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的外罩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7125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引擎的外罩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该发明是关于用来覆盖引擎上部的外罩的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所公知的引擎,是在气缸头的侧边,配置有消音器、油箱、空气滤清器等的各种装置。在该引擎,例如如日本特开平8-232654号公报所示,是将来自于设置在气缸体的其中一侧风扇的冷却气流输送至气缸体的风扇相反侧的侧面,以提供冷却机能。
可是,这种技术,由于是设置有围绕着气缸头及缸体的排气凸缘,所以引擎只具备有仅导引冷却气流的构造,并没有考虑到隔音性能。
另一方面,一般是在引擎安装外罩,来防止引擎的驱动造成震动或噪音的发散。在这种情况,由于外罩是作成覆盖引擎全体,所以筐体本身较大,而外罩的安装作业会很麻烦,维修性较差。而当在通用引擎安装外罩时,需要对每个用来安装引擎的作业机更改外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油箱、空气滤清器、消音器来覆盖气缸头的前后左右侧边中的三边所构成的引擎,以至少覆盖剩余的一边或覆盖气缸头的上方的方式,设置有外罩。由此,则可通过外罩来覆盖气缸头周围,可以保护气缸头,可提升隔音性且减低从气缸头所产生的噪音。并且,能够使来自于在气缸体的一侧边所设置的风扇的冷却气流,相对于气缸体在风扇的相反侧,在气缸头的露出侧,经由气缸头输送至没有配置消音器等的各装置的侧边所配置的排气管。于是,可以冷却气缸头及排气管。
本发明在剖面方向来看,是将上述外罩作成略逆L字型,作成覆盖气缸头露出的一侧边及气缸头的上方。由此,可提升隔音性,且减低从气缸头所产生的噪音。并且,将来自于设置在气缸体的一侧边的风扇的冷却气流进行导引,可以对气缸头或配置于该气缸头上的机罩外罩进行冷却,可提升冷却性能。由于通过外罩来覆盖配设在气缸头的露出侧的排气管,所以可以防止使用者不小心接触到排气管。除此之外,可将外罩利用作为覆盖消音器的基部(消音器与排气管的连结部)的手段。
本发明,是由侧外罩与顶外罩构成上述外罩,以侧外罩覆盖气缸头的露出的一侧边,以顶外罩来覆盖气缸头的上方。由此,由于外罩是被分割成顶外罩与侧外罩,所以可以简单地将外罩安装在引擎。而当要进行引擎的维修时,可以单独地将顶外罩或侧外罩卸下,而可容易地将引擎的所需要的零件卸下,可提升维修性。
本发明是一体地构成上述侧外罩与顶外罩。由此,可以节省将外罩安装于引擎时的手续。
本发明是配合设置在气缸头侧面的排气管的形状,将上述侧外罩弯折形成。由此,由于可通过侧外罩覆盖排气管,所以可防止使用者不小心接触到排气管。
本发明是将上述侧外罩,相对于气缸头,配置在与空气滤清器的相反侧。由此,通过配置在气缸头的前后左右侧边的消音器与油箱与空气滤清器与侧外罩,来覆盖气缸头,且通过配置在其上方的顶外罩来覆盖,所以可提升隔音性且减低从气缸头所产生的噪音。由于能以侧外罩来覆盖气缸头露出的部分,所以可以防止使用者不小心接触到气缸头,并且可提升引擎的外观。
本发明是使上述侧外罩延伸设置到位于气缸头下方的气缸体的侧边,在设置于气缸体的一侧边的风扇的相反侧覆盖气缸体的侧边。由此,侧外罩会有作为来自于风扇的冷却气流的导气流板的机能,而可以将冷却气流导引到风扇相反侧的气缸体的外面部。于是,可冷却气缸头全体,并且可冷却与气缸体的风扇相反侧的面部。
本发明是在上述侧外罩的上缘部设置缺口,将该上缘部固定设置在顶外罩的侧面。由此,则可以使引擎所具备的减压装置的操作部以不会从侧外罩朝外侧突出的方式配置在缺口部分。则即使在将外罩安装于引擎的状态,也不会损害引擎的外观,而可对减压装置的操作部进行操作。而由于能以让外罩成逆L字型的方式,来连结顶外罩与侧外罩,而能提升引擎的外观性。
本发明是在上述侧外罩的侧面设置有开口部。由此,则能将冷却气流充分地从开口部排出,而能提升冷却效率。以开口部分可让侧外罩轻量化。
本发明是将上述侧外罩的下缘部的至少其中一边,垂直地弯折作成插入突起,将该插入突起插入到在引擎主体所设置的细缝部来进行安装。由此,则可简单地将侧外罩对引擎主体进行定位,且将其固定。而能够简单地构成侧外罩的固定部。
