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配置结构、节气门体发热部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7130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配置结构、节气门体发热部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配置结构。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具有节流阀的节气门体的发热部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有关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配置结构的技术,已知有一种在发动机的气缸盖上部配置吸气通路,并在该吸气通路从气缸盖向侧面伸出的部分的上侧,与发动机相隔来配置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技术(比如参照JP特开平11-294216号公报)。
然而,如果实际探讨一下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在车体上的设置便可发现,在很多场合下没有多余的空间,不能如上所述与发动机相隔来搭载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因此,存在着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易于受到来自发动机的热影响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来自发动机的热影响到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配置结构。
此外,作为有关具有节流阀的节气门体的发热部件安装结构,公开有一种在形成有吸气通路的节气门体本体上安装金属板,并在其上安装电路基板及发热部件(功率晶体管),从而使发热部件的热散热的结构(比如参照JP实公平3-42716号公报)。
然而,在如上所述在节气门体本体上安装金属板,并在其上安装发热部件的场合中,存在着部件个数增多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发热部件的热有效散热、且可减少部件个数的节气门体的发热部件安装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配置结构具有发动机的气缸体或气缸盖;与前述发动机连接、且配置到前述气缸体或前述气缸盖的上方的吸气通路;配置到前述气缸体或前述气缸盖的上方且前述吸气通路的上方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
根据前述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配置结构,即使在受到布局的限制而必须在发动机的气缸体或气缸盖的上方配置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场合下,也可以通过在配置于气缸体或气缸盖的上方的吸气通路的更上方配置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来由吸气通路进行遮挡,而防止从气缸体或气缸盖上升的热到达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此外,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本身所发出的热也可以向吸气通路散热。
因此,可避免来自发动机的热影响到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由此可达到前述第一目的。
也可以在前述气缸体或前述气缸盖的上方,配置具有节流阀的节气门体,并在该节气门体中形成前述吸气通路。
在该场合下,可以将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一体组装到节气门体而模块化,并安装到发动机上。因此,可以由节气门体的吸气通路,来防止从气缸体或气缸盖上升的热到达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节气门体的发热部件安装结构具有节气门体,其具有节流阀、及形成有配置该节流阀的吸气通路的金属制有节气门体本体;直接安装于该节气门体本体的发热部件。
