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内燃机的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0090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内燃机的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汽车发动机或两轮车用发动机或通用发动机等内燃机的阀结构。
背景技术
已提出了一种将分别作为内燃机中燃料气体供给通路和燃烧气体排出通路中的开闭阀而设置的阀,设为中空形状而且将冷却剂封入在中空部内的技术(例如参考实开平5-50008号公报)。
详细地说,专利文献1记载的阀包括将阀设为具有轴部和从该轴部扩径的张开部的中空阀杆(气门杆)部件、焊接在该张开部上从而对该阀杆部件的中空部进行封闭的盖部件。
通过上述那样使上述阀具有中空形状,能够使阀自身轻量化,能够实现对所述阀施加力的螺旋弹簧以及使该阀克服上述螺旋弹簧的力而移动的阀驱动机构的小型化和简单化。
然而在这种中空阀中,对内燃机燃烧动作时上述阀的弹性变形没有充分考虑。
即在内燃机燃烧动作时,上述阀通常在燃料气体供给通路侧暴露于大约450℃下,在燃烧气体排出通路侧暴露于大约800℃高温下。
上述那样的中空阀通过将金属钠封入在上述中空部内,遏制阀自身温度的升高,防止该阀产生弹性变形,但是仅由上述金属钠的作用,难以遏制温度不升高到导致该阀热变形的温度。
特别是一旦像上述现有中空阀那样,由焊接对上述中空部进行密封,则伴随着温度上升,该中空部的内压急剧升高,担心会由该内压使阀产生很大的弹性变形。
而且在上述燃烧室燃烧时,压力升高到80个大气压左右。即上述阀除了因自身温度升高而引起弹性变形之外,也担心该阀由来自上述燃烧室的压力而出现弹性变形。特别是在上述阀为中空形状时,担心该阀因来自上述燃烧室的压力而在轴线方向上产生很大的弹性变形。
考虑到阀的这种弹性变形,在上述阀驱动机构和上述阀的外端部之间设置了间隙,但是上述间隙如果设得过大,则产生在上述阀驱动机构对上述阀进行推压时噪音增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如果上述间隙设得过小,伴随着上述阀的弹性变形,上述阀驱动机构由该阀而向上顶,导致构成上述阀驱动机构的凸轮部件等损伤。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用于内燃机的阀结构,其采用中空阀,并能够在内燃机燃烧时尽可能地防止该中空阀在轴线方向上弹性变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内燃机的阀结构,包括沿轴线方向可移动地安装在气缸盖上的阀和朝向阀座对上述阀施加力的螺旋弹簧,所述阀能够通过与设置在气缸盖上的阀座触接而将燃烧室和气体通路隔断、并且通过离开上述阀座而将上述燃烧室和上述气体通路连通;在由设置得能够对所述阀的与上述燃烧室相反侧的外端部进行推压的阀驱动机构,使所述阀克服上述螺旋弹簧的力被推压向上述燃烧室侧时,上述燃烧室和上述气体通路连通,并且,在不施加由上述阀驱动机构产生的推压力时,由上述螺旋弹簧使得上述阀落座/抵靠于上述阀座上,从而将上述燃烧室和上述气体通路被隔断。
上述阀具有中空的阀杆部件和盖部件,该阀杆部件具有直接或间接地沿轴线方向可移动地插入被形成在上述气缸盖上的轴向孔内的轴部、和从该轴部向上述燃烧室侧延伸且自由端部为敞开端的张开部,所述盖部件通过敛缝(卷边,かしめ)而固定在上述张开部上以将上述敞开端闭塞。
上述张开部是随着朝向上述燃烧室侧而扩径的扩径部,具有构成得外周面与上述阀座能够触接的扩径部、和夹着回折点(弯曲点)地从该扩径部朝向上述燃烧室侧延伸的缩径部。上述盖部件由上述扩径部和上述缩径部夹持。
上述阀座和上述扩径部的外周面相触接的密封区域中的与上述燃烧室相反侧的端部被设置得与上述盖部件和上述扩径部的内周面相接合的接合区域中的上述燃烧室侧的端部,在上述轴线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或与该燃烧室侧的端部相比设置在从上述燃烧室离开的位置上。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遏制在内燃机燃烧时上述盖部件向径向外方的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尽可能地降低上述阀向轴线方向另一侧(从上述燃烧室离开侧)的弹性变形量。
