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进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4443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燃机的进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比如汽车提供有曲柄箱强制通风设备(PCV)作为吹 漏气减少设备。PCV设备构造来将吹漏气(PCV气体)返回至进气系 统而不将PCV气体发送至大气,从而在发动机中燃烧PCV气体。吹 漏气(PCV气体)通过内燃机的活塞和汽缸之间的缝隙排出并且从曲 柄箱发出。流入曲柄箱的曲柄腔的PCV气体包含湿气。在曲柄箱中的 机油(润滑油)被PCV气体的湿气污染时,机油可变质。另外,机油 和PCV气体中所含的湿气可由于发动机操作所伴随的机油温度增大而
蒸发。因此,曲柄腔中的压力会增大。因而,活塞的操作可被扰乱。
PCV设备构造来吸引在曲柄箱中引起的吹漏气,并且将吹漏气返 回进气系统,从而在发动机中燃烧返回的吹漏气。另外,PCV设备还
构造来将由空气清洁器过滤并且去除杂质的纯净新鲜空气引导入曲柄
箱中,从而使曲柄箱通风。PCV设备一般构造来将PCV气体返回至在
电子节流阀设备的节流阀的上游处的进气通道和在节流阀的下游处的
进气通道以便不会吸出机油。更具体地,PCV设备例如构造来将PCV
气体返回至在清洁器软管(空气软管)中限定的进气通道和在稳压罐 或进气歧管中的进气通道。空气清洁器软管连接空气清洁器与节流体。
一般,返回至节流阀上游处的进气通道的PCV气体包含大量湿气 或蒸汽。因此,在PCV软管、连接管或空气软管冷却时,PCV气体中 的湿气可冷凝成冷凝液。这种冷凝液从PCV 口的开口滴落入在重力方
向上定位在下面的节流体中。冷凝液可渗透入轴和轴承之间的缝隙中, 并且因此冷凝液可引起冻结(结冰)。
鉴于前述和其它问题,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内燃机的进气装 置,该进气装置构造来限制冷凝液渗透入轴承和阀的轴周围的可移动部分。
如下,将参照图15至18描述根据相关技术的电子节流设备。空 气软管103连接至电子节流设备101的节流体102的上游端。空气软 管103与新鲜空气引导口 (PCV口) 106—体形成。PCV口106通过 PCV软管和连接管104与具有进气通道111的曲柄腔相通。曲柄腔定 位于发动机的曲柄箱内部。进气通道111定位于空气软管105中的节 流阀105的上游。车辆还提供有具有节流阀105的电子节流设备101, 节流阀105构造来打开和关闭发动机进气管(节流孔径)以便控制吸 入发动机燃烧室的进气。电子节流设备101包括节流体102、蝶型节 流阀105、轴107、马达等。节流体102安装有一对可滑动地支撑轴 107的两个轴向端部的轴承109。轴107和轴承109在其间限定预定的 缝隙(可滑动的间隙),从而轴!07可平稳地在轴承109内部滑动。轴 107可围绕图17中虚线所示的中心轴线旋转。
一般,返回至节流阀105上游的进气通道111的PCV气体包含大 量湿气或蒸汽。因此,在PCV软管、连接管104或空气软管103冷却 时,PCV气体中的湿气可冷凝。因此,湿气变为PCV软管、连接管 104以及PCV 口 106中的冷凝液。这种冷凝液从PCV 口 106的开口 110滴落入在所述重力方向上定位于下游的节流体102中。冷凝液可 滴落至位于轴107的轴承109侧的轴向端部并且可渗透入轴107和轴 承109之间的缝隙。因此,冷凝液会通过毛细现象扩散到整个缝隙。 之后,在发动机停止运行并且周边温度开始低于冰点时,渗透入轴107 和轴承109之间的缝隙中的冷凝液会冻结。在这种情况下,在节流阀 105和轴107处出现结冰,并且因此节流阀105和轴107在其间由于 结冰而导致卡住。因此,节流阀105会引起失效(故障),比如在发动 机再次启动时轴锁闭。因此,目标是限制由结冰引起的卡住和节流阀 105的轴锁闭。
鉴于前述问题,为了避免结冰,构想将PCV口 106与电子节流设 备101分离或在构造来加热电子节流设备101的节流体102的温水加 热单元附近提供PCV口 106。然而,PCV口 106可以不布置为与电子 节流设备101分开或可以不布置在温水加热单元附近,因为车辆中部 件规划的约束。尤其,在电子节流设备101具有其中进气通道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延伸的下沉气流结构时,难以具体识别从进气通道111
和PCV口 106的冷凝液的路径。车辆的竖直方向可与如图16、 18所 示的虚线基本上一致。
而且,电子节流设备101的安装受到由发动机的通用性和小型化 所引起的约束。因此,PCV气体由此返回的PCV 口的位置也受到约束。 另外,具有下沉气流结构的电子节流设备101也使用来获得紧凑规划。 在这样一种下沉气流结构中,冷凝液从PCV 口 106的开口 110自由地 落下,并且因此冷凝液的路径不能具体地识别。因此,由于从PCV口 106的开口滴落并且落下的冷凝液的渗透,在轴107和轴承109之间 的缝隙中会出现结冰。
如图19所示,在具有下沉气流结构的电子节流设备101中,PCV 口 106的开口 110由于车辆规划的约束而定位于轴承109的直接上侧。 在这个结构中,从PCV口 106的开口 IIO滴落的冷凝液可直接落在轴 107的轴承109上。因此,冷凝液可渗透入轴107和轴承109之间的 缝隙中。在这种情况下,结冰可出现于轴107上,并且可出现轴锁闭。
因此,在具有下沉气流结构的电子节流设备101中,构想确定PCV 口 106的开口 110与轴承109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大于150毫米以避免 冷凝液直接下落至轴承109。优选地,PCV 口 106的开口 IIO提供于 空气清洁器中。然而,在PCV口 106的开口 IIO不能提供于空气清洁 器中时,如图20所示,PCV 口 106的开口 110可在空气软管103的 内圆周的方向上从轴107和轴承109之间的缝隙移动90° 。而且,PCV 口 106的开口 110定位于穿过节流阀105的半圆形板部分的点的轴线 上。节流阀105的半圆形板部分的点距轴107最远并且在节流阀105 处于完全关闭位置时相对于轴07的中心轴线在重力方向上位于下侧。 在具有下沉气流结构的电子节流设备101的这个结构中,冷凝液能受 到限制免于落在轴107和轴承109之间的缝隙上。然而,图20所示的 PCV 口 106的布置由于车辆中部件安装的约束逐渐变得困难。
例如,如图21所示,JP-A-2003-120245建议了一种具有下沉气流 结构的进气装置。在JP-A-2003-120245的这个结构中,空气软管103 连接空气清洁器与节流体102,并且空气软管103在进气通道111的 节流阀105的上游提供有具有开口 112的PCV 口 106。空气软管103的软管壁表面在PCV口 106的开口 112和节流体102中节流阀105之 间限定环形阶梯113。环形阶梯113相对于空气软管103的内圆周倾 斜。在JP-A-2003-120245的这个结构中,冷凝液被导向节流阀105的 一部分,其在节流阀105打开时向下移动,并且由此能限制冷凝液免 于直接落在轴承109上。
