的空气的流动未合流,可分别高效地进行集尘(排气)。
此情形时,于对已排出焦炭的炉口实施清扫动作或者对炉口实施安装炉盖的动作的状态下,可使连接于炉口用连接部的被连接部的集尘路径保持打开状态,且将连接于排出区域用连接部的被连接部的集尘路径设为关闭状态。焦炭排出后,排出区域的粉尘非常少或者没有,所以将连接于排出区域用连接部的被连接部的集尘路径设为关闭状态,由此对于清扫炉口或安装炉盖时所产生的粉尘的回收(利用炉口集尘系统进行的集尘),可最大限度地活用连接于回收管道的集尘机的集尘(吸引)能力。
上述排出区域集尘系统包括多个上述排出区域用连接部,该多个排出区域用连接部以及炉口用连接部对应于多个被连接部的间隔而隔以间隔且并列设置。由此,当使排出区域集尘系统于中心进行集尘时,流向回收管道的空气增多,可确实地回收所产生的大量粉尘。此外,以此方式将多个排出区域用连接部流体式地连接于被连接部,则自炉口集尘系统向回收管道流入的空气减少,此状态(对排出区域进行集尘的状态)下,炉口周边仅于该炉口连接有导向盒,因为是难以产生粉尘的状况,因此不会对集尘效率产生影响。另外,即使集尘(吸引)能力降低,因空气的流动经由导向盒所产生的焦炭的热气通过炉口集尘系统排出,所以可防止因周边机器的热影响而造成损伤。
并且,作为本发明的一形态,较好的是上述炉口集尘系统以及排出区域集尘系统,以沿横向并列形成有多个炭化室的焦炭炉之方式,可于沿炭化室的并列方向延伸的轨条上走行,且装备于可将上述导向盒连接于炉口的焦炭导向车,并且,回收管道是沿该焦炭导向车的走行方向而配设,各炉口用连接部以及排出区域用连接部,可对被连接部进行连接及其解除。由此,通过使焦炭导向车走行,炉口集尘系统(炉口集尘盖部)以及排出区域集尘系统(排出区域集尘盖部)可对应各炭化室而配置。并且,若将各炉口用连接部以及排出区域用连接部连接于被连接部,则可利用如上所述的各集尘系统进行集尘,若解除对被连接部的连接,则焦炭导向车可走行。因此,无须于各炭化室设有集尘系统,即可高效地进行集尘。
并且,较好的是,于较炉口更上侧的位置以与焦炭炉相对的方式,将可于沿焦炭导向车的走行方向延伸的轴心周围旋转的耐热性密封机构,直接或间接地安装于炉口集尘盖,通过使密封机构于轴心周围旋转,可切换以下两种状态,即,该密封机构接触焦炭炉的立面并堵塞焦炭炉与焦炭导向车之间的间隙的堵塞状态,以及,密封机构离开焦炭炉的堵塞解除状态。由此,利用炉口集尘系统进行集尘时,将密封机构设为堵塞状态,由此可防止粉尘自焦炭炉与焦炭导向车之间向外部飞散,将密封机构设为堵塞解除状态,由此可解除密封机构与焦炭炉的接触,并容许焦炭导向车的走行。
较好的是,上述焦炭导向车,包括台车,可走行于第一轨条、第二轨条、以及第三轨条上,且上述轨条以沿着横向并列形成有用于干馏原料石炭的多个炭化室的焦炭炉之方式,于炭化室的并列方向延伸,且于与该并列方向(延伸方向)直交的方向上隔以间隔而配设;装卸用于堵塞炭化室炉口的炉盖的炉盖装卸机构;清扫炉口的炉口清扫机构;形成自炉口排出的焦炭的排出路径的导向盒;用以回收伴随焦炭排出动作而产生的粉尘的集尘系统;以及,设置于上述台车上的框架,并且,上述台车由主台车部与子台车部构成,该主台车部走行于焦炭炉侧的第一轨条以及与此相邻的第二轨条上,该子台车部走行于与第二轨条相邻的第三轨条上,上述框架包括设于主台车部上的主框架部、设置于子台车部上的子框架部、以及联结支撑梁,该联结支撑梁联结主框架部与子框架部且支撑炉盖装卸机构、炉口清扫机构、导向盒、以及集尘系统,主框架部包括大致对应于第一轨条的配置而立设的第一支柱,大致对应于第二轨条的配置而立设的第二支柱,以及联结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的联结梁,在焦炭导向车中,联结支撑梁的一端侧联结于子框架部,而另一端侧于较第二支柱更偏于第一支柱侧直接或间接地联结于联结梁。
通过具有上述构成的焦炭导向车,上述联结支撑梁的一端侧联结于子框架部,该联结支撑梁的另一端侧于较第二支柱更偏于第一支柱侧直接或间接地联结于联结梁,因此作用于联结支撑梁的一端侧的荷重经由子框架部以及子台车部而作用于第三轨条。另一方面,联结支撑梁的另一端侧,于较第二支柱更偏于第一支柱侧直接或间接地联结于联结梁,所以作用于联结支撑梁的另一端侧的荷重分开而作用于主框架部的第一支柱以及第二支柱。
因此,作用于联结支撑梁的另一端侧的荷重(炉盖装卸机构,炉口清扫机构,导向盒,以及集尘通道等的重量)并未集中作用于主框架部的第二支柱,亦可经由第一支柱作用于第一轨条。由此,由框架支撑的各构成的大多数重量作用于第一轨条以及第三轨条(轨条上的车轮)且荷重平衡良好,可提高走行稳定性,另外,即使于排出焦炭时亦可保持为稳定的状态。即,利用上述焦炭导向车,可实现以下效果可尽可能地使荷重作用于并列配设的第一轨条、第二轨条、及第三轨条中的第一轨条以及第三轨条,在确保走行稳定性的同时,亦可确保焦炭排出时的稳定性。
特别是,于上述焦炭导向车中,较好的是上述联结支撑梁的另一端侧于较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之间的中间位置更偏于第一支柱侧而直接或间接地联结于联结梁。由此,因作用于联结支撑梁另一端侧的荷重的作用点位于第一支柱侧,所以作用于第一支柱的荷重大于第二支柱。其结果为,可使大部分的荷重作用于第一轨条以及第三轨条,可获得更好的荷重平衡。并且,于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之间适当选择对于联结梁之联结支撑梁的联结位置,由此可增减第一轨条与第三轨条的车轮负担。
另外,上述联结支撑梁的另一端侧直接或间接地插脚结合于联结梁,构成为可于该插脚支点周围旋转,由此可进一步提高焦炭导向车的走行稳定性。
具体而言,轨条因较长,所以于水平方向上并非固定。此是因为,将联结支撑梁另一端侧固定于主框架部,而第三轨条于水平方向上并非固定的情形时,与走行时的第三轨条相应的车轮的接地状态无法固定,因此,虽然是暂时,但大部分荷重仍作用于第一以及第二轨条。然而,将联结支撑梁插脚结合于主框架部,由此联结支撑梁对应于第三轨条的铺设状态而旋转(倾动),可大致使子台车部(车轮)对于第三轨条的接地状态保持为固定状态。因此,走行状态下使荷重作用于第一轨条以及第三轨条,可实现稳定地走行。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焦炭炉用集尘装置,其不仅可抑制机器的损伤,亦可实现以下效果,即,可确实且有效地回收炉口附近所产生的粉尘、以及于特定排出位置所产生的粉尘。


图1是表示含有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焦炭炉用集尘装置的焦炭制造设备的部分平面图。
