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7405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造,特别是关于 一种可增加组装裕度及减少振动异音的摩托车引擎脚踏启动杆的枢接支撑构 造。
背景技术
对一般摩托车的弓I擎构造而言,其通常皆可选择借由电动或脚踏的方式加 以启动。当骑乘摩托车的使用者欲借由电动方式启动引擎时,使用者是可一 手按压刹车及另一手按压启动按钮,以利用电池的电力驱使电动马达连动曲 轴转动,并使火花塞点火,如此引擎的燃烧室即可开始燃烧油气,产生动力。 另一方面,当使用者欲借由脚踏方式启动引擎时,使用者则必需以脚踩踏引 擎外侧的脚踏杆,以经由助力杆带动启动杆转动,该启动杆伸入引擎传动箱 的内部,并具有启动齿轮能转动带动引擎的曲轴转动,进而以相似原理启动 引擎。
关于摩托车的启动杆构造,如中国台湾公告第128359号新型专利所述, 其揭示一种改良的速克达摩托车脚踩起动装置,包含 一起动轴,可自由旋 转的配装于摩托车引擎壳体上; 一扇形齿轮,固装于该起动轴上,以使与该 起动轴一起旋转; 一驱动齿轮总成,具有与该扇形齿轮咬合的正齿轮及一第 一齿轮; 一传动盘,与引擎的曲柄轴连动,并具有与该第一齿轮咬合的第二 齿轮;以及一缓冲弹簧,将该第一齿轮压向该第二齿轮。上述起动轴仅是简 单的借由一枢接部枢接于该引擎壳体的一枢接孔,以提供单一支撑点。当使 用者脚踏带动该起动轴时,该起动轴仅能受到引擎外侧壳体的枢接孔的单点 支撑,由于其支撑强度不足,故可能造成枢接部位的磨损、振动异音或壳体 破裂。
再者,如日本公开第2003056435号特许专利所述,其揭示一种自动二轮 车的脚踏启动装置,包含 一传动箱本体,内部容置有曲轴等构件; 一传动箱盖体,盖设结合于该传动箱本体的一侧,以构成传动箱; 一启动杆,能利 用一扇形齿轮咬合于该曲轴上的对应齿轮机构,且该启动杆具有一延伸端、 一枢接部及一支撑部,该延伸端延伸至该传动箱盖体之外,以结合一助力杆 及一脚踏杆,该枢接部枢接于该传动箱盖体的一枢接孔,该支撑部插设于该 传动箱本体的一阶状孔内。当使用者脚踏带动该起动轴时,上述启动杆的枢 接部及支撑部分别可受该传动箱盖体的枢接孔及该传动箱本体的阶状孔所支 撑,因此该启动杆的支撑强度可获得改善。
在日本公开第2003056435号特许专利中,该启动杆的支撑部的外径与该 传动箱本体的阶状孔的内径通常必需精密加工,以使两者之间能保持适当的 公差配合,允许该启动杆的支撑部能适当的插设在该传动箱本体的阶状孔内。 然而,在实际组装上,当该传动箱盖体及传动箱本体利用数个螺丝锁固结合 后,却经常发生该枢接孔与阶状孔的位置相互偏离的组装对位问题。因此, 若该启动杆的支撑部与阶状孔之间的公差(间隙)尺寸范围设计的过小,将难 以完成插入组装动作;但是,若两者之间的公差尺寸范围设计的过大,则又 容易在摩托车行进时因该支撑部的外壁与阶状孔的内壁不断的相互碰撞而产 生振动异音;或者可能造成该支撑部根本无法接触该阶状孔,而难以提供脚 踏启动时的实质支撑作用。特别是,现今传动箱盖体的材质逐渐由金属改为 工程塑胶,由工程塑胶射出成型的传动箱盖体可能与金属制成的传动箱本体 之间存在更大的各孔位组装对位问题。因此,确实有必要提供一种车辆引擎 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造,以便使该启动杆的支撑部能适当的插设在该传 动箱本体的阶状孔内,并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孔位组装对位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 造,其中启动杆的支撑部是形成三段式环面,并在三段式环面之间形成二沟 槽,以容置油脂及油封环,使支撑部能适当插设在传动箱本体的阶状孔内, 利用油脂润滑支撑部使转动更顺畅,并以油封环吸收振动产生的异音及防止 油脂渗漏,进而增加组装裕度、提升操作可靠度、减少振动异音及延长使用
寿命o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 造,其借由第一环面及其导引斜面,使启动杆的支撑部能轻易插入传动箱本体的阶状孔内,进而提高组装便利性。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 造,其是将一启动杆可转动的组装在一传动箱盖体及一传动箱本体上,该启 动杆的二端分别形成一支撑部及一延伸端,两者之间具有一枢接部,该枢接 部可转动的穿设枢接于该传动箱盖体的一枢接孔内,该支撑部可转动的插设 于该传动箱本体的一支撑孔内,及该延伸端延伸至该传动箱盖体之外,以结 合一助力杆及一脚踏杆,其特征在于该支撑部依序具有一第一环面、 一第 一沟槽、 一第二环面、 一第二沟槽及一第三环面,该第一环面形成于该支撑 部的前端,其外径明显小于该支撑孔的内径,以导引该支撑部插入该支撑孔
