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镜装置及水冷壁气化炉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898031阅读:来源:国知局
r>[005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视镜装置通过设置冷却支管,使得可以依靠冷却气体对积聚在视镜玻璃内侧的物料进行清理,从而提高视镜的观察效果,并且可以依靠冷却气体对视镜底座、视镜玻璃和视镜盖进行冷却,从而有效避免视镜玻璃在高温高压的工况下发生爆裂,同时通过设置截断阀,若需要清理后更换视镜玻璃时,只需关闭截断阀,然后拆除视镜盖和视镜底座即可取出视镜玻璃进行清理或更换,而不需要停车,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进而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005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水冷壁气化炉。下面参考图2-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冷壁气化炉进行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水冷壁气化炉包括炉体100、气化烧嘴200、合成气出口 300和多个接口 400。
[005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炉体100内限定出反应空间,用于粉煤气化或天然气部分氧化制备合成气。
[005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气化烧嘴200设置于炉体100的顶端,用于对反应空间中物料进行点火。
[005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合成气出口 300设置在炉体100的侧壁上,用于将所得到的合成气排出反应空间。
[005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多个接口 400设置在炉体的侧壁上,并且多个接口 400处每一个均设有上述的视镜装置,并且供给的冷却气体的压力应该高于反应空间中的压力。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描述的视镜装置的特征和优点同样适于该水冷壁气化炉,此处不再赘述。
[005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炉体侧壁上设置有四个接口,分别为第一接口 41、第二接口 42、第三接口 43和第四接口 44。
[0057]参考图3,第一接口 41和第二接口 42在炉体的轴向上间隔分布,第一接口 41、第三接口 43、第四接口 44在炉体的周向上间隔分布。
[005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接口 41、第三接口 43和第四接口 44设置在炉体高度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处,第二接口 42设置在炉体高度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处。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在炉体高度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处”可以理解为距炉体上端的距离为炉体高度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处,“设置在炉体高度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处”可以理解为距炉体上端的距离为炉体高度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处。
[005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接口 41和第二接口 42可以用作摄像头视孔,第三接口 43和第四接口 44可以用作火检视孔,具体的,第一接口作为上摄像头视孔,第二接口作为下摄像头视孔,摄像头视孔直径与此处所设置的视镜装置的冷却接管直径相同(50?80mm),并且视镜装置的总长度应尽量小(150?250mm),截断阀流道通径应大于等于视孔内径,从而使得摄像头有较广的观察视角,作为火检视孔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处的视镜装置的视镜玻璃可以为紫外波长为180?260nm透过率大于95%的石英玻璃,从而使得可以实时监测火焰燃烧情况。
[006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冷壁气化炉通过在炉体侧壁上的多个接口处设置上述的视镜装置,使得在制合成气过程中显著提高对炉内的物料和火焰的观察效果,从而可以根据观察结果及时对气化炉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气化炉的整体运行稳定性,同时视镜装置在更换或清理视镜玻璃时只需关闭截断阀即可,从而显著提高气化炉生产效率。
[0061]下面参考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描述性的,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
[0062]实施例1