图2是表示含有该实施形态所述的焦炭炉用集尘装置的焦炭制造设备的说明图的部分平面剖面图。
图3是该实施形态所述的焦炭导向车的说明图,且表示自炭化室侧观察到的焦炭导向车的正面图。
图4是该实施形态所述的焦炭导向车的部分说明图,并表示扩大炉盖漕脱机构、炉口清扫机构、导向盒后的部分正面部。
图5是该实施形态所述的焦炭炉用集尘装置以及焦炭导向车的说明图,并表示含有焦炭炉的一部分以及桶装置的一部分的纵剖面。
图6表示该实施形态所述的焦炭炉用集尘装置的平面图。
图7表示该实施形态所述的焦炭炉用集尘装置的粉尘飞散防止机构的说明图。
图8表示该实施形态所述的焦炭导向车的框架的说明图。
1 焦炭炉2 桶装置(桶车)3 焦炭导向车4 集尘装置(焦炭炉用集尘装置)5 框体
10 炭化室11 炉口12 炉盖20 桶30 炉盖装卸机构31 炉口清扫机构32 炉盖清扫机构33 导向盒34 集尘系统34a 炉口集尘系统34b 排出区域集尘系统35 框架36 台车40 回收管道41 被连接部50 轨道51a,51b梁材52,53 滚轮54 轨道300 炉盖保持机构301 第一旋转臂302 第一基座310 清洁器311 第二旋转臂312 第二基座340a炉口集尘盖部340b排出区域集尘盖部341a炉口用连接部341b排出区域用连接部342a炉口用通道
342b排出区域用通道343a第一通道部344a第二通道部345a第三通道部346a嵌合筒部347a法兰部343b集尘盖部344b立起盖部345b主通道部346b连接通道部347b嵌合筒部348b法兰部350 主框架部351 子框架部352 联结支撑梁352 联结支撑梁352a倾斜梁部352b水平梁部353 第一支柱354 第二支柱355 联结梁356 横梁357 支架358 插脚359 联结部360a主台车部360b子台车部361a台车框架361b子台车框架362a,362b 车轮
410 通道部411 被连接用法兰部412 集尘路径开关阀500 粉尘飞散防止机构501 轴体502 支架503 密封机构503a线材504 臂505 汽缸505a杆A 炉口区域B 排出区域P 集尘路径开关用推进器(集尘路径开关机构)R1 第一轨条(轨条轨道)R2 第二轨条(轨条轨道)R3 第三轨条(轨条轨道)S 调节器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就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所述的焦炭炉用集尘装置(以下简称为集尘装置),参照随附图示加以说明。此外,集尘装置中采用利用原料石炭制造焦炭的设备(以下称为焦炭制造设备)。因此,通过焦炭制造设备整体的说明对集尘装置加以说明。
焦炭制造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焦炭炉1,其横向并列形成有用以对原料石炭进行干馏而使其成为焦炭的多个炭化室10...;原料供给装置(未图示),其将原料石炭供给至各炭化室10...;押出装置(未图示),其自炭化室10...押出焦炭;桶装置2,其包括接受利用该押出装置的运作自炭化室10...押出(排出)焦炭的桶20;焦炭导向车3,其用以将自炭化室10...押出(排出)的焦炭引导至特定排出位置(本实施形态中为桶20上);集尘装置4,其回收伴随焦炭的排出动作而产生的粉尘;以及,灭火装置(未图示),其对所排出的焦炭进行灭火。
焦炭炉1如图2所示,横向并列形成有多个炭化室10...,且于与该炭化室10的并列方向直交的方向的两壁面,形成有各炭化室10...的炉口11...作为开口,各炉口11...中,设有可装卸的、用以使炭化室10...密封的炉盖12...。此外,各图中仅表示配置有焦炭导向车3的一方的壁面侧。并且,于焦炭炉1顶面,对应于各炭化室10...的配置,形成有用以供给原料石炭的原料供给口。此外,原料供给口于不供给原料石炭的状态下由盖体堵塞。
上述原料供给装置可构成为于焦炭炉1的顶面上可于炭化室10...的并列方向走行,且可开关用于堵塞原料供给口的盖体,并且,于取下盖体的状态下,可将原料石炭供给至各炭化室10...中。
押出装置设于焦炭炉1的另一个的壁面侧,与原料供给装置同样,构成为可于炭化室10...的并列方向走行。该押出装置包括装卸位于另一个壁面侧的炉盖的押出侧炉盖装卸装置,于其中之一壁面上的炉口11...侧押出卸下炉盖后的炭化室10...内的焦炭的ラムビ一ム,以及,押出焦炭后清扫炉口以及其周边的押出侧炉口清扫装置。
上述桶装置(桶车)2,与焦炭导向车3同样,设于焦炭炉1的一方的壁面侧上,并于作为焦炭导向车3的轨道的下述第二轨条R2与第三轨条R3之间,可于炭化室10...的并列方向走行。此外,以与焦炭导向车3(焦炭的排出位置)的关系,桶装置2,走行于较焦炭导向车3更低的位置(参照图5)。并且,该桶车2,构成为可装卸放入焦炭的桶20,并仅将放入焦炭的桶20搬运至灭火装置,通过灭火装置进行该焦炭的灭火处理。
本实施形态的焦炭导向车3如图2至图5所示,包括炉盖装卸机构30,其对堵塞焦炭炉1的一方的壁面侧的炉口11...的炉盖12...进行装卸;炉口清扫机构31,其对取下炉盖12...后的炉口11...进行清扫;炉盖清扫机构32,其用以对所卸下的炉盖12...进行清扫;导向盒33,其形成用以将焦炭自炉口11...向特定排出位置(上述桶20上)排出的排出路径;集尘系统34,其用以吸引伴随焦炭排出而产生的粉尘(参照图1);框架35,其支撑炉盖装卸机构30、炉口清扫机构31、炉盖清扫机构32、导向盒33、以及集尘系统34;以及,台车36,其设置有该框架35,且可于第一轨条R1、第二轨条R2、以及第三轨条R3上走行,上述第一轨条R1、第二轨条R2、以及第三轨条R3以沿着焦炭炉1的方式而于炭化室10...的并列方向延伸、且于与并列方向直交的方向上隔以间隔而配设。
上述炉盖装卸机构30,包括炉盖保持机构300,其用于保持炉盖12...;旋转臂(以下,称为第一旋转臂)301,其于前端侧安装有该炉盖保持机构300,另一方面,基端侧于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周围以可旋转的方式轴支;以及,基座(以下,称为第一基座)302,其轴支该第一旋转臂301,并且设置为沿安装于上述框架35的下述联结支撑梁352上的轨道50可移动。
