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竞争性吸附的煤泥脱水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23322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竞争性吸附的煤泥脱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竞争性吸附的煤泥脱水装置,装置包括煤泥浓缩机、第一渣浆泵、缓冲桶、第二渣浆泵、滚筒式混料机、振动筛、第一皮带运输机、烘干机、旋风除尘器、引风机、第二皮带运输机、缓冲仓、给料机、第三皮带机。将粘滞性强、高含泥的煤泥浓缩机底流的泥浆与装有干燥介质的集装袋群在滚筒式混料机内充分混合,通过干燥介质竞争吸附煤泥的水分,煤泥间接得以干燥;降低水分后的煤泥和集装袋群的混合物料经过振动筛分离,集装袋群送至烘干机干燥,再生后输送缓冲仓,由给料机输送至滚筒式混料机循环复用,烘干机连接旋风除尘器,成为脱水后的煤泥产品,有效提高了选煤厂煤泥脱水的效率,提高了低阶煤泥的经济价值。尤其适用用于粘滞性强、高含泥煤泥的脱水。其结构及方法简单,易于实现,脱水效果好,安全性高,运行费用低。
【专利说明】一种竞争性吸附的煤泥脱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泥脱水装置,尤其适用于选煤厂煤泥脱水中粘滞性强、高含泥的竞争性吸附的煤泥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湿法选煤是主要的煤炭分选方式,煤泥是选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副产物,特别是褐煤、长焰煤、不黏煤、弱粘煤等低阶动力用煤选煤厂,普遍存在煤泥量大,同时煤泥的含泥量大、粘滞性强的特点。选煤厂在处理该部分煤泥时常选用重力脱水和机械脱水联合装置,即煤泥水进入煤泥浓缩机进行重力脱水,煤泥浓缩机的底流去厢式压滤机机械脱水,然而,由于煤泥含泥量大、粒度微细、粘滞性强的特点,造成板框式压滤机难以形成滤饼、卸料时间长、工作效率低,压滤机处理量受到限制,煤泥水无法有效处理,造成选煤厂煤泥水系统的“胀肚子”,由于选煤厂是连续的流程式作业,进而影响选煤厂的其他生产环节。煤泥若不经过脱水处理,将难以通过车辆或皮带运输,更无法掺配到末煤产品内销售。同时煤泥水的直接排放至耕地或沟壑内,一方面带来了环境污染,另外一方面造成煤炭资源、耕地及水资源的浪费,还影响了动力煤选煤厂经济和社会效益效益的发挥。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低阶动力煤选煤厂煤泥脱水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方法简单、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易于实现、脱水效率高的竞争性吸附的煤泥脱水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竞争性吸附的煤泥脱水装置,它包括煤泥浓缩机、第一渣浆泵、缓冲桶、第二渣浆泵、滚筒式混料机、振动筛、第一皮带运输机、烘干机、旋风除尘器、引风机、第二皮带运输机、缓冲仓、给料机、第三皮带机;煤泥浓缩机的输出端与第一渣浆泵的输入口连接,第一渣浆泵的输出端与缓冲桶的输入口连接,缓冲桶的输出端与第二渣浆泵的输入口连接,第二渣浆泵的输出端与滚筒式混料机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的滚筒式混料机内设有集装袋群,集装袋群内置干燥介质;滚筒式混料机的输出端有振动筛,振动筛的筛上物通过第一皮带运输机输送到烘干机,振动筛的筛下物通过第三皮带运输机输出;烘干机的输出端同时与旋风除尘器和第二皮带运输机连接,旋风除尘器上连接有引风机,旋风除尘器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三皮带运输机上;第二皮带运输机的输出端下设缓冲仓,缓冲仓的下部设有给料机,给料机的输出端连接滚筒式混料机的输入端,所述的滚筒式混料机内部设有导料板或扬料板,滚筒式混料机长度与直径之比为1:4?1:10。
[0005]所述的集装袋群由多个集装袋组成,集装袋材质为具有透水透气性能的柔性材料,如涤纶、丙纶、锦纶纤维复合无纺布;所述的干燥介质为微米级活性硅酸钙、蒙脱石、沸石或活性炭干燥剂。