本发明是在上述顶外罩的上面部,开设有用来将顶外罩安装于引擎的安装孔,是将该安装孔的周围作成漏斗状,并且在安装孔的内周设置有缺口。由此,则即使雨水滴到顶外罩的上面部,水也会从缺口排出,可防止水积聚在顶外罩的上面部。能简单地构成顶外罩的排水构造。
本发明是在上述顶外罩的上面部,是设置有吊起用构件插入孔与启动辅助材料充填孔。由此,则不用将顶外罩从引擎卸下,则可简单地将引擎的吊起用构件安装在气缸头,而不需要在引擎主体设置导引构件,仅以吊起用构件就能简单地将引擎吊起。且不用将顶外罩从引擎主体卸下,就可从启动补充剂充填孔充填启动补充剂。
本发明是将上述引擎所具备的减压装置的操作部设置在较顶外罩的上面部更下方。由此,减压装置的操作部不会较顶外罩的上面部更向上方突出,所以不会影响到引擎的外观。
本发明是以减压器柄构成上述减压装置的操作部,将该减压器柄的操作轴的插通孔设置在侧外罩,使减压器柄突出于侧外罩的外侧。由此,则即使在将外罩安装于引擎的状态,仍可通过减压器柄来操作减压装置。
本发明中,向上述气缸头上方的机罩外罩与顶外罩之间的空间导引冷却气流的冷却气流导引部形成于空气滤清器的主体的气缸头侧。由此,可以通过冷却气流导引部来导引来自于风扇的冷却气流而可使其分歧,不只是气缸头,也可冷却机罩外罩或燃料喷嘴。而能够以铸造物等简单地构成冷却气流导引部。
本发明是将上述冷却气流导引部,一体地形成于空气滤清器的主体的气缸头侧所形成的分隔壁。由此,则不需要在主体部附加特别的零件,也不需要加工,能够廉价地构成。


第1图是安装着外罩的状态的引擎的立体图。
第2图是安装着外罩的状态的引擎的正面剖面图。
第3图是安装着外罩的状态的引擎的上部侧面剖面图。
第4图是引擎上部的俯视图。
第5图是空气滤清器的主体的正面图。
第6图是空气滤清器的主体的底面图。
第7图是侧外罩与顶外罩的正面图。
第8图是侧外罩与顶外罩的右侧面图。
第9图是侧外罩与顶外罩的俯视图。
第10图是其他实施例的安装着外罩的状态的引擎的正面图。
第11图是其他实施例的安装着外罩的状态的引擎的侧面图。
第12图是其他实施例的安装着外罩的状态的引擎的俯视图。
第13图是其他实施例的外罩的侧外罩与顶外罩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首先,是以气冷式的柴油引擎来作为适用本发明的外罩构造的引擎,针对引擎的全体构造,使用从第1图~第3图来说明。而在以下的说明中,是将第1图的箭头F方向当作前方。
引擎1的主体,是具备有上部的气缸体2与下部的曲轴箱3,在该气缸体2的中央是在上下方向形成缸体2a,在该缸体2a收容着活塞4。该活塞4是通过连杆6被连结在轴支承于曲轴箱3的曲柄轴5。
在上述气缸体2下部的曲轴箱3内,是配置有平衡配重或调速器装置11等,在该调速器装置11的上方配置有凸轮轴13或燃料喷射泵12等。燃料喷射泵12,是通过设置在凸轮轴13的前后中央上的泵驱动凸轮14,来推拉该燃料喷射泵12所具备的柱塞,吸入来自于油箱10的燃料,经由高压管19,以预定的时序将预定量的燃料供给到燃料喷嘴15。该燃料喷嘴15的燃料喷射量,通过转动燃料喷射泵12的控制柄16而可调节变更柱塞的有效行程。
在上述气缸体2上配设有气缸头7,在该气缸头7内配置有进气阀31或排气阀32、燃料喷嘴15。并且,在该气缸头7上配设有机罩外罩8而形成有阀腕室8a,在该阀腕室8a内,内设有上述进气阀31与排气阀32的上端部、阀腕27、28、推杆25的上端部等。该气缸头7与机罩外罩8的前后左右侧边中的三方,是以消音器9、油箱10、空气滤清器20所覆盖。在本实施例中,在气缸头7的右侧边配置消音器9,在左侧边配置油箱10,在后方配置空气滤清器20。而该气缸头7的剩下的一边及上方是以外罩50的侧外罩51与顶外罩55所覆盖。
在上述空气滤清器20的下方与气缸体2的其中一侧面(后面部),是配设有风扇35。风扇35,是通过将飞轮35a固定设置在曲柄轴5的其中一端,且将复数的叶片35b、35b...一体地设置在该飞轮35a外侧面的外周部所构成。风扇35是以风扇盒体36所覆盖,是将通过该风扇35的旋转吸入到风扇盒体36内的空气,输送到气缸体2侧或气缸头7侧,来冷却气缸体2或气缸头7,而能将空气供给到空气滤清器20。
如第3图所示,上述进气阀31(排气阀32),是具备有下端部的阀头31a(32a)与身体部的阀棒31b(32b),是配置在上述活塞4的上方。阀头31a(32a),是配置成对于形成在气缸头7下面的阀座可安置定位或分离,以致使形成在气缸头7的进气口7a(排气口7b)与形成在气缸体2的缸体2a的内侧连通在一起或被遮断。进气口7a是与设置在气缸头7的后方的空气滤清器20连通着,排气口7b则是经由配设在气缸头7的前方的排气管34而与消音器9连通着。
