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熄焦管道,特别是一种干熄炉气室进气管道。
背景技术:
干熄焦是借助惰性的循环气体冷却红焦,回收热量生产水蒸气,产生的水蒸气可以用来发电或减温减压后供其他车间使用。低温循环气体从鼓风装置进入干熄炉内,与干熄炉冷却段内的红焦对流换热,获得热量的高温循环气体从环形风道出来,经过一次除尘后和余热锅炉换热产生蒸汽,换热后的循环气体再经二次除尘器进一步除去细小颗粒,然后进入循环风机加压后与给水预热器再次换热降温,降温后的循环气体经多板翻板阀后分两路进入干熄炉的上气室和下气室,而后循环气体通过干熄炉底部的鼓风装置进入干熄炉内循环使用。
目前干熄炉气室的进气管道(即从给水预热器出口到干熄炉上、下气室进口之间的管道)截面为矩形,加工制作费时费力,且管道分岔口处坡度较陡,循环气体通过阻力较大,增加了循环风机的运行负荷。进气管道上的多板翻板阀为非标设备,手动操作控制,不能准确的控制阀门开度,从而不能精确的调配干熄炉上下气室的进风量比例,进而影响干熄炉冷却段内周边和中央的焦炭均匀冷却效果,易造成未完全冷却的红焦排出干熄炉,影响干熄焦的正常生产。此外,多板翻板阀的轴承与连杆的接触部位易密封不严泄漏循环气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易加工制作安装、高效耐用、密封性能高和进气阻力低的干熄炉气室进气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干熄炉气室进气管道,其特征是:至少包括:三通和由弯头、调节阀、第一管段、膨胀节、第二管段构成的两路支路,三通作为进口的一端与给水预热器的出口连接相通;三通作为出口的两端分别连接由弯头、调节阀、第一管段、膨胀节、第二管段构成的两路支路入口端;由弯头、调节阀、第一管段、膨胀节、第二管段构成的两路支路出口端与干熄炉气室的入口相连通。
所述三通连接的两路支路形成了干熄炉气室进气管道的上进气管道和下进气管道,上进气管道连接干熄炉的上气室,下进气管道连接干熄炉的下气室;所述的上进气管道上有上进气调节阀,下进气管道上有下进气调节阀,上进气调节阀和下进气调节阀采用连锁控制方式来调节干熄炉上下气室的进风比例。
所述两路支路通过支架固定,支架同时与干熄炉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架为滑动支架。
所述支架上有筋板,通过筋板使支架与所述的两路支路进行焊接加固。
所述的第一管段上设置有循环气体仪表检测接口和进气补充氮气管道;所述的第二管段和干熄炉壳体连接部位用筋板进行焊接加固。
所述的上进气管道和下进气管道分别连接有上进气补充氮气管道和下进气补充氮气管道;上进气补充氮气管道和下进气补充氮气管道上分别安装上进气补充氮气调节阀和下进气补充氮气调节阀,上进气补充氮气调节阀和下进气补充氮气调节阀的开度要与上进气调节阀和下进气调节阀开度分别保持一致。
所述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截面均为圆形,并在管道内部设有用角钢焊接成的“十字形”支撑架。
所述的第二管段管内出口部位设置有气体导流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干熄炉气室进气管道上采用调节阀取代非标设备多板翻板阀,实现上下气室进气风量比例的自动精确调节,且两个调节阀为连锁控制,使操作更加方便;当干熄焦生产上需要向循环气体内补充氮气时,上进气补充氮气调节阀和下进气补充氮气调节阀的开度与上进气调节阀和下进气调节阀的开度保持一致,能够保持与正常生产时上下气室的进气比例一致,使得干熄炉冷却段内的周边和中央焦炭均匀冷却;管段采用钢板卷制而成,易加工制作安装,经济耐用;此外,还具有密封性能高和进气阻力低的优点,能够降低循环风机的运行负荷,节省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三通;2、弯头; 3、调节阀;3a、上进气调节阀;3b、下进气调节阀;4、第一管段;5、膨胀节;6、第二管段;7、支架;8、筋板;9、补充氮气调节阀;9a、上进气补充氮气调节阀;9b、下进气补充氮气调节阀;10、仪表检测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干熄炉气室进气管道,至少包括:三通1和由弯头2、调节阀3、第一管段4、膨胀节5、第二管段6构成的两路支路,三通1作为进口的一端与给水预热器的出口连接相通;三通1作为出口的两端分别连接由弯头2、调节阀3、第一管段4、膨胀节5、第二管段6构成的两路支路入口端;由弯头2、调节阀3、第一管段4、膨胀节5、第二管段6构成的两路支路出口端与干熄炉气室的入口相连通。