该炉盖装卸机构30,对应于第一旋转臂301的前端部于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周围以可旋转的方式设有炉盖保持机构300,使第一旋转臂301以及炉盖保持机构300适当旋转,由此,炉盖保持机构300可切换与炉口11...或炉盖12...相对向的炉盖装卸位置、使炉盖清扫机构32清扫炉盖12...的炉盖清扫位置、以及使炉盖12...撤出的炉盖撤出位置,且于炉盖保持机构300位于炉盖装卸位置的状态下使第一基座302移动,由此接离于炉口11...而进行炉盖12...的装卸。
上述炉口清扫机构31包括用以使炉口11...以及其周边的污垢脱落的清洁器310;旋转臂(以下,第二旋转臂)311,其于前端侧安装有清洁器310,另一方面,于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周围可旋转地轴支基端侧;以及,基座(以下,称为第二基座)312,其轴支该第二旋转臂311,并且设为沿安装于上述联结支撑梁352的轨道50可移动。
该炉口清扫机构31,对应于第二旋转臂311的前端部且于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周围可旋转地设有清洁器310,使第二旋转臂311以及清洁器310适当旋转,由此,清洁器310可切换与炉口11...相对向的可清扫位置、以及自可清扫位置撤出的清洁器撤出位置。并且,炉口清扫机构31,于清洁器3 10位于可清扫位置的状态下使第二基座312移动,由此,清洁器310接离于炉口11...,并可切换清扫炉口11...的状态、与不进行清扫的状态。
上述构成的炉盖装卸机构30以及炉口清扫机构31,构成为炉盖装卸位置的中心位置与可清扫位置的中心位置一致,以导向盒33不运作(不移动)的状态为前提,炉盖保持机构300位于炉盖装卸位置时,清洁器310位于清洁器撤出位置,另一方面,炉盖保持机构300位于炉盖清扫位置或撤出位置时,以清洁器310位于可清扫位置之方式,使第一以及第二旋转臂311旋转。
关于本实施形态的第一基座302以及第二基座312,上端之间以及下端部之间是通过梁材51a、51b而联结并形成框体5,安装于该框体5的上部(第一基座802以及第二基座312的上端)的滚轮52,嵌入包含安装于框架35的联结支撑梁352上的型钢的轨道50,由此,于自联结支撑梁352间接地悬挂状态下,可于与轨条R1、R2、R3交叉(直交)的方向上移动。由此,使框体5沿轨道50移动,从而使炉盖装卸机构30以及炉口清扫机构31相对于炉口11...可接离。
上述导向盒33以使与焦炭炉1相对的一方侧及与其相反的另一侧开口的方式而形成为箱状,构成为于炉盖装卸机构30(第一基座302)与炉口清扫机构31(第二基座312)之间可滑动并进退。
并且,该导向盒33与炉盖装卸机构30以及炉口清扫机构31同样,是于相对于框架35的联结支撑梁352直接或间接地悬挂状态下而设置,可于与轨条R1、R2、R3交叉(直交)的方向上移动。
本实施形态所述的导向盒33,安装于该导向盒33上部(上部两侧)的滚轮53、53,嵌入包含联结第一基座302与第二基座312的上端之间的梁材51a的型钢的轨道54,由此,于通过框体5(梁材51a)而自联结支撑梁352间接地悬挂的状态下,使该框体5内于与轨条R1、R2、R3交叉(直交)的方向上移动。
上述集尘系统34如图5以及图6所示,为上述集尘装置4的一结构,包括炉口集尘系统34a,其用以回收于进行炉盖12...装卸或炉口11...的清扫时所产生的炉口11...周边的粉尘;以及,排出区域集尘系统34b,其用以回收自导向盒33的另一个开口(排出口)排出焦炭时所产生的粉尘。
炉口集尘系统34a包括集尘盖部(以下,称为炉口集尘盖部)340a,其以自上方侧覆盖包含炉盖装卸机构30、炉口清扫机构31、以及导向盒33之一方的开口侧的区域(以下,称为炉口区域)A的方式而形成;以及,连接部(以下,称为炉口用连接部)341a,其流体式地连接于该炉口集尘盖部340a,并可连接于沿焦炭导向车3以及桶车2的走行方向另外配设的回收管道40(下述被连接部41...)。
上述炉口集尘盖部340a,形成为面向炉口区域A的下方部分为开放的箱状(自顶板的周边垂下壁板的形状),经由以与内部空间连通的方式连接的管状通道(以下,称为炉口用通道)342a流体式地连接于炉口用连接部341a。
本实施形态所述的炉口用通道342a包括第一通道部343a,其流体式地连接于炉口集尘盖部340a,并面向回收管道40延伸而出;第二通道部344a,其流体式地连接于该第一通道部343a,并于与该第一通道部343a直交方向延伸而出;以及,第三通道部345a,其流体式地连接于该第二通道部344a,并于与上述第一通道部343a相同的方向延伸而出。
第一至第三通道部343a~345a之任一者形成为角管状,自上述炉口集尘盖部340a至第三通道部345a以内部连通的方式而连接。上述炉口用连接部341a包括可滑动地嵌合于第三通道部345a前端部的嵌合筒部346a,以及,自该嵌合筒部346a前端向直径外方延伸而出并形成为凸缘状的法兰部347a,使嵌合筒部346a沿第三通道部345a滑动,由此,使法兰部347a与被连接部41...接离并可对于回收管道40进行连接与解除。该炉口用连接部341a通过调节器S(本实施形态中,是以跨嵌合筒部346a与第三通道部345a的方式而设置的汽缸),而可滑动。
上述构成的炉口集尘系统34a中,由第一至第三通道部343a~345a构成炉口用通道342a,由此形成以避开下述排出区域集尘盖部340b的方式而迂回的集尘路径,并构成为可将炉口用连接部341a连接于被连接部41...。上述炉口集尘系统34a,于该焦炭导向车3走行时使炉口用连接部341a离开被连接部41...并撤出,另一方面,于焦炭导向车3停止的状态下(于开始焦炭排出动作之前),使炉口用连接部341a接近被连接部41...,并将该该炉口集尘系统34a流体式地连接于被连接部41...。
并且,本实施形态所述的炉口集尘系统34a包括用以于第三通道部345a上开关被连接部41...内的集尘路径的集尘路径开关机构P。本实施形态中,利用下述缓冲器的状态变更而控制被连接部41...内的集尘路径的开关,切换对应于连接于缓冲器的集尘路径开关阀412的按压与按压解除,从而缓冲器产生状态变更。因此,本实施形态所示的集尘路径开关机构P中,采用有利用杆的伸缩对集尘路径开关阀412进行按压与按压解除的汽缸(以下,将集尘路径开关机构称为集尘路径开关用推进器)。
上述集尘路径开关用推进器P,于已将该炉口集尘系统34a的炉口用连接部341a连接于被连接部41...的状态下,以按压连接于缓冲器的集尘路径开关阀412且变更缓冲器的状态以使集尘路径成为打开状态。由此,于已连接炉口用连接部341a与被连接部41...的状态下,使被连接部41...与炉口用连接部341a连通,并经由回收管道40利用集尘机回收来自炉口集尘盖部340a(炉口区域A)的粉尘。另一方面,集尘路径开关用推进器P,于已解除该炉口集尘系统34a的炉口用连接部341a与被连接部41...间的连接的状态下,解除对连接于缓冲器的集尘路径开关阀412的按压,并变更缓冲器的状态使得集尘路径为关闭状态。藉此,不仅可阻止来自被连接部41...的空气的流入,且容许焦炭导向车3的移动。