上述阀棒31b(32b),是朝上方贯穿气缸头7而可滑动地突出于机罩外罩8侧,其上端是抵接于阀腕27(28)。在阀腕室8a内,在该阀棒31b(32b)是外嵌着弹簧33(33),是通过该弹簧33(33)来进行弹压让阀头31a(31a)朝上方滑动,让进气阀31(排气阀32)关闭。
在上述进气阀31与排气阀32之间是配置有上述燃料喷嘴15。该燃料喷嘴15,其前端(排出部)是以位于缸体2a的中心上方的方式贯穿气缸头7朝下方突出,另一方面,另一端是与从上述燃料喷射泵12延伸出的高压管19连接,可以将通过燃料喷射泵12所供给的燃料喷射到缸体2a内。
在上述气缸头7及机罩外罩8的其中一端是设置有贯穿于上下方向的连通孔37。连通孔37是与进气口7a连通,可以将用来让引擎在低温时能顺畅启动的启动辅助材料从该连通孔37经由进气口7a充填到缸体2a内。而在充填启动辅助剂以外时,在该连通孔37是插嵌着盖子38,而不会让来自外部的异物从连通孔37侵入到缸体2a内而与空气混合。
并且,在上述机罩外罩8是设置有减压装置39。减压装置39,是在引擎启动时,强制性地将排气阀32或进气阀31(通常是排气阀,在本实施例是设置在排气阀32)开启,通过使缸体2a内的压缩力降低,以减弱启动力,而提高启动性能。减压装置39,是将作为操作部的减压器柄39b安装在枢支于机罩外罩8的操作轴39a。
上述减压装置39的操作轴39a,是在前后水平方向可自由转动地被支承在机罩外罩8,是在突出于其前方外侧的端部一体地固定着减压器柄39b,另一方面,在突出于阀腕室8a内的端部是形成有具有缺口的半圆筒状的抵接部39c,作成让该抵接部39c与阀腕28可进行抵接。由此,当通过减压器柄39b转动操作轴39a的话,抵接部39c会与阀腕28抵接来按压该阀腕28。而且,按压该阀腕28然后排气阀32会抵抗弹簧的弹压力朝下方滑动,排气阀32会开启。由此,即使活塞4上升,缸体2a内的空气也会从排气阀32放出而不会被压缩,所以不需要很大的力量就能使曲柄轴5转动。
而如第3图所示,上述空气滤清器20,是具备有主体40与外罩41与滤心42,该外罩41是经由密封构件43被固定设置在主体40,在该外罩41与主体40之间是收容着滤心42。空气滤清器20,是在主体40的内侧配合滤心42的外周形状形成了段状的凹部40a,经由密封构件44将滤心42嵌合在主体40的内侧然后以螺栓、螺母46加以锁装,将滤心42固定在主体40,然后以螺母47来固定外罩41。
在上述空气滤清器20的下部,是设置有吸入口20a,是直接将外气吸入,或从风扇盒体36将外气吸入。该吸入口20a,当外罩41固定在主体40时,是通过形成于上述外罩41的下侧缘部的缺口41a所形成,是朝下方开口且可将外部的空气吸入到空气滤清器20内。在主体40的中央部形成有作为空气的经过路线的吸气孔40j,该吸气孔40j与气缸头7的进气孔7a是连通着。
如第5图、第6图所示,在上述主体40的气缸头7侧,是一体地形成有从上下中途部在水平方向朝向气缸头7侧延伸的分隔壁40b、连续于该分隔壁40b从主体40的下部两侧朝向气缸头7侧延伸的分隔壁40c,以及从主体40的气缸头7相反侧的底部在底面看为略U字型朝下方延伸设置的分隔壁40d,通过该分隔壁40b、40c、40d将从风扇35输送过来的冷却气流从风扇盒体36侧导引到气缸头7侧。在分隔壁40b、40c形成有用来将主体40安装在气缸头7的螺栓孔。
并且,在上述分隔壁40b与分隔壁40c,是一体地形成有在各个中途部朝上方突出的冷却气流导引部40e、40f。该冷却气流导引部40e、40f,当主体40安装在气缸头7时,是位于较该气缸头7的上面部更上方处而形成了开口部48、49,是将分隔壁40b、40c、40d与气缸头7之间的空间、与后述的外罩50的顶外罩55与气缸头7之间的空间予以连通。由此,从风扇35流动过来的冷却气流的一部分,不会在气缸头7内,而会从开口部48、49被输送到气缸头上方的机罩外罩8与顶外罩55之间的空间。
在气缸头7上方的机罩外罩8与顶外罩55之间的空间,是将用来排出冷却气流的冷却气流导引部40e、4f形成于空气滤清器20的主体40的气缸头7侧,通过该冷却气流导引部40e、40f来导引来自于风扇35的冷却气流而可使其分歧,则不只是气缸头7,也可冷却机罩外罩8,而能以铸造物等简单地构成冷却气流导引部40e、40f。
并且,由于将冷却气流导引部40e、40f,一体地形成于在空气滤清器20的主体40的气缸头7侧所形成的分隔壁40b、40c,所以不需要对主体40附加特别的零件或进行加工,而能够廉价地构成。