内;该第一沟槽用以容置油脂,以润滑该支撑部与支撑孔的接触部位;该第
二及第三环面的外径实质相同,大于该第一环面的外径,但稍小于该支撑孔
的内径;该第二沟槽用以容置一油封环,且该油封环弹性抵接于该支撑孔的 内壁,以密封该支撑孔。
所述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造,该第一环面另形成一导引斜 面,以导引该支撑部插入该支撑孔内。
所述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造,该支撑孔为阶状孔,其具有 一大径部及一小径部,该启动杆的支撑部可转动的容置于该大径部内。
所述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造,该支撑孔的大径部及小径部 的间具有一阶级面,该阶级面与该启动杆的支撑部的端面具有一间隙。
所述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造,该油封环的外径大于该支撑 孔的大径部的内径。
所述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造,该支撑孔的大径部的开口孔 缘处形成一导引锥面,以导引该启动杆的支撑部插入该支撑孔内。
所述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造,该传动箱盖体具有一盖体结 合面,该传动箱本体对应具有一本体结合面,该盖体结合面是选择以刚性锁 付或弹性锁付的方式结合于该本体结合面。
所述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造,该启动杆的枢接部是弹性锁 付于该传动箱盖体的枢接孔。
所述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造,该启动杆的枢接部与该传动 箱盖体的枢接孔之间设有一轴套。
所述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造,该传动箱盖体是选自金属盖体或塑胶盖体。
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车辆引擎启动杆的支撑部与传动箱本体的阶状孔 之间经常存在孔位组装对位问题、振动异音缺点或无法提供实质支撑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确实可增加组装裕度、提高组装便利性、提高操作可靠度、减少 振动、消除异音及延长使用寿命。


图l: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车辆引擎的剖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图1的启动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图2的支撑部的局部放大图。
1启动杆
m第一环面
112第一沟槽
114第二沟槽
116油脂
118端面
121助力杆
13枢接部
132c形扣环
14启动齿轮
2传动箱盖体
211轴套
3传动箱本体
311大径部
313阶级面
32本体结合面
41齿轮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
11支撑部
llla导引斜面
113第二环面
115第三环面
117油封环
12延伸端
122脚踏杆
131环槽
133垫片
15复位弹簧
21枢接孔
22盖体结合面
31支撑孔
312小径部
314导引锥面
4曲轴
5螺丝
特征、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将特举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造是可选择 应用在各种具有脚踏启动杆的摩托车上,特别是指四行程或二行程的摩托车, 骑乘摩托车的使用者可借由以脚踩踏摩托车的脚踏杆而带动启动杆,进而经 由启动齿轮带动引擎内部的曲轴,以达到启动引擎开始运转的目的,上述启 动原理及相关引擎内部构造为现有技术,并已揭露于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 部份,故本实用新型将于下文省略对启动原理及相关引擎内部构造的详细叙 述,合先叙明。