然而,在JP-A-2003-120245的具有下沉气流结构的这个进气装置 中,冷凝液在从PCV口 106的开口 112落下时动量增大,并且冷凝液 能越过环形阶梯113。因此,冷凝液在穿过环形阶梯113之后可自由 地落下。在这种情况下,冷凝液不能导向到预定的位置,并且因此, 轴承109不能稳定地受到保护免于受到冷凝液的直接下落。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一种内燃机的进气装置,该进气装置包 括具有基本上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延伸的进气通道的壳体,该进气装 置还包括构造来打开和关闭进气通道的阀。该进气装置还包括支撑阀 的轴。该进气装置还包括支撑轴的轴承。该进气装置还包括与壳体在 竖直方向上的上侧连接并且构造来将进气引导入进气通道的软管。该 进气装置还包括构造来连通内燃机内部与软管的连通通道。连通通道 具有处于直接在轴承上方的第一点附近的开口 。软管具有限定将开口 与冷凝液由此滴落的目标位置连接的冷凝液通道的壁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 一种内燃机的进气装置,该进气装置 包括具有基本上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延伸的进气通道的壳体,该进气 装置还包括构造来打开和关闭进气通道的阀。该进气装置还包括支撑 阀的轴。该进气装置还包括支撑轴的轴承。该进气装置还包括与壳体 在竖直方向上的上侧连接并且构造来将进气引导入进气通道的软管。 该进气装置还包括构造来连通内燃机内部与软管的连通通道。连通通 道具有处于直接在轴承上方的第一点附近的开口。开口在重力方向上 具有最低点。最低点远离第一点附近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 一种内燃机的进气装置,该进气装置 包括具有基本上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延伸的进气通道的壳体,该进气 装置还包括构造来打开和关闭进气通道的阀。该进气装置还包括支撑阀的轴。该进气装置还包括支撑轴的轴承。该进气装置还包括与壳体 在竖直方向上的上侧连接并且构造来将进气引导入进气通道的软管。 该进气装置还包括构造来连通内燃机内部与软管的连通通道。连通通 道具有处于直接在轴承上方的第一点附近的开口。软管具有间隔部分。 间隔部分和壁表面在其间限定具有冷凝液通道和排出孔的袋。冷凝液 通道连接开口与冷凝液由此滴落的目标位置。排出孔在目标位置处开 □。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标、特点和优点从以下参照附图给出的具 体描述中变得更明显。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安装有空气清洁器软管的电子节流设 备的局部截面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沿着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安装有空气清洁器软管的电子节流设 备的侧视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防止冷凝液直接下落到轴承上的状态 的解释图5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安装有空气清洁器软管的电子节流设 备的局部截面图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安装有空气清洁器软管和连接管的电 子节流设备的侧视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例沿着图6中线VII-VII截取的截面图8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安装有空气清洁器软管的电子节流设 备的侧视图9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安装有空气清洁器软管的电子节流设 备的侧视图IOA至IOC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每个都沿着图9中的线X-X 截取的截面图IIA、 11B是每个都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膜元件的开口形状 的截面图;图12A是示出空气清洁器软管的袋的截面图,并且图12B是根据 第四实施例沿着图12A的线XIIB-XIIB截取的截面图13A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示出提供于空气清洁器软管中的多个整 流板的平面图,图13B是示出空气清洁软管的侧面图,并且图13C是 沿着图13B的线XIIIC-XIIIC截取的截面图14A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示出提供于空气清洁器软管中的波纹管 部分的透视图,并且图14B是沿着图14A的线XIVB-XIVB截取的截 面图15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安装有空气清洁器软管的电子节流设 备的局部截面侧视图16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安装有空气清洁器软管的电子节流设
、图17^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安装有空气清洁器软管的电子节流设 备的局部截面侧视图18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安装有空气清洁器软管的电子节流设 备的侧视图19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安装有空气清洁器软管的电子节流设 备的局部截面图20A是根据相关技术示出安装有空气清洁器软管的电子节流设 备的平面图,并且图20B是沿着图20A的线XXB-XXB截取的截面图,
并且
图21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安装有空气清洁器设备的电子节流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一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的构造) 这个第一实施例将参照图1至4描述。图1至3示出安装有空气 清洁器软管的电子节流设备。根据这个实施例,内燃机安装有电子节 流设备1、吹漏气减少设备等。电子节流设备1提供有空气清洁器和 下沉气流。发动机例如安装于汽车的发动机室中。在这个实施例中,发动机是例如水冷却汽油发动机,其构造来在通过在燃烧室中燃烧燃 料空气混合物产生热能时获得发动机动力。燃料空气混合物包含由发 动机的空气清洁器过滤的进气以及从喷射器喷射的燃料。发动机动力 是例如作为发动机扭矩的输出轴扭矩。
发动机还包括发动机冷却设备,其具有冷却水由此循环的冷却水 回路。发动机冷却设备包括冷却水由此循环以冷却发动机主体的冷却 水循环路径(冷却液回路)。发动机主体包括汽缸盖、汽缸座等。冷却
水回路包括散热器、恒温器、水泵、节流体2的温水加热单元等。发 动机是例如水冷却汽油发动机,其通过强迫冷却水循环通过发动机内 部的水套而被冷却和控制在适当的温度。因而,发动机的部件可有效 地操作。发动机包括用于将进气供应至发动机的每个汽缸的每个燃烧 室的进气管道(进气管)。发动机还包括通过净化设备将废气从每个燃 烧室排至外面的排气管道(排气管)。进气管道中限定用于通过空气清 洁器软管7 (空气软管)将作为清洁空气的新鲜空气引导入电子节流 设备1的节流体2的进气通道。新鲜空气通过空气清洁器过滤。进气 管道包括空气清洁器箱、节流体2的空气清洁器软管7、稳压罐、进 气歧管等。