从而能够减少阀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与作用在该另一端部上的阀驱动机构之间的间隙量,降低该阀驱动机构的噪音,并能够防止从上述阀不必要地向上述阀驱动机构施加推压力。
优选地,上述密封区域中与上述燃烧室相反侧的端部设置得与上述接合区域中在上述燃烧室相反侧的端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或设置在与在上述燃烧室相反侧的端部相比从上述燃烧室离开的位置上。
优选地,上述密封区域中的燃烧室侧的端部,在轴线方向上比上述接合区域中的与上述燃烧室相反侧的端部更接近上述燃烧室。
优选地,能够吸收上述盖部件向径向外方的弹性变形的缓冲部件,被设置在上述盖部件和上述扩径部的内周面之间。
优选地,粉状冷却剂收存在由上述阀杆部件和上述盖部件所划分的内部空间内。


图1是显示使用了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用于内燃机的阀结构的内燃机(发动机)的一个示例的局部示意剖面图;图2是图1所示用于内燃机的阀结构中阀的纵剖面图;
图3是图2中III部的放大视图;图4是显示根据有限元法对上述实施形态中用于内燃机的阀结构中阀杆部件的弹性变形量进行解析的结果的曲线图;图5是上述实施形态的用于内燃机的阀结构的变形例的局部纵剖面图;图6是上述实施形态的用于内燃机的阀结构的其它变形例的局部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文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用于内燃机的阀结构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介绍。
图1是显示使用了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用于内燃机的阀结构100的内燃机500(发动机)的一个示例的局部示意剖面图。
图1所示内燃机500具有形成了燃烧室610、用于将燃料气体供给到该燃烧室610内的燃料气体供给通路620以及用于将在该燃烧室610内燃烧后的气体排出的燃烧气体排出通路630的气缸盖600,上述用于内燃机的阀结构100适用于上述气缸盖600。
上述用于内燃机的阀结构100包括安装得能够沿上述气缸盖600的轴线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对上述燃料气体供给通路620和上述燃烧气体排出通路630进行开闭控制的阀1、以及对上述阀1施加力的螺旋弹簧60。一旦由设置得能够对上述阀1的外端部(与上述燃烧室610相反侧的端部)进行推压的阀驱动机构700,使得上述阀1克服上述螺旋弹簧60的力向轴线方向一侧(接近上述燃烧室侧)被推动,则上述燃烧室610以及对应的上述通路620和630连通,而且,当上述阀驱动机构700的推动力不作用时,由上述螺旋弹簧60,使得上述阀1落座(就位)于形成在上述气缸盖600上的阀座601上,将上述燃烧室610与对应的上述通路620和630隔断。
详细地说,上述燃料气体供给通路620和上述燃烧气体排出通路630分别通过孔620P、630P与上述燃烧室610连通。
于是,上述阀1沿轴线方向X能够移动地安装在上述气缸盖600上,从而当落座于设置在上述气缸盖600上的阀座601上时,将相应的上述孔620P、630P封闭,当离开上述阀座610时,将相应的上述孔620P、630P敞开。
图2显示了上述阀1的纵剖面图。
如图1和2所示,上述阀1具有中空阀杆部件10、与该阀杆部件10相连的盖部件20。
上述阀杆部件10具有直接或间接地沿轴向可移动地插入形成在上述气缸盖600上的轴向孔内的轴部11、和从上述轴部11的一端朝向上述燃烧室610延伸的张开部12,上述张开部12具有成为敞开端的中空部15。
在本实施形态中,上述轴部11沿轴向可移动地插入固设在上述轴向孔内的中空的阀导向件650(参考图1)内。由密封部件660对上述阀导向件650中的轴向孔的上端开口和上述轴部11之间进行密封。
