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化器的燃料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1632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化器的燃料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起动时尽可能不将起动用燃料储存部内的不纯物或劣化的燃料导向起动用燃料供给装置的气化器的燃料供给装置。
在现有技术中,有如下的气化器燃料供给构造,为了即使在内燃机长期停止运转后,浮子室内的燃料蒸发,浮子室内的燃料不足的状态下也能将燃料直接供给气化器的起动系统,而在将燃料供给浮子室的燃料供给口的下方设置用于储存起动燃料的辅助室(实开昭63-71458号公报)。
在实开昭63-71458号公报所记载的气化器中,在辅助室的底部设有与起动用燃料室连通的起动用连通路和与浮子室相连通的主连通路,因此,从燃料供给口供给辅助室的燃料同时地流向起动用连通路和浮子室,但是,在刚刚起动后想要起车时,从辅助室内的油面上升溢出的燃料所产生的起车用的燃料供给需要较长时间,为了加快起车性而加大与浮子室的连通路时,燃料的大部分流向浮子室,辅助室内的燃料不通过起动用连通路供给起动用燃料室,起动性没有象期待的那样得到提高。
而且,在抑制从辅助室内通过主连通路流到浮子室的刚刚起动后的燃料流量时,残留在辅助室内的不纯物在流量少的起动系统中容易造成堵塞,而且,挥发成分蒸发了的劣化燃料在起动时被送到燃烧室而不能得到充分的燃烧状态。
本发明涉及解决了上述问题的气化器的燃料供给装置的改进,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气化器的燃料供给装置,相对该浮子室内的燃料供给主吸气通路的主燃料储存部并设着底浅的起动用燃料储存部,该起动用燃料储存部位于燃料供给口的下方,该燃料供给口对应于浮子室的燃料液面的下降将燃料供给该浮子室,由起动用燃料供给装置将该起动用燃料储存部内的燃料供给起动用吸气通路,其特征在于,上述主燃料储存部和起动用燃料储存部由高的第一间壁部和低的第二间壁部隔开,从上述起动用燃料储存部起通到起动用燃料供给装置的起动用燃料通路的上游端在上述第二间壁部的上面及上方的任何一方或双方上开口。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由于是上述那样的构造,因此即使由于内燃机长期停止运转,浮子室内的燃料蒸发,燃料液体的液面降低,在内燃机起动时,燃料从燃料供给口供给于底浅的燃料储存部,在该起动用燃料储存部内,燃料被直接填充而越过低的第二间壁部,从起动用燃料通路的上游端开口通过该起动用燃料通路急速地供给起动用燃料供给装置,另外,起动用燃料储存部由于其底浅,在短时间内新燃料供给于主燃料储存部,可以提高起动性·起车性。
另外,由于因长期停止运转,挥发蒸发所产生的起动用燃料储存部内的劣化燃料和不纯物由起动时供给的燃烧冲洗而越过低的第二间壁部导入到主燃料储存部,因此,这些劣化燃料和不纯物供给到容易发生堵塞的起动用燃料供给系统的可能性低,可以可靠稳定地进行起动。
另外,通过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那样地构成本发明,即使从燃料供给口供给于底浅的起动用燃料储存部中的燃料飞散,由于用该燃料供给口附近的第一间壁部的向上方立起的部分挡住该飞散燃料,在来自燃料控制口的燃料供给开始后,燃料可以立刻供给起动用燃料供给装置。
通过如权利要求3所述地构成本发明,残留在底浅的起动用燃料储存部中的不纯物或劣化燃料的大部分由于越过第二间壁部流到主燃料储存部,因此,通过向相对该越过流动交叉的方向流动而供给起动用燃料供给装置的燃料中不纯物或劣化燃料少,可以未然地防止起动用燃料供给系统的堵塞。
而且,通过如权利要求4所述地构成本发明,在起动时,在即使燃料液面下降也从燃料供给口向起动用燃料储存部供给燃料时,供给该起动用燃料储存部中的新燃料通过燃料通路猛烈地流向主燃料储存部底部,将积蓄在该主燃料储存部底部的劣化燃料撞出来,上述新鲜的燃料到达主量孔和低速量孔的任何一方或双方的下方,而供给于该主量孔或低速量孔,因此,在刚刚起动后,新鲜且质量好的燃料被充分地被供给,刚刚起动后的起车性显著地提高。


图1是具有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气化器的剖面图,是沿图3的Ⅰ-Ⅰ线截断的图。
图2是沿图3的Ⅱ-Ⅱ线截断的图1所示的气化器的另一剖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气化器中浮子室体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立体图。
图5是图3的V向视图。
图6是权利要求4记载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7是图6的浮子室体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立体图。
以下对图1~图5所示的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气化器1是附设在搭载于机动二轮车上的内燃机上的气化器,备有气化器本体2和组装在该气化器本体2的下部的浮子室体3,由该气化器本体2的下部和浮子室体3构成浮子室4。