发动机的主体包括汽缸盖、汽缸座、油槽等。汽缸盖的一侧限定 进口,其由提升阀类型的进气阀打开和关闭。汽缸盖的另一侧限定由 提升阀类型的排气阀打开和关闭的排气口 (未示出)。汽缸盖提供有每 个的末端都暴露至每个汽缸的燃烧室的火花塞。汽缸盖提供有每个都 构造来在优化的定时将燃料喷入进气口的喷射器(电磁燃料喷射阀)。 汽缸座中限定每个容纳活塞的汽缸孔径。活塞经由连接棒与曲柄连接 并且可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汽缸盖和汽缸座例如在其中限定水套,其 包围汽缸孔径的圆周。曲柄箱与汽缸座的下侧一体地形成以便气密地 限定油槽。曲柄箱中限定曲柄室。空气清洁器包括提供于发动机的进 气管道中最上游的过滤元件(过滤器元件)。过滤器元件构造来捕获并 且移除杂质(外来物质),比如新鲜空气中包含的灰尘和沙子。作为进 气管的空气清洁器软管7连接空气清洁器与节流体2。空气清洁器软 管7中限定定位于节流阀3上游的进气通道11。空气清洁器软管7稍 后将更具体地描述。根据这个实施例,电子节流设备l包括节流体(壳体)2、轴4、 致动器、和发动机控制单元(ECU)。节流体2尤其在中途通过发动机 的进气管道与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下游端气密地连接。轴4固定至节 流阀(蝶形阀)3以便支撑用于打开和关闭节流孔径21、 22 (其作为 节流体2的内部通道)的节流阀3。作为阀致动设备的致动器包括用 于致动节流阀3的马达。发动机控制单元(ECU)构造来根据发动机 操作条件将发动机动力供应至马达的线圈以便相对于系统比如点火器 和燃料喷射设备控制相应于节流阀3角度的节流位置。
电子节流设备1用作发动机的进气装置。电子节流设备1构造来 根据由驾驶员对油门踏板的操纵来致动马达以便操纵节流阀3的节流 位置。由此,电子节流设备l控制进气流量,也就是,供应至每个发 动机汽缸的燃烧室的进气量,从而控制发动机速度和发动机输出扭矩。 油门的操纵相应于驾驶员对油门踏板的步进。除了节流体2和节流阀 3之外,电子节流设备1还包括返回弹簧和一对轴承5。返回弹簧在关 闭方向上偏压节流阀3以便将节流阀3返回至完全关闭位置。这对轴 承5支撑轴4的两端以使得轴4可在旋转方向上滑动。在这个实施例 中,盘簧用作返回弹簧。滑动轴承用作第一轴承5。滑动轴承、滚动 轴承或球形轴承用作第二轴承5。轴4可围绕通过图5所示的虚线示 出的中心轴线旋转。
根据这个实施例,节流体2例如以预定的形状由铝压铸合金形成。 节流体2是其中保持节流阀3的壳体。节流阀3可从完全关闭位置旋 转至完全打开位置。节流体2使用螺栓等螺旋至发动机的进气歧管。 在这个实施例中,进气通过空气清洁器过滤,并且进气在穿过空气清 洁器软管7的进气通道11之后从节流体2的入口部分流入节流孔径 21、 22。进气在穿过连接至节流体2出口部分的进气歧管之后被吸入 每个燃烧室的每个发动机汽缸的进气口。节流体2的入口部分在重力 方向上的上端打开,并且节流体2的出口部分在重力方向上的下端打 开。节流体2具有圆筒部分(节流孔径壁)23,其中限定横截面基本 上为圆形的节流孔径21、 22。节流体2,尤其是圆筒部分23,由金属 材料整体形成为例如预定的圆形管形状。圆筒部分23在其轴向上具有 轴向端部,并且轴向端部安装有传感器盖板24。传感器盖板24构造来支撑节流位置传感器。传感器盖板24例如由树脂材料制成。
圆筒部分23具有在汽车的竖直方向上延伸的下流型节流孔径(进 气通道)21、 22。节流孔径21、 22从节流体2的入口部分朝着节流体 2的出口部分基本上直线地延伸。节流孔径21、 22基本上沿着圆筒部 分23的通道方向和汽车的竖直方向在轴向上延伸。即,节流孔径21、 22与节流阀3的旋转中心轴线和轴4的中心轴线基本上垂直地延伸。 车辆的竖直方向可基本上与图3所示的虚线相一致。节流孔径21在节 流体2的重力方向上提供于上侧,作为节流阀3上游的进气通道。节 流孔径22在节流体2的重力方向上提供于下侧,作为节流阀3下游的 进气通道。节流体2的圆筒部分23提供有一对轴承25,它们经由节 流孔径21、 22彼此相对。第一和第二轴承25的每个在其中限定横截 面为基本上圆形的轴容纳孔径。轴容纳孔径在轴方向上沿着节流体阀 3的中心轴线和轴4的中心轴线延伸。
轴承25之一提供至轴4的一端。轴承25之一具有限定轴容纳孔 径的内圆周(容纳孔径壁表面)。轴承25之一的容纳孔径壁表面安装 有第一轴承5,比如滑动轴承,其可旋转地支撑轴承25的一端。轴承 25的另一个提供至轴4的另一端。轴承25的另一个具有限定轴容纳 孔径的内圆周(容纳孔径壁表面)。轴承25的另一个的容纳孔径壁表 面安装有第二轴承5,比如滑动轴承,其可旋转地支撑轴承25的另一 端。在这个结构中,这对轴承25经由这对轴承5在旋转方向上可滑动 地支撑轴4。节流体2的圆筒部分23具有壁部分,其可与容纳马达的 马达壳体26整体地形成。电子节流设备1具有区块27,其基本上是 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状并且在径向方向上从圆筒部分23向外突起。区块 27容纳温水加热单元(温水通道),其构造来在冷的环境下比如冬季 使用时将流体比如温水或热水通过这里引导入节流体2的圆筒部分23 以便限制节流阀3的冻结(结冰)。流体可以是发动机冷却液。区块 27与入口管28连接用于将温水引入温水加热单元并且与出口管29连 接用于将温水引出温水加热单元。入口管28和出口管29与发动机冷 却设备的冷却液循环路径(冷却液回路)相连接。
在这个实施例中,节流阀3提供于与发动机的全部汽缸的燃烧室 和进气口相通的节流孔径21、 22中。节流阀3构造来打开和关闭节流孔径2K 22。节流阀3容纳于节流体2的圆筒部分23 (节流孔径21、 22)内部并且构造来打开和关闭圆筒部分23的内部。节流阀3是旋转 型进气控制阀,其可相对于节流体2的圆筒部分23旋转。更具体地, 节流阀3是盘状蝶形阀,其可围绕轴4的中心轴线旋转以便打开和关 闭节流孔径21、 22。在发动机操作时,节流阀3基于来自ECU的控 制信号在完全关闭位置和完全打开位置之间的阀操作范围内旋转也就 是改变旋转角度。节流阀3构造来操纵作为节流孔径21、 22的进气通 道区域的开口区域以便控制进气流。节流阀3例如在供应至马达的电 力响应发动机关掉而停止时通过施加返回弹簧等的偏压力返回至完全 关闭位置。可选地,在这个条件中,节流阀3可以在中间升程(中间 位置)操作,此处节流阀3从完全关闭位置稍微打开。
节流阀3具有盘状部分,其从在节流体2的圆筒部分23的通道方 向上延伸的圆筒部分23的中心轴线和轴4的中心轴线之间的交叉点在 径向方向上向外径向地延伸。在节流阀3处于完全关闭位置时,节流 阀3的盘状部分的背面和正面在打开方向上相对于与节流体2的圆筒 部分23的通道方向垂直的虚线稍微倾斜预定的旋转角度。即,节流阀 3在处于完全关闭位置时相对于与节流孔径21、 22的轴向垂直的虚线
稍微倾斜。
根据这个实施例,节流体2的圆筒部分23的通道方向等同于节流 孔径21、 22的轴向,并且圆筒部分23的通道方向在电子节流设备1 安装至汽车时基本上相应于顶部至底部的方向(竖直方向)。即,圆筒 部分23的通道方向基本上相应于汽车的竖直方向,也就是,相对于重 力方向的竖直方向。节流阀3的盘状部分插入轴4的阀插入孔中,并 且盘状部分使用螺钉等螺旋并且固定至轴4。节流阀3的盘状部分包 括由轴4分割作为第一和第二盘部分的两个半圆形板部分。在这个实 施例中,在节流阀3处于完全关闭位置时第二盘状部分相对于重力方 向定位于第一盘部分和轴4这两者的下侧。
轴4在其轴向上基本上直线地延伸。轴4具有作为与节流阀3 — 体形成的阀保持部分的中心部分。阀保持部分具有阀插入孔,其在阀 保持部分的径向方向上延伸穿过。轴4经由输出动力传递机构与马达 的输出轴连接并且由其驱动。轴4在轴向上具有两个轴向端部,并且两个轴向端部分别具有两个滑动部分(滑动表面),它们分别可由提供
至节流体2的圆筒部分23的一对轴承25和轴承5旋转地支撑。
致动器是构造来在打开方向和关闭方向上致动节流阀3的轴4的 电动致动器。致动器包括构造来在供应有电力时产生驱动力的马达以 及用于将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运动传递至轴4的输出动力传递机构。 输出动力传递机构包括减速齿轮机构,其构造来增大马达的驱动力(马 达扭矩)并且以预定的减速比来降低马达的旋转速度。减速齿轮机构 包括小齿轮、中间减速齿轮、末级减速齿轮等。作为马达齿轮的小齿 轮固定至马达的输出轴。中间减速齿轮与马达齿轮啮合从而由马达齿 轮旋转。末级减速齿轮与中间减速齿轮啮合从而由中间减速齿轮旋转。 马达的输出轴可与轴4直接结合。
