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轮摩托车联体式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4284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三轮摩托车联体式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特别涉及一种三轮摩托车联体式 发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发动机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整体式发动机,另一 种是联体式发动机,其最大排量也仅为250CC,最大输出扭矩约19. 5N. m/5000r/min左右, 不能满足三轮摩托车的载重要求。整体式发动机的 曲轴、变速机构、离合器等均设在发动机 的曲轴箱体内,这种发动机由于受结构限制,缺乏实施增大扭矩等进一步改进提高的空间。 联体式发动机是将发动机的热机部分和变速箱总成独立设置,由离合器实现动力的传递。 由于发动机和变速箱总成独立设置,可有效消除离合器摩擦片及齿轮摩擦副间产生的细微 颗粒磨屑,显著提高发动机润滑油的清洁度,从而有效提高发动机热机部分各运动部件的 使用寿命;将离合器摩擦片及齿轮摩擦副间产生的热量隔绝在发动机外,降低发动机润滑 油的温度,继而有效控制零部件的热变形;同时将发动机原动力部分、离合器总成及变速箱 总成布置提升为“模块化”布置,使其在保养、更换、维修时的操作更加简单易行,为今后在 发动机的品质提升上留有更大的改进空间,且适用范围广;因此,联体式发动机将成为摩托 车用发动机,特别是三轮摩托车用发动机的发展趋势。联体式发动机为满足三轮摩托车的 载重驱动要求,通常是在变速箱输出端与后桥之间增设增力器部件,由于增加了这种增力 器,使得整车结构复杂、成本增加,成车增加外接传动件,增加了不安全因素。中国专利公开 号CN2707975,
公开日期2005年7月6日,发明创造名称“三轮、四轮摩托车用发动机”,公 开了一种联体式结构的用于三轮摩托车的通机发动机,但因通机发动机自身存在只适应恒 定工况的缺陷,无法适应三轮摩托车随着负载及道路状况的改变而对动力要求是不断变化 的实际需要,且为增大输出扭矩仍需外接增力器部件,因此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三轮摩托车发动机的不足,为联体 式汽油发动机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安全、增扭效果显著的三轮摩托车联体 式发动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轮摩托车联体式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曲轴的右曲柄、右曲轴箱体、左曲轴箱 体、右边盖,右边盖的右侧连接有变速箱总成,变速箱总成与右曲柄之间连接有离合器总 成,所述右曲柄与离合器总成之间设有减速增扭装置,减速增扭装置位于右边盖内部,减速 增扭装置的输入端与发动机曲轴的右曲柄连接,减速增扭装置的输出端与离合器总成连 接。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发动机无需外接增力机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安 全,由变速箱总成输出的扭矩显著提高,可充分满足三轮车载重量大的要求,适用范围广。优选的,减速增扭装置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扭矩输出轴,主动齿轮与从动齿 轮啮合,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的齿数比的取值范围为2 5 ;主动齿轮固定连接在发动机曲 轴的右曲柄上,从动齿轮固定连接在扭矩输出轴上,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设在右曲轴箱 体的右侧外部;所述扭矩输出轴由其上设置的前端轴承和后端轴承分别活动支承在发动机 的右曲轴箱体和左曲轴箱体上,扭矩输出轴的前端位于右边盖右侧外部,扭矩输出轴的前端呈圆盘状,扭矩输出轴的前端面上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以扭矩输出轴的轴心线均布,扭矩 输出轴的前端由螺栓与离合器总成的飞轮固定连接,扭矩输出轴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机油泵 传动齿轮;减速增扭装置啮合齿轮的工作温度低,使用寿命长;采用螺栓连接离合器总成 的固定端与扭矩输出轴,连接可靠、安装方便;扭矩输出轴后端固定连接的机油泵传动齿轮 与油泵轴上的油泵齿轮啮合,带动机油泵及与机油泵同轴的水泵工作;由于增加了减速增 扭装置,油泵和水泵的安装空间增大,利于提高油泵和水泵的工作流量,使发动机的运动机 件润滑和冷却更加充分,进一步延长发动机寿命;且合理的减速比,既满足三轮摩托车载重 的要求,同时,也具有必要的行驶速度,满足客户运输的时效要求。