请参照图1、 2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
的结合构造是将一启动杆1可转动的组装在一传动箱盖体2及一传动箱本体3 上。该启动杆1较佳是由金属制成的杆件,该启动杆1的二端分别形成一支 撑部11及一延伸端12,该支撑部11及延伸端12之间具有一枢接部13。该 支撑部11可转动的插设于该传动箱本体3的一支撑孔31内,该支撑部11及 支撑孔31的细部构造另于下文详细说明。该延伸端12延伸至该传动箱盖体2 之外,以依序结合一助力杆121部及一脚踏杆122部。该助力杆121部的一 端固定结合在该延伸端12上,及其另一端枢接结合该脚踏杆122部,该脚踏 杆122可相对该助力杆121枢转至一收藏位置或一踩踏位置;另外,上述的 助力杆121亦可采用与脚踏杆122以一体成型的方式而成为结构简单的助力 脚踏杆(未绘示),该助力脚踏杆的助力杆121部靠近延伸端12—侧,设置有 可枢转的定角度转向机构,可使一体成型的助力脚踏杆转至一收藏位置或一 踩踏位置,另,上述的脚踏杆122亦可以手摇杆取代。再者,该枢接部13可 转动的穿设枢接于该传动箱盖体2的一枢接孔21内,该枢接部13与枢接孔 21之间设有一轴套211,该轴套211内含润滑油可润滑该枢接部13与枢接孔 21之间的接触面,且该枢接孔21可借由该轴套211支撑该枢接部13。再者, 该枢接部13另凹设有一环槽131,以卡设结合一 C形扣环132,且该C形扣 环132与该传动箱盖体2的枢接孔21外侧之间另可预先套设一垫片133。借 由该C形扣环132及垫片133,可增加该启动杆1与该传动箱盖体2的组装对 位精度及枢接可靠度。另外,该启动杆1在该支撑部11及枢接部13之间另 结合有一启动齿轮14,该启动齿轮14通常是一扇形齿轮,其咬合于一曲轴4 上的对应齿轮机构41。该启动杆1在该枢接部13及启动齿轮14之间另结合 有一复位弹簧15,以便使该启动杆1在转动后能主动弹性复位至一转动前的角度位置。
请再参照图1、 2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传动箱盖体2较佳是由
金属制成或由工程塑胶射出成型的中空盖体,而该传动箱本体3较佳是由金 属制成的中空半壳体。该传动箱盖体2具有一盖体结合面22面对该传动箱本 体3,该传动箱本体3亦具有一本体结合面32面对该传动箱盖体2,该盖体 结合面22及本体结合面32对应设有数个结合孔位(未标示),以借由数个螺 丝5刚性锁付成一体,使该传动箱盖体2及传动箱本体3共同定义一内部空 间,以供容置该曲轴4等引擎构件,这些引擎构件是属现有技术,故于此不 再予详细赘述。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盖体结合面22及本体结合面32之间亦 可选择设置一弹性垫片(如橡胶垫片,未绘示)或者由各该螺丝5选择搭配一 弹性垫圈(如橡胶垫圈,未绘示),如此可使该盖体结合面22及本体结合面32 之间达到一弹性锁付的效果。
请参照图1、 2、 3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启动杆1的支撑部11 是由机械加工而成,该支撑部ll依序具有一第一环面lll、 一第一沟槽112、 一第二环面113、 一第二沟槽114及一第三环面115。该支撑部11可转动的 插设于该传动箱本体3的支撑孔31内,该支撑孔31较佳是为由机械加工而 成的一阶状孔,其具有一大径部311及一小径部312,该启动杆1的支撑部 ll的第一环面lll、第一沟槽112、第二环面113、第二沟槽114及第三环面 115是可转动的容置于该大径部311内。更详言之,该第一环面lll形成于该 支撑部11的前端(亦即最外端),该第一环面111的外径明显小于该支撑孔31 的内径,以便导引该支撑部11能轻易的插入该支撑孔31的大径部311内; 且该第一环面111的外侧环缘另加工形成一导引斜面llla,以增加导引该支 撑部11插入该支撑孔31内的顺畅度及容易度。该第一沟槽112用以容置油 脂116,以润滑该支撑部11与支撑孔31的接触部位,该油脂116较佳选自膏 状润滑用油脂,例如黄油等。该第二环面113及第三环面115的外径实质相 同,其外径稍大于该第一环面111的外径,但稍小于该支撑孔31的大径部311 的内径。该第二沟槽114用以容置一油封环117,该油封环117是由橡胶等弹 性材质所制成,其具有适当弹性变形裕度,且其外径大于该支撑孔31的大径 部311的内径,以便弹性抵接于该支撑孔31的大径部311的内壁,并密封该 支撑孔31,以防止该油脂116的渗漏。