根据前述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配置结构,由于在节气门体本体上直接安装发热部件,因而可以由金属制的节气门体本体来使发热部件的热有效散热,而且无需另设金属板。
这样,由于可以使发热部件的热量有效散热,且可减少部件个数,因而可达到前述第二目的。
也可以从前述发热部件向与前述节气门体本体相反的一侧伸出连接销,并且具有前述连接销从中插通的连接孔的电路基板被配置到前述发热部件的与前述节气门体本体相反的一侧。
在该场合下,可以在节气门体本体上直接安装发热部件,然后使从发热部件伸出的连接销在连接孔内插通,并将电路基板以被配置到发热部件的相对节气门体本体相反的一侧的方式安装到节气门体本体上。这样,可使发热部件与电路基板相分离,而且可使电路基板与节气门体本体上的发热部件安装位置相分离。
因此,可降低发热部件所发出的热对电路基板的影响,可提高在电路基板上所安装的部件针对热影响的可靠性。
也可以在前述吸气通路延长方向上的比前述节流阀更上游侧,配置前述发热部件。
在该场合下,在节流阀本体中,由于在难以受到发动机发出的热量所产生的影响的、吸气通路延长方向上的比节流阀更上游侧配置发热部件,因而可由金属制的节气门体本体来使发热部件的热进一步有效散热。
前述发热部件也可以埋置于封装树脂内。
在该场合下,通过将发热部件埋置于封装树脂内,发热部件所发出的热还可以由封装树脂来吸收。因此,可以使发热部件的热量进一步有效散热。


图1是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配置结构的节气门体总成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从另一方向来观看该节气门体总成的立体图。
图3是该实施方式的节气门体及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该节气门体的剖视图。
图5是该节气门体的平面图。
图6是具有该节气门体的两轮摩托的侧视图。
图7是该两轮摩托的平面图。
图8是具有前述节气门体的另一种两轮摩托的侧视图。
图9是具有前述节气门体的另一种两轮摩托的侧视图。
图10是图9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11是表示适用了本发明节气门体发热部件安装结构的节气门体总成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2是从另一方向来观看该节气门体总成等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节气门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该节气门体的剖视图。
图15是该节气门体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配置结构)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配置结构的一种首先,参照图1~图5,对将本实施方式中所用的发动机控制装置(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1一体组装到节气门体12而实现模块化的节气门体总成13作以说明。
图1及图2所示的节气门体总成13具有节气门体本体15。该节气门体本体15具有略带阶梯部的筒状吸气通路形成部17,其如图4所示,轴正交截面呈圆形,且在一个方向上延长的吸气通路16在内侧形成;圆筒状的入口侧管道部18,其如图1~图5所示,在吸气通路形成部17的吸气通路16的延长方向的一端侧形成;圆筒状的出口侧管道部19,其在吸气通路形成部17的另一端侧形成;箱状的存放部20,其在吸气通路形成部17的上部形成,且相对吸气通路形成部17的相反侧开口;燃料泵安装部21,其设置于吸气通路形成部17的下侧,该节气门体本体15是一种铝等金属制的一体成形品。
于是,在节气门体总成13中,在节气门体本体15的吸气通路16内,设有节流阀24,该节流阀24可通过以回转轴23为中心回转来使开闭吸气通路16。在节气门体本体15的侧部设有回转构件25,其如图1所示,与回转轴23同轴连接,且通过未图示的节气门拉线来进行回转;止动构件27,其支承前述节气门拉线,且通过调整螺钉26来调整该回转构件25的旋转极限位置。
此外,在节气门体总成13中,在节气门体本体15的与回转构件25相反的一侧,如图2所示,设有节气门开度传感器28,其通过检出回转轴23的旋转角度,来检出节流阀24的开度。此外,与该节气门开度传感器28并列地设有二次空气供给装置29。
这里,以前述节气门体本体15、节流阀24、回转构件25、止动构件27、节气门开度传感器28及二次空气供给装置29作为主要构成元件,来构成节气门体12。