马达经由被ECU电气地控制的马达驱动电路与汽车的电池电连 接。例如,马达构造来在马达的转子的线圈供应有电力时产生驱动力 以致动节流阀3的轴4。 ECU控制马达的通电以便控制马达。ECU具 有包括CPU、存储单元、输入电路、输出电路、动力供应电路、定时 器等的微型计算机。CPU执行控制处理和算术处理。存储单元是存储 控制程序和控制逻辑的存储器,比如ROM禾卩RAM。 ECU可以是公知 的微型计算机。
ECU构造来在点火开关(未示出)打开(1G-0N)时执行存储于
微型计算机的存储器中的控制程序和控制逻辑以便控制马达的线圈的 通电,从而操纵电子节流设备1的节流阀3的轴4。而且,ECU构造
来操纵点火设备,比如点火线圈和火花塞,以及燃料喷射设备,比如 电子燃料泵和喷射器。在这个结构中,在发动机操作时控制作为节流 位置的控制目标值的控制指令值,其与进气量、燃料喷射量等有关。 在点火开关关闭(IG-OFF)时,由ECU根据存储于微型计算机中的 控制程序和/或控制逻辑执行的发动机控制被迫终止。发动机控制可包 括节流位置控制、点火控制、燃料喷射控制等。
ECU与曲柄角度传感器、油门位置传感器、节流位置传感器等相 连接。ECU还与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空气流量计以 及进气压力传感器等相连接。各种传感器分别输出传感器信号并且输 出的传感器信号由A/D转换器进行A/D转换并且传递至ECU的微型计算机。这些曲柄角度传感器、油门位置传感器、节流位置传感器、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空气流量计等构造用于检测发
动机操作状态的操作状态检测单元。ECU执行供应至马达的线圈的电 力的反馈控制以便减少从油门位置传感器输出的油门位置信号和从节 流位置传感器输出的节流位置信号之间的偏离。
吹漏气减少设备用作曲柄箱强制通风设备(PCV设备)。PCV设 备构造来吸入发送进入发动机曲柄箱的曲柄腔中的吹漏气,并且将吹 漏气返回入进气系统,比如发动机的稳压罐或进气歧管,从而在发动 机中燃烧返回的吹漏气。PCV设备还构造来将由空气清洁器过滤并且 移除杂质的纯净新鲜空气引导入曲柄箱,从而使曲柄箱通风。PCV设 备包括新鲜空气引导软管和吹漏气回流软管。新鲜空气引导软管连接 发动机尤其曲柄箱的曲柄腔与空气清洁器软管7内部的进气通道11。 吹漏气回流软管连接发动机的内部,尤其汽缸盖的内部,与稳压罐或 进气歧管。PCV软管在其中限定新鲜空气引导通道,用于将由空气清 洁器过滤的纯净新鲜空气(清洁空气)引导入发动机,尤其,曲柄箱 的曲柄腔。吹漏气回流软管在其中限定吹漏气回流通道,用于将从曲 柄腔发出的吹漏气(PCV气体)返回入发动机进气系统,比如稳压罐 或进气歧管。PCV阀提供为在中途穿过吹漏气回流通道,用于根据发 动机的操作状态打开和关闭吹漏气回流通道。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操作。空气清洁 器软管7由弹性材料比如具有柔性的橡胶材料或树脂材料形成。空气 清洁器软管7包括直管部分3K波纹管部分(折叠部分)32、弯曲部 分33、波纹管部分(折叠部分)34、以及直管部分35。直管部分31 与空气清洁器壳体的下游端气密地接合。波纹管部分(折叠部分)32 提供于直管部分31的下游。弯曲部分33提供于波纹管部分32的下游。 波纹管部分(折叠部分)34提供于弯曲部分34的下游。直管部分35 提供于波纹管部分34的下游。直管部分31安装至空气清洁器壳体的 下游端的外圆周并且通过使用空气软管卡箍36螺旋并且固定至空气 清洁器壳体的下游端。具有多个波纹峰部分的波纹管部分32提供于直 管部分31和弯曲部分33之间。弯曲部分33基本上以直角成圆形地弯 曲以连接波纹管部分32与波纹管部分34。具有多个波纹峰部分的波纹管部分34提供于弯曲部分33和直管部分35之间。直管部分35安 装至节流阀3的上游端的外圆周,并且直管部分35通过使用空气软管 卡箍37螺旋并且固定至节流阀3的上游端。
空气清洁器软管7与节流体2在重力方向上的上端气密地接合。 空气清洁器软管7在其中限定定位于节流阀3上游的进气通道11。空 气清洁器软管7的弯曲部分33提供有横截面基本上为圆形的PCV 口 9。 PCV 口 9定位于波纹管部分34 —侧并且插入连接管6。连接管6 例如由树脂材料比如热塑料形成。连接管6可由聚乙烯亚苯基硫化物 (PPS)、聚酰胺(PA)、聚丙烯(PP)或聚醚酰亚胺(PEI)形成。连 接管6用作将PCV设备的PCV软管的一端与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PCV 口9相结合的接头。连接管6在其中限定新鲜空气引导通道(连通通 道)12,其连通PCV软管中的新鲜空气引导通道与空气清洁器软管7 内部的进气通道ll。连接管6包括小直径部分、大直径部分以及圆锥 形圆筒部分。小直径部分定位为更靠近PCV软管。大直径部分定位为 更靠近PCV 口并且在直径上大于小直径部分。圆锥形圆筒部分连接小 直径部分与大直径部分。连接管6的小直径部分用作PCV软管安装部 分,其插入PCV软管一端的内圆周。连接管6的大直径部分用为PCV 口安装部分,其插入PCV 口 9的内圆周。
作为新鲜空气引导口 (连通通道)的PCV 口 9通过PCV管和连 接管6连通发动机尤其是曲柄箱内部的曲柄腔与空气清洁器软管7内 节流阀3上游处的进气通道11。 PCV 口 9限定于基本上为圆形并且与 空气清洁器软管7 —体形成的连接接合部分10中。连接接合部分10 在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切线方向上从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外圆周延伸。 连接接合部分10具有末端,其提供有连接管6的大直径部分由此插入 的连接安装部分39。 PCV 口 9在连接接合部分10的根部一侧提供有 开口 i3。开口 13至少在相对于重力方向在轴承5的上侧处区域附近 处定位于软管壁表面中。参照图l,连接管6和PCV 口 9具有冷凝液 通道,其在PCV 口 9的通道方向上从新鲜空气引导通道12至导槽14 的上游端(开始部分)基本上直线地延伸。
根据这个实施例,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软管壁表面限定冷凝液通 道。冷凝液通道连接在重力方向上处于PCV 口 9的开口 13的最低点附近的最低位置与冷凝液由此滴落的目标位置(冷凝液由此滴落的位
置)。冷凝液通道由导槽4限定,导槽4沿着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软管 壁表面从最低位置成圆形地延伸至冷凝液由此滴落的目标位置。最低 位置在重力方向上处于PCV 口 9的开口 13的最低点附近。冷凝液由 此滴落的目标位置位于软管壁表面处并且在沿着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 内圆周的圆周方向从一对轴承5移动90°的区域附近。在这个实施例 中,冷凝液由此滴落的目标位置,也就是导槽14的端部,在从空气清 洁器软管7的外部看时定位于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波纹管部分34的一 个波纹峰部分中。即,目标位置在从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内部看时定 位于波纹管部分34的一个波纹谷部分中。冷凝液由此滴落的目标位置 可位于软管壁表面处并且处于直接在温水加热单元上面的点(第一点) 的附近,温水加热单元使用温水加热节流体2,尤其是圆筒部分23。