并且,当容许焦炭导向车3走行时,于焦炭导向车3与焦炭炉1之间形成有间隙,所以于焦炭导向车3中,作为集尘装置4的一结构,设有粉尘飞散防止机构500,其堵塞上述间隙并防止粉尘自焦炭导向车3与焦炭炉1之间向外部上方飞散(参照图1)。该粉尘飞散防止机构500,如图7所示,于较炭化室10的炉口11更上侧的位置且以与焦炭炉1相对向的方式,间接或直接地安装于炉口集尘盖340a,因此本实施形态中,通过联结于炉口集尘盖340a的焦炭炉1侧的壁部的撑条ST间接地安装于该炉口集尘盖340a。具体而言,本实施形态所述的粉尘飞散防止机构500,包括轴体501,其轴支由撑条ST支撑的轴承506,并可于沿焦炭导向车3的走行方向延伸的轴心周围旋转;延伸支架502,其于轴体501外周向径外方延设,并且于炭化室10...的并列方向上延伸;以及,耐热性密封机构503,其安装于该支架502的前端。
上述轴体501中,设有夹住轴心、并面向位于支架502的大致相反侧而延伸出的臂504,该臂504的前端部上插脚结合有用以使该轴体501旋转的汽缸505的杆505a。并且,上述密封机构503,至少于炉口区域A所对应的范围内,以可与作为焦炭炉1立面的壁面相接触的方式,设为于炭化室10的并列方向上延伸。本实施形态所述的密封机构503,构成为以金属制的多数线材503′...为刷状的方式而插入支架502。
上述构成的粉尘飞散防止机构500中,使汽缸505的杆505a伸缩,由此使得支架502以及密封机构503(多数线材503′...)于轴体501的轴心周围旋转,该密封机构503(多数线材503′...)于以下状态间进行切换,即,与焦炭炉1的壁面(立面)接触并于焦炭炉1与焦炭导向车3之间堵塞间隙的堵塞状态,以及,该多个线材503’...离开焦炭炉1的壁面(立面)、容许焦炭导向车3走行的堵塞解除状态。
由此,于堵塞状态下,可防止炉口区域A中所产生的粉尘自焦炭炉1与焦炭导向车3之间飞散,并利用炉口集尘系统32a可确实且有效地使该区域A内的粉尘集中。
排出区域集尘系统34b,包括集尘盖部(以下,称为排出区域集尘盖部)340b,其以自上方覆盖包含桶车2的桶20、以及导向盒33的排出口的区域(以下,称为排出区域)B的方式而形成;以及,连接部(以下,称为排出区域用连接部)341b,其流体式地连接于该排出区域集尘盖部340b,并可连接于设于上述回收管道40的被连接部41...。
上述排出区域集尘盖部340b,形成为下方部分开放的箱状,并配置于框架35的下述主框架部350(第二支柱354...)与子框架部351(联结部359)之间(即,第二轨条R2与第三轨条R3之间)。该排出区域集尘盖部340b,经由以与内部空间连通的方式而连接的通道(以下,称为排出区域用通道)342b而流体式地连接于排出区域用连接部341b。
具体而言,排出区域集尘盖部340b,包括集尘盖部343b,形成为剖面大致呈四角形状的筒状,面向上方前端变细;以及,立起盖部344b,其自该集尘盖部343b面向上方延伸。
于该集尘盖部3433、以及立起盖部344b的其中之一方的壁面(与炭化室10...相对向的壁面),形成有用以使导向盒33进退的开口(未编号)。该壁面的开口缘部,设有与导向盒33的壁面密接的耐火性密封材(未编号),在确保导向盒33的移动(进退)的同时可防止粉尘的流出(参照图2)。排出区域用通道342b,包括主通道部345b,其流体式地连接于排出区域集尘盖部340b的上部,并面向回收管道40延伸而出;一对连接通道部346b、346b,其自该主通道部345b分为两股。
上述一对连接通道部346b、346b,于回收管道40的轴线方向隔以间隔而并列配置。并且,该一对连接通道部346b、346b以及第三通道部345a,以与设于回收管道40的多个被连接部41...的间隔相对应的间隔而配置。由此,该焦炭导向车3于与炭化室10...相对应的任一位置停止,亦可将一对连接通道部346b、346b以及第三通道部345...的任一者连接于被连接部41...。
即,该排出区域集尘系统34b中,必须进行集尘的区域较炉口集尘系统34a极其宽,回收的粉尘非常多,所以可与回收管道40的多个被连接部41...流体式地连接,并可增加吸气量(粉尘的回收量)。并且,本实施形态中,各连接通道部346b、346b上亦设有用以对于被连接部41...内的集尘路径进行开关(对缓冲器的状态进行变更)的集尘路径开关用推进器P(作为集尘路径开关机构的汽缸)。
上述排出区域用连接部341b,包括嵌合筒部347b,其设于一对连接通道部346b、346b上,且与炉口用连接部341a同样,可滑动地嵌合于连接通道部346b、346b的前端部,以及,法兰部348b,其自该嵌合筒部347b的前端向直径外方延伸出而形成为凸缘状;并且,使嵌合筒部347b沿连接通道部346b滑动,由此使法兰部348b与被连接部41...接离并可对于回收管道40进行连接与解除。关于该排出区域用连接部341b,亦通过调节器S(本实施形态中,以跨嵌合筒部347b与第三通道部345a之方式而设置的汽缸)而滑动。
此外,本实施形态中,排出区域集尘系统34b,将调节器S或集尘路径开关用推进器P设于各连接通道部346b、346b,例如,将对于多个排出区域用连接部341b、341设置一个共通的调节器S,以此使各排出区域用连接部341b、341b滑动,并将对于多个被连接部41...(缓冲器)设置一个共通的集尘路径开关用推进器P,以此使多个被连接部41的集尘路径开关(对缓冲器的状态进行变更)。
上述台车36,如图5以及图8所示,包括于焦炭炉1(炭化室10...)侧的第一轨条R1以及与此相邻的第二轨条R2上走行的主台车部360a,以及与第二轨条R2相邻的第三轨条R3上走行的子台车部360b。
主台车部360a包括设有框架35的下述主框架部350的台车框架361a,以及,以与第一轨条R1以及第二轨条R2对应的方式轴支于台车框架361a的车轮362a...,且车轮362a...于各轨条R1、R2的延伸方向上隔以间隔而设有多个。即,主台车部360a,以与第一轨条R1以及第二轨条R2对应的方式而使多个车轮362a...设置为两列。
子台车部360b包括联结有框架B5的下述子框架部351的子台车框架361b,以及,以与第三轨条R3对应的方式轴支于子台车框架361b的车轮362b...。该子台车框架361b与主台车部360a不同,多个车轮362b...是与第三轨条R3相对应地配设为一列。