另外,在气化器本体2上形成着主吸气通路5,起动用吸气通路6的两端与该主吸气通路5的上游部和下游部连通的图2所示的起动用吸气通路6相对该主吸气通路5并列地形成着,在该主吸气通路5的大致中央部配设着活塞形节流阀7,该节流阀7可横过该主吸气通路5地向与该主吸气通路5垂直的方向移动,该节流阀7被压缩弹簧8的弹性回复力向关闭主吸气通路5的方向推压,拉索(未图示)的一端与图中未示的节流阀手柄连接,该拉索的另一端与节流阀7连接,对应于节流阀手柄的操作,节流阀7横过主吸气通路5地进行升降,调节通过主吸气通路5的吸气量。
另外,筒状部9位于节流阀7的正下方,从气化器本体2朝向浮子室4突出,该筒状部9中插入针阀调节喷嘴10,并在其下方螺纹安装着主量孔11,在该针阀调节喷嘴10的下游侧并行地螺纹安装着低速量孔12,油量调节针13向下方突出地安装在节流阀7的底壁上,根据油量调节针13插入针阀调节喷嘴10的长度,针阀调节喷嘴10和油量调节针13的间隙进行增减,对应于节流阀7的开度变化的量的燃料供给于形成在节流阀的下壁和主吸气通路5的下壁之间的汾丘里部。另外,朝向主吸气通路5的上游部开口的泄出空气通路14将空气供给设在针阀调节喷嘴10上的多个泄气孔15中。
另外,在筒状部9上存在间隙的气化器本体2上形成着朝向浮子室4突出的筒状部16,在筒状部16的上部形成着与燃料箱连通的燃料导入路17,在该燃料导入路17的下游侧安装着后述浮子阀21复座的阀座18。
另外,浮子室4内的浮子19向上下倾动自由地枢支承在浮子销20上,该浮子销20与设在气化器本体2上的一对支承臂成为一体,通过与该浮子19的上下运动连动,浮子销20可以与阀座18自由接触离开地安装在浮子19上,伴随着浮子室4内的燃料液体A上升或下降,浮子阀21与阀室18接触或离开,对应于燃料液体A的高低,调节从燃料导入路17通过阀室18供给浮子室4的燃料供给量。
如图2所示,在起动用吸气通路6的附近配设着起动燃料供给装置30,该起动燃料供给装置30备有从上方向下方突出于起动用燃料室31上的起动用燃料喷嘴32、用于调节起动吸气通路6的开口面积的滑动节流阀33、与该滑动节流阀33结合并装入起动用燃料喷嘴32中的油量调节针34、驱动上述滑动节流阀33的感温驱动装置35、加热该感温驱动装置35的PTC加热器36,在内燃机停止、PTC加热器36未动作的状态下,封入感温驱动装置35内的未图示的蜡进行收缩,由压缩弹簧37将滑动节流阀33和油量调节针34向上方拉起,起动燃料室31内的起动用燃料供给起动用吸气通路6的起动用燃料供给量变大,如此地构成起动燃料供给装置30。而且,在从内燃机起动转移到正常运转,PTC加热器36动作了的状态下,上述蜡膨胀,滑动节流阀33和油量调节针34反抗上述压缩螺旋弹簧的37的弹力而被向下方推入,起动用燃料供给量减少,从起动经过一定时间后,起动燃料供给量变为零,如此地构成起动燃料供给装置30。
另外,如图1和图4所示,浮子室体3的底壁中央部3a形成为向下方深深地凹陷的形状,与浮子室体3的周壁3b的一侧接近的底壁一侧部3c形成得浅,从上述底壁一侧部3c向上方隆起地设置作为第一间壁部的高度高、宽度窄的堤22和高度低、宽度宽的作为第二间壁部的突台部23,在上述堤22中,在针阀21的正下方附近形成着向上方立起的凸片22a,浮子室4由堤22的突台部23分隔为底深的主燃料储存部24和底浅的起动用燃料储存部25。
另外,如图2~图4所示,在夹着突台部23与起动用燃料储存部25相对的浮子室体3的周壁3b上形成着将浮子室4的底部和起动用燃料室31的底部连通的连通路26,在该连通路26中压入燃料喷嘴27。另外,形成着将浮子室4的上部和起动用燃料室31的上部连通的空气连通路28(参照图2)。而且,上述连通路26的上游端如图4和图5所示在突台部23的上表面的上方开口,在主燃料储存部24的底部设有排泄管29,用于排出主燃料储存部24内的不纯物等。
图示的实施例由于上述那样地构成,在通常的内燃机运转状态下,感温驱动装置35内的蜡被加热而进行膨胀,滑动节流阀33和油量调节针34被向下方推,切断向起动用吸气通路6供给起动用燃料,从燃料导入路17通过浮子阀21供给到其正下方的起动用燃料储存部25中的燃料的大部分越过突台部23供给到主燃料储存部24内,对应于节流阀7节流的量的燃料从针阀调节喷嘴10流出到主吸气通路5内,与吸气空气混合而成为混合气。
在起动时,感温驱动装置35内的蜡被周围的空气冷却而进行收缩,滑动节流阀33和油量调节针34被向上方拉上,可以进行向起动用吸气通路6供给起动燃料,因此,例如,即使是由于长期间停止运转,浮子室4内的主燃料储存部24和起动用燃料储存部25内的燃料蒸发,其残存燃料很少时,在与起动操作同时地供给燃料导入通路17内的燃料从浮子阀21排出到起动用燃料储存部25内,越过了突台部23的燃料通过连通路26立刻供给到起动用燃料室31,从起动用燃料室31内通过油量调节针34送到起动用吸气通路6内,结果,内燃机可以立刻开始运转。
在起动后通过向PTC加热器36通电,对应于向感温驱动装置35内的蜡进行加热膨胀,送入起动用吸气通路6内的起动用燃料供给量降低,在规定时间后变为零。
另外,即使由于长时间的停止运转,存在于燃料中的不纯物和由于蒸发而产生的劣化燃料残留在起动用燃料储存部25内,也可由从燃料导入路17通过浮子阀21供给到起动用燃料储存部25内的燃料冲洗,超过突台部23而流入主燃料储存部24内,通过排泄管29被排出,因此,可以未然地防止燃料供给系统堵塞,可以进行圆滑的起动和运转。