通过例如对钢铁、耐热钢、不锈钢和钛合金等板状部件进行深冲加工,能够形成上述阀杆部件10。
而且图1和2中,符号90表示用于对上述中空部15的与上述敞开端相反侧的端部进行封闭而插入上述轴部11的外端部的塞子,在插入上述轴部11的中空部15内的状态下,对该塞子90进行敛缝/卷边处理。
上述盖部件20由敛缝而与该阀杆部件10相连,从而对上述阀杆部件10的中空部15进行封闭。
详细地说,上述盖部件20在由敛缝而连接在上述阀杆部件10上后的状态下,上述阀杆部件10的张开部12具有以上述轴部11的轴线X为基准而朝向一端侧(即中空部15的敞开端侧)扩径的扩径部12a、夹着回折点12b地从该扩径部12a向一端侧延伸的缩径部12c。
从纵剖面上看,上述缩径部12c构成得相对于上述扩径部12a交叉。
即上述扩径部12a和上述缩径部12c构成得如图2所示,上述扩径部12a的纵剖面视外形线和上述缩径部12c的纵剖面视外形线不是基本上平行,而是交叉规定角度,而且,上述盖部件20由这种结构的扩径部12a和缩径部12c夹持。
这种结构的上述阀1除了通过使上述阀杆部件10为中空形状而实现轻量化之外,还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内燃机工作时上述中空部15内的压力升高。
即由于上述阀1设置得面临上述燃烧室610,因而,阀1在内燃机工作时,通常在上述燃料气体供给通路620暴露在大约450℃的高温下,在燃烧气体排出通路630暴露在大约800℃的高温下。
从而担心由上述中空部15的内压伴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以致于使得上述中空部15膨胀,从而该阀杆部件10弹性变形。
特别是由于试图使阀杆部件10轻量化,在该阀杆部件10的壁厚变薄时,其危险性增大。
针对这一点,如上所述,在上述阀1中,该盖部件20通过敛缝而由上述扩径部12a和上述缩径部12c夹持地连接到上述阀杆部件10的张开部12上,同时在敛缝后状态的纵剖面中,上述缩径部12c构成得相对于上述扩径部12a交叉。
由于具有这种结构,在内燃机工作时,一旦该阀1暴露在高温下,上述扩径部12a和上述缩径部12c之间的回折点12b以上述轴部11的轴线X为基准向径向外方热膨胀,由此,上述阀杆部件10和上述盖部件20之间,产生使中空部15与外部连通的间隙。
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上述中空部15的内压伴随温度上升而增大,由此能够防止上述阀杆部件10因温度升高而弹性变形。
而且在上述阀1中,由在上述燃烧室610开口的上述间隙,上述中空部15的内压散失。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发动机油混入到该阀1内并有效地防止该阀1的破损,同时能够遏制上述中空部15的内压升高。
即如果在上述轴部11的另一端部(与上述张开部12相反侧的端部)附近(图1的A部)设置内压逃逸孔,则担心发动机油流入阀1的中空部15内。
而且如果在从上述轴部11至上述张开部12的部分上设置上述内压逃逸孔,则担心应力在该内压逃逸孔附近集中,阀杆部件10遭到破损。
针对此,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上述内压逃逸孔,使用在上述阀杆部件10和上述盖部件20之间产生的上述间隙。即在上述阀1中,上述内压逃逸孔位于上述燃烧室110内。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发动机油混入到该阀1内并有效地防止该阀1破损,同时能够遏制上述中空部15的内压升高。
优选地,从纵剖面上看,将上述缩径部12c构成得随着朝向一端侧(自由端侧)行进而接近上述轴部11的轴线X。
通过这种结构,在上述阀杆部件10热膨胀时,上述回折点12b易于以上述轴部11的轴线X为基准地朝向径向外方膨胀,从而能够更可靠地获得上述间隙。
优选地,上述阀杆部件10可由热膨胀系数比上述盖部件20的热膨胀系数大的材料形成。
例如可以由SUS305(在温度范围为0~100℃中线膨胀系数16×10-6/℃)形成上述阀杆部件10,而且可以由SUH3(在温度范围为0~100℃中线膨胀系数11×10-6/℃)形成上述盖部件20。