[0063]水冷壁气化炉用作粉煤气化制备合成气时,炉内操作温度1700 °C左右,压力0.8MPa,如图2所示,第一接口 41和第二接口 42用作摄像头视孔(直径为80mm),其中设置有视镜装置,通过摄像头观察气化炉内实际反应情况,第一接口 41和第二接口 42分别位于气化炉高度的1/3和2/3处,并且上述视镜装置用在此处时,冷却接管的长度应尽量短,冷却支管与冷却接管的夹角α此处取45°,冷却支管的管径取15mm,N2以流量为1Nm 3/h通过冷却支管进入视镜装置内,对视镜玻璃内侧进行吹扫和冷却,从而保证视镜视野良好,便于观察,第三接口 43和第四接口 44同样与炉内接通,用作紫外火检视孔(直径为50mm),以便监测炉内火焰情况,并且两个火检视孔43和44、与上摄像头视孔4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其中为了便于安装,两个火检视孔中视镜装置的冷却支管管径取15mm,视镜玻璃为紫外波长180?260nm透过率大于95%的石英玻璃,以便保证能实时监测火焰燃烧情况,并且惰性冷却气体(N2)源头压力比气流床内压力高,取1.3MPa,由于粉煤气化产生的煤粉较多,长时间使用后视镜玻璃表面积存的粉尘会越来越多,影响视镜视野,此时可关闭截断阀,拆除视镜盖与视镜底座之间的固定螺栓,取出视镜玻璃进行清理或者进行更换,不影响粉煤气化过程的正常运行,从而提高气化炉操作的稳定性。
[0064]实施例2
[0065]水冷壁气化炉用作天然气部分氧化制备合成气时,炉内操作温度1300 °C左右,压力0.2MPa,如图2所示,第一接口 41和第二接口 42用作摄像头视孔(直径为80mm),第三接口 43和第四接口 44用作紫外火检视孔(直径为50mm),并且第一至第四接口处设置有视镜装置,其中,第一接口 41和第二接口 42分别位于气化炉高度的1/3和2/3处,第三接口 43和第四接口 44与第一接口 4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四个接口处的视镜装置的每一个的长度尽量短,冷却支管与冷却接管的夹角α取60度,冷却支管的管径为15mm,视镜玻璃为紫外波长180?260nm透过率大于95%的石英玻璃,以便保证能实时监测火焰燃烧情况,并且惰性冷却气体(N2)源头压力比气流床内压力高,取0.5MPa,从而使得惰性冷却气体通过冷却支管清理和冷却视镜玻璃,同时,由于对天然气部分氧化制备合成气有效气含量要求较高,N2流量在满足冷却视镜玻璃的情况下尽量小,为5Nm3/h,天然气部分氧化制备合成气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限,视镜玻璃在N2的吹扫清理下可以长时间保持干净、视野良好,并且在开车运行过程中,若视镜玻璃损坏,可立即关闭截断阀,防止炉内气氛外泄发生危险,然后拆除视镜盖与视镜底座之间的固定螺栓,取出视镜玻璃进行更换,更换安装完毕后,开启截断阀便可继续使用。
[006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67]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主权项】
1.一种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应器支管; 冷却接管,所述冷却接管与所述反应器支管相连; 冷却支管,所述冷却支管倾斜设置在所述冷却接管的侧壁上,且所述冷却支管与所述冷却接管连通; 截断阀,所述截断阀与所述冷却接管相连; 视镜底座,所述视镜底座与所述截断阀相连; 视镜玻璃,所述视镜玻璃与所述视镜底座相连;以及 视镜盖,所述视镜盖与所述视镜玻璃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支管与所述冷却接管之间、所述冷却接管与所述截断阀之间、所述截断阀与所述视镜底座之间分别设置有法兰,所述视镜玻璃固定在所述视镜底座和所述视镜盖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断阀与所述冷却接管和所述视镜底座的法兰连接处分别设置有密封垫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镜玻璃与所述视镜底座和所述视镜盖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垫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支管与所述冷却接管侧壁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支管的直径为10?20mm。
7.一种水冷壁气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体,所述炉体内限定出反应空间; 气化烧嘴,所述气化烧嘴设置于所述炉体的顶端; 合成气出口,所述合成气出口设置在所述炉体的底端;以及 多个接口,所述多个接口设置在所述炉体的侧壁上,并且所述多个接口处每一个均设有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视镜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冷壁气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至第四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冷壁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在炉体的轴向上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三接口、所述第四接口在炉体的周向上间隔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冷壁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设置在所述炉体高度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处,所述第二接口设置在所述炉体高度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视镜装置及水冷壁气化炉,该视镜装置包括:反应器支管;冷却接管,所述冷却接管与所述反应器支管相连;冷却支管,所述冷却支管倾斜设置在所述冷却接管的侧壁上,且所述冷却支管与所述冷却接管连通;截断阀,所述截断阀与所述冷却接管相连;视镜底座,所述视镜底座与所述截断阀相连;视镜玻璃,所述视镜玻璃与所述视镜底座相连;以及视镜盖,所述视镜盖与所述视镜玻璃相连。该视镜装置可以显著降低视镜玻璃的污染,并且视镜玻璃更换方便,从而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IPC分类】C10J3-48
【公开号】CN204607935
【申请号】CN201520103631
【发明人】宋敏洁, 王东方, 吴道洪
【申请人】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