而且,连通路26由于相对从起动用燃料储存部25越过突台部23流向主燃料储存部24内的燃料流动方向在侧方开口,越过突台部23流入主燃料储存部24内的燃料中的不纯物和劣化燃料导入连通路26中的可能性极低,可以更可靠地实现起动。
在图1~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起动用燃料储存部实现了向浮子室供给新鲜的燃料,以下对图6~图8所示的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该实施例,是将供给向浮子室4的新鲜燃料积极地导入主燃料储存部24中,对于与图1~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各构成部分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与图1~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各构成部分所标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
图6~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形成着从起动用燃料储存部25的底部朝向主燃料储存部24内的主量孔11的正下方的底部的燃料通路38。
图6~图8所示的实施例由于如前所述地构成,因此,在起动时,从浮子阀21排出到起动用燃料储存部25内的新鲜的燃料越过突台部(第二间壁部)23并通过连通路26直接供给到起动用燃料室31,即使是节流阀7未充分打开的状态,起动所需要的燃料也从起动用燃料室31经过起动用燃料喷嘴32滑动、滑动节流阀33及起动用吸气通路6供给于主吸气通路5,与其同时,起动用燃料储存部25内的新鲜燃料通过燃料通路38猛烈地流入主量孔11的正下方的浮子室4底部,将存在浮子室4底部的劣化燃料撞出去,新鲜且质优的燃料从主量孔11直接供给主吸气通路5内,结果,刚刚起动后的起车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如图6所示,起动用燃料储存部25的底部比主量孔11和低速量孔12的下端分别高α、β,而且主燃料储存部24的底部形成在比主量孔11和低速量孔12的下端低的位置,其结果,燃料通路38变长,在起动时,从起动用燃料储存部25的底部通过燃料通路38流向主燃料储存部24的底部的燃料的流动成为高速,储存在主燃料积存部24的底部的劣化燃料容易被猛烈地撞出去。
权利要求
1.气化器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主燃料储存部将浮子室内的燃料供给于主吸气通路,相对该主燃料储存部并设着底浅的起动用燃料储存部,该起动用燃料储存部位于燃料供给口的下方,该燃料供给口对应于浮子室燃料液面的下降将燃料供给该浮子室,由起动用燃料供给装置将该起动用燃料储存部内的燃料供给起动用吸气通路,其特征在于,上述主燃料储存部和起动用燃料储存部由高的第一间壁部和低的第二间壁部间隔,从上述起动用燃料储存部起通到起动用燃料供给装置的起动用燃料通路的上游端在上述第二间壁部的上面和上方的任何一方或双方上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化器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间壁部的上缘,上述燃料供给口正下方附近的部分形成为向上方立起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化器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间壁部的上面宽度宽,上述起动用燃料通路的上游端在设置在与上述起动用燃料储存部内的燃料朝向上述主燃料储存部流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部位上开口。
4.气化器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燃料供给口的下方设有起动用燃料储存部,该燃料供给口对应于浮子室的燃料液面的下降将燃料供给于该浮子室,该起动用燃料储存部的底部位于主燃料储存部的底部的上方,从该起动用燃料用储存部的底部朝向位于主量孔和低速量孔的任何一方或两方的下方的主燃料储存部底部形成着倾斜的燃料通路。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气化器的燃料供给装置,在起动时尽可能不将起动用燃料储存部内的不纯物和劣化燃料导入起动用燃料供给装置。浮子室体3的主燃料储存部24和起动用燃料储存部25由高的第一间壁部22和低的第二间壁部23分隔,从上述起动用燃料储存部25起通到起动用燃料供给装置的起动用燃料通路26的上游端开口于上述第二间壁部23的上面上。
文档编号F02M5/00GK1317638SQ0111654
公开日2001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12日
发明者上田稔, 铃木祥介, 铃木健辅, 加藤光雄, 池田健一郎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