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二盘部分在节流阀3处于完全关闭位置时相 对于重力方向定位于第一盘部分和轴4两者的下侧。因此,在冷凝液 滴落至节流阀3的第一盘部分的表面时,以及在冷凝液滴不能越过轴 4时,冷凝液滴可沿着轴4流动至轴4的两个轴向端部。在这种情况 下,冷凝滴可因此渗透入轴承25中。因此,冷凝液由此滴落的目标位 置优选地处于沿着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内圆周从一对轴承5移动90° 的点(第三点)附近节流阀3的第二盘部分的外圆周处。SP,导槽14 的端部,其相应于目标位置,优选地定位于软管壁表面处并且处于直 接在第二盘部分的外圆周的位置上方的区域附近,该位置距轴4的中 心轴线最远。
(第一实施例的操作)
下面,参照图1至3简要地描述根据这个实施例作为内燃机进气 控制设备的电子节流设备1和PCV设备的操作。在点火开关打开时, 例如,点火键开关打开(IG-ON), ECU开始电子节流设备1的节流阀 3的马达的通电等的控制。另外,ECU还致动点火设备,比如点火线 圈和火花塞,以及燃料喷射设备,比如电子燃料泵和喷射器。因而, 发动机运行。在这个条件中,ECU输入从油门位置传感器输出并且由 驾驶员对油门踏板的压下而改变的油门位置信号。ECU将电力供应至 马达以便旋转马达的输出轴,从而将节流阀3控制在相应于预定旋转角度的预定节流位置。因而,与马达的输出轴连接的轴4逆着返回弹 簧的偏压力旋转与油门踏板的压下(油门操纵)相应的旋转角度。因 而,轴4旋转,从而由轴4支撑的节流阀3在打开方向上从完全关闭 位置朝着完全打开位置致动。
在发动机的指定汽缸在排气冲程之后启动进气冲程时,进气阀打 开并且指定活塞在指定汽缸中向下移动。在这个条件中,汽缸的燃烧 室中的压力根据活塞的向下移动进一步降低至进一步小于大气压力, 从而燃料空气混合物从打开的进气口吸入燃烧室。在这种条件下,根 据相应于电子节流设备1的节流位置的阀角度,节流体2打开穿过进 气管道定位于中间的节流孔径21、 22。因而,发动机速度相应于油门 踏板的压下(油门操纵)而改变。
在部分负载操作的时间,比如空转操作,电子节流设备1的节流 位置相对较小。在这种部分负载操作中,负压出现于进气通道的节流 阀3下游的节流孔径22中。在这个条件中,在PCV设备的PCV阀打 开时,PCV气体由负压从发动机内的曲柄箱的曲柄腔中吸入节流阀3 下游的进气通道。因此,空气在新鲜空气引导通道和吹漏气回流通道 中朝着稳压罐或进气歧管流动。
更具体地,通过空气清洁器过滤的清洁空气在穿过新鲜空气引导 通道之后从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PCV 口 9流入曲柄箱的曲柄腔。由此, 曲柄腔通风。而且,PCV气体和清洁空气在穿过吹漏气回流通道之后 流入节流阀3的下游的进气通道。在这个操作中,曲柄腔中发送的PCV 气体返回入节流阀3下游的进气通道并且导入每个发动机汽缸的燃烧 室,从而重新燃烧。因而,能防止发动机机油变质,并且能抑制曲柄 腔中内部压力的增大。由此,能保持活塞的操作。另一方面,在电子 节流设备1的节流位置在节流阀3处于完全打开位置的条件下处于最 大时,负压在节流阀3下游的进气通道中变得非常小。可选地,节流 阀3下游的进气通道中的压力变得与大气压力基本上相同。在这个条 件下,即使在PCV阀打开时,施加有负压的PCV气体也不能通过吹 漏气回流通道充分地返回节流阀3下游的进气通道。否则,在节流阀 3处于完全打开位置时,通过空气清洁器软管7中进气通道11和节流 体2中节流孔径21、 22的进气流量变得最大。在这个条件下,曲柄腔中发送的PCV气体夹带在通过进气通道11的进气流中并且通过新鲜 空气引导通道从PCV 口 9的开口 13引导至节流阀3上游的进气通道 11。因而,PCV气体与进气一起从节流阀3上游的进气通道11流入节 流阀3下游的进气通道。 (第一实施例的效果)
根据这个实施例,导槽(冷凝液通道)14定位于空气清洁器软管 7的软管壁表面中,其位于包括下沉气流的电子节流设备1的节流体2 的直接上侧。冷凝液通道连接在重力方向上位于PCV 口 9的开口 13 的最低点附近的最低位置与冷凝液由此滴落的目标位置。导槽14从在 重力方向上位于PCV 口 9的开口 13的最低点附近的最低位置成圆形 地延伸至冷凝液由此滴落的目标位置。目标位置处于沿着空气清洁器 软管7的内圆周从轴承5移动90。的点(第三点)的附近。
在这个结构中,即使在冷凝液从PCV 口 9的开口 13流出时,冷 凝液也能释放至处于在空气清洁器7的内圆周的方向上从轴承5移动 90°的点附近的位置。因而,从PCV 口 9的开口 13流出的冷凝液由 提供于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软管壁表面中的导槽14引入冷凝液由此滴 落的目标位置(冷凝液滴落的位置)。此后,冷凝液滴落入目标位置。 目标位置例如可以远离轴承5的直接上侧。因此,即使在具有其中PCV 口 9在轴承5的直接上侧附近开口的下沉气流结构的电子节流设备1 中,能限制从PCV 口 9的开口 13流出的冷凝液直接滴落入轴承5。 在这个结构中,能保护轴承5免于冷凝液的直接下落,并且因此保护 轴承5以及轴承5的滑动表面与节流阀3的轴4之间的缝隙免受冷凝 液的渗透。
而且,冷凝液由此滴落的目标位置,也就是,导槽14的端部,优 选地在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内圆周的方向上从轴承5移动90°的点附 近。即,目标位置优选地远离轴4的中心轴线并且位于节流阀3的第 二盘部分的外圆周。响应于节流阀3的打开,冷凝液流入定位于节流 阀3下游(也就是节流阀3的下侧)的节流孔径22。
在这个操作中,从PCV 口 9的开口 13流出的冷凝液释放至冷凝 液由此滴落的目标位置。因此,能保护轴承5以及限定轴承5的轴承 孔的壁表面与节流阀3的轴4的滑动表面之间的缝隙免受冷凝液的渗透。因而,能保护节流阀3和轴4免于引起结冰。而且,能稳定地限 制由于节流阀3和轴4的结冰所导致的卡住、失效即故障以及轴锁闭。 (第二实施例)
这个第二实施例将参照图5至7描述。图5示出根据这个第二实 施例安装有空气清洁器软管的电子节流设备。图6、 7示出根据这个第 二实施例的空气清洁器软管和连接管。参照图5,在这个实施例中, 连接管6和PCV 口 9具有在PCV 口 9的通道方向上从新鲜空气引导 通道12至导槽14的上游端(开始部分)基本上直线地延伸的冷凝液 通道。在这个实施例中,PCV口 9的通道方向与节流阀3的轴4的轴 向基本上平行。另外,根据这个实施例,空气清洁器软管7没有提供 波纹管部分34,并且弯曲部分33与直管部分35直接连接。空气清洁 器软管7的软管壁表面从弯曲部分33延伸至直管部分35并且限定冷 凝液通道。冷凝液通道连接在重力方向上处于PCV 口 9的开口 13的 最低点附近的最低位置与冷凝液由此滴落的目标位置。
冷凝液通道由导槽14限定,导槽14沿着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软 管壁从最低位置成圆形地延伸至冷凝液将要由此滴落的目标位置。最 低位置在重力方向上位于PCV 口 9的开口 13的最低点附近。冷凝液 将要由此滴落的目标位置位于软管壁表面处并且处于沿着空气清洁器 软管7的内圆周的圆周方向从一对轴承5移动90°的区域附近。冷凝 液将要由此滴落的目标位置可位于软管壁表面处并且处于直接在使用 温水加热节流体2(尤其是圆筒部分23)的温水加热单元上面的点(第 二点)附近。如上所述,根据这个实施例具有下沉气流结构的电子节 流设备1能产生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效果。 (第三实施例)