节气门体总成13具有连接管32(参照图1及图2),其与节气门体本体15的吸气通路形成部17的出口侧管道部19(参照图4)连接;在内侧形成有省略图示的吸气通路16的进气歧管33,其经由该连接管32来连接于吸气通路形成部17的出口侧管道部19,来与吸气通路形成部17的吸气通路16连通;喷射器34,其安装于该进气歧管33,且向吸气通路16内喷射燃料;燃料泵35,其安装于节气门体本体15的燃料泵安装部21,且向喷射器34供给燃料;使喷射器34与燃料泵35之间连通的配管36;与喷射器34连接的配管37;与配管37连接的安全阀38。此外,进气歧管33的中部弯曲,从而使设置于与节气门体12相反的一侧的发动机安装部39朝向下方。
另外,节气门体总成13如图3及图4所示,具有一起安装于存放部20的底部42的吸气压力传感器(电气部件)43以及功率晶体管(电气部件,发热部件)44。
吸气压力传感器43与存放于存放部20内的电路基板(电气部件)45相连接,且经由在吸气通路16内比节流阀24更向进气歧管33侧开口的开口部46(参照图4),来检出吸气通路16内的信息即压力。
功率晶体管44与存放于存放部20内的电路基板45连接,且与该电路基板45一起,来构成对发动机进行电子控制的发动机控制装置11(所谓的ECU)。
并且,存放有电路基板45的存放部20,如图4中部分所示,实施在间隙内充填树脂47的树脂封装。此外,电路基板45、吸气压力传感器43以及功率晶体管44,也被埋置于该封装树脂47内。
在前述节气门体总成13中,如图1及图2所示,安全阀38经由配管48来与燃料箱49连接,燃料泵安装部21经由配管50来与燃料箱49连接。这样,燃料泵35经由配管50,从燃料箱49吸引燃料,并经由配管36送给喷射器34。
形成于节气门体12的上部的存放部20具有长方形的底部42、以及从底部42的四边周缘部形成长方形框状且向上方竖立设置的壁部70,并形成一种在上部设有开口部71的形状。并且,在形成长方形的底部42的一个角部,具体地说是在出口侧管道部19侧且节气门开度传感器28侧的角部,如图3~图5所示,从底面73向开口部71侧突出来一体形成有用于载置电路基板45的载置台部74,且在该载置台部74上,设置向开口部71侧突出的插入销75,从而构成电路基板45安装用的基板安装部76。这样,在底面73的基板安装部76的附近位置,形成有用于安装吸气压力传感器43的传感器安装部77。
此外,在相对底部42的前述角部成为对角位置的角部,具体地说,在入口侧管道部18侧且回转构件25侧的角部,如图3~图5所示,从底面73向开口部71侧突出来一体形成有用于载置电路基板45的载置台部79,在该载置台部79上,设置向开口部71侧突出的插入销80,从而构成电路基板45用的基板安装部81。另外,在底面73的基板安装部81的附近位置,形成安装功率晶体管44的部件安装部82。在底部42的对角位置,形成有传感器安装部77及部件安装部82。
传感器安装部77具有通过由壁部83包围四周而在底面73上形成的配置部84;以及在该配置部84中穿设的插入通路孔85(插入孔)。插入通路孔85与相对吸气通路16的节流阀24而在进气歧管33侧开口的开口部46相连通。
吸气压力传感器43如图4所示,具有插入部87,其插入到插入通路孔85内,且前端面成为检出部86;传感器本体部88,通过将该插入部87插入到插入通路孔85内,而被载置于配置部84内,由此相对存放部20定位。在传感器本体部88中,设有在与插入部87相反的方向伸出的多个(具体地说是三个部位)连接销89。此外,在插入部87的外周部与插入通路孔85的内周部之间的间隙内,夹装有筒状的密封构件91。该密封构件91以在插入部87上预先嵌合的状态,与插入部87一起插入到插入通路孔85内。
部件安装部82具有配置部93,其通过由壁部92包围四周来形成于底面73;以及在该配置部93中穿设的螺纹孔94。
功率晶体管44被载置于配置部93内,由此相对存放部20定位。在该定位状态下,安装螺钉95经由功率晶体管44来与螺纹孔94螺纹结合,由此功率晶体管44以直接接触在存放部20的底部42上的方式被安装(即直接安装)。如图3所示,在功率晶体管44中,形成有以该安装状态向开口部71侧伸出的多个(具体地说是三个部位)连接销97。
在电路基板45上,预先安装有电子部件102及外部连接配线103等。在形成长方形的电路基板45中,在对角位置上形成有用于插入前述插入销75的导孔98及用于插入插入销80的导孔99。如图4所示,在电路基板45中,在与一个导孔98接近的位置上,形成有用于插入安装于存放部20的吸气压力传感器43的连接销89的连接孔100,其数量与连接销89相同。在与另一个导孔99接近的位置上,形成有用于插入安装于存放部20的功率晶体管44的连接销97的连接孔101,其数量与连接销97相同。