再者,该支撑孔31的大径部311及小 径部312之间具有一阶级面313,该阶级面313与该启动杆1的支撑部11的端面118之间具有一预定间隙(未标示),以避免该端面118接触该阶级面313。 另外,该支撑孔31的大径部311的开口孔缘处较佳形成一导引锥面314,以 导引该启动杆1的支撑部11的第一环面111、第二环面113及第三环面115 能顺利插入该支撑孔31的大径部311内,并使该油封环117能顺利弹性压縮 变形滑入该支撑孔31的大径部311内。此外,该小径部312的空间中亦可选 择容置该油脂116,以增加该支撑部11与支撑孔31之间的润滑效果。
请再参照图1至图3所示,当欲将该启动杆1组装至该传动箱盖体2及传 动箱本体3上时,该启动杆1的支撑部11能提供适当的组装裕度,以便插入 该传动箱本体3的支撑孔31。举例而言,在该传动箱盖体2利用该螺丝5刚 性或弹性锁付结合该传动箱本体3时,该传动箱盖体2的枢接孔21与该传动 箱本体3的支撑孔31之间可能存在孔位的对位偏差。此时,该支撑部11的 第一环面111及导引斜面llla可利用其较小的外径,使该第一环面111能轻 易插入该支撑孔31的大径部311内。在该第一环面111插入期间,该第一沟 槽112内的油脂116则能提供润滑效果,且该油脂116可提供弹性间隙补偿 作用,以填入该第一环面lll、第二环面113及第三环面115与该大径部311 的内壁之间的缝隙,以避免该启动杆1与支撑孔31过度紧密接触,而难以转 动。在该第二环面113插入期间,该第二沟槽114内的油封环117则弹性抵 接于该大径部311的内壁,并将该大径部311的内壁上的油脂116全部推到 该油封环117的内侧。在顺利完成该启动杆1的插入组装后,该第一环面111 是与该支撑孔31的大径部311的内壁保持一预定间隙,该第二环面113及第 三环面115是与该大径部311的内壁保持适当轻微接触,该油封环117则弹 性抵接于该大径部311的内壁,并密封该支撑孔31,以防止该油脂116的渗 漏。再者,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启动杆1的支撑部11能克服该传动箱盖体2与 传动箱本体3的孔位对位偏差问题,因此亦能相对降低对于该传动箱盖体2 的精度的要求,不但能降低整体加工成本,且亦适用于组装结合各种不同材 质的传动箱盖体2与传动箱本体3,以克服不同材质壳体之间容易发生的孔位 对位偏差问题,例如本实用新型的启动杆1的支撑部11可应用于组装结合 金属材质的传动箱盖体2与塑胶材质的传动箱本体3,以克服金属与塑胶壳体 的间容易发生的孔位对位偏差问题,并降低对该传动箱本体3的射出成型的 精度要求,以降低制造及组装成本。
请再参照图1至图3所示,当一摩托车的使用者欲借由脚踏方式启动摩托车的引擎时,使用者可将该脚踏杆122部枢转至一踩踏位置,并以脚踩踏该 脚踏杆122部,以便经由该助力杆121带动该启动杆1转动。此时,该启动 杆1的延伸端12受外力作用,可能造成该启动杆1相对水平面产生轻微倾斜。 如此,该支撑部11的第二及第三环面113、 115原本轻微接触该支撑孔31的 大径部311的内壁,将因该启动杆1的倾斜而变成局部表面紧抵接触该大径 部311的内壁。因此,该支撑孔31的大径部311将能提供一支撑点支撑该启 动杆1的支撑部11。同时,该传动箱盖体2的枢接孔21亦可提供一枢接的支 撑点支撑该启动杆1的枢接部13。另外,该第一沟槽112内的油脂116则可 提供转动时的润滑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使摩托车踩踏发动的操作动作 更为稳定可靠,且该启动杆1的转动亦可变得更为顺畅。另一方面,在使用 者起动摩托车引擎起动并骑乘摩托车时,摩托车的传动箱盖体2及传动箱本 体3可能于行驶期间在某一频率下产生振动异音。此时,该启动杆1的支撑 部11借由该油封环117弹性抵接该支撑孔31的大径部311的内壁,且该油 脂116可填入该第一及第二环面111、 113与该支撑孔31的大径部311的内 壁之间的缝隙。因此,不但可减少振动、吸收振动,并可有效的抑制、吸收 及消除异音,进而提高骑乘的舒适性。
