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乙炔发生器的电石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7588发布日期:2019-01-04 23:59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一种乙炔发生器的电石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乙炔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盛放电石的乙炔发生器的电石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乙炔发生器罐体内的电石篮,其底部一般采用平底的栅栏结构,这种平底的栅栏结构的电石篮装满电石后通过将电石篮底部的电石接触罐体内的液面来让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乙炔,反正后的电石残渣很容易将电石篮底部的栅栏堵塞,阻止电石篮上部的电石向下移动,导致上部电石不能与水接触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浪费电石,而且严重影响乙炔的产气量和产气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乙炔发生器的电石篮,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石篮底部易堵塞导致浪费电石和严重影响产气量及产气速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乙炔发生器的电石篮,包括本体,本体上部设置顶盖,中部设置包附住本体周圈的护板,底部设置有倒锥体,护板和倒锥体之间设置有栅栏,倒锥体和栅栏均由金属条组成,连接杆和电磁振动器设置在顶盖上,水雾喷头设置在本体中部内侧,水管和电路从连接杆经过,分别连接水雾喷头和电磁振动器,保护壁设置在本体内部,与本体的内壁形成夹层,水管被夹层包附,水雾喷头护板为金属板材,焊接在保护壁上并设置在水雾喷头垂直方向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由上下两块极性不同的磁铁组成的顶盖吸合装置,顶盖上设置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电石篮内外表面均经过防锈处理。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倒锥体底部、电磁振动器和水雾喷头的设计,使得电石篮中的电石与水反应时产生的电石渣能够很容易的从电石篮底部进入水中,解决了反应生成的电石渣堵塞电石篮底部导致浪费电石、产气量低和产气速度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乙炔发生器电石篮底部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部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和3所示,一种乙炔发生器的电石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本体1上部设置顶盖11,中部设置包附住本体1周圈的护板15,底部设置有倒锥体17,护板15和倒锥体17之间设置有栅栏,倒锥体17和栅栏均由金属条16组成,连接杆12和电磁振动器13设置在顶盖11上,水雾喷头14设置在本体1中部内侧,水管141和电路131从连接杆12经过,分别连接水雾喷头14和电磁振动器13,保护壁143设置在本体1内部,与本体1的内壁形成夹层,水管141被夹层包附,水雾喷头护板142为金属板材,焊接在保护壁143上并设置在水雾喷头14垂直方向上方。所述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由上下两块极性不同的磁铁组成的顶盖吸合装置2,顶盖11上设置有把手111。所述电石篮内外表面均经过防锈处理。

当需要生产乙炔时,通过把手111打开顶盖11,将电石放入电石篮中,由于水雾喷头护板142的保护作用,电石不会损坏水雾喷头14,再通过把手111盖上顶盖11,通过吸合装置2将顶盖11和本体1吸合,通过连接杆12将电石篮下放到水面高度,打开电磁振动器13,发生反应时倒锥体17先接触水面,产生乙炔气体,经化学反应后的电石残渣在倒锥体17上部电石压力作用下能从倒锥体17底部的出口顺利排出,位于上层的电石即可依次下落,这样就能保证电石篮内的所有电石参加反应。由于电磁振动器13的作用,电石下落速度加快,反正速度加快。当电石与水反应完全时,有部分残余电石和渣浆附着在电石篮底部,打开水雾喷头14,将残余电石和渣浆清理干净。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