接下来,针对引擎1的外罩构造,使用第1图、第7图~第9图来加以说明。
外罩50是由侧外罩51与顶外罩55所构成,在以消音器9、油箱10、空气滤清器20来覆盖气缸头7的前后左右侧边的三边的引擎的上部,是以侧外罩51来覆盖剩余的一边,且以顶外罩55来覆盖气缸头7及机罩外罩8的上方。而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是通过外罩50来覆盖气缸头7的侧边或上方的构造,而也可以是通过外罩来覆盖气缸头7的上方或侧边的至少其中一方。而并没有限制气缸头7的露出部分,也能设置外罩来覆盖更宽广的区域。
侧外罩51,在本实施例中,是配置在没有以消音器9、油箱10、空气滤清器20所覆盖的气缸头7的前方,来覆盖配设于气缸头7前面部的排气管34,并且覆盖气缸体2的上部侧边。
上述侧外罩51是弯折形成为帽子状,并且从后面来看是形成为略梯形。在侧外罩51,作为覆盖排气管34的部分的上下中央部是朝前方突出,形成有左右两侧开放的突出部52。该突出部52,是以让其形状配合排气管34的形状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从气缸头7侧起,随着朝向消音器9侧会变大。
在侧外罩51的侧面是设置有复数的开口部52a、52b、52c。在本实施例中,开口部52a、52b、52c,是在侧外罩51的突出部52,是以预定间隔在上下方向开设有三个长孔部,开口部的数量或形状虽然没有特别限定,而设置更多的开口部也可以,而也可不设置开口部而作成从两侧边或从两上下方向排热的构造,也可作成不能直接接触到排气管34,而能排热的构造。
在上述侧外罩51的下缘部53,如第8图、第9图所示,其至少一边是垂直地弯折,形成了插入突起53a。如第3图所示,在引擎主体(气缸体2)的前面部朝水平方向突出的复数的排热用的叶片,在上下方向形成有细缝部2b,而可将上述插入突起53a插入到该细缝部2b。由此,可将侧外罩41对于引擎主体简单地进行定位且固定。
另一方面,在侧外罩51的上缘部54,设置有侧面来看略V字型的缺口54a。该缺口54a,在将侧外罩51安装于引擎主体的状态,其形成于封闭侧的圆弧部54c是位于从机罩外罩8朝前方突出的减压装置39的操作轴39a的轴线上。在操作轴39a的外侧端,减压器柄39b,是在缺口54a部分,被配置在较侧外罩51的突出部52更低的位置,也就是被配置在侧外罩51的凹入位置,减压器柄39b不会较侧外罩51更朝外侧突出,而无损引擎1的外观。该缺口54a是以冲孔简单地构成。而缺口54a的形状并没有限定。
并且,在上述侧外罩51,在其下缘部53,是设置有用来将侧外罩51安装于引擎主体(气缸体2)的安装孔53b,并且在上缘部54设置有用来将该侧外罩51安装于顶外罩55的复数的安装孔54b、54b。在该上缘部54的内侧,是固定设置有与安装孔54b一致的螺母68。
另一方面,顶外罩55是配置在气缸头7上方,来覆盖气缸头7或机罩外罩8。该顶外罩55是形成为俯视方向来看略矩形,在其上面部56的左右两侧及前侧,是朝下方垂直地弯折而形成了缘部57、58、59。
在上述顶外罩55的上面部56,是开设有用来将顶外罩55安装在引擎主体的复数的安装孔56a、56a...。在本实施例中,是开设有四个安装孔56a、56a、56a、56a,这些安装孔56a、56a、56a、56a是分别配置在顶外罩55的上面部56的四个角落。
如第8图、第9图所示,各安装孔56a是作成中心部分的周围变低的漏斗状,在该安装孔56a的内周是设置有缺口56b。因此,通过螺栓来固定外罩,则即使雨水滴到顶外罩55的上面部56,水也会从缺口56b排掉,而能防止水积聚在顶外罩55。而能通过缺口56b简单地构成排水构造。
并且,在上述顶外罩55的上面部56,是设置有吊起用构件插入孔56c、与启动辅助剂充填孔56d。吊起用构件插入孔56c,如第4图所示,在俯视方向来看是配置成与气缸头7上面部所形成的螺纹孔61一致,通常是以螺栓所封闭。而当要进行吊起时,从吊起用构件插入孔56c将螺栓卸下,环首螺栓等的安装用构件会通过吊起用构件插入孔56c而经由毂部等螺装在气缸头7。于是,当要使引擎1移动时或将引擎1组装于作业机时,不用将顶外罩55从引擎1卸下,简单地将吊起用构件安装在气缸头7则可将引擎1吊起。因此,不需要将导引构件等设置在引擎主体,仅以吊起用构件就可容易地将引擎1吊起。
