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汽门推动件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070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引擎汽门推动件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引擎汽门推动件构造,尤指可使引擎气门可变扬程的工程简易化的引擎汽门推动件构造。
背景技术
公知的引擎1的汽门可变扬程机构构造,请参阅图1所示,是于汽门阀2上方设置第一及第二推动件21、22,其中该第二推动件22为一多连杆式构件,利用第一及第二推动件21、22分别可各自推动汽门阀2,来令汽门阀2的扬程产生变化,亦即当第一推动件21在推动汽门阀2时,该汽门阀2为小开度扬程;第二推动件22在推动汽门阀2时,该汽门阀2 为最大开度的扬程,这样、以因应引擎1的高低速运转时不同汽门阀2扬程的进、排气阀门切换。公知上述引擎1的汽门可变扬程机构构造,利用于汽门阀2上方设置第一及第二推动件21、22,来分别可各自推动汽门阀2,虽然可以达到配合引擎1高低速运转时不同汽门阀2扬程的进、排气阀门切换。然而,该第二推动件22为一多连杆式构造,因其构造复杂及其作动时必需要有相当的作动空间,所以引擎1的汽缸头Ia相对的必需大型化,才能有足够的空间供第二推动件22作动;引擎1的汽缸头Ia大型化,无疑的会造成引擎1成本增加,以及引擎1设置工程设计的困难度增加,就机车而言其设置引擎1的空间本来就已有所限制。是以、如何提升较简易的引擎1的汽门可变扬程机构构造,实为目前机车制造业者所亟待克服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目的,乃在提供一种引擎汽门推动件构造,该引擎具有一曲轴箱、一组设于曲轴箱上的汽缸本体、一组设于汽缸本体上的汽缸头,该汽缸头上设有进气端口及进气阀,排气端口及排气阀,以及一油控阀,于该进气阀与排气阀之间设有一凸轮轴座,该凸轮轴座设有一可被正时链条带动的凸轮轴,该凸轮轴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气凸轮、第二进气凸轮及排气凸轮,利用该第一进气凸轮、第二进气凸轮及排气凸轮,可令凸轮轴于转动时可推顶进气汽门推动件或排气汽门推动件,再利用进气汽门推动件或排气汽门推动件,来令进气阀或排气阀作进气或排气的扬程,该进气汽门推动件具有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该第一推动件具有定位孔、通孔及推顶滚轮,该第二推动件设有定位孔、通孔、推顶滚轮及抵压部,该第一推动件的推顶滚轮与第一进气凸轮相接触,而第二推动件的推顶滚轮则与第二进气凸轮相接触,另该第二推动件的抵压部与进气阀相接触,该第一推动件的通孔及第二推动件的通孔相连通而可形成一油压缸,该油压缸二端分别封设有塞盖,该油压缸内设一弹簧及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借此来令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可成各自摆动或成连动状,来使引擎进气阀的扬程改变,进而可使引擎进气阀可变扬程的工程简易化。本发明的次一技术目的,乃在提供一种引擎汽门推动件构造,利用于汽缸头上设一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包括有一限位柱、一弹簧及泄压孔,利用限位机构来供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定位柱的顶抵,可确保第一推动件的通孔及第二推动件的通孔能位于设定的位置上。本发明的再一技术目的,乃在提供一种引擎汽门推动件构造,利用该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的定位柱皆位于定位孔与抵压部之间,该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的通孔位于推顶滚轮与定位孔之间,且位于推顶滚轮与定位孔的中心点联线的上方,进而可有效降低整体汽缸头的高度。本发明的功效在于,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可成各自摆动或成连动状,来使引擎进汽门的扬程改变,进而可使引擎汽门阀可变扬程的工程简易化。