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素结构钢滚压加工润滑剂的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07903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金属加工润滑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普通碳素结构钢滚压加工润滑剂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普通碳素结构钢又称普通碳素钢。含碳量0.06-0.22%,以小于0.25%最为常用。属于低碳钢,每个金属牌号表示该钢种在厚度小于16mm时的最低屈服点。我国和某些国家根据交货的保证条件,把普通碳素钢分为三类:甲类钢(A类钢),只保证力学性能,不保证化学成分,乙类钢(B类钢),只保证化学成分,不保证力学性能;特类钢(C类钢),既保证化学成分,又保证力学性能。特类钢常用于制造较重要的结构件。主要用于制作工程结构件的碳素结构钢。它一般在供应状态下使用,钢中硫、磷含量较高,分别允许达0.050%和0.045%。钢的总产量中此类钢占很大的比例。在中国国家标准GB700-88中此类钢按屈服点数值分为5个牌号,并按质量分为4个等级。现在机械制造业正向着高精度、高速度和大功率、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对机械零件的材料、加工精度和制造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用来改善机械零件表面质量和提高其物理、机械性能的液压加工工艺,得以广泛的应用。在液压加工中,利用液压工具在常温状态下,对零部件表面施加压力,使金属表面层产生塑性变形,修正零部件表面微观平整度,以提高表面光洁度。同时,还可以改变零部件表面的金相组织,形成有利的残余应力分布,从而提高零部件的机械性能和使用使用寿命。滚压加工工艺不仅可用于光整和强化外圈、内孔及平面,而且还应用于光整和强化螺纹、齿轮曲面和各种类型的特殊表面等。滚压工艺中利用润滑剂是为了减少滚子与工件的摩擦力,从而减少滚压过程中所消耗的功率,提高滚子的使用寿命和零部件的表面光洁度,滚压时润滑汩必须供给充足,不能间断;适时冷却被加工的的零件,减少热应力效应的产生。因此,滚压工艺润滑剂必须具有良好的极压承载抗磨性、降低摩擦系数、提高滑动系数,良好的冷却性、扩散性、清净分散性、防锈性、氧化安定性、抗泡性、抗乳化性以及清洗性。要求其具有的良好的工艺性(焊接性和冷成形性),能适用于一般工程结构和普通机械零部件。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极压承载抗磨性、能降低摩擦系数和提高滑动系数,具有良好的冷却性、扩散性、清净分散性、防锈性、氧化安定性、抗泡性、抗乳化性以及清洗性,具有的良好的工艺性,能适用于一般工程结构和普通机械零部件的普通碳素结构钢滚压加工润滑剂的组合物。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普通碳素结构钢滚压加工润滑剂的组合物,采用15号全损耗系统用油作为基础油,配合多种复合添加剂,其各自质量百分数的成分组成:组分质量百分比含量基础油余量抗氧剂0.05%~0.3%金属减活剂0.03%~0.11%油性剂4%~6%摩擦改进剂0.5%~1%极压剂3%~5%抗磨剂2%~4%防锈剂0.05%~0.2%抗氧抗腐剂0.8%~1.5%抗泡剂10~50ppm分散剂1%~2%抗乳化剂0.1%~0.3%催冷剂0.03%~0.3%以上各组分质量百分比总和等于100%。抗氧剂是质量比50%的硫化烷基酚T504和50%的二烷基二苯胺T534复合。金属减活剂是质量比50%的甲基甲酰三唑衍生物和50%的噻二唑衍生物T551复合。油性剂是硫化棉籽油T404。摩擦改进剂是硫磷酸钼T461。极压剂是氯化石蜡T301。抗磨剂是酸性亚磷酸二丁酯T304。防锈剂是质量比50%的石油磺酸钡T701和50%的烷基磷酸咪唑啉盐T706A复合。抗氧抗腐剂是硫磷丁辛基锌盐T202;抗泡剂是甲基硅油T901;分散剂是硼化聚异丁烯双丁二酰亚胺;抗乳化剂是聚醚类高分子化合物DL-32;催冷剂是石油磺酸钠。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在于:本发明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极压承载抗磨性、能降低摩擦系数和提高滑动系数,具有良好的冷却性、扩散性、清净分散性、防锈性、氧化安定性、抗泡性、抗乳化性以及清洗性,具有的良好的工艺性,能适用于一般工程结构和普通机械零部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将以下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调和而成:组分质量百分比含量采用15号全损耗系统用油余量质量比50%的硫化烷基酚(T504)和50%的二烷基二苯胺(T534)复合0.1%质量比50%的甲基甲酰三唑衍生物和50%的噻二唑衍生物(T551)复合0.03%硫化棉籽油(T404)4%硫磷酸钼(T461)1%氯化石蜡(T301)5%酸性亚磷酸二丁酯(T304)2%质量比50%的石油磺酸钡T701和50%的烷基磷酸咪唑啉盐T706A复合0.08%硫磷丁辛基锌盐(T202)1%甲基硅油(T901)20ppm硼化聚异丁烯双丁二酰亚胺1.5%聚醚类高分子化合物(DL-32)0.1%石油磺酸钠0.3%以上各组分质量百分比总和为100%。实施例2:将以下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调和而成:组分质量百分比含量采用15号全损耗系统用油余量质量比50%的硫化烷基酚(T504)和50%的二烷基二苯胺(T534)复合0.2%质量比50%的甲基甲酰三唑衍生物和50%的噻二唑衍生物(T551)复合0.1%硫化棉籽油(T404)5%硫磷酸钼(T461)0.8%氯化石蜡(T301)3%酸性亚磷酸二丁酯(T304)3%质量比50%的石油磺酸钡T701和50%的烷基磷酸咪唑啉盐T706A复合0.1%硫磷丁辛基锌盐(T202)1.5%甲基硅油(T901)30ppm硼化聚异丁烯双丁二酰亚胺2%聚醚类高分子化合物(DL-32)0.2%石油磺酸钠0.2%以上各组分质量百分比总和为100%。实施例3:将以下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调和而成:组分质量百分比含量采用15号全损耗系统用油余量质量比50%的硫化烷基酚(T504)和50%的二烷基二苯胺(T534)复合0.15%质量比50%的甲基甲酰三唑衍生物和50%的噻二唑衍生物(T551)复合0.09%硫化棉籽油(T404)4.5%硫磷酸钼(T461)0.6%氯化石蜡(T301)3.5%酸性亚磷酸二丁酯(T304)4%质量比50%的石油磺酸钡T701和50%的烷基磷酸咪唑啉盐T706A复合0.2%硫磷丁辛基锌盐(T202)1.2%甲基硅油(T901)50ppm硼化聚异丁烯双丁二酰亚胺1.6%聚醚类高分子化合物(DL-32)0.3%石油磺酸钠0.03%以上各组分质量百分比总和为100%。实施例1产品的典型技术指标: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