上述启动辅助剂充填孔56d,是开设成与设置在机罩外罩8及气缸头7的上述连通孔37一致,是形成为让嵌插于该连通孔37的盖子38可以插通的大小,在将顶外罩55安装于引擎主体的状态,可将盖子38从该启动辅助剂充填孔56d卸下。由此,则不用将顶外罩55从引擎主体卸下,将连通孔37打开,则可将启动辅助剂从启动辅助剂充填孔56d经由连通孔37充填到缸体2a内。
在上述顶外罩55的缘部57、58、59中,在没有与消音器9、油箱10、空气滤清器20相接的前侧的缘部59,是设置有复数的用来将上述侧外罩51安装于顶外罩55的安装孔59a、59a。并且,在该缘部59的下端部,由缺口所构成的圆弧部59b,是形成为与形成在侧外罩51的上缘部54的缺口54a的圆弧部54c相对向。
接着,针对外罩50的安装构造,用第3图、第4图来加以说明。
在外罩50的侧外罩51与顶外罩55之中,顶外罩55是被安装在空气滤清器20的主体40与气缸头7与机罩外罩8,侧外罩51是被安装在气缸体2与顶外罩55。
在上述空气滤清器20的主体40的气缸头侧,是突出形成有顶外罩安装用的毂部40g、40g,在各毂部40g是朝上下方向形成有螺纹孔40h。在毂部40g的螺栓孔40h,在设置于顶外罩55的安装孔56a、56a、56a、56a中,使空气滤清器20侧的安装孔56a、56a一致,将螺栓64经由顶外罩55的安装孔56a及防震橡胶等的中介构件65,通过使其螺合锁装于毂部40g的螺纹孔40h,来将顶外罩55安装于空气滤清器20的主体40。
在上述气缸头7及机罩外罩8的上面部,也朝上下方向设置有顶外罩55安装用的螺纹孔62、63。而使上述顶外罩55的剩下的安装孔56a、56a分别与螺纹孔62、63一致,通过经由顶外罩55的各安装孔56a、中介构件、毂部,来将螺栓62、64锁装于螺纹孔62、63,来将顶外罩55安装于气缸头7与机罩外罩8。
如第3图所示,侧外罩51,是配置成以突出部52覆盖排气管34,通过将形成于下缘部53的插入突起53a插入到在气缸体2的侧面所设置的细缝部2b,来将侧外罩51定位固定。
在突出于上述气缸体2侧面所形成的毂部2c的螺纹孔,使设置在侧外罩51的下缘部53的安装孔53b一致,通过将螺栓66经由侧外罩51的安装孔53b及中介构件67,螺合锁装在毂部2c的螺纹孔,则将侧外罩51坚固地固定在气缸体2。
而且,使侧外罩51的上缘部54重叠在顶外罩55的前侧缘部58,使上缘部54的安装孔54b、54b与前侧缘部58的安装孔59a、59a一致,将螺栓69经由安装孔54b、59a,螺插于上缘部54的螺母68,来将侧外罩51锁装于顶外罩55。则以让外罩50略成逆L字型的方式,将顶外罩55与侧外罩51予以连结,以提升外观性。而也可以将顶外罩55与侧外罩51作成一体,在这种情况能够节省外罩50对引擎1的安装作业手续。
在上述侧外罩51与顶外罩55的锁装部,通过形成于侧外罩51的上缘部54的缺口54a的圆弧部54c、以及形成于顶外罩55的前侧缘部59的圆弧部59b,形成了圆形的开口部,上述减压装置39的操作轴39a是从该开口部朝外侧突出。此时,固定在操作轴39a的外侧端的减压器柄39b,是位于较顶外罩55的上面部56更下方处、且位于侧外罩51的突出部52上方,且不会较顶外罩55及侧外罩51更朝外侧突出。于是,在将外罩50安装于引擎1的状态,不会损害到引擎1的外观性,而能通过减压器柄39b来进行减压装置39的操作。
由于是将外罩50分割作成顶外罩55与侧外罩51,所以能简单地进行外罩50对引擎1的安装作业。并且,在对引擎进行维修时,由于能够单独地从引擎1将顶外罩55或侧外罩51卸下,而能容易地将引擎1的所需要的零件卸下,而能提升维修性。
由于能通过外罩50来覆盖气缸头7周围,而能通过该外罩50来遮挡从气缸头7所产生的噪音而提升隔音性。也就是说,是以油箱10、空气滤清器20、消音器9来覆盖气缸头7的前后左右侧边中的三边,以侧外罩51来覆盖剩余的一边,是以顶外罩55来覆盖该气缸头7的上方,而能够减低从气缸头7所产生的噪音。
除此之外,由于能通过侧外罩51来覆盖,设置在气缸头7的露出侧,也就是设置在没有配置消音器9等的各种装置的侧边的排气管34,而能防止使用者不小心接触到排气管34。
如上述,在将外罩50安装于引擎主体的状态,该外罩50是作为来自于风扇的冷却气流的导气流板的机能,能够将冷却气流输送至配置在风扇35的相反侧的排气管34。