[0006]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针对粘滞性强、高含泥的微细粒煤泥的脱水,适用于处理煤泥浓缩机底流为粘滞性强、高含泥的泥浆,泥浆与装有干燥介质的集装袋群在滚筒式混料机内混合,通过装有干燥介质的集装袋群竞争性吸附煤泥的水分,降低了煤泥的水分、提高了煤泥的发热量,使煤泥易于运输或均衡配掺入末煤产品销售,解决了板框式压滤机难以形成滤饼、卸料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煤泥难以处理的难题,也杜绝了采用常规煤泥干燥方法而容易引发的安全隐患。脱水过程可在常温下进行,解决微细粒煤泥的脱水问题,吸附水分的集装袋群进入烘干机烘干后可重复使用。其结构方法简单,易于实现,投资少,占用空间小,脱水效果好,安全性高,运行费用低,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竞争性吸附的煤泥脱水装置系统示意图。
[0008]图中:1、煤泥浓缩机;2、第一渣浆泵;3、缓冲桶;4、第二渣浆泵;5、滚筒式混料机;6、振动筛;7、第一皮带运输机;8、烘干机;9、旋风除尘器;10、引风机;11、第二皮带运输机;12、缓冲仓;13、给料机;14、第三皮带机;15、脱水后的煤泥产品;16、集装袋群;17、干燥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竞争性吸附的煤泥脱水装置,主要由煤泥浓缩机1、第一渣浆泵2、缓冲桶3、第二渣浆泵4、滚筒式混料机5、振动筛6、第一皮带运输机7、烘干机8、旋风除尘器9、引风机10、第二皮带运输机11、缓冲仓12、给料机13、第三皮带机14、脱水后的煤泥产品15构成;所述的煤泥浓缩机I的输出端与第一渣浆泵2的输入口连接,第一渣浆泵2的输出端与缓冲桶3的输入口连接,缓冲桶3的输出端与第二渣浆泵4的输入口连接,第二渣浆泵4的输出端与滚筒式混料机5的输入口连接,在滚筒式混料机5内设有集装袋群16,集装袋群16内置有干燥介质17 ;所述的集装袋群由多个集装袋组成,集装袋材质为具有透水透气性能的柔性材料,如涤纶、丙纶、锦纶纤维复合无纺布;所述的干燥介质为微米级活性硅酸钙、蒙脱石、沸石或活性炭干燥剂。所述的滚筒式混料机5的输出端设有振动筛6,振动筛6的筛上物通过第一皮带运输机7输送到烘干机8上,振动筛6的筛下物通过第三皮带运输机14输出;烘干机8的输出端同时与旋风除尘器9和第二皮带运输机11连接,旋风除尘器9上连接有引风机10,旋风除尘器9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三皮带运输机14上;第二皮带运输机11的输出端与缓冲仓12相接,缓冲仓12的下部有给料机13,给料机13的输出端与滚筒式混料机5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滚筒式混料机内部设置不同形式的导料板或扬料板,用以在混料机内输送物料,滚筒式混料机长度与直径之比为1:4至1:10。
【权利要求】
1.一种竞争性吸附的煤泥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煤泥浓缩机、第一渣浆泵、缓冲桶、第二渣浆泵、滚筒式混料机、振动筛、第一皮带运输机、烘干机、旋风除尘器、引风机、第二皮带运输机、缓冲仓、给料机、第三皮带机;煤泥浓缩机的输出端与第一渣浆泵的输入口连接,第一渣浆泵的输出端与缓冲桶的输入口连接,缓冲桶的输出端与第二渣浆泵的输入口连接,第二渣浆泵的输出端与滚筒式混料机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的滚筒式混料机内设有集装袋群,集装袋群内置干燥介质;滚筒式混料机的输出端有振动筛,振动筛的筛上物通过第一皮带运输机输送到烘干机,振动筛的筛下物通过第三皮带运输机输出;烘干机的输出端同时与旋风除尘器和第二皮带运输机连接,旋风除尘器上连接有引风机,旋风除尘器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三皮带运输机上;第二皮带运输机的输出端下设缓冲仓,缓冲仓的下部设有给料机,给料机的输出端连接滚筒式混料机的输入端,所述的滚筒式混料机内部设有导料板或扬料板,滚筒式混料机长度与直径之比为1:4?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竞争性吸附的煤泥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装袋群由多个集装袋组成,集装袋材质为具有透水透气性能的柔性材料,如涤纶、丙纶、锦纶纤维复合无纺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竞争性吸附的煤泥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燥介质为微米级活性硅酸钙、蒙脱石、沸石或活性炭干燥剂。
【文档编号】C10L9/00GK204151317SQ201420501296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8日
【发明者】王永田, 邹文杰, 刘炯天, 陈小国, 桂夏辉, 高丽慧, 孙浩 申请人:中国矿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