实施例2
一种干熄炉气室进气管道,至少包括:三通1和由弯头2、调节阀3、第一管段4、膨胀节5、第二管段6构成的两路支路,三通1作为进口的一端与给水预热器的出口连接相通;三通1作为出口的两端分别连接由弯头2、调节阀3、第一管段4、膨胀节5、第二管段6构成的两路支路入口端;由弯头2、调节阀3、第一管段4、膨胀节5、第二管段6构成的两路支路出口端与干熄炉气室的入口相连通。两路支路通过支架7固定,支架7同时与干熄炉固定连接。所述支架7上有筋板8通过筋板8使支架7与上述的两路支路进行焊接加固。所述三通1连接的两路支路形成了干熄炉气室进气管道的上进气管道和下进气管道,上进气管道连接干熄炉的上气室,下进气管道连接干熄炉的下气室;所述的上进气管道上有上进气调节阀3a,下进气管道上有下进气调节阀3b,上进气调节阀3a和下进气调节阀3b采用连锁控制方式来调节干熄炉上下气室的进风比例。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另一种优选的方案是:一种干熄炉气室进气管道,至少包括:三通1和由弯头2、调节阀3、第一管段4、膨胀节5、第二管段6构成的两路支路,三通1作为进口的一端与给水预热器的出口连接相通;三通1作为出口的两端分别连接由弯头2、调节阀3、第一管段4、膨胀节5、第二管段6构成的两路支路入口端;由弯头2、调节阀3、第一管段4、膨胀节5、第二管段6构成的两路支路出口端与干熄炉气室的入口相连通;两路支路通过支架7固定,支架7同时与干熄炉固定连接。干熄炉气室进气管道通过三通1分为上进气管道和下进气管道,上进气管道连接干熄炉的上气室,下进气管道连接干熄炉的下气室。所述支架7上有筋板8,通过筋板8使支架7与上述的两路支路进行焊接加固。所述的上进气管道上有上进气调节阀3a,下进气管道上有下进气调节阀3b,上进气调节阀3a和下进气调节阀3b采用连锁控制方式来调节干熄炉上下气室的进风比例;所述的第一管段4上设置有循环气体仪表检测接口10和进气补充氮气管道,所述的第二管段6和干熄炉壳体连接部位用筋板8进行焊接加固。
所述的两路支路上的进气补充氮气管道分别称为上进气补充氮气管道和下进气补充氮气管道,上进气补充氮气管道和下进气补充氮气管道上均安装有补充氮气调节阀9,二者为连锁控制方式,正常生产情况下,补充氮气调节阀9为关闭状态,当干熄焦生产需要往循环气体管道内补充氮气时,上进气补充氮气调节阀9a和下进气补充氮气调节阀9b的开度要与上进气调节阀3a和下进气调节阀3b开度分别保持一致。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优化:是将第一管段4和第二管段6截面设计成圆形,并在管道内部设有用角钢焊接成的“十字形”支撑架。所述的第二管段6管内出口部位设置有气体导流板。
更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支架7是利用干熄炉或给水预热器的钢结构框架生根制作的滑动支架。第二管段6和干熄炉壳体连接部位用筋板8进行焊接加固。
干熄炉气室进气管道上采用上进气调节阀3a和下进气调节阀3b取代非标设备多板翻板阀,实现上下气室进气风量比例的自动精确调节,且两个调节阀为连锁控制,使操作更加方便;当干熄焦生产上需要向循环气体内补充氮气时,上进气补充氮气调节阀9a和下进气补充氮气调节阀9b的开度与上进气调节阀3a和下进气调节阀3b的开度保持一致,能够保持与正常生产时上下气室的进气比例一致,使得干熄炉冷却段内的周边和中央焦炭均匀冷却;管段采用钢板卷制而成,易加工制作安装,经济耐用;此外,还具有密封性能高和进气阻力低的优点,能够降低循环风机的运行负荷,节省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没有详细叙述的部件和结构属本行业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结构或常用手段,这里不一一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