也就是说,如第3图、第4图所示,来自于风扇35的冷却气流,在经过风扇盒体36导引之后,会从该风扇盒体36的上端部朝上方送出,而流动于气缸头7与空气滤清器20之间的空间。这里的冷却气流,是通过形成在空气滤清器20的主体40的分隔壁40b、40c、40d及冷却气流导引部40e、40g所导引而分歧,冷却气流的一部分,会从通过冷却气流导引部40e、40g所形成的开口部48、49而被导入到顶外罩55与机罩外罩8之间的空间。冷却气流,在沿着顶外罩55与机罩外罩8、气缸头7朝前方流动之后,会流动至排气管34,然后从侧外罩51的突出部52的左右两侧边及开口部52a、52b、52c排出。
由于外罩50有作为冷却气流的导气流板的机能,所以能将来自于风扇35的冷却气流经由气缸头7输送至排气管34。因此,可通过冷却气流来冷却配置在气缸头7或机罩外罩8、风扇35的相反侧的排气管34。
另一方面,所分歧的剩余的冷却气流,会通过分隔壁40b、40c、40d而被导入到气缸头7内。冷却气流会从内侧冷却气缸头7,在从气缸头7流出之后,再与从顶外罩55与机罩外罩8之间的空间所流出的冷却气流汇流,而从侧外罩51的突出部52的左右两侧边及开口部52a、52b、52c排出。
通过设置在侧外罩51的侧面的开口部52a、52b、52c,则不会使从气缸头7侧流出的冷却气流停滞,而能将其充分地朝向外罩的外侧排出。于是,能提升冷却效率。而以开口部52a、52b、52c则能让侧外罩51轻量化。
来自于风扇35的冷却气流,也流动于气缸体2与消音器9之间、以及气缸体2与油箱10之间。该冷却气流会通过气缸体2与消音器9之间、以及气缸体2与油箱10之间,在将这些装置冷却之后,则从侧外罩51侧边排出。
接着,针对引擎1的外罩构造的第二实施例,使用第10图~第13图来加以说明。
如第10图及第11图所示,在以消音器9、油箱10、空气滤清器20来覆盖气缸头7的前后左右侧边的三边的引擎上部,外罩70是覆盖着剩余的一边及上方。该外罩70其剖面来看为略逆L字型,来覆盖保护气缸头7或机罩外罩8的露出部分,并且可减低从气缸头7或机罩外罩8所产生的噪音。
消音器9及油箱10,虽然是配置成较气缸头7更上方且朝前方突出,而外罩70的上面部则是被配置成与至少消音器9或油箱10或空气滤清器20的一个或两个的上面部、或所有部分的上面部大约对齐,外罩70的侧面,则是以至少与消音器9或油箱10的侧边(前面部)、或两方的侧面大致对齐的方式,配设成使外罩70从气缸头7分离。由此,减少引擎1的外面部的凹凸,以提升引擎的外观性。
如第13图所示,外罩70,是由在上部位于水平方向的顶外罩71、以及在侧部朝铅直方向配置的侧外罩72所构成。顶外罩71是形成为在俯视方向来看为略矩形,左右两侧是朝下方弯折而形成缘部,且为了提高隔音效果而以防震钢板等所构成。另一方面,侧外罩72,是配合配设于气缸头7前面部的排气管34的形状,是在上下方向中途部朝向缸体侧弯折两次而形成为阶段状,并且在侧外罩72上部形成有后述的插通孔72a,正面来看形成为略逆L字型。外罩70,是作成顶外罩71与侧外罩72的不同个体构造,而也可以作成通过螺栓锁装而相互连结的构造,而也可以作成一体构造。
接下来,针对外罩70的支承构造来加以说明。
安装于引擎1的外罩70,是以油箱10及空气滤清器20的筐体部分、与气缸体2的外面部所支承着。并且,外罩70的上部也可以作成以机罩外罩8或气缸头7来支承的构造。
首先,针对利用油箱10的筐体部分的外罩70的支承构造来加以说明。
如第10图所示,在油箱10,是从筐体突出形成有用来支承外罩70的凹状支承部10a。在凹状支承部10a的凹部,是嵌入有防震橡胶74,在该防震橡胶的上端是形成有用来插入外罩70的端部的切口。或者,凹状支承部10a本身就是以防震构件所构成。顶外罩71的上述三个端部是弯折成直角朝下方延伸,其中油箱10的端部的下方延伸部,是嵌入于朝上方开口的凹状支承部10a。
并且,如第12图所示,在油箱10的前侧,也是从筐体突出形成有凹状支承部10a。而在侧外罩72,左右两端部是弯折成直角状而朝后侧延伸,油箱10侧的端部的后方延伸部,是对应于朝前方开口的凹状支承部10a。借由将外罩70从前上方压入到引擎1,来将外罩70安装于油箱10。
接着,针对利用空气滤清器20的筐体部分的外罩70的支承构造来加以说明。
如第10图、第12图所示,在空气滤清器20的筐体的上面部,是突出形成有外罩70安装用的安装部20b,在该安装部20b,是形成有从上面部朝向下侧的螺纹孔。另一方面,在外罩70的顶外罩71,在将外罩70对引擎1安装的状态,如第13图所示,俯视方向来看在与形成于安装部20b的螺纹孔重复的部位,形成有插通孔71a、71a。
通过将锁装螺栓75经由顶外罩71的插通孔71a以及作为中介构件的防震橡胶76,螺合锁装到安装部20b的螺纹孔,将外罩70支承于空气滤清器20。在防震橡胶76,也形成有可自由插穿锁装螺栓75的插通孔。