在安装这些部件时,在存放部20的底部42的传感器安装部77中,安装使密封构件91与插入部87相嵌合状态下的吸气压力传感器43,同时将功率晶体管44安装到部件安装部82,然后,在存放部20内安装电路基板45。即,通过如下方式将电路基板45载置到两个载置台部74、79上,即在处于电路基板45的对角位置上的两个导孔98、99内,插入存放部20的两个基板安装部76、81的插入销75、80,同时在电路基板45的连接孔100、101内,插入吸气压力传感器43及功率晶体管44的连接销89、97。
接下来,利用软钎焊等,使从电路基板45向开口部71侧突出的连接销89、97与电路基板45相接合。
并且,在存放有电路基板45的存放部20中,通过以充满至开口部71的方式实施树脂封装,由此将电路基板45、吸气压力传感器43及功率晶体管44埋置于封装树脂47内。其结果是,电路基板45以被载置于两个载置台部74、79的状态,被安装到两个基板安装部76、81上,从而安装到存放部20内。
将前述发动机控制装置11一体组装到节气门体12而实现模块化的节气门体总成13,被配置到比如图6及图7所示的双轮摩托(车辆)52。这里,在具有气缸盖53及气缸体54比曲柄箱55更向前侧伸出的前倒式发动机56的踏板型双轮摩托52中,在发动机56的上侧配置有节气门体总成13。
具体地说,节气门体总成13中,使进气歧管33朝向车体前侧,使节气门体12朝向车体后侧,使进气歧管33的发动机安装部39朝向下方,在该状态下,发动机安装部39通过未图示的树脂隔块等,来安装到发动机56的气缸盖53上。
这样,配有节流阀24的节气门体12,在气缸体54的上方重合配置。因此,发动机控制装置11被配置成在气缸体54的上方重合,且在节气门体12的上方重合。发动机控制装置11被配置到车体框架57的附近。
其结果是,形成于节气门体12的吸气通路16,以重合的状态,被夹装在配置于气缸体54上方的发动机控制装置11与气缸体54之间。入口侧管道部18与省略图示的空气滤清器侧连接。
根据前述的本实施方式,即使在由于受到布局的限制等,而必须如上所述那样在发动机56的气缸体54上方配置发动机控制装置11的场合下,也可以通过在配置于气缸体54上方的节气门体12内的吸气通路16的上方配置发动机控制装置11,来由吸气通路16进行遮挡,防止从气缸体54上升的热到达发动机控制装置11。即如上所述,即使在将发动机控制装置11一体组装到进节气门体12而实现模块化,来安装到发动机56上这种结构的场合下,也可以由节气门体12的吸气通路16来防止从气缸体54上升的热到达发动机控制装置11。因此,可以避免来自发动机56的热影响。而且,发动机控制装置11本身所发出的热也可以向在吸气通路16内流动的吸气气体散热。
此外,通过将发动机控制装置11配置到吸气通路16上,还可以使控制系统实现集约化。
此外,通过将发动机控制装置11设置到车体框架57附近,来自车体框架57侧的线束的设置便变得容易,而且可缩短线束。
此外,通过将发动机控制装置11配置到吸气通路16上,不会像在吸气通路16的横向进行配置的场合那样,在倒转时使发动机控制装置11直接受到冲击。
另外,通过将发动机控制装置11配置到吸气通路16上,与配置到吸气通路16之下的场合相比,可提高采用了发动机控制装置11的故障诊断等的作业性。
此外,在必须在气缸盖53的上方配置发动机控制装置11的场合下,可以在气缸盖53的上方配置吸气通路16,并在这些气缸盖53及吸气通路16的上方配置发动机控制装置11。此外,在跨越气缸盖53及气缸体54而在它们的上方配置发动机控制装置11的场合下,可以在气缸盖53及气缸体54的上方配置吸气通路16,并在这些气缸盖53及气缸体54与吸气通路16的上方,配置发动机控制装置11。
此外,例如图8所示,在适用于具有气缸盖53及气缸体54比曲柄箱55更向前侧伸出的前倒式发动机56的载重型双轮摩托车(车辆)60的场合下,也可以将具有吸气通路16的节气门体12重合配置到气缸体54的上方,还在节气门体12的上方重合配置发动机控制装置11,由此使形成于节气门体12的吸气通路16被夹装到气缸体54与发动机控制装置11之间。在该例中,发动机控制装置11,其左右被车体框架61覆盖,由此由车体框架61来进行保护。
此外,例如图9及图10所示,在适用于具有气缸盖53及气缸体54比曲柄箱55更向前侧伸出的前倒式发动机56的商务型双轮摩托车63的场合下,也可以将节气门体12重合配置到气缸盖53的上方,并在节气门体12的上方重合配置发动机控制装置11,由此使形成于节气门体12的吸气通路16被夹装到发动机控制装置11与气缸盖53之间。在该例中,如图10所示,在发动机控制装置11的上侧,重合配置车体框架64。(节气门体的发热部件安装结构)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节气门体发热部件安装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作以说明。
