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增光点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629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增光点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配件技术领域,是一种摩托车增光点火装置。
现在摩托车上照明灯普遍使用6V或12V的电压,照明亮度较低,夜间行驶时,易引起交通事故,安全性较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既提高摩托车照明电压又能稳定点火电压的增光点火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分别设置激励线圈和升压调节器,其中升压调节器包括外壳、铁芯、初级线圈、补偿线圈、点火 线圈、电容C1、二极管D1;初级线圈一端与补偿线圈连接,并与激励线圈一端连接,初级线圈、补偿线圈、点火线圈都同绕在铁芯上,电容C1、二极管D1并联连接,二极管D1正极端与点火线圈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了激励线圈、初级线圈、补偿线圈、点火线圈及二极管D1、电容C1,可将激励线圈置换摩托车原磁电机点火线圈,若将激励线圈的反相端与原磁电机充电线圈的同相端连接,并将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原车充电线圈的反相端连接,初级线圈上的电压为激励线圈与充电线圈电压之和,将补偿线圈的另一端与照明电路连接,则照明电路的电压即为初级线圈电压,提高了照明电路的电压,即提高了照明亮度,有利于摩托车夜间行驶安全,点火线圈从初级线圈耦合获得点火电压,通过二极管D1为电子点火器提供正极性脉冲电流,补偿线圈补偿因照明电路的开关,造成点火电压不稳,有利于提高点火系统的稳定性。
结合附图及实例进一步介绍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例与磁电机、电子点火器等连接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例激励线圈置于磁电机时连接示意图。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激励线圈T1,升压调节器T3,升压调节器T3包括外壳1、初级线圈L1、补偿线圈L2、点火线圈L3、铁芯2、电容C1、二极管D1;电容C1、二极管D1并联,二极管D1正极端与点火线圈L3一端连接,二极管D1负端与电子点火器输入连接,点火线圈L3另一端与地连接;初级线圈L1、补偿线圈L2的一端连接,并与激励线圈T1的一端连接,激励线圈T1的另一端与磁电机3中充电线圈T2的一端连接,并使此端处T1、T2中感应电压极性相反,初级线圈L1的另一端与充电线圈T2另一端连接,补偿线圈L2另一端与摩托车照明电路连接;初级线圈L1、补偿线圈L2、点火线圈L3绕在铁芯2上,并置于外壳1内,电容C1、二极管D1也置于外壳1内;补偿线圈L2用于开关灯时补偿L3中电流的变化;使用时,用激励线圈T1置换磁电机3中的原点火线圈,由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增光点火装置独立供给前大灯电源,如12V、18V、24V,而其它电路仍使用原机供电系统,照明灯根据需要可使用12V、18V或24V灯泡。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增光点火装置,其特征是具有激励线圈、外壳、铁芯、初级线圈、补偿线圈、点火线圈、电容C1、二极管D1;初级线圈、补偿线圈、点火线圈同绕在铁芯上,初级线圈、补偿线圈的一端连接,并与激励线圈的一端连接,电容C1、二极管D1并联,二极管D1正极端与点火线圈的一端连接,二板管D1负极端为点火脉冲输出,初级线圈、补偿线圈、点火线圈、电容C1、二极管D1,铁芯置于外壳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摩托车配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增光点火装置,其主要特点是设置了一个激励线圈及升压调节器,通过将激励线圈置换磁电机中点火线圈,为摩托车照明电路提供较高电压,从而提高照明亮度,有利于夜间安全行驶,同时也提高了点火系统的稳定性。
文档编号F02P3/05GK2418267SQ0020820
公开日2001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14日
发明者袁景坤 申请人:袁景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