接着,针对利用气缸体2的外罩70的支承构造来加以说明。
如第11图所示,在气缸体2的前面部,是突出形成有外罩70安装用的安装部2d,在该安装部2d,是从前面部朝向后侧形成有螺纹孔。另一方面,在外罩70的侧外罩72,在外罩70对引擎1的安装状态,如第13图所示,在正面来看,是在与形成于上述气缸体2的安装孔2d的螺纹孔重复的部位,形成有插通孔72b、72b。
而且,通过将锁装螺栓75,经由侧外罩72的插通孔72b及作为中介构件的防震橡胶76,螺合锁装于安装部2d的螺纹孔,来将侧外罩72坚固地支承于气缸体2。
如上述,外罩70,是以油箱10与空气滤清器20的筐体部分与气缸体2的外面部所支承着。
因此,能够相对于引擎主体来将外罩70进行防震支承,可提升隔音性,且能减低噪音。
并且,在将风扇35设置在气缸体2的后方的构造中,是通过外罩70来导引来自于该风扇35的冷却气流,将其导入到气缸头7与外罩70之间的空间,而能够进行气缸头7或机罩外罩8的冷却,可提升冷却性。
除此之外,即使是在气缸头部的露出侧,也就是在没有配置消音器9等的各装置的侧边设置排气管34的构造,由于外罩70覆盖着排气管34,所以能防止使用者不小心接触到排气管34,并且能将外罩70利用作为消音器9的基部(消音器9与排气管34的连结部)的罩覆手段。
将外罩70支承于上述各装置的筐体部分的构造,如上述,并不限定于经由弹性构件也就是防震橡胶74、76来进行支承的构造。例如,也可不设置具有防震性的中介构件,以直接用螺栓锁装的固定方法,来将外罩70固定设置到引擎1侧。
而针对外罩70支承的用来减低震动的构造,具体地加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罩70是以金属的板状构件的弯折加工所构成。因此,可防止外罩70与引擎1的驱动连动而成为金属声音的产生来源,而将外罩70防震支承在引擎1主体。
在本实施方式,是经由弹性构件也就是防震橡胶74,将以金属的板状构件所构成的外罩70防震支承于引擎主体,而并不限定于这种构造。作为设置于引擎1的外罩,例如以树脂等的弹性构件形成外罩本体,而使其具有吸震的效果也可以,只要是可安装于引擎1的外罩,即使是其他构造也可以。
接下来,针对在将外罩70安装于引擎1的状态可操作减压装置39的构造来加以说明。
在外罩70的侧外罩72的上部,是设置有用来插入上述减压装置39的操作轴39a的插通孔72a,操作轴39a是从该插通孔72a朝外侧突出。在该操作轴39a的外侧端是固定有减压器柄39b。插通孔72a的直径,是与操作轴39a的外径大约相同,气缸头7从该插通孔72a的露出程度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
于是,在将外罩70安装于引擎1的状态、也就是隔音状态,是将减压器柄39b配置在侧外罩72的外侧,所以可通过减压器柄39b来操作减压装置39。
减压装置39的操作部,是设置在较外罩上面部更下方。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减压装置的操作部也就是减压器柄39b没有突出于外罩70的上方,所以不会影响到引擎1上面部的外观性。
接着,来说明气缸体2的冷却构造。
如第11图所示,在气缸体2的其中一侧(后侧)是设置有具备风扇35的风扇盒体36,来自于风扇35的冷却气流,会被导引到风扇盒体36,而朝向另一侧(相对于上述其中一侧的相对向侧,也就是前侧)及上侧送出。
该冷却气流,是用来冷却气缸头7的后面部,并且经由气缸体2及气缸头7与消音器9或油箱10的间隙,也可冷却气缸体2或气缸头7的侧面。
另一方面,如第10图及第12图所示,外罩70的侧外罩72,是以覆盖气缸体2的前侧(风扇35相反侧)的方式,延伸设置到气缸体2的侧边。
因此,配置成覆盖气缸头7的上方与一侧边(前方)的外罩70,是作为来自于风扇35的冷却气流的导风板的机能,可以将冷却气流导引到风扇35相反侧的气缸体2的侧边。
如第11图所示,风扇35的冷却气流,会从风扇盒体36的上端部被送出,首先,会通过气缸头7与空气滤清器2之间朝上方流动,接着冷却气流会通过顶外罩71与机罩外罩8之间朝前方流动,然后会通过侧外罩72与气缸头7之间朝下方流动。
于是,来自于风扇35的冷却气流会被导引至外罩70,而可冷却气缸头7或机罩外罩8。冷却气流也会通过消音器9与油箱10与气缸体2之间来冷却气缸体2。
接着,针对设置于引擎1的空气滤清器20等的各装置、与外罩70的设计作用来加以说明。