对将适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控制装置(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1A一体组装到节气门体12A而实现模块化的节气门体总成13A作以说明。
图11及图12所示的节气门体总成13A,比如是被安装在双轮摩托车上,且具有节气门体本体15A。该节气门体本体15A具有略带阶梯部的筒状吸气通路形成部17A,其如图14所示,轴正交截面呈圆形且在内侧形成有沿一个方向延长的吸气通路16A;圆筒状的入口侧管道部18A,其在吸气通路形成部17A的吸气通路16A的延长方向一端侧形成;圆筒状的出口侧管道部19A,其在吸气通路形成部17A的另一端侧形成;电气部件存放用的存放部20A,其在节气门体12A的外侧且吸气通路形成部17A的上侧形成,并在相对吸气通路形成部17A的相反侧开口;燃料泵安装部21A,其设置于吸气通路形成部17A的下侧,该节气门体本体15是一种铝等金属制的一体成形品。
此外,在节气门体总成13A中,在节气门体本体15A的吸气通路16A内设有节流阀24A,该节流阀24A可通过以回转轴23A为中心进行回转来使吸气通路16A开闭的节流阀24A。在节气门体本体15A的侧部设有回转构件25A,其如图11所示,与回转轴23A同轴连接,且通过省略图示的节气门拉线来进行回转;止动构件27A,其支承前述节气门拉线,且用调整螺钉26A来调整该回转构件25A的旋转极限位置。
此外,在节气门体总成13A中,在节气门体本体15A的与回转构件25A相反的一侧,如图12所示,设有节气门开度传感器28A,其通过检出回转轴23A的旋转角度,来检出节流阀24A的开度。此外,与该节气门开度传感器28A并列设有二次空气供给装置29A。
这里,以前述节气门体本体15A、节流阀24A、回转构件25A、止动构件27A、节气门开度传感器28A及二次空气供给装置29A作为主要构成元件,来构成节气门体12A。
节气门体总成13A具有连接管32A(参照图11及图12),其与节气门体本体15A的吸气通路形成部17A的出口侧管道部19A(参照图14)连接;在内侧形成有未图示的吸气通路16A的进气歧管33A,其经由该连接管32A来连接吸气通路形成部17A的出口侧管道部19A,由此与吸气通路形成部17A的吸气通路16A连通;喷射器34A,其安装于该进气歧管33A,且向吸气通路16A内喷射燃料;燃料泵35A,其安装于节气门体本体15A的燃料泵安装部21A,并向喷射器34A供给燃料;使喷射器34A与燃料泵35A之间连通的配管36A;与喷射器34A连接的配管37A;与配管37A连接的安全阀38A。此外,进气歧管33A的中部弯曲,从而使设置于节气门体12A的相反侧的发动机安装部39A朝向下方。
此外,节气门体总成13A,如图13及图14所示,具有一起安装于存放部20A的底部42A的吸气压力传感器(电气部件、吸气通路内信息检出传感器)43A;以及功率晶体管(电气部件、发热部件)44A。
吸气压力传感器43A,被配置于相对该节气门体本体15A的相反侧,且与存放于存放部20A内的电路基板(电气部件)45A相连接,并经由在吸气通路16A内比节流阀24A更向进气歧管33A侧开口的开口部46A(参照图14),来检出吸气通路16A内的信息即压力。
功率晶体管44A,被配置于相对该节气门体本体15A的相反侧,且与存放于存放部20A内的电路基板45A连接,并与该电路基板45A一起来构成对发动机进行电子控制的发动机控制装置11A(所谓的ECU)。
此外,存放有电路基板45A的存放部20A,如图14部分所示,被实施在间隙内充填树脂47A的树脂封装。此外,电路基板45A、吸气压力传感器43A以及功率晶体管44A,也被埋置于该封装树脂47A内。
在前述节气门体总成13A中,如图11及图12所示,安全阀38A经由配管48A来与燃料箱49A连接,燃料泵安装部21A经由配管50A来与燃料箱49A连接。这样,燃料泵35A便经由配管50A,从燃料箱49A来吸引燃料,并经由配管36A传送给喷射器34A。
在节气门体12A的上部形成的存放部20A具有长方形的底部42A;以及从底部42A的四边周缘部形成长方形框状且向上竖立设置的壁部70A,形成在上部设有开口部71A的形状。此外,在形成长方形的底部42A的一个角部,具体地说是在出口侧管道部19A且节气门开度传感器28A侧的角部,如图13~图15所示,从底面73A向开口部71A侧突出来一体形成有用于载置电路基板45A的载置台部74A,在该载置台部74A上,设置向开口部71A侧突出的插入销75A,而构成电路基板45A安装用的基板安装部76A。这样,在底面73A的基板安装部76A的附近位置,形成有用于安装吸气压力传感器43A的传感器安装部77A。
此外,在相对底部42A的前述角部成为对角位置的角部,具体地说,在入口侧管道部18A且回转构件25A侧的角部,如图13~图15所示,也从底面73A向开口部71A侧突出,来一体形成有用于载置电路基板45A的载置台部79A,在该载置台部79A上设置向开口部71A侧突出的插入销80A,而构成电路基板45A安装用的基板安装部81A。这样,在底面73A的基板安装部81A的附近位置,形成有用于安装功率晶体管44A的部件安装部82A。在底面42A的对角位置,形成有传感器安装部77A及部件安装部82A。
