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的制造方法和焦炭以及配煤的均质性的评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8511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焦炭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制备步骤,配合2种以上的煤而制备配煤,

搅拌混合步骤,将在该制备步骤中制备的配煤进行搅拌混合,从而将由煤粒子凝聚而形成的配煤中的准粒子中的至少一部分破碎,和

干馏步骤,将搅拌混合后的配煤装入焦炉中进行干馏;

在所述搅拌混合步骤中,使用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具有如下性能:由以下示出的式(1)求出的配煤的混合度从开始混合操作起60秒后达到0.85以上,

混合度=(σC0-σC)/(σC0-σCf)…(1)

这里,混合度是从搅拌混合后的配煤中采取试样,测定各试样的特性值,由试样间的特性值的标准偏差算出的值;σC0表示完全非混合时的特性值的标准偏差,σCf表示完全混合时的特性值的标准偏差,σC表示被采取的试样间的特性值的标准偏差。

2.一种焦炭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制备步骤,配合2种以上的煤而制备配煤,

搅拌混合步骤,将在该制备步骤中制备的配煤进行搅拌混合,从而将由煤粒子凝聚而形成的配煤中的准粒子中的至少一部分破碎,和

干馏步骤,将搅拌混合后的配煤装入焦炉中进行干馏;

在所述搅拌混合步骤中,使用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具有如下性能:由以下示出的式(2)求出的配煤的混合度从开始混合操作起60秒后达到0.85以上,

混合度=(σTS0-σTS)/(σTS0-σTSf)…(2)

这里,混合度是从搅拌混合后的配煤中采取试样,测定各试样中含有的硫浓度,由试样间的硫浓度的标准偏差算出的值;σTS0表示完全非混合时的硫浓度的标准偏差,σTSf表示完全混合时的硫浓度的标准偏差,σTS表示被采取的试样间的硫浓度的标准偏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焦炭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搅拌混合步骤中,以配煤的混合度达到0.85以上的方式对配煤进行搅拌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焦炭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煤的(σC0-σCf)/Cave为0.40以上,

其中,Cave表示被测定的特性值的平均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焦炭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煤的(σTS0-σTSf)/TSave为0.40以上,

其中,TSave表示被测定的硫浓度的平均值。

6.根据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焦炭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度是从搅拌混合后的配煤的多个位置分别采取2g以下的试样,测定各试样的特性值,由试样间的特性值的标准偏差算出的值。

7.根据权利要求2、3、5中任一项所述的焦炭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度是从搅拌混合后的配煤的多个位置分别采取2g以下的试样,测定各试样的硫浓度,由试样间的硫浓度的标准偏差算出的值。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焦炭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步骤包括在配合2种以上的煤之前将该2种以上的煤粉碎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焦炭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步骤包括使所述2种以上的煤调湿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焦炭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水分量为6质量%以上的配煤进行所述搅拌混合步骤。

11.一种焦炭,其特征在于,是利用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焦炭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

12.一种配煤的均质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由权利要求1、3、4、6、8~10中任一项所述的焦炭的制造方法制造焦炭时,

从搅拌混合前后的配煤的任意的位置采取试样,测定各试样的特性值,接下来,对(σC0-σCf)/Cave达到0.40以上的试样,由试样间的特性值的标准偏差利用式(3)算出混合度,根据所述混合度对配煤的均质性进行评价,

混合度=(σC0-σC)/(σC0-σCf)…(3)

σC0表示完全非混合时的特性值的标准偏差,σCf表示完全混合时的特性值的标准偏差,σC表示任意的混合状态下的特性值的标准偏差,Cave表示被测定的特性值的平均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配煤的均质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性值是各试样中含有的硫浓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配煤的均质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性值是从搅拌混合前后的配煤的任意的多个位置分别采取2g以下的试样而测定的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配煤的均质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碳-硫分析计测定硫浓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2~15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煤的均质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向配煤中装入敏化剂并进行搅拌。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配煤的均质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敏化剂为油焦、煤沥青、柏油沥青中的任一种以上。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