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空气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0260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惯性空气马达的制作方法
惯性空气马达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空气动力装置,一种能高效率利用压缩空气膨胀能的惯性空 气马达。目前国内、外的压缩空气动力元件中的气动马达类型较多,有旋转叶片式的、活塞 曲轴连杆式的、有径向活塞式马达等,但都普遍存在效能偏低,耗气量较大的问题。为提高气动马达的效能,使压缩空气在用量少的情况下尽量多的做功,将压缩空 气的整体结构改动为惯量型的空气动力马达,使做功动力输出平稳,且能耗减少。一般的叶片式气动马达工作时,都为连续不断的耗气过程,压缩气体在做功过程 中的膨胀能还没有很好的转换为输出功时就被排出,压缩气体的膨胀能量浪费很大。曲轴 连杆活塞式马达在工作中活塞的进气阶段存在做功出力的死角,压缩能利用量较少。本发 明专利中设计一种惯量型的空气动力马达,采用直行汽缸,靠压缩气体膨胀有效做功,直行 汽缸做功时作用在转动体力臂有效范围内,能效大为提高。由于采用飞轮体结构,在汽缸缩 回不做功时,飞轮体的转动惯量继续做功,等到下一次汽缸做功的时,飞轮体即向外做功又 吸收能量,使直行汽缸做功变为飞轮体转动稳定连续向外做功。该惯量型的空气动力马达 克服了一般空气动力马达用气量多而输出功少的缺点。本发明专利的有益效果是,能使压缩空气的膨胀能有效利用,更多的产生输出功 效。为节能降耗起到了积极作用。


附图1 惯性气动马达主视图 附图2 惯性气动马达上视图
图中1.轴、2.进气活接头、3.轴承、4.固定架、5.进气管、6.转动支架、7.配气系统、 8.传动轮、9.控制线、10.马达外壳、11.汽缸、12.棘轮、13气弹簧。附图为惯性空气马达工作原理图汽缸(11)、气弹簧(13)、配气系统(7)、传动轮 都装置在转动支架(6)上,转动支架通过轴承(3)装置在轴⑴上可以转动,轴⑴装在固 定架(4)上固定不旋转,轴(1)上装置有进气活接头(2)和棘轮(12)。工作时,气体从进气 管(5)进入,通过进气活接头(2)送到配气系统(7),控制线(9)给出工作信号,汽缸(11) 活塞伸出时力作用在棘轮(12)上,由于棘轮(12)限制不转动,汽缸(11)的反作用力使转 动支架(6)向后转动,当汽缸(11)在气弹簧(13)的作用下缩回时滑过棘轮(12)不做功, 但转动支架在转动惯量的作用下依然惯性转动,到下一次汽缸(11)工作时形成循环过程。 由于传动轮(8)装置在转动支架(6)上一起转动,可以通过传动带从传动轮(11)上输出动 力,在转动支架(6)上装有外壳(10)起防护作用。
权利要求
一种惯性空气马达,由轴、配气系统、进气活接头、汽缸组、转动支架、棘轮、外壳、传动轮等组成,其中配气系统、汽缸组、传动轮、外壳等装置在转动支架上组成一个惯量的转动体或将配气系统、汽缸组、外壳等直接装置在传动轮上组成一个惯量的转动体,气缸组在外接气源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单程做功,在棘轮的作用下直行汽缸的做功被转变为转动惯量的动能。由于有转动惯量的存在,汽缸的单程做功转变为稳定的高效的连续的对外转动功率输出。
全文摘要
一种能高效率利用压缩空气膨胀能的惯性空气马达。主要构件有直行汽缸(11)、棘轮(12)、转动支架(6)、配气系统(7)、进气活接头(2)、轴(1)、传动轮(8)和外壳(10)等,通过进气活接头(2)和配气系统(7)为汽缸(11)提供压缩气体,汽缸(11)工作时在棘轮(12)的作用下使转动支架(6)转动,转动支架(6)上的汽缸(11)、外壳(10)、配气系统(7)等构成了转动体的惯量,汽缸(11)伸出使支架转动体加速转动或对外做功,汽缸(11)收缩时支架转动体惯量动能维持转动或对外做功。惯性空气马达连续工作能稳定的高效的利用压缩空气能量向外输出转动功率。
文档编号F01B17/02GK101818654SQ200910227070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日
发明者王润湘 申请人:王润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