上述框架35包括设于主台车部360a上的主框架部350,设于子台车部360b上的子框架部351,以及,联结主框架部350与子框架部351且支撑集尘系统34的联结支撑梁352。由此,该框架35如上述,构成焦炭导向车3的构架。
主框架部350,包括与第一轨条R1的配置大致对应而立设于台车框架361a上的第一支柱353...,同样与第二轨条R2的配置大致对应地立设于台车框架361a上的第二支柱354...,联结第一支柱353...与第二支柱354...的联结梁355...。并且,该框架35如上所述,因构成焦炭导向车3的构架,因此主框架部350中,各上述第一支柱353...以及第二支柱354...于第一轨条R1以及第二轨条R2的延伸方向隔以间隔而设有多个,各第一支柱953...的上端之间是通过连续的横梁356、356而联结,且各第二支柱354...的上端之间是通过连续的横梁356、356而联结(参照图3)。
因此,本实施形态中,上述联结梁355...中,直接地联结第一支柱353与第二支柱354上端的部分、与利用横梁356、356间接地联结第一支柱353与第二支柱354上端的部分,于轨条R1、R2的延伸方向隔以间隔而设有多处。其中,多个联结梁355...中联结有联结支撑梁352的部分,设于与联结支撑梁352的配置相对应的位置。并且,对应于该联结支撑梁352的配置的联结梁355...上,设有用以联结联结支撑梁352的另一端部的支架357。
本实施形态中因设有多个联结梁355...,因此于与成为联结支撑梁352的联结对象的联结梁355...上设有上述支架357。具体而言,本实施形态中,设有两个联结支撑梁352,于联结此两个联结支撑梁352的两个联结梁355...上设有支架357(参照图4)。
上述支架357,穿设插脚孔(未编号),该插脚孔有用以嵌入对联结支撑梁352进行插脚结合的插脚358。该插脚孔以孔芯位于较第二支柱354更偏向第一支柱353侧(炭化室10...侧)的方式而形成。更好的是,以孔芯位于较第一支柱353...与第二支柱354...的中间位置更偏向第一支柱353...侧的方式而形成。
子框架部351,以沿第三轨条R3的方式而形成,并固定于子台车框架361b上。并且,该子框架部B51的侧部(主台车部360b侧),突设有联结有联结支撑梁352的联结部359。此外,本实施形态中,联结支撑梁352以及联结部359是利用焊接而固定。
上述联结支撑梁352的一端联结于子框架部351的联结部359,且另一端于较第二支柱354...更偏向第一支柱353...侧(本实施形态中,较第一支柱358...与第二支柱354...之间的中间位置更偏向第一支柱353...侧)而联结于主框架部350,整个框架35亦构成该焦炭导向车3的骨架。并且,该联结支撑梁352如上所述,支撑集尘系统34,于本实施形态中,亦支撑炉盖装卸机构30、炉口清扫机构31、导向盒33。
具体而言,本实施形态所述的联结支撑梁352,包括自子框架部351于炭化室10...侧且面向上方倾斜的倾斜梁部352a,以及,自该倾斜梁部352a于炭化室10...侧延伸的水平梁部352b。上述倾斜梁部352a的一端(相当于联结支撑梁352的一端),固定于子框架部351的联结部359,而上述水平梁部352b的一端(相当于联结支撑梁352的另一端)是通过插脚结合而联结于主框架部350的联结梁355...(上述支架357)。并且,倾斜梁部352a与水平梁部352b间相互以另一端部而固定,该联结支撑梁352可于插脚358周围旋转。此外,虽未图示,将联结支撑梁352的旋转范围设为特定范围,用以规定联结支撑梁352的移动的规定部(未图示)设于主框架部350。
并且,本实施形态的联结支撑梁352如上所述,于该焦炭导向车3的走行方向上隔以间隔而设有两个,上述导向盒33介于该联结支撑梁352之间。各联结支撑梁352,通过包含型钢的联结材(未编号)相互联结而成为一体,插脚358周围可一并旋转。此外,虽未提及,但联结的两个联结支撑梁352,以可一并旋转之方式,同心地插脚结合于联结梁355...(参照图4)。
使用上述方式构成框架35,由联结支撑梁352支撑的炉盖装卸机构30、炉口清扫机构81、导向盒33、以及集尘系统34的重量,作为荷重作用于主框架部350的联结梁355...以及子框架部351的联结部359。并且,联结支撑梁352的另一端于较第二支柱354...更偏向第一支柱853...侧而联结于联结梁355...,所以作用于联结梁355...的荷重分开作用于第一支柱353...以及第二支柱354...。
本实施形态中,因于较第一支柱353...与第二支柱354...之间的中间位置更偏向第一支柱353...侧而受到支撑,所以作用于联结梁355...的大部分荷重集中作用于第一支柱353...上。并且,第一支柱353...与第一轨条R1的配置对应立设,因此作用于第一支柱358...的荷重通过主台车部360a而作用于第一轨条R1。另一方面,联结支撑梁352的一端部联结于子台车部360b,因此作用于此一端侧的荷重,通过子台车部360b而作用于第三轨条R3。
由此,该焦炭导向车3,使荷重较多地作用于第一轨条R1以及第三轨条R3,由此于焦炭导向车3的宽度方向(与走行方向直交的方向)上的重量平衡良好,走行时当然可充分抵抗焦炭排出时的押出力。
另外,该框架35如上所述,将联结支撑梁352的另一端部插脚结合于联结梁355且使该联结支撑梁352可旋转,由此当第三轨条R3的水平方向为不固定时,亦可以联结支撑梁352的旋转使子台车部360b对于第三轨条R3长时间保持接地状态,并可确保走行的稳定性。
本实施形态所述的焦炭导向车3具有以上构成,以下,对于集尘装置4加以说明。
相关集尘装置4如图6所示,包括搭载于焦炭导向车3的上述集尘系统34(炉口集尘系统34a以及排出区域集尘系统34b),以及,流体式地连接有集尘机等(未图示)且于焦炭导向车3的走行方向延伸的上述回收管道40。
集尘系统34如上所述,就回收管道40加以说明,即,回收管道40连接于吸引粉尘的集尘机(未图示),并介有焦炭导向车3且其与焦炭炉1相对,且配置于与集尘系统34的各连接部341a、341b、341b所对应的高度位置。并且,回收管道40,面向焦炭炉1(焦炭导向车3)侧延设有多个被连接部41...,该多个被连接部41...构成为可流体式地连接于炉口用连接部341a以及排出区域用连接部341b的两者。该多个被连接部41...,于回收管道40的轴线方向隔以特定间隔(炉口用连接部341a以及排出区域用连接部341b的间隔间距所对应的间隔)而配设。由此,利用集尘机可使吸引作用作用于各被连接部41...。