这个第三实施例将参照图8至11B描述。图8、 9示出安装有空气 清洁器软管的电子节流设备。在根据这个实施例具有下沉气流结构的 电子节流设备1中,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直管部分35与节流体2在重 力方向上的上端气密地连接。即,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直管部分35 在竖直方向上与节流体2的上部气密地连接。
如图10C所示,PCV 口 9的开口 13 —般横截面为基本上圆形。 在这个结构中,到达PCV 口 9的开口 13的冷凝液在重力方向上从开口 13的最低点X滴落和落下。最低点X与图IOC中由虚线示出的开 口 13的中心基本上一致。因此,在PCV 口 9的开口 13直接在轴承5 上方开口的结构中,冷凝液可在重力方向上从开口 13的最低点X滴 落并且可直接落在轴承5上。在这种情况下,冷凝液可渗透轴承5以 及轴承5的轴承孔的孔壁面与节流阀3的轴4的滑动表面之间的缝隙 中。
因此,根据这个实施例,如图IOA所示,PCV 口 9的开口 13的 横截面为基本上卵形。可选地,根据这个实施例,如图IOB所示,PCV 口 9的开口 13的横截面为基本上平行四边形。如上所述,PCV 口 9 的开口 13的横截面可确定为非圆形形状(不规则孔形状),比如椭圆 形、平行四边形等。因而,开口 13在重力方向上的最低点能移位并且 由此冷凝液由此滴落的开口 13的最低点能从图IOA、 10B中虚线所示 的点X移动至点Y。在这个结构中,冷凝液由此滴落的目标位置能从 直接在轴承5上方的点移动,也就是移位。g卩,PCV 口 9的开口 13 中在重力方向上的最低点能确定为远离直接在轴承5上方的点。因此, 冷凝液开始在从重力方向上PCV 口 9的开口 13的最低点滴落并且落 下,最低点远离直接在轴承5上方的点周围的区域。如上所述,根据 这个实施例具有下沉气流结构的电子节流设备1能产生与第一实施例 类似的效果。
另外,如图IIA所示,在这个实施例中,膜元件15可提供至PCV 口 9的开口。膜元件15构造来节流PCV 口 9的开口的横截面区域。 膜元件15部分地包围PCV 口 9的开口并且具有基本上是圆形并且在 膜元件15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通孔41。即,通孔41在PCV 口 9的 通道方向上延伸。膜元件15具有冷凝液排出槽42,其在重力方向上 从通孔41向下伸出。
冷凝液排出槽42在通孔41的切线方向上从通孔41的开口边缘在 重力方向上基本上向下延伸。冷凝液排出槽42在重力方向上的下端限 定通孔41在重力方向上的最低点。通孔41在重力方向上的最低点远 离直接在轴承5上方的点附近的区域。在这个结构中,到达PCV口9 的开口的冷凝液一次由膜元件15闭塞,也就是,堵塞。可能从通孔 41溢出的冷凝液从冷凝液排出槽42滴落并且落下。即,冷凝液从远离直接在轴承5上方的区域的位置滴落并且落下,也就是,从通孔41 在重力方向上的最低点移动。
可选地,如图11B所示,在这个实施例中,膜元件16可提供至 PCV 口 9的开口。膜元件16构造来节流PCV 口 9的开口的横截面区 域。膜元件16部分地围绕PCV 口 9的开口并且具有基本上是圆形并 且在膜元件16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通孔43。即,通孔43在PCV 口 9 的通道方向上延伸。通孔43具有从图11B中虚线所示的PCV 口 9的 开口的中心和膜元件16的中心在图11B中向左偏心地移动的中心。
如上所述,膜元件15、 16提供至PCV 口 9的开口,并且由此开 口在重力方向上的最低点能移位,也就是,移动。因而,冷凝液由此 落下的开口的最低点能从点X移动至点Y。在这个结构中,冷凝液由 此滴落的目标位置能移动,也就是,从直接在轴承5上方的点位移。 即,膜元件15、 16的通孔41、 43中在重力方向上的最低点能确定为 远离直接在轴承5上方的点。因此,冷凝液开始从膜元件15、 16的通 孔41、 43在重力方向上的最低点滴落并且落下,最低点远离直接在轴 承5上方的点周围的区域。如上所述,根据这个实施例具有下沉气流 结构的电子节流设备1能产生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效果。
而且,根据这个实施例,节流阀3和轴4能在没有将导向部分提 供至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软管壁表面之下进一步防止结冰。即,空气 清洁器软管7的软管壁表面无需提供例如朝着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外 部凹进的导向凹陷部分或朝着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内部突起的导向突 起部分。因此,能限制穿过位于空气清洁器软管7中节流阀3上游的 进气通道11的进气流不会由于附加的导向部分比如导向凹陷部分和 导向突起部分而引起的千扰。例如,穿过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进气流 的紊乱能减少,并且因此穿过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进气流的压力损失 能受到抑制。
(第四实施例)
图12A、 12B示出根据这个第四实施例提供至空气清洁器软管的 袋。根据这个实施例,PCV 口 9的开口 13定位于直接在空气清洁器 软管7的轴承5上方的点附近。间隔部分51与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软 管壁表面一体形成。间隔部分51具有相对部分52,其以预定的间隙与PCV口9的开口 13相对。间隔部分51由基本上是弧形并且沿着空 气清洁器软管7的软管壁表面从相对部分52延伸至冷凝液将要滴落的 目标位置的间隔板53限定。
袋17由作为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直管部分35的外壁和作为与空 气清洁器软管7的软管壁表面相对的间隔板53的内壁所限定。袋17 还由作为间隔部分51在重力方向上的下部的底壁54和作为间隔部分 51在圆周方向上的两侧部分55、 56的侧壁限定。在这个结构中,间 隔部分51与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软管壁表面限定用于临时聚集从PCV 口 9流出的冷凝液的袋17。即,间隔部分51和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 软管壁表面之间限定袋17。袋17在重力方向上具有上表面并且上表 面开口。袋17在重力方向上具有下表面,并且下表面以预定的深度位 于PCV 口 9的开口 13在重力方向上的最低点的下侧。
袋在其中限定冷凝液通道。冷凝液通道连接位于PCV 口 9的开口 13在重力方向上的最低点附近的最低位置与冷凝液将要滴落的目标 位置。袋17在重力方向上的下表面,也就是,作为间隔部分51下部 的底壁54,具有基本上是圆形并且在冷凝液由此滴落的目标位置处开 口的冷凝液排出孔59。冷凝液由此滴落的目标位置相应于限定冷凝液 排出孔59的位置。目标位置沿着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内圆周的圆周方 向从轴承5基本上移动90° 。冷凝液将要由此滴落的目标位置可位于 软管壁表面处并且位于直接在使用温水加热节流体2 (尤其是圆筒部 分23)的温水加热单元上方的点的附近。