传感器安装部77A具有通过由壁部83A包围四周而在底面73A上形成的配置部84A;在该配置部84A中穿设的插入通路孔85A(插入孔)。插入通路孔85A与相对吸气通路16A的节流阀24A在进气歧管33A侧开口的开口部46A相连通。
吸气压力传感器43A,如图14所示,具有插入部87A,其插入到插入通路孔85A内,且前端面成为检出部86A;传感器本体部88A,其按照将该插入部87A插入到插入通路孔85A内的方式,被载置于配置部84A内,由此相对存放部20A定位。在传感器本体部88A中,设有在与插入部87A相反的方向伸出的多个(具体地说是三个部位)连接销89A。此外,在插入部87A的外周部与插入通路孔85A的内周部之间的间隙内,夹装有筒状的密封构件91A。该密封构件91A以在插入部87A中预先嵌合的状态,与插入部87A一起,插入到插入通路孔85A内。
部件安装部82A具有配置部93A,其通过由壁部92A包围周围而形成于底面73A;在该配置部93A中穿设的螺栓孔94A。
功率晶体管44A,被载置于配置部93A内,由此相对存放部20A定位。在该定位状态下,安装螺钉95A经由功率晶体管44A来与螺纹孔94A螺纹结合,由此,功率晶体管44A以与节气门体本体15A的外壁即存放部20A的底部42A直接接触的方式被安装(即直接安装)。在功率晶体管44A中,如图13所示,形成有以该安装状态下向开口部71A侧即相对节气门体本体15A的相反侧伸出的多个(具体地说是三个部位)连接销97A。部件安装部82A,被配置于吸气通路16A延长方向上的比节流阀24A更上游侧,其结果是,该功率晶体管44A也被配置于吸气通路16A延长方向上的比节流阀24A更上游侧。
在电路基板45A上,预先安装有电子部件102A及外部连接配线103A等。在形成长方形的电路基板45A中,在对角位置形成有用于插入前述插入销75A的导孔98A及用于插入插入销80A的导孔99A。如图14所示,在电路基板45A中,在与一个导孔98A接近的位置上,形成有用于插入安装于存放部20A状态下的吸气压力传感器43A的连接销89A的连接孔100A,其数量与连接销89A相同。在与另一个导孔99A接近的位置上,形成用于插入安装于存放部20A的功率晶体管44A的连接销97A的连接孔101A,其数量与连接销97A相同。
在安装这些部件时,在存放部20A的底部42A的传感器安装部77A上,安装在插入部87A上嵌合了密封构件91A状态下的吸气压力传感器43A,同时将功率晶体管44A安装到部件安装部82A上,然后在存放部20A内安装电路基板45A。即,在电路基板45A的对角位置上的两个导孔98A、99A内,插入存放部20A的两个基板安装部76A、81A的插入销75A、80A,同时在电路基板45A的连接孔100A、101A内,插入吸气压力传感器43A及功率晶体管44A的连接销75A、80A,从而将电路基板45A载置到两个载置台部74A、79A上。接下来,利用软钎焊等,来使从电路基板45A向开口部71A侧突出的连接销89A、97A与电路基板45A接合。
接下来,在存放有电路基板45A的存放部20A内,以充满直至开口部71A的方式实施树脂封装,由此电路基板45A、吸气压力传感器43A及功率晶体管44A被埋置于封装树脂47A内。其结果是,电路基板45A在被载置于两个载置台部74A、79A的状态下,被安装到两个基板安装部76A、81A上,从而安装到存放部20A内。
根据前述的本实施方式,由于在节气门体本体15A的外壁即存放部20A的底部42A,直接安装发热部件即功率晶体管44A,因而可由金属制的节气门体本体15A,来使功率晶体管44A的热有效散热,而且不需要另外设置金属板。因此,可使功率晶体管44A的热量有效散热,可减少部件的数量。
此外,由于在节气门体本体15A的外壁即存放部20A的底部42A直接安装发热部件即功率晶体管44A,然后使从功率晶体管44A伸出的连接销89A、97A插通在连接孔100A、101A内,因而可将电路基板45A以被配置到功率晶体管44A的与节气门体本体15A相反的一侧的方式安装到节气门体本体15A上。这样,便可使功率晶体管44A与电路基板45A相隔离,并可使电路基板45A与节气门体本体15A的功率晶体管44A的安装位置相隔离。因此,可降低功率晶体管44A所发出的热对电路基板45A的影响,可提高在电路基板45A上所安装的部件针对热影响的可靠性。
此外,由于在节气门体本体15A中,在难以受到发动机所发出热量的影响的、吸气通路16A延伸方向的比节流阀24A更上游侧,配置发热部件即功率晶体管44A,因而可由金属制的节气门体本体15A,来使功率晶体管44A的热更有效地散热。