因而通过由比上述盖部件20容易热膨胀的材料形成上述阀杆部件10,在内燃机工作时,能够可靠地在上述阀杆部件10和上述盖部件20之间产生上述间隙。
如图1所示,上述螺旋弹簧60构成得朝向轴线方向另一侧的隔断方向对上述阀1施加力。
具体地说,该螺旋弹簧60的基端部卡接在上述气缸盖600的外表面上,而且前端部卡接在设置在上述轴部11上的卡接部件50上。
在本实施形态中,上述螺旋弹簧60具有围绕上述阀导向件650地从上述基端部朝向轴线方向另一侧延伸的大径部61、随着从该大径部61朝向轴线方向另一侧而缩径并且终止于上述前端部的锥形部65。
该大径部61的内径设置成比所述阀导向件650的外径大。
另一方面,上述锥形部65构成得在上述前端部的内径比上述阀导向件650的外径小。
从而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使基端侧的上述大径部61的内径比上述阀导向件650的外径大,防止上述螺旋弹簧60和上述阀导向件650干涉,同时通过使上述前端部的内径比上述阀导向件650的外径小,使上述螺旋弹簧60的前端部能够尽可能地接近上述阀1的轴部11的外表面。
即在本实施形态中,上述螺旋弹簧60前端部的卡接位置构成得以上述轴部11的轴线X为基准尽可能地位于径向内方,能够使与该前端部卡接的所述卡接部件50小型化和轻量化。
如上所述,上述用于内燃机的阀结构100由上述阀驱动机构700,使对应的上述孔620P、630P连通或隔断。
详细地说,上述阀驱动机构700包括围绕轴线被转动驱动的驱动轴710、由该驱动轴而被转动驱动的凸轮部件720。
于是,在上述凸轮部件720工作地克服上述螺旋弹簧60的力以将上述阀1向轴向一侧(接近上述气缸盖600的方向)推动时,上述阀1处于使对应的上述孔620P、630P与上述燃烧室610连通的敞开位置,而且,当上述凸轮部件720不施加推动力时,上述阀1处于由上述螺旋弹簧60的力而使对应的上述孔620P、630P相对于上述燃烧室610而被隔断的隔断位置。
而且图1显示上述燃料气体供给通路620和上述燃烧气体排出通路630同时由对应的上述阀结构100相对于上述燃烧室610而被隔断的状态。
本实施形态的用于内燃机的阀结构100,为了在上述内燃机500燃烧时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上述燃烧室610的内压的增加而造成上述阀1向轴向另一侧弹性变形,除了上述结构之外,还包括下述结构。
图3是图2中III部的放大视图。
如图3所示,上述阀座601和上述扩径部12a的外周面构成得在密封区域605中相互触接,该密封区域605在轴线方向一侧(接近上述燃烧室610侧)的燃烧室侧端部605b和轴线方向另一侧(从上述燃烧室610离开侧)的气体通路侧端部605a之间延伸。
另一方面,上述盖部件20和上述扩径部12a的内周面构成得在接合区域25内相互触接,该接合区域25在轴线方向一侧(接近上述燃烧室610侧)的燃烧室侧端部25b和轴线方向另一侧的气体通路侧端部25a之间延伸。
而且接合区域25优选地长度大于等于1毫米。
在此结构中,本实施形态的阀结构100如图3所示,上述密封区域605的上述气体通路侧端部605a构成得,在轴线方向上的位置与上述接合区域25中的上述燃烧室侧端部25b相同或位于其另一侧(从上述燃烧室610离开的一侧),从而在上述内燃机500燃烧时,能够有效地防止上述阀杆部件10向轴线方向另一侧(即从上述燃烧室610离开方向)弹性变形。
即在上述内燃机500燃烧时,上述燃烧室610的内压通常升高到80个大气压。此时,从轴线方向一侧朝向轴线方向另一侧的压力作用在面临上述燃烧室610设置的上述盖部件20上,从而该盖部件20朝向轴线方向另一侧挠曲地弹性变形,同时向径向外方伸长地弹性变形。
如上所述,由于上述盖部件20由随着朝向轴线方向一侧而扩径的上述扩径部12a夹持,因而,一旦该盖部件20向径向外方伸长,则在相对于上述接合区域25垂直的方向(图3中箭头α)上的力作用于上述扩径部12a。
一旦这种方向的力从上述盖部件20向上述扩径部12a施加作用,则上述阀杆部件10要向轴线方向另一侧(即从上述燃烧室610离开方向)弹性变形。
针对此,在本实施形态中,如上所述,上述密封区域605的轴线方向另一侧的气体通路侧端部605a位于与上述接合区域25的轴线方向一侧的燃烧室侧端部25b相同的位置,或与该端部25b相比位于更靠轴线方向另一侧(即从上述燃烧室610离开侧)。