如上所述,根据这个实施例,袋17(冷凝液通道57)限定于空气 清洁器软管7的软管壁表面和间隔部分51之间。袋17从PCV 口 9的 开口 13在重力方向上的最低点延伸至在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内圆周的 方向上从轴承5基本上移动90。的点。在这个结构中,即使在冷凝液 从PCV 口 9的开口 13流出或滴落时,冷凝液也能释放至在空气清洁 器软管7的内圆周外围的方向上从轴承5移动90°的点附近的位置。 在这个结构中,从PCV口9的开口 13流出或滴落的冷凝液能释放至 在空气清洁器辨管7的内圆周外围的方向上从轴承5移动卯°的点附 近的位置。如上所述,根据这个实施例具有下沉气流结构的电子节流 设备1能产生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效果。而且,间隔部分51的间隔板53限定相对部分52,其围绕并且完 全堵塞PCV 口 9的开口 13。因此,从PCV 口 9流出或滴落的冷凝液 由于被相对部分52堵塞而在PCV 口 9的开口 13的水平方向上溅落。 即使在这个条件下,冷凝液在间隔部分51的圆周方向上由侧部分55、 56堵塞,并且从而聚集在袋17内部。在这个结构中,能限制从PCV 口 9的开口 13流出或滴落的冷凝液散射。因此,能进一步保护节流阀 3和轴4免于结冰。 (第五实施例)
图13A示出提供于空气清洁器软管中的多个整流板,并且图13B、 C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空气清洁器软管。在根据这个实施例具有下 沉气流结构的电子节流设备1中,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直管部分35 与节流体2在重力方向上的上端气密地接合,g卩,空气清洁器软管7 的直管部分35在竖直方向上与节流体2的上部气密地接合。根据这个 实施例,空气清洁器软管7具有多个整流板(整流部分)61。整流板 61例如与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直管部分35的软管壁表面一体形成。 整流板61在节流体2和空气清洁器软管7中的节流孔径21、 22和进 气通道11的轴向上延伸。多个整流板61基本上互相平行并且在内圆 周(也就是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软管壁表面)的方向上以基本上规则 的间隔布置。多个整流板61的每个以预定的突出长度从空气清洁器软 管7的软管壁表面朝着进气通道11的中心轴线突起。
在这个结构中,多个整流板61整体地提供于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 直管部分35的软管壁表面中,并且由此冷凝液流能在进气通道11中 节流阀3的上游调节和整流。因此,能稳定空气清洁器软管7内部的 气流。因而,能限制冷凝液的湍流和散射。而且,冷凝液流能在空气 清洁器软管7内部节流阀3上游的进气通道11中受到控制。因此,能 限制从PCV 口 9的开口 13、导槽14、冷凝液排出槽42、通孔43或 冷凝液排出孔59滴落的冷凝液直接下落到轴承5上,在这种结构中, 能保护轴承5免于冷凝液的直接落下,并且因此能进一步保护节流阀 3和轴4免于结冰。多个整流板61可应用至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每个 的结构。
(第六实施例)图14A、 14B示出提供至根据这个第六实施例的空气清洁器软管 的波纹管部分。在根据这个实施例具有下沉气流结构的电子节流设备 1中,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直管部分35与节流体2在重力方向上的上 端气密地接合。即,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直管部分35与节流体2在竖 直方向上的上部气密地接合。在空气清洁器软管7中,弯曲部分33 和直管部分35之间具有例如包括多个波纹峰部分62的波纹管部分(折 叠部分)34。在波纹管部分34中,多个波纹峰部分62的每个相对于 波纹管部分34的水平方向以预定的倾斜角度倾斜。每个波纹峰部分 62相对于波纹管部分34的水平方向朝着冷凝液将要由此滴落的目标 位置倾斜。在这个实施例中,空气清洁器软管7的波纹管部分34的软 管壁表面朝着波纹管部分34的外侧凹进以便限定冷凝液通道(导向凹 陷部分、导槽)63。每个冷凝液通道63相对于波纹管部分34的水平 方向朝着冷凝液将要由此滴落的目标位置倾斜。倾斜的波纹峰部分62 可应用至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每个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冷凝液流 能在空气清洁器软管7内侧的波纹管部分34中受到控制。即,冷凝液 流能在节流阀3上游的进气通道11中受到控制。因此,能限制从PCV 口 9的开口 13、导槽14、冷凝液排出槽42、通孔43或冷凝液排出孔 59滴落的冷凝液直接落在轴承5上。在这个结构中,能保护轴承5免 受冷凝液的直接落下,并且因此能进一步保护节流阀3和轴4免于结 冰。
(变型)
在上面的描述中,根据上面实施例的节流阀3应用于控制供应至 内燃机燃烧室的进气。可选地,根据上面实施例的节流阀3可用作构 造来产生涡流以便增强内燃机燃烧室中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燃烧的进气 流控制阀。可选地,根据上面实施例的节流阀3可用作构造来打开和 关闭内燃机进气通道的进气通道控制机构的阀元件。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提供有马达和输出动力传递机构的电动致动 器应用作致动节流阀3的轴4的致动器。可选地,提供有电磁负压调 节器阀或电动负压调节器阀的负压控制致动器可应用作致动节流阀的 轴的致动器。
节流阀3可通过将油门踏板的压下经由线等机械地传递至节流阀3的轴4来操作。
上面实施例中的发动机能是柴油发动机。发动机不限于多缸发动 机并且能是单缸发动机。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朝着空气清洁器软管(空气软管7)的外侧 凹进的导槽(导向凹陷部分)14应用作冷凝液通道(导向部分)。可 选地,在空气软管内部突起的导向突起部分可用作导向部分。
图IOA至10C中所示的PCV 口 9的开口 13和图IIA、 11B中所 示的膜元件15、 16的通孔41、 43的每个可应用至连接管6的新鲜空 气引导通道(连通通道)12的开口 (PCV)。
上面第一至第六实施例可任意地组合。具体地,第一实施例中的 导槽(引导凹陷部分)14 、第二实施例中弯曲部分33和直管部分35 之间的直接连接、第三实施例中开口 13和膜元件15、 16的通孔41、 43、第四实施例中的袋17、第五实施例中的多个整流板(整流部分) 61、以及第六实施例中波纹管部分34的波纹峰部分62可任意地组合。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之下可对上面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型和替换。
权利要求