各被连接部41...包括于与回收管道40连通的状态下于直交方向延伸而出的管状的通道部410,以及,自该通道部410前端缘部向直径外方延伸而出的凸缘状的被连接用法兰部411,且通道部410的内部与回收管道40的内部相连通。并且,该被连接部41...,设有对于通道部410的内部(作为集尘路径的开口)进行开关的上述缓冲器(未图示)。
该缓冲器,由金属制板材而构成,一端部设为于通道部410内可旋转,并可切换使通道部410的开口关闭的状态、与开放的状态。并且,该缓冲器中,连接有向通道部410外侧延伸出的集尘路径开关阀412。
由此,通过使集尘路径开关阀412于缓冲器的旋转支点周围旋转,可变更该缓冲器的状态,本实施形态中,利用设于焦炭导向车3的集尘系统34的集尘路径开关用推进器P进行按压从而打开集尘路径,另一方面,利用集尘路径开关用推进器P解除对集尘路径开关阀412的按压从而关闭集尘路径。上述构成的集尘装置4,作为搭载于焦炭导向车3的集尘系统34,包括炉口集尘系统34a与排出区域集尘系统34b,分别以连接于回收管道40的方式而构成,炉口集尘系统34a与排出区域集尘系统34b的运作时序不同。
具体而言,炉口集尘系统34a,旨在回收伴随炉盖12...的装卸而产生的粉尘、伴随炉口11...的清扫而产生的粉尘、以及焦炭押出时自导向盒33的连接部分而产生的粉尘等,另一方面,排出区域集尘系统34b,旨在回收伴随焦炭的排出而产生的粉尘,因此该集尘装置4于炉口集尘系统34a回收粉尘时,打开连接有该炉口集尘系统34a的炉口用连接部341a的被连接部41...的集尘路径,另一方面,关闭连接有排出区域集尘系统34b的排出区域用连接部341b的被连接部41...的集尘路径。
另一方面,当排出区域集尘系统34b回收粉尘时,保持打开连接有炉口集尘系统34a的炉口用连接部341a的被连接部41...的集尘路径,并关闭连接有该排出区域集尘系统34b的排出区域用连接部341b的被连接部41...的集尘路径。由此,可防止对炉口区域A进行集尘时压力降低从而集尘能力降低,并且于对排出区域B进行集尘时,以连接多个被连接部41而高效地进行集尘的同时,亦可防止因伴随炉口区域A中的排出焦炭而产生的热气而对周边机器所造成损伤。
另外,本实施形态的集尘装置4,为将炉口集尘系统34a与排出区域集尘系统34b独立的系统(集尘路径),因此不存有必需有转换集尘路径的缓冲器的系统之间的合流部。由此,利用其中之一系统吸引(回收)粉尘,可防止缓冲器因粉尘的热而受到损坏等情况的发生。
其次,就上述构成的焦炭导向车3以及集尘装置4的运作加以说明,首先,焦炭导向车3面向排出多个炭化室10...中的焦炭的炭化室10走行于轨条上,并对于该对象的炭化室10...停止于与导向盒33对应的位置。随之,桶装置2亦走行于轨条上,并桶20停止于对应于焦炭导向车3的导向盒33的配置的位置处。
并且,炉口集尘系统34a的炉口用连接部341a、以及排出区域集尘系统34b的排出区域用连接部341b连接于各被连接部41...。其后,连接有炉口用连接部341a的被连接部41的集尘路径成为打开状态,另一方面,连接有排出区域用连接部341b的被连接部41...的集尘路径保持关闭状态。即,连接炉口用连接部341a的被连接部41...的集尘路径仅成为打开状态,未对排出区域B进行集尘而仅预先开始炉口11...周边的集尘。其后,利用炉盖装卸机构30卸下炭化室10...的炉盖121...后,导向盒33向炭化室10...接近并连接于炭化室10...,形成用以将焦炭自炭化室10引导向特定位置(桶20)的排出路径。此时,如上所述,炉口集尘系统34a,因对炉口区域A进行集尘(吸引),因此对伴随炉盖1 2的卸下动作或对炉口11连接导向盒33的动作所产生的粉尘进行回收(集尘),并且排出来自炉口11或导向盒33等的热气。
并且,连接炉口用连接部341a的被连接部41的集尘路径保持为打开状态,且连接有排出区域用连接部341b的被连接部41...的集尘路径成为打开状态。本实施形态中,于排出焦炭之前,将连接有排出区域用连接部341b的被连接部41...的集尘路径设为打开状态,预先开始对排出区域B进行集尘。此时,排出区域集尘系统34b,通过使两个排出区域用连接部341b分别连接于被连接部41...、使且炉口用通道342a迂回,由此炉口集尘系统34a的压力损失大于排出区域集尘系统34b的压力损失,从而,即使打开炉口集尘系统34a侧的集尘路径,与炉口集尘系统34a相比,排出区域集尘系统34b更优先地吸入空气。此外,炉口集尘系统34a继续进行吸气,因此炉口11...周边的热气陆续排出,防止产生对使炉盖装卸机构30或炉口清扫机构31等运作的调节器过多加热等情况。
其后,由押出装置的运作使得炭化室10...内的焦炭通过导向盒33(排出路径)而被押出,并向桶20上排出。此时,排出区域集尘系统34b预先开始进行排出区域B的集尘,因此伴随焦炭的排出所产生的粉尘,被排出区域集尘系统34b回收,另外,来自焦炭的热气亦被排出。此外,自炉口11...卸下的炉盖12...,于焦炭的排出动作中利用炉盖清扫机构32清洁之后,退到撤出位置。
并且,焦炭排出结束之后,桶车2走行至灭火装置处,对桶20内的焦炭进行灭火。另一方,焦炭导向车3(集尘装置4)中,在下个动作(对于焦炭排出后的炉口11进行清扫动作或者对于炉口进行炉盖12的安装动作)之前,将连接有炉口用连接部341a的被连接部41的集尘路径保持为打开状态,且连接有排出区域用连接部341b的被连接部41...的集尘路径成为关闭状态。即,伴随桶车2的移动,排出区域B中不存有高温焦炭,将连接有排出区域用连接部341b的被连接部41...的集尘路径设为关闭状态,且仅将炉口集尘系统34a作为集尘(吸引)对象从而使得集尘能力得到提高。
并且,炉口集尘系统34a进行炉口区域A的集尘,利用炉口清扫机构31清扫炉口11...以及其周边,利用炉盖装卸机构30将炉盖12...安装于该炉口11...后,撤出该炉盖装卸机构30。其后,炉口集尘系统34a的炉口用连接部341a所对应的集尘路径成为关闭状态,且使炉口用连接部341a、以及排出区域用连接部341b离开被连接部41...从而解除连接。此状态下,该焦炭导向车3,解除与位于固定位置(固定)的周边的构成(焦炭炉1或被连接部41...)的连接状态,因此走行至成为下一个焦炭排出对象的炭化室10...为止,以与上述同样的步骤进行焦炭的排出。
如上述,利用本实施形态的焦炭炉用集尘装置4,将炉口集尘系统34a的集尘路径与排出区域集尘系统34a的集尘路径合流,使得到达与炉口集尘系统34a以及排出区域集尘系统34a对应的共通的回收管道40,炉口用连接部341a以及排出区域用连接部341b分别与个别的被连接部41...连接的方式而构成,因此,并未形成到达回收管道40的空气流动的合并部分,可防止任一方的集尘系统34a、34b的空气的流动(吸引)对另一个的集尘系统34a、34b的空气的流动(吸引)造成不良影响,各集尘系统34a、34b可根据所需要的时间充分地进行集尘。
