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气管路结构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012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排气管路结构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汽车发动机领域。
背景技术
四冲程柴油或汽油发动机,其配气机构和进气相位角的设计原理 相仿,只是具体参数有异,其排气提前角的设计均较早, 一般在下止
点前40-80°之间。分析发现,排气提交角的过早设计虽改善了发动 机的工作状况,但气门过早打开即造成大量有用功的外泄浪费和燃料 燃烧不充分增大污染,而且仍不能彻底解决排气门过小对排出废气阻 滞给发动机带来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原设计排气管路结构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 排气管路结构发动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发动机活塞下止点至下止点前15°范围 内的气缸壁上环气缸开孔作为主排气门,气缸盖上的排气门作为副排 气门,副排气门的开启时间设计在下止点后10°左右,主排气门将 关闭时打开为准。气缸盖上的进气门,开启进间设计为上止点前50。, 比普通发动机更提前,具有增压机和冲冷器结构的发动机,增压机可 设计为只连接到主排气管路也可先将主副排气管路并合连接后再连 接到增压机等附属机构。本发明的优点是
1、 排气门开启时间大大推迟,燃料燃烧更充分,降低了污染, 而且作功能量最大限度被活塞接受而向外输出有用功。
2、 主排气门可设计的足够大,废气能快速大量流出气缸,也提 前带走了大量热量,降低气缸内的温度,有利于提高进气量,有增压 机设计的发动机,其快速流出的气流也有利于增压机的利用。
3、 气缸内的气压快速降低有利于活塞返回上止点,也有利于剩 余废气从副排气门排出。
4、 主排气门设计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稳定。


附图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l主排气门、2进气门、3增压机、4进气管、5中冷器、 6副排气门、7排气总管、8喷油器、9气门弹簧、IO上止点、11下 止点、12气缸体、13活塞、14连杆、15曲轴、16主排气门排气支 管、17副排气门排气支管、18气门头、19气缸、20气缸盖。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所示,在下止点11至下止点前15。的范围内的气缸壁上环
气缸开设主排气门l,气缸盖20上的排气门作为副排气门6,增压机
3只连接在主排气门排气支管16上,副排气门排气支管17只连接到
排气总管7上。其工作过程和原理是
1、进气门2在上止点10前50°至下止点11后30。的范围内打
开,活塞13从上止点下行至下止点并越过下止点到下止点后30。时进气完成。
2、 活塞从下止点后30。时,进排气门均关闭,活塞上行至上止
点,将气缸19内空气压縮。
3、 空气被高度压縮后温度上升到400-700° ,此时喷油器8向 气缸内喷射柴油并被点燃作功,推动活塞下行至下止点,并通过连杆 14和曲轴15向外输出有用功。
4、 活下行至下止点前15。时,主排气门开始打开,大量高温高 压的废气从主排气门快速流出,并推动增压机3运转,主排气门在下 止点后15°时被关闭停止向外排出废气,这时副排气门刚好打开, 气缸内剩余,废气被活塞推动上行从副排气门排出气缸。
上文参照一个具体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领域技 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加以改进和修改具体参数而不脱离本 发明的范围和实质,本发明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来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双排气管路结构发动机,其特征是,它由开在活塞下止点至下止点前15°左右范围内气缸壁上的主排气门(1),开在气缸盖(20)上的副排气门(6)组成双排气管路和气缸盖上的进气门(2)构成发动机的配气系统,有增压机附属机件的发动机,增压机(3)直接连接至主排气门排气支管(16)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排气管路结构发动机。四冲程发明机排气门开启过早的设计造成大量有用功的外泄浪费,为此设计有主副两排气管路的构造。其特点是在气缸壁上设计主排气门气缸盖上的排气门作为副排气门,用两排气管路来加快排气速度和推迟排气时间。
文档编号F02B25/04GK101319629SQ20071011060
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7日
发明者汉吉龙 申请人:汉吉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