1. 一种内燃机的进气装置,该进气装置包括壳体(2),其具有基本上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延伸的进气通道(21、22);构造来打开和关闭进气通道(21、22)的阀(3);支撑阀(3)的轴(4);支撑轴(4)的轴承(5);软管(7),其与壳体(2)在竖直方向上的上侧连接并且构造来将进气引导入进气通道(21、22);以及构造来连通内燃机内部与软管(7)的连通通道(12),其中连通通道(12)具有处于直接在轴承(5)上方的第一点附近的开口(13);并且软管(7)具有壁表面,该壁表面限定将开口(13)与冷凝液由此滴落的目标位置连接的冷凝液通道(14)。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进气装置,其中冷凝液通道(14)由导向部 分(14)限定,该导向部分(14)沿着软管(7)的壁表面从开口 (13) 延伸至目标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进气装置,其中目标位置位于直接在加 热单元(27)上方的第二点附近,该加热单元(27)构造来用流体使 壳体(2)变暖。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进气装置,其中目标位置处于沿着软管 (7)内侧的圆周方向从轴承(5)移动90°的第三点附近。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进气装置,其中软管(7)的壁表面限 定至少一个整流部分(61),整流部分(61)基本上在进气通道(21、 22)的轴向上延伸。
6. 根据权利要求5的进气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整流部分(61) 包括多个沿着壁表面以预定的距离基本上平行地布置的整流部分(61)。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进气装置,其中软管(7)包括具有多 个波纹峰部分(62)或多个波纹谷部分的波纹管部分(34),其相对 于波纹管部分(34)的水平方向以预定的倾斜角度倾斜。
8. 根据权利要求7的进气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波纹峰部分(62) 或所述多个波纹谷部分朝着目标位置倾斜。
9. 一种内燃机的进气装置,该进气装置包括壳体(2),其具有基本上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延伸的进气通道 (21、 22);构造来打开和关闭迸气通道(21、 22)的阀(3); 支撑阀(3)的轴(4); 支撑轴(4)的轴承(5);软管(7),其与壳体(2)在竖直方向上的上侧连接并且构造来 将进气引导入进气通道(21、 22);以及构造来连通内燃机内部与软管(7)的连通通道(12),其中连通通道(12)具有处于直接在轴承(5)上方的第一点附 近的开口 (13),开口 (13)在重力方向上具有最低点,并且最低点远离第一点附近的区域。
10. 根据权利要求9的进气装置,其中开口 (13)基本上是椭圆 形、卵形以及多边形之一。
11. 根据权利要求9的进气装置,还包括 围绕开口 (13)的膜元件(15),其中膜元件(15)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延伸穿过膜元件(15)的通 孔(41、 43),通孔(41、 43)在重力方向上具有最低点,并且 最低点远离第 一 点附近的区域。
12. 根据权利要求11的装置,其中膜元件(15)具有在重力方 向上从通孔(41、 43)向下伸出的排出槽(42)。
13. 根据权利要求9至12的任何一个的进气装置,其中软管(7)的壁表面限定至少一个整流部分(61),整流部分(61)基本上在进 气通道(21、 22)的轴向上延伸。
14. 根据权利要求13的进气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整流部分 (61)包括多个沿着壁表面以预定的距离基本上平行地布置的整流部分(61)。
15. 根据权利要求9至12的任何一个的进气装置,其中软管(7) 包括具有多个波纹峰部分(62)或多个波纹谷部分的波纹管部分(34), 其相对于波纹管部分(34)的水平方向以预定的倾斜角度倾斜。
16. 根据权利要求15的进气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波纹峰部分(62) 或所述多个波纹谷部分朝着目标位置倾斜。
17. —种内燃机的进气装置,该进气装置包括-壳体(2),其具有基本上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延伸的进气通道 (21、 22);构造来打开和关闭进气通道(21、 22)的阀(3); 支撑陶(3)的轴(4); 支撑轴(4)的轴承(5);软管(7),其与壳体(2)在竖直方向上的上侧连接并且构造来 将进气引导入进气通道(21、 22);以及构造来连通内燃机内部与软管(7)的连通通道(12),其中连通通道(12)具有处于直接在轴承(5)上方的第一点附 近的开口 (13),软管(7)具有间隔部分(51),间隔部分(51)和壁表面在其间限定具有冷凝液通道(14)和排 出孔(59)的袋(17),冷凝液通道(14)连接开口 (13)与冷凝液由此滴落的目标位置,并且排出孔(59)在目标位置处开口。
18. 根据权利要求17的进气装置,其中间隔部分(51)具有与开口 (13)相对并且在其间限定预定间隙的相对部分(52),并且间隔部分(51)由沿着软管(7)的壁表面从相对部分(52)延 伸至目标位置的间隔板(53)限定。
19. 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的进气装置,其中目标位置处于直接 在加热单元(27)上方的第二点附近,该加热单元(27)构造来用流 体使壳体(2)变暖。
20. 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的进气装置,其中目标位置处于沿着 软管(7)内侧的圆周方向从轴承(5)移动90°的第三点附近。
21. 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的进气装置, 其中袋(17)在重力方向上具有下部(54),并且 排出孔(59)在下部(54)中开口。
22. 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的进气装置,其中软管(7)的壁表 面限定至少一个整流部分(61),整流部分(61)基本上在进气通道(21、 22)的轴向上延伸。
23. 根据权利要求22的进气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整流部分 (61)包括多个沿着壁表面以预定的距离基本上平行地布置的整流部分(61)。
24. 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的进气装置,其中软管(7)包括具 有多个波纹峰部分(62)或多个波纹谷部分的波纹管部分(34),其 相对于波纹管部分(34)的水平方向以预定的倾斜角度倾斜。
25. 根据权利要求24的进气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波纹峰部分(62) 或所述多个波纹谷部分朝着目标位置倾斜。
全文摘要
壳体(2)具有基本上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延伸的进气通道(21、22)。阀(3)构造来打开和关闭进气通道(21、22)。轴(4)支撑阀(3)。轴承(5)支撑轴(4)。软管(7)与壳体(2)在竖直方向上的上侧连接并且构造来将进气引导入进气通道(21、22)。连通通道(12)构造来连通内燃机内部与软管(7)。连通通道(12)具有处于直接在轴承(5)上方的点附近的开口(13)。软管(7)具有限定将开口(13)与冷凝液由此滴落的目标位置连接的冷凝液通道(14)的壁表面。
文档编号F01M13/00GK101440733SQ20081017541
公开日2009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9日
发明者吉村仁, 村上史佳, 林俊男, 横山昭二, 河野靖, 福元纯一, 角弘之 申请人:株式会社电装;丰田纺织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