另外,将炉口集尘系统34a流体式地连接于回收管道40,由此,除可进行集尘之外,亦可排出配置有炉盖装卸机构30、或炉口清扫机构31等各种机器的炉口11...周边等所产生的热气,可防止各种装置受到焦炭热的影响而产生损伤。此外,于各被连接部41...设有进行集尘路径的开关的缓冲器,因此,根据使各集尘系统34a、34b运作的时序,利用缓冲器对集尘路径进行开关,由此可阻止来自无须集尘的集尘系统的吸引,并可减轻对连接于回收管道40的集尘机的负荷。
并且,将炉口集尘系统34a与排出区域集尘系统34b作为独立的系统,由此高温的粉尘未传递至关闭被连接部41...41...的集尘路径的缓冲器,可防止对设于各被连接部41...41...的缓冲器造成损伤。即,通过将炉口集尘系统34a与排出区域集尘系统34b作为独立的系统,若利用与此连接的被连接部41...41...的缓冲器将集尘路径设为关闭状态,则不会利用该缓冲器由已关闭集尘路径的集尘系统34a、34b吸引粉尘,因此,缓冲器并未成为遮住温度极高的粉尘的状态,而可防止因热影响对该缓冲器造成损伤。
并且,于进行堵塞炉口11...的炉盖的卸下动作或者对炉口11...连接导向盒的动作的状态下,将连接有炉口用连接部341 a的被连接部41...的集尘路径设为打开状态,另一方面,连接有排出区域用连接部341b的被连接部41...的集尘路径设为关闭状态,于进行焦炭排出动作的状态下,使连接有炉口用连接部341a的被连接部411...的集尘路径保持打开状态,并且将连接有排出区域用连接部341b的被连接部41...的集尘路径设为打开状态,因此使炉口集尘系统34a于中心进行集尘时,对该炉口集尘系统34a可最大限度地活用集尘机的集尘(吸引)能力。另外,排出焦炭时,除可对排出区域进行集尘外,亦可利用炉口集尘系统34a继续进行集尘(排气),并排出炉口11...周边的热气。
另外,于对焦炭排出后的炉口11...进行清扫动作或者对炉口11...进行安装炉盖的动作的状态下,使连接有炉口用连接部341a的被连接部41...的集尘路径保持打开状态,将连接有排出区域用连接部341b的被连接部41...的集尘路径设为关闭状态,因此对于伴随炉口11...的清扫或炉盖的安装所产生的粉尘进行回收,可最大限度地活用集尘机的集尘(吸引)能力。
此外,设有多个上述排出区域集尘系统34a的排出区域用连接部341b,并将上述多个排出区域用连接部341b连接于多个被连接部41...,因此流入回收管道40的空气增多,可确切地回收大量产生的粉尘。
并且,将作为集尘装置的一构成的炉口集尘系统34a以及排出区域集尘系统34a装备于焦炭导向车3,因此通过使焦炭导向车3走行,可对应于各炭化室而配置单一的炉口集尘系统34a(炉口集尘盖部340a)以及排出区域集尘系34a(排出区域集尘盖部340b)。
另外,通过本实施形态所述的焦炭导向车3,上述联结支撑梁352的另一端侧于较第二支柱354...更偏向第一支柱353...侧联结于联结梁355...,因此使炉盖装卸机构30、炉口清扫机构31、导向盒33、以及集尘系统34等的荷重平衡地作用于第一轨条R1以及第三轨条R3,并可确保走行的稳定性,亦可于焦炭排出时将该焦炭导向车3保持为稳定状态。
特别是,联结支撑梁352的另一端部于较第一支柱353...与第二支柱354...间的中间位置更偏向炭化室10...侧而联结于联结梁355...,由此可于搬出焦炭时,防止焦炭导向车3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另外,联结支撑梁352的另一端部插脚结合于联结梁355...,并于该插脚358支点周围可旋转地联结,因此利用联结支撑梁352的旋转,可吸收第三轨条R3的延伸方向各处的高低差,并使如上所述的荷重作用并走行于第一轨条R1以及第三轨条R3,从而可确保走行的稳定性。
此外,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形态,而当然可于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加以各种变更。
上述实施形态中,使排出区域集尘系统34的排出区域用通道342b分支而设有一对(两个)排出区域用连接部341b,但并不仅限于此,亦可设有一个、三个或三个以上排出区域用连接部341b。另外,关于炉口用连接部341a,亦并非仅限于一个,而可与排出区域用通道342b同样地将炉口用通道342a分支而设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然而,炉口用连接部341a以及排出区域用连接部341b,当然可对应于被连接部41...的间隔而配置。
上述实施形态中,于成为对象的动作之前,对于被连接部41...的集尘路径进行开关,但并非仅限于此,亦可与成为对象的动作同期进行集尘路径的开关。即,与卸下炉盖12的时序相吻合,打开连接有炉口集尘系统34a的被连接部41的集尘路径,或亦可与焦炭开始排出的时序相吻合,打开连接有排出区域集尘系统34b的被连接部41...的集尘路径。然而,若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当然较好的是设为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
上述实施形态中,可将炉口集尘系统34a(炉口集尘盖部340a)搭载于焦炭导向车3上,例如,可构成为,将炉口集尘盖部340a固定于焦炭炉1侧,并将上述炉口集尘系统34a的炉口用通道342a以及炉口用连接部341 a搭载于焦炭导向车3,并使炉口用通道342a连接于炉口集尘盖部340a。即,如炉口用连接部341a而构成炉口用通道342a,并于炉口集尘盖部340a设置与上述被连接部41...同样的构成。然而,若考虑对于焦炭导向车3配置供电线等,则较好的是设为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
上述实施形态中,通过缓冲器的状态变更而对被连接部41的集尘路径进行开关,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于各被连接部41设有可自如地装卸并具有磁性的盖体,于焦炭导向车3侧设有可磁性固定且可卸下盖体的机构。即,于对被连接部41的集尘路径进行开关的机构中,可采用各种类型。
另外,上述实施形态的焦炭导向车3中,使设置于台车36上的框架35的联结支撑梁352,间接地联结于联结梁355...的支架357,亦可例如,直接地联结于联结梁355...。