根据这种结构,由上述密封区域605,能够有效地遏制因上述燃烧室610的内压升高引起的上述盖部件20的弹性变形中向径向外方的弹性变形,从而,能够防止上述阀杆部件10向轴线方向另一侧的伸长。
从而,能够缩小上述阀1的另一端部和上述阀驱动机构700之间的间隙,使上述阀驱动机构700驱动时的静寂性提高,能够有效地防止来自上述阀1的不需要的力作用在上述阀驱动机构700上。
通过根据有限元法的解析确认得出上述效果。
图4示出根据有限元法,在上述密封区域605的上述气体通路侧端部605a和上述接合区域25的上述燃烧室侧端部25b的轴线方向距离A变化时,对上述阀杆部件10的弹性变形量的变化比例进行解析的结果。
而且在图4中,A=0意味着上述密封区域605的上述气体通路侧端部605a和上述接合区域25的上述燃烧室侧端部25b在轴线方向上处于相同位置的场合,A<0意味着上述气体通路侧端部605a比上述燃烧室侧端部25b位于偏靠轴线方向另一侧(从上述燃烧室610离开侧)的场合,A>0意味着上述气体通路侧端部605a比上述燃烧室侧端部25b位于更靠轴线方向一侧(接近上述燃烧室610侧)的场合。
如图4所示,通过将上述密封区域605的上述气体通路侧端部605a在轴线方向上设置在与上述接合区域25的上述燃烧室侧端部25b相同的位置、或设置在与上述燃烧室侧端部25b相比位于从上述燃烧室610离开的位置,能够使上述阀杆部件10的弹性变形量(向上顶出量)降低。
而且如上所述,在本实施形态的用于内燃机的阀结构100中,在上述内燃机500燃烧工作时,在上述阀杆部件10和上述盖部件20之间产生间隙。
通过设置有这种结构,即使因上述燃烧室610的内压而使得上述盖部件20挠曲弹性变形,因存在上述间隙,也能够有效地防止上述中空部15内压的增大。
优选地,如图5所示,能够将上述密封区域605的上述气体通路侧端部605a在轴线方向上设置在与上述接合区域25的上述气体通路侧端部25a相同的位置、或设置在与上述气体通路侧端部25a相比位于轴线方向另一侧(从上述燃烧室610离开侧)。
根据这种结构,由上述密封区域605能够有效地遏制上述盖部件20向径向外方的弹性变形,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上述阀杆部件10向轴线方向另一侧伸长。
在图3和5所示结构中,优选地,可以将上述密封区域605的上述燃烧室侧端部605b设置得与上述接合区域25的上述气体通路侧端部25a相比位于轴线方向一侧(接近上述燃烧室610一侧)(参考图5),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遏制上述盖部件20向径向外方的弹性变形。
而且在将上述密封区域605的上述燃烧室侧端部605b设置得与上述接合区域25的上述气体通路侧端部25a相比位于接近上述燃烧室610一侧的结构中,能够将上述密封区域605的上述燃烧室侧端部605b设置得与上述接合区域25的上述燃烧室侧端部25b相比位于轴线方向另一侧(从上述燃烧室610离开侧)(参考图5),从而能够防止上述阀1向轴线方向另一侧弹性变形,而且能够尽可能地使阀座601小型化。
而且优选地,如图6所示,在上述各种结构中,能够将环状缓冲部件80设置在上述盖部件20和上述扩径部12a的内周面之间。
通过设置这种缓冲部件80,能够吸收上述盖部件20向径向外方的弹性变形,有效地防止由上述盖部件20向径向外方的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对上述阀杆部件10的影响。
更优选地,上述缓冲部件80由表面硬度比上述阀杆部件10和上述盖部件20小的材料形成。作为这种材料,例如可以为耐热树脂、Cu系合金、铝系合金或铅系合金。
更优选地,该阀1可以包括被收存在由上述阀杆部件10和上述盖部件20所划分的上述内部空间15内的粉状冷却剂(图中未示)。
在将上述粉状冷却剂预先收存在上述阀杆部件10的中空部15内的状态下,通过敛缝将上述盖部件20连接在上述阀杆部件10上,形成带有上述粉状冷却剂的阀1。
作为这种粉状冷却剂,例如可以使用平均粒子直径大于等于1微米的氮化铝或陶瓷粒状体。
通过具有这种粉状冷却剂,能够有效地降低上述阀的温度升高。