如上所述,相较于现有车辆引擎启动杆的支撑部与传动箱本体的阶状孔之 间经常存在孔位组装对位问题、振动异音缺点或无法提供实质支撑等问题, 图1至图3的本实用新型是使该启动杆1的支撑部11依序形成该第一环面 111、第一沟槽112、第二环面113、第二沟槽114及第三环面115,且该第一 沟槽112及第二沟槽114可分别用以容置该油脂116及油封环117,使该支撑 部11能适当插设在该传动箱本体3的支撑孔31内,利用该油脂116润滑该 支撑部11使转动更顺畅,并以该油封环117吸收振动产生的异音及防止该油 脂116渗漏,因此本实用新型确实可增加组装裕度、提升操作可靠度、减少 振动、消除异音及延长使用寿命。再者,该支撑部ll借由该第一环面lll及 其导引斜面llla,亦使该支撑部11能更轻易的插入该传动箱本体3的阶状孔 31内,进而提高组装便利性。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任 何熟习此项技艺的人士,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 更动与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1. 一种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造,其是将一启动杆可转动的组装在一传动箱盖体及一传动箱本体上,该启动杆的二端分别形成一支撑部及一延伸端,两者之间具有一枢接部,该枢接部可转动的穿设枢接于该传动箱盖体的一枢接孔内,该支撑部可转动的插设于该传动箱本体的一支撑孔内,及该延伸端延伸至该传动箱盖体之外,以结合一助力杆,其特征在于该支撑部依序具有一第一环面、一第一沟槽、一第二环面、一第二沟槽及一第三环面,该第一环面形成于该支撑部的前端,其外径小于该支撑孔的内径,以导引该支撑部插入该支撑孔内;该第一沟槽用以容置油脂,以润滑该支撑部与支撑孔的接触部位;该第二及第三环面的外径实质相同,大于该第一环面的外径,但稍小于该支撑孔的内径;及该第二沟槽用以容置一油封环,且该油封环弹性抵接于该支撑孔的内壁,以密封该支撑孔。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造,其特征在 于该第一环面另形成一导引斜面,以导引该启动杆的支撑部插入该支撑孔 内。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造,其特 征在于该支撑孔为阶状孔,其具有一大径部及一小径部,该启动杆的支撑部可转动的容置于该大径部内。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造,其特征在 于该支撑孔的大径部及小径部之间具有一阶级面,该阶级面与该启动杆的支撑部的端面具有一间隙。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造,其特征在 于该油封环的外径大于该支撑孔的大径部的内径。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孔的大径部的开口孔缘处形成一导引锥面,以导引该启动杆的支撑部插入该支撑孔内。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传动箱盖体具有一盖体结合面,该传动箱本体对应具有一本体结合面, 该盖体结合面刚性锁付于该本体结合面。
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传动箱盖体具有一盖体结合面,该传动箱本体对应具有一本体结合面, 该盖体结合面弹性锁付于该本体结合面。
9.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造,其特征在 于该传动箱盖体是选自金属盖体或塑胶盖体。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造,其特征在 于该助力杆与延伸端相对应的一侧设有脚踏杆部。
专利摘要一种车辆引擎启动杆与传动箱的结合构造,其是将一启动杆可转动的组装在一传动箱盖体及一传动箱本体上,该启动杆的一端形成一支撑部,该支撑部可转动的插设于该传动箱本体的一支撑孔内,并依序具有一第一环面、一第一沟槽、一第二环面、一第二沟槽及一第三环面。该第一环面的外径小于该支撑孔的内径,用以导引该支撑部插入该支撑孔内。该第一沟槽用以容置油脂,以润滑该支撑部与支撑孔的接触部位。该第二及第三环面的外径实质相同,介于该第一环面的外径及该支撑孔的内径的间。该第二沟槽用以容置一油封环,且该油封环弹性抵接于该支撑孔的内壁,以密封该支撑孔。
文档编号B62M11/00GK201264709SQ20082013363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4日
发明者陈宪辉 申请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