另外,上述实施形态所述的焦炭导向车3中,可将联结支撑梁352的另一端部插脚结合于联结梁355...(支架357),亦可例如,将联结支撑梁352的另一端部固定于联结梁355...。然而,当然较好的是,因第三轨条R3非常长,故鉴于该第三轨条R3的配设状况,如上述实施形态般,使联结支撑梁352可旋转。
此外,上述实施形态的焦炭导向车3中,使联结支撑梁352的另一端部,于较第一支柱353...1与第二支柱354...间的中间位置更偏向第一支柱353...侧而联结于联结梁355...,但联结支撑梁352的另一端部,亦可于较第二支柱354...更偏向第一支柱353...侧而联结于联结支撑梁352。然而,为使更多的荷重作用于第一支柱353...,可与上述实施形态同样地构成。
另外,上述实施形态的焦炭导向车3中,可将联结支撑梁352联结于联结第一支柱353...与第二支柱B54...的上端之间的联结梁355...,亦可例如,将联结支撑梁352联结于联结第一支柱853...的高度方向的中途部位、与第二支柱354...的高度方向的中途部位的联结梁355...。如此,联结支撑梁352的另一端部超过第二支柱354...,并于第一支柱353...侧联结于跨第一支柱353...与第二支柱354...的联结梁355...。
上述实施形态所述的焦炭导向车3中,设有两个联结支撑梁352,并通过联结材料联结上述两个联结支撑梁从而成为一体构成,考虑到强度方面设有一个联结支撑梁352,并使其支撑炉盖装卸机构30或炉口清扫机构31、导向盒33、集尘系统34,亦可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联结支撑梁352并由联结材料联结该等,与上述实施形态同样,由多个联结支撑梁352支撑炉盖装卸机构30等。
另外,上述实施形态所述的焦炭导向车3中,由倾斜梁部352a与水平梁部352b构成联结支撑梁352,当然亦可例如,将联结支撑梁352构成作为笔直的梁。即,联结支撑梁352,于较第二支柱354...更偏向第一支柱853...侧而将另一端部联结于联结梁355...,以及,将一端侧联结于子框架部351,以该两点为前提,只要可支撑炉盖装卸机构30等则可加以适当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焦炭炉用集尘装置,其包括炉口集尘系统,该炉口集尘系统对形成于焦炭炉中的炭化室的炉口周边进行集尘,排出区域集尘系统,该排出区域集尘系统对于自连接于炉口并形成焦炭排出路径的导向盒排出焦炭的排出区域进行集尘,以及,回收管道,该回收管道连接用以吸引粉尘的集尘机、并且流体式地连接炉口集尘系统及排出区域集尘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炉口集尘系统包括覆盖炭化室炉口周边的炉口集尘盖部、与流体式地连接该炉口集尘盖部的炉口用连接部,排出区域集尘系统包括覆盖排出区域的排出集尘盖部、与流体式地连接于该炉口集尘盖部的排出区域用连接部,且上述回收管道中,于轴线方向隔以间隔设有多个被连接部,该被连接部构成为可流体式地连接上述炉口用连接部以及排出区域用连接部、并且构成为可切换集尘路径的开关,炉口用连接部及排出区域用连接部对应于多个被连接部的间隔而并列设置、且分别连接于个别的被连接部而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炭炉用集尘装置,其中于进行将堵塞炉口的炉盖卸下的动作、或者对炉口进行连接导向盒的动作的状态下,连接有炉口用连接部的被连接部的集尘路径设为打开状态,另一方面,连接有排出区域用连接部的被连接部的集尘路径设为关闭状态,于进行焦炭排出动作的状态下,连接有炉口用连接部的被连接部的集尘路径保持打开状态,并且连接有排出区域用连接部的被连接部的集尘路径设为打开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焦炭炉用集尘装置,其中于对焦炭排出后的炉口进行清扫动作或者对炉口进行安装炉盖的动作的状态下,使连接有炉口用连接部的被连接部的集尘路径保持打开状态,并且将连接有排出区域用连接部的被连接部的集尘路径设为关闭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炭炉用集尘装置,其中上述排出区域集尘系统,包括多个上述排出区域用连接部,该多个排出区域用连接部以及炉口用连接部对应于多个被连接部间隔而隔以间隔作并列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炭炉用集尘装置,其中上述炉口集尘系统以及排出区域集尘系统构成为,沿横向并列地形成有多个炭化室的焦炭炉,可在延伸于炭化室并列方向上的轨条上走行,并且装备于可将上述导向盒连接于炉口的焦炭导向车,且回收管道是沿该焦炭导向车的走行方向而配设,各炉口用连接部以及排出区域用连接部,可进行对于被连接部的连接及其解除操作而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焦炭炉用集尘装置,其中以于较炉口更上侧的位置与焦炭炉相对的方式,将于焦炭导向车的走行方向延伸的轴心周围可旋转的耐热性密封机构直接或间接地安装于炉口集尘盖,通过使密封机构于轴心周围旋转,可切换成以下两种状态而构成,即,该密封机构接触焦炭炉的立面并堵塞焦炭炉与焦炭导向车之间的间隙的堵塞状态,以及密封机构离开焦炭炉的堵塞解除状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焦炭炉用集尘装置,其不仅可抑制机器损伤,亦可确实且高效地回收炉口附近所产生的粉尘、以及特定排出区域所产生的粉尘。此焦炭炉用集尘装置包括对炉口周边进行集尘的炉口集尘系统、对焦炭排出区域进行集尘的排出区域集尘系统、以及连接有炉口集尘系统及排出区域集尘系统的回收管道,其特征在于炉口集尘系统包括覆盖炉口周边的炉口集尘盖部与炉口用连接部,排出区域集尘系统包括排出集尘盖部与排出区域用连接部,回收管道中,于轴线方向隔以间隔设有多个可流体式地连接炉口用连接部及排出区域用连接部的被连接部,且炉口用连接部以及排出区域用连接部,对应于多个被连接部的间隔而并列设置,且分别连接于个别的被连接部而构成。
文档编号C10B43/00GK101077978SQ20061008062
公开日2007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23日
发明者近藤正义, 都筑昭, 原弘, 奥谷贤治 申请人:住重机器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