此外,发热部件即功率晶体管44A埋设于封装树脂47A内,因此封装树脂47A也可以吸收功率晶体管44A所发出的热。因此,可使功率晶体管44A的热更有效地散热。
这里,对于功率晶体管44A之外的电源用IC等其它发热部件,如果同样地适用本发明的节气门体的发热部件安装结构,则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本申请以JP特愿2003-78537号及JP特愿2003-78542号作为基础申请,并引用了它们的内容。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配置结构,即使在受到布局的限制而必须在发动机的气缸体或气缸盖的上方配置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场合下,也可以通过在配置于气缸体或气缸盖上方的吸气通路的更上方配置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由此来由吸气通路进行遮挡,而防止从气缸体或气缸盖上升的热到达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因此,可避免来自发动机的热影响。此外,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本身所发出的热也可向吸气通路散热。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节气门体的发热部件安装结构,由于在节气门体本体上直接安装发热部件,因而可以由金属制的节气门体本体来使发热部件的热有效散热,且可减少部件数量。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发动机的气缸体或气缸盖;吸气通路,其与前述发动机连接、且配置到前述气缸体或气缸盖的上方;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其配置到前述气缸体或前述气缸盖的上方且前述吸气通路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气缸体或前述气缸盖的上方,配置具有节流阀的节气门体,并在该节气门体中形成有前述吸气通路。
3.一种节气门体的发热部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节气门体,其具有节流阀、以及形成有配置该节流阀的吸气通路的金属制的节气门体本体;在该节气门体本体上直接安装的发热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气门体的发热部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从前述发热部件向与前述节气门体本体相反的一侧伸出连接销,而且具有前述连接销从中插通的连接孔的电路基板,被配置到前述发热部件的与前述节气门体本体相反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气门体的发热部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吸气通路延长方向上的比前述节流阀更上游侧,配置有前述发热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气门体的发热部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发热部件被埋置于封装树脂内。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配置结构,其在发动机(56)的气缸体(54)或气缸盖(53)的上方,配置具有与发动机(56)连接的吸气通路的节气门体(12),在气缸体(54)或气缸盖(53)的上方且节气门体(12)的吸气通路上方,配置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1)。一种节气门体(12A)的发热部件安装结构,其在节气门体(12A)上安装发热部件(44A),该节气门体(12A)具有节流阀(24A);形成有配置节流阀(24A)的吸气通路(16A)形成的金属制的节气门体本体(15A),其中,发热部件(44A)直接安装在节气门体本体(15A)上。
文档编号F02D41/00GK1761806SQ20048000716
公开日2006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20日
发明者中川光之, 千田敏明, 千田悟司 申请人:株式会社京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