如上述,在气缸头7的左右两侧边,是配置有消音器9及油箱10。而且,在气缸头7的后方(没有设置消音器9及油箱10侧的一侧边),是配置有空气滤清器20。
略逆L字型的剖面形状的外罩70,是由顶外罩71与侧外罩72所构成,侧外罩72,相对于气缸头7,是配置在与空气滤清器20的相反侧(也就是气缸头7的前侧)。
因此,气缸头7的前后左右侧边,是通过侧外罩72与空气滤清器20与油箱10与消音器9所覆盖,上方是以顶外罩71所覆盖,是完全覆盖了气缸头7或机罩外罩8的上方及侧边。于是,提升了隔音性,且减低了从气缸头7或机罩外罩8所产生的噪音。
除此之外,通过全体性地覆盖气缸头7,能防止使用者不小心接触到气缸头7、排气管34,并且能提升引擎1的外观。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如上述,本发明的引擎的外罩构造,可提升隔音性且减低从气缸头所产生的噪音,并且可通过来自于风扇的冷却气流来冷却气缸头及排气管,在产业上很有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引擎的外罩构造,在以油箱、空气滤清器、消音器来覆盖气缸头的前后左右侧边中的三边所构成的引擎中,其特征为以至少覆盖剩余的一边或覆盖气缸头的上方的方式,设置有外罩。
2.如权利要求1的引擎的外罩构造,其中在剖面方向来看,是将上述外罩作成略逆L字型,作成覆盖气缸头露出的一侧边及气缸头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1的引擎的外罩构造,其中是由侧外罩与顶外罩构成上述外罩,以侧外罩覆盖气缸头的露出的一侧边,以顶外罩来覆盖气缸头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3的引擎的外罩构造,其中是一体地构成上述侧外罩与顶外罩。
5.如权利要求3的引擎的外罩构造,其中是配合设置在气缸头侧面的排气管的形状,将上述侧外罩弯折形成。
6.如权利要求3的引擎的外罩构造,其中是将上述侧外罩,相对于气缸头,配置在与空气滤清器的相反侧。
7.如权利要求3的引擎的外罩构造,其中是使上述侧外罩延伸设置到位于气缸头下方的气缸体的侧边,在设置于气缸体的一侧边的风扇的相反侧覆盖气缸体的侧边。
8.如权利要求3的引擎的外罩构造,其中是在上述侧外罩的上缘部设置缺口,将该上缘部固定设置在顶外罩的侧面。
9.如权利要求3的引擎的外罩构造,其中是在上述侧外罩的侧面设置有开口部。
10.如权利要求3的引擎的外罩构造,其中是将上述侧外罩的下缘部的至少其中一边,垂直地弯折作成插入突起,将该插入突起插入到在引擎主体所设置的细缝部来进行安装。
11.如权利要求3的引擎的外罩构造,其中是在上述顶外罩的上面部,开设有用来将顶外罩安装于引擎的安装孔,是将该安装孔的周围作成漏斗状,并且在安装孔的内周设置有缺口。
12.如权利要求3的引擎的外罩构造,其中是在上述顶外罩的上面部设置有吊起用构件插入孔与启动辅助材料充填孔。
13.如权利要求3的引擎的外罩构造,其中是将上述引擎所具备的减压装置的操作部设置在较顶外罩的上面部更下方处。
14.如权利要求13的引擎的外罩构造,其中是以减压器柄构成上述减压装置的操作部,将该减压器柄的操作轴的插通孔设置在侧外罩,使减压器柄突出于侧外罩的外侧。
15.如权利要求3的引擎的外罩构造,其中向上述气缸头上方的机罩外罩与顶外罩之间的空间导引冷却气流的冷却气流导引部,形成于空气滤清器的主体的气缸头侧。
16.如权利要求15的引擎的外罩构造,其中是将上述冷却气流导引部,一体地形成于在空气滤清器的主体的气缸头侧所形成的分隔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以油箱(10)、空气滤清器(20)、消音器(9)来覆盖气缸头的前后左右侧边中的三边所构成的引擎(1),以至少覆盖剩余的一边或覆盖气缸的上方的方式,设置有外罩(50)的引擎(1)的外罩构造。上述外罩(50),是具备有侧外罩(51)与顶外罩(55),以侧外罩(51)来覆盖气缸头的露出的一侧边,且以顶外罩(55)来覆盖气缸头的上方。
文档编号F01P5/06GK1759250SQ20048000675
公开日2006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3日
发明者相良昌史, 佐茂纯一, 上山俊夫, 西村伸治 申请人:洋马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