再者、利用该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的定位柱皆位于定位孔与抵压部之间,该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的通孔位于推顶滚轮与定位孔之间,且位于推顶滚轮与定位孔的中心点联线的上方,进而可有效降低整体汽缸头的高度。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为公知汽缸头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引擎汽缸头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汽缸头部份剖视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凸轮轴的外观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汽缸头俯视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排气汽门推动件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进气汽门推动件的分解示意图;图8、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附图标记1引擎Ia汽缸头2汽门阀 21第一推动件22第二推动件3引擎31曲轴箱311机油泵312主供油道32汽缸本体33汽缸头331进气端ロ332进气阀333排气端ロ 334排气阀335凸轮轴座 336凸轮轴3361第一进气凸轮3362第二进气凸轮3363排气凸轮 337限位机构3371限位柱3372弹簧3373 泄压孔4油控阀 41油路通道5正时链条 51正时链条张紧器
6进气汽门推动件
61第一推动件611定位孔
612定位柱613通孔
614推顶滚轮
62第二推动件621定位孔
622定位柱623通孔
624推顶滚轮625抵压部
6251间隙调整件
63轴杆
64油压缸
641a. 641b 塞盖
6411a. 6411b 凸柱
642弹簧643第一活塞
6431第一凹槽
6432第二凹槽
644第二活塞
65、66驱动油路
7排气汽门推动件
71抵压部711间隙调整件
72推顶滚轮
73管套74轴杆
A推顶滚轮与定位孔中心点联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贵审查员能更易于了解本发明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现配合

如后首先,请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的引擎3具有一曲轴箱31、一组设于曲轴箱31上的汽缸本体32、一组设于汽缸本体32上的汽缸头33。曲轴箱31,内部设有一曲轴(图示中未绘出),且该曲轴箱31内设有一机油泵 311,该机油泵311将机油送至一主供油道312,该主供油道312由曲轴箱31通过汽缸本体 32后连通至设置于汽缸头33的油控阀4。汽缸本体32,该汽缸本体32设置于曲轴箱31的上方,并可供正时链条5通过,其中,该汽缸本体32于汽缸头33的进气端口 331侧设有一正时链条张紧器51。汽缸头33,设有一位于进气侧的进气端口 331及进气阀332,以及一位于排气侧的排气端口 333及排气阀334,请配合参阅图2、3、4、5,该汽缸头33于该进气阀332与排气阀334之间一体成形设有一凸轮轴座335,该凸轮轴座335设有一可被正时链条5带动的凸轮轴336,该凸轮轴336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气凸轮3361 (高扬程凸轮)、第二进气凸轮 3362 (低扬程凸轮)及排气凸轮3363,利用该第一进气凸轮3361、第二进气凸轮3362及排气凸轮3363,可令凸轮轴336于转动时可推顶进气阀332及排气阀334的进气汽门推动件6及排气汽门推动件7 ;请配合参阅图3、5、6,该排气汽门推动件7的一端为抵压部71,该抵压部71与排气阀334相接触,该抵压部71端头具有间隙调整件711,另一端则为推顶滚轮 72,其与排气凸轮3363相接触,该排气汽门推动件7的一侧延设有管套73,该管套73可供轴杆74穿设,利用轴杆74来令排气汽门推动件7可以稳定的定位于凸轮轴座335上,借此可由凸轮轴336的排气凸轮3363推动推顶滚轮72,以使抵压部71来抵压排气阀334,进而使排气汽门开通来令废气排出,抵压部71与排气阀334的间隙可利用间隙调整件711来调整,这样可确保排气阀334的扬程;再请配合图3、5、7所示,该进气汽门推动件6具有第一推动件61及第二推动件62,该第一推动件61前方具有定位孔611,于定位孔611的前下方凸设有定位柱612,而于定位孔611的后方设有通孔613,另于通孔613的后方设有推顶滚轮614;该第二推动件62与第一推动件61相对应依序设有定位孔621、定位柱622、通孔623 