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行星齿轮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2976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电行星齿轮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行星齿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风电行星齿轮
的无外圈锥轴承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行星齿轮系通常包括行星架、行星轴、行星轮、内齿圈和太阳轮,其中,内齿圈的中心位置设有太阳轮,在内齿圈和太阳轮之间有环形间隙,行星轮处于太阳轮和内齿圈之间的间隙内,行星轮内向与太阳轮相啮合,外向与内齿圈相啮合,并可以在所述间隙中作圆周运动。所述行星轮通过轴承支承在行星轴上,而行星轴安装在行星架中。目前,风电行星齿轮的支撑装置多采用满滚子圆柱轴承,因其无保持架,存在滚子打滑损坏风险,且因这种轴承尺寸较大,而限制了行星轮的结构尺寸;另外,在行星齿轮采用斜齿的情况下,由于其翻转倾覆力矩的存在,使轴承滚子承载区域产生改变,轴承实际使用寿命将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行星轴支撑刚性的风电行星齿轮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风电行星齿轮支撑装置,包括行星架、行星轴、行星轮、内齿圈和太阳轮,其中行星轴的两端伸入行星架的安装内孔中,在行星轴上通过轴承支承行星轮,该行星轮通过太阳轮与内齿圈啮合,其关键在于所述行星轮通过左右两个对称布置的锥轴承支承于行星轴上,并且左、右锥轴承采用背对背安装。 本实用新型将行星轴与行星轮之间的满滚子圆柱轴承改为两个背对背安装的锥
轴承,在便于轴承安装的同时,有效提高了行星轴的支撑刚性,并消除了打滑损坏的风险。 上述左、右锥轴承均由内圈和滚柱构成,其中内圈固套在行星轴上,在内圈与行星
轮之间形成圆锥形滚道,所述滚柱安装在该圆锥形滚道中。两个锥轴承无外圈,行星齿轮内
孔面作为锥轴承的外圈,这样减小了轴承空间尺寸,解决了行星轮的结构尺寸限制。 在上述左锥轴承与右锥轴承之间安装有隔圈,该隔圈套装于行星轴上。隔圈增加
了轴承滚柱的承载区域,进一步提高了行星轴的支撑刚性。 在上述行星架与右锥轴承之间装有调整垫,调整垫套装于行星轴上。通过调节调
整垫的厚度可以控制两个锥轴承的内部游隙,保证两个锥轴承正常高效的工作。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行星轴上通过两个背对背安装的无外圈锥齿轮来支承行
星轮,一方面减小了轴承空间尺寸,解决了行星轮的结构尺寸限制;另一方面,有效提高了
行星轴的支撑刚性,具有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实施容易、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行星架1、行星轴2、左锥轴承3、隔圈4、行星轮5、调整垫6、右锥轴承7、内齿圈8和太阳轮9等部件构成,其中行星轴2位于行星架1内,行星轴2的两端伸入行星架1的安装内孔中,在行星轴2上通过左、右两个背对背对称安装的锥轴承3 、 7支承行星轮5 ,该行星轮5通过圆周上均匀分布的太阳轮9与内齿圈8啮合。所述左、右锥轴承3、 7均由内圈和滚柱构成,其中内圈固套在行星轴2上,在内圈与行星轮5之间形成圆锥形滚道,所述滚柱安装在该圆锥形滚道中。左、右锥轴承3、7采用无外圈设计,行星轮5的内孔面作为锥轴承的外圈,这种结构减小了轴承空间尺寸,解决了行星轮的结构尺寸限制。同时,对行星轮5内孔采用渗碳淬火处理,以提高其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0013] 从图1中可知,在左锥轴承3与右锥轴承7之间安装有隔圈4,该隔圈4套装于行星轴2上,隔圈4增加了轴承滚柱的承载区域,进一步提高了行星轴的支撑刚性。在所述行星架1与右锥轴承7之间装有调整垫6,调整垫6套装于行星轴2上。通过调节调整垫6的厚度将左锥轴承3与右锥轴承7的内部游隙控制为负值,这样左锥轴承3与右锥轴承7就能很好地抵抗行星轮5与内齿圈8和太阳轮9啮合时所产生的翻转倾覆力矩。
权利要求一种风电行星齿轮支撑装置,包括行星架(1)、行星轴(2)、行星轮(5)、内齿圈(8)和太阳轮(9),其中行星轴(2)的两端伸入行星架(1)的安装内孔中,在行星轴(2)上通过轴承支承行星轮(5),该行星轮(5)通过太阳轮(9)与内齿圈(8)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5)通过左右两个对称布置的锥轴承(3、7)支承于行星轴(2)上,并且左、右锥轴承(3、7)采用背对背安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行星齿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锥轴承(3、 7)均由内圈和滚柱构成,其中内圈固套在行星轴(2)上,在内圈与行星轮(5)之间形成圆锥 形滚道,所述滚柱安装在该圆锥形滚道中。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电行星齿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锥轴承 (3)与右锥轴承(7)之间安装有隔圈(4),该隔圈(4)套装于行星轴(2)上。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风电行星齿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行星架(1)与 右锥轴承(7)之间装有调整垫(6),调整垫(6)套装于行星轴(2)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电行星齿轮支撑装置,包括行星架(1)、行星轴(2)、行星轮(5)、内齿圈(8)和太阳轮(9),其中行星轴(2)的两端伸入行星架(1)的安装内孔中,在行星轴(2)上通过轴承支承行星轮(5),该行星轮(5)通过太阳轮(9)与内齿圈(8)啮合,所述行星轮(5)通过左右两个对称布置的锥轴承(3、7)支承于行星轴(2)上,并且左、右锥轴承(3、7)采用背对背安装。一种本实用新型在行星轴上通过两个背对背安装的无外圈锥齿轮来支承行星轮,一方面减小了轴承空间尺寸,解决了行星轮的结构尺寸限制;另一方面,有效提高了行星轴的支撑刚性,具有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实施容易、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文档编号F03D11/00GK201461269SQ20092012871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日
发明者刘波, 曹云, 曹春华, 杜木信, 赵俊渝, 黄永平 申请人: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