而且在本实施形态中,虽然是仅通过敛缝将上述盖部件20连接在上述张开部12上的结构,但是只要在内燃机工作时,因热膨胀而在盖部件20和张开部12之间产生间隙,也可以将该盖部件20的周缘部的一部分焊接在上述张开部12上。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内燃机的阀结构,包括沿轴线方向可移动地安装在气缸盖上的、能够通过与设置在所述气缸盖上的阀座触接而将燃烧室和气体通路隔断、并且通过离开上述阀座而将上述燃烧室和上述气体通路连通的阀,和对上述阀朝向上述阀座施加力的螺旋弹簧;在由能够对所述阀的与上述燃烧室相反侧的外端部进行推压地设置的阀驱动机构,使所述阀克服上述螺旋弹簧的力而被推压向上述燃烧室侧时,上述燃烧室和上述气体通路连通,并且,在不作用由上述阀驱动机构产生的推压力时,由上述螺旋弹簧使上述阀落座在上述阀座上,从而将上述燃烧室和上述气体通路隔断,其特征在于上述阀具有中空的阀杆部件和盖部件,该阀杆部件具有直接或间接地沿轴线方向可移动地插入被形成在上述气缸盖上的轴向孔内的轴部、和从该轴部向上述燃烧室侧延伸且自由端部为敞开端的张开部,所述盖部件通过敛缝而固定在上述张开部上以将上述敞开端闭塞;上述张开部是随着朝向上述燃烧室侧而扩径的扩径部,具有构成得外周面与上述阀座能够触接的扩径部、和夹着回折点地从该扩径部朝向上述燃烧室侧延伸的缩径部;上述盖部件由上述扩径部和上述缩径部夹持;上述阀座和上述扩径部的外周面相触接的密封区域中与上述燃烧室相反侧的端部,被设置在与上述盖部件和上述扩径部的内周面相接合的接合区域中的上述燃烧室侧的端部,在上述轴线方向上相同的位置,或与上述燃烧室侧的端部相比从上述燃烧室离开的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燃机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区域中与上述燃烧室相反侧的端部,设置得和上述接合区域中与上述燃烧室相反侧的端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或者和上述接合区域中与上述燃烧室相反侧的端部相比,位于从上述燃烧室离开的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内燃机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区域中的燃烧室侧的端部,在轴线方向上比上述接合区域中的与上述燃烧室相反侧的端部更接近上述燃烧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燃机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盖部件和上述扩径部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能够吸收上述盖部件向径向外方的弹性变形的缓冲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燃机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由上述阀杆部件和上述盖部件所划分的内部空间内,收存有粉状冷却剂。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用于内燃机的阀结构,其采用中空阀,并能够在内燃机燃烧时尽可能地防止该中空阀在轴线方向上弹性变形。中空形状的阀杆部件中的张开部具有扩径部和缩径部。该盖部件由敛缝而连接在上述阀杆部件上,从而由所述扩径部和缩径部夹持。在对燃烧室和气体通路进行隔断时,阀座和上述扩径部的外周面触接的密封区域中与上述燃烧室相反侧的端部设置得与上述盖部件和上述扩径部的内周面接合的接合区域中的上述燃烧室侧的端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或与该燃烧室侧的端部相比设置在从上述燃烧室离开的位置上。
文档编号F01L3/14GK101086213SQ200710108569
公开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6日
发明者岸原龙二, 寺床圭一郎, 斋藤忠, 铃木孝男, 藤原太 申请人:新确有限公司,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