优选的,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的齿数比为70 21或73 18中的一种;合理的齿 数配置既能满足扭矩增大要求、又能满足齿轮的强度要求和磨损均勻的要求,可有效增大 扭矩3. 3倍或4. 1倍。优选的,主动齿轮与右曲柄之间由渐开线花键连接,主动齿轮上的内花键与右曲 柄上的外花键过渡配合,主动齿轮的内端面与右曲柄上的轴承端面连接;右曲柄的右端由 螺纹配合有螺母,螺母与主动齿轮的外端面之间连接有垫圈。优选的,从动齿轮与扭矩输出轴之间由矩形花键连接,从动齿轮上的内花键与扭 矩输出轴上的外花键滑动配合,从动齿轮的外端面与扭矩输出轴前端轴颈的端面连接,从 动齿轮的内端面与前端轴承端面连接,前端轴承的另一端面连接有弹簧挡圈,弹簧挡圈活 动配合在扭矩输出轴上的挡圈槽中;花键结构形式的联接可充分满足力矩传递要求,且适 用于大批量生产,加工方便,利于降低制造成本渐开线花键满足扭矩传递的同时,且联接牢 固,不易松动,故障率低;矩形适用于大扭矩传递,使用寿命长。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安全、扭 矩增大效果达4倍左右;同时,油泵和水泵体积和工作流量大,发动机的运动机件润滑和冷 却充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速增扭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离合器操纵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 新型限制在以下所述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一种三轮摩托车联体式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曲轴的右曲柄4、右曲 轴箱体51、左曲轴箱体52、右边盖53,右边盖53的右侧连接有变速箱总成6,变速箱总成6 与右曲柄4之间连接有离合器总成7,所述右曲柄4与离合器总成7之间设有减速增扭装置 1,减速增扭装置1位于右边盖53内部,减速增扭装置1的输入端与发动机曲轴的右曲柄4 连接,减速增扭装置1的输出端与离合器总成7连接。所述减速增扭装置1包括主动齿轮 11、从动齿轮12、扭矩输出轴13,主动齿轮11与从动齿轮12啮合,从动齿轮12与主动齿轮 11的齿数比73 18;主动齿轮11固定连接在发动机曲轴的右曲柄4上,从动齿轮12固定 连接在扭矩输出轴13上,主动齿轮11和从动齿轮12均设在右曲轴箱体51的右侧外部;所 述扭矩输出轴13由其上设置的前端轴承134和后端轴承135分别活动支承在发动机的右 曲轴箱体51和左曲轴箱体52上,扭矩输出轴13的前端位于右边盖53右侧外部,扭矩输出 轴13的前端呈圆盘状,扭矩输出轴13的前端面上设有螺纹孔131,螺纹孔131以扭矩输出轴13的轴心线均布,扭矩输出轴13的前端由螺栓与离合器总成7的飞轮固定连接,扭矩输出轴13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机油泵传动齿轮136。所述主动齿轮11与右曲柄4之间由渐开 线花键连接,主动齿轮11上的内花键与右曲柄4上的外花键过渡配合,主动齿轮11的内端 面与右曲柄4上的轴承43端面连接;右曲柄4的右端由螺纹配合有螺母41,螺母41与主 动齿轮11的外端面之间连接有垫圈42。所述从动齿轮12与扭矩输出轴13之间由矩形花 键连接,从动齿轮12上的内花键与扭矩输出轴13上的外花键滑动配合,从动齿轮12的外 端面与扭矩输出轴13前端轴颈的端面连接,从动齿轮12的内端面与前端轴承134端面连 接,前端轴承134的另一端面连接有弹簧挡圈133,弹簧挡圈133活动配合在扭矩输出轴13 上的挡圈槽中。工作原理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行简要说明参见图1、图2,当发动机需要工作时,起动电机62通电,启动齿轮621与固定连接 在飞轮71上的启动从动齿轮72啮合,驱动飞轮71旋转,由于飞轮71与离合器总成7的压 盘通过摩擦片连接在一起,且离合器总成7的飞轮与减速增扭装置1的扭矩输出轴13固定 连接,故飞轮71带动扭矩输出轴13旋转,扭矩输出轴13上的从动齿轮12与右曲柄4上的 主动齿轮11啮合,带动曲轴右曲柄4旋转,发动机的热机部分进行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 的正常工作循环;此时,起动电机62断电,启动齿轮621与飞轮71上的启动从动齿轮72脱 离,扭矩输出轴13由曲轴右曲柄4带动旋转。当车辆需要前进或后退时,操作离合器总成7的操纵机构81,使离合器总成7的摩 擦片分离,变速箱6输入端停止转动,操作变速箱总成6的变速操纵机构8,完成变速换挡, 此时,操作离合器总成7的操纵机构81,使离合器总成7的摩擦片重新结合,减速增扭装置 1的扭矩输出轴13带动变速箱总成6的输入端及输出端一起转动,驱动车辆前进或后退。以上虽然结合了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 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作出各种变形或修改。
权利要求一种三轮摩托车联体式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曲轴的右曲柄(4)、右曲轴箱体(51)、左曲轴箱体(52)、右边盖(53),右边盖(53)的右侧连接有变速箱总成(6),变速箱总成(6)与右曲柄(4)之间连接有离合器总成(7),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曲柄(4)与离合器总成(7)之间设有减速增扭装置(1),减速增扭装置(1)位于右边盖(53)内部,减速增扭装置(1)的输入端与发动机曲轴的右曲柄(4)连接,减速增扭装置(1)的输出端与离合器总成(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轮摩托车联体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增扭 装置(1)包括主动齿轮(11)、从动齿轮(12)、扭矩输出轴(13),主动齿轮(11)与从动齿轮 (12)啮合,从动齿轮(12)与主动齿轮(11)的齿数比的取值范围为2 5 ;主动齿轮(11)固 定连接在发动机曲轴的右曲柄(4)上,从动齿轮(12)固定连接在扭矩输出轴(13)上,主动 齿轮(11)和从动齿轮(12)均设在右曲轴箱体(51)的右侧外部;所述扭矩输出轴(13)由其 上设置的前端轴承(134)和后端轴承(135)分别活动支承在发动机的右曲轴箱体(51)和 左曲轴箱体(52)上,扭矩输出轴(13)的前端位于右边盖(53)右侧外部,扭矩输出轴(13) 的前端呈圆盘状,扭矩输出轴(13)的前端面上设有螺纹孔(131),螺纹孔(131)以扭矩输出 轴(13)的轴心线均布,扭矩输出轴(13)的前端由螺栓与离合器总成(7)的飞轮固定连接, 扭矩输出轴(13)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机油泵传动齿轮(13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轮摩托车联体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 (12)与主动齿轮(11)的齿数比为70 21或73 18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轮摩托车联体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11)与右曲柄⑷之间由渐开线花键连接,主动齿轮(11)上的内花键与右曲柄⑷上的 外花键过渡配合,主动齿轮(11)的内端面与右曲柄(4)上的轴承(43)端面连接;右曲柄 (4)的右端由螺纹配合有螺母(41),螺母(41)与主动齿轮(11)的外端面之间连接有垫圈 (4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轮摩托车联体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12)与扭矩输出轴(13)之间由矩形花键连接,从动齿轮(12)上的内花键与扭矩输出轴(13)上的外花键滑动配合,从动齿轮(12)的外端面与扭矩输出轴(13)前端轴颈的端面连 接,从动齿轮(12)的内端面与前端轴承(134)端面连接,前端轴承(134)的另一端面连接 有弹簧挡圈(133),弹簧挡圈(133)活动配合在扭矩输出轴(13)上的挡圈槽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轮摩托车联体式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曲轴的右曲柄、右曲轴箱体、左曲轴箱体、右边盖,右边盖的右侧连接有变速箱总成,变速箱总成与右曲柄之间连接有离合器总成,所述右曲柄与离合器总成之间设有减速增扭装置,减速增扭装置位于右边盖内部,减速增扭装置的输入端与发动机曲轴的右曲柄连接,减速增扭装置的输出端与离合器总成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安全、扭矩增大效果达4倍左右;同时,油泵和水泵体积和工作流量大,发动机的运动机件润滑和冷却充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广。
文档编号F02B61/06GK201560842SQ200920206528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9日
发明者徐志强, 李平, 赵钢 申请人:重庆万虎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