及推顶滚轮624,另第二推动件62于定位孔621的前端缘延设有抵压部625,该抵压部625 的前端设有间隙调整件6251 ;该第一推动件61的推顶滚轮614与凸轮轴336的第一进气凸轮3361相接触,而第二推动件62的推顶滚轮6 则与凸轮轴336的第二进气凸轮3362 相接触,另该第二推动件62的抵压部625与进气阀332相接触,该抵压部625与进气阀332 的间隙可利用间隙调整件6251来调整,藉此可确保进气阀332的扬程,另利用一轴杆63穿设于定位孔611、621上,藉此可使第一推动件61及第二推动件62被稳固的定位于凸轮轴座335上,藉此该第一推动件61及第二推动件62以轴杆63为中心进行摆动,又、如图3所示,该第一推动件61及第二推动件62的定位柱612、622皆位于定位孔611、621与抵压部 625之间,该第一推动件61及第二推动件62的通孔613、623位于推顶滚轮614、6M与定位孔611、621之间,且位于推顶滚轮614、624分别与定位孔611、621的中心点联线A的上方, 进而可有效降低整体汽缸头33的高度;次请配合参阅图5、7、8、9,该第一推动件61的通孔 613及第二推动件62的通孔623相连通而可形成一油压缸64,该油压缸64 二端分别封设有塞盖641a. 641b,该塞盖641a. 641b朝油压缸内64凸设有凸柱6411a. 6411b,另于油压缸 64内设有一弹簧642及可被油压推动的第一活塞643与第二活塞644,油压缸64是利用驱动油路65、66而与油控阀4连通,藉此获得动力油源,另第一活塞643的二侧设有第一凹槽 6431及第二凹槽6432,藉此可减轻第一活塞643的重量,以能增进第一活塞643于油压缸 64内的活动度,该第一凹槽6431恰可供塞盖641a的凸柱6411a容置,又塞盖641b的凸柱 6411b抵于第二活塞644的一侧,藉此来令第一活塞643与第二活塞644与油压缸64 二端形成有间距,进而可令由驱动油路65、66进入油压缸64内的动力油源,能顺畅的推动第一活塞643与第二活塞644 ;另、利用塞盖641a. 641b的凸柱6411a. 6411b,可令第一活塞643 与第二活塞644于作动时可以被定位于预定的位置,藉此更能确保第一活塞643及第二活塞644于油压缸64内的活动度;另于定位柱612、622下方的汽缸头33上设限位机构337, 该限位机构337包括有一限位柱3371、一弹簧3372及泄压孔3373所构成,利用限位机构 337来供定位柱612、622的顶抵,可确保第一推动件61的通孔613及第二推动件62的通孔 623能位于设定的位置上,另如限位机构337受到定位柱612、622过度的抵顶力时,该泄压孔3373可适时释放压力,藉此来确保油压缸64内的第一活塞643与第二活塞644的活动性。 本发明于实施时,请参阅图2、3、8、9所示,利用曲轴箱31内设置的机油泵311将机油送至一主供油道312,该主供油道312由曲轴箱31通过汽缸本体32后连通至设置于汽缸头33的油控阀4,其中,该油控阀4再将机油送入于汽缸头33驱动油路65、66内后再进入油压缸64内,此外,请配合参阅图8、9,利用引擎3的控制中心E⑶(图示中未绘出)感测车辆的行车状态后,如只需汽门为低扬程开度时,引擎3的控制中心ECU即可令油控阀4 将机油由驱动油路65进入油压缸64内,如图8所示,利用油压力及弹簧642的作用来将第一活塞643与第二活塞644向第一推动件61方向推移,该机油由驱动油路65进入第二推动件62的通孔621后,由塞盖641a的凸柱6411与第一活塞643的导引进入第一活塞643 的凹槽6431内,同时位于第一推动件61的机油会由驱动油路66流出,藉此来令第二活塞 644位于第一推动件61内,并可利用第一推动件61侧的塞盖6411b的凸柱6411b限制而定位于适当的位置,而第一活塞643则可被定位于第二推动件62内,此时第一推动件61及第二推动件62成各自摆动,由于第二推动件62其前端的抵压部625与进气阀332相接触,且第二推动件62后方的推顶滚轮624与凸轮轴336的第二进气凸轮3362 (即低扬程凸轮) 接触,因此、此时引擎3进气汽阀332为低扬开度状态;另当引擎3因行车状态改变而须进气汽门为高扬程开度时,引擎3的控制中心ECU即可令油控阀4将机油由驱动油路66进入油压缸64内,如图9所示,机油会由驱动油路66流入第一推动件6的通孔613内,同时第二推动件62的通孔623内的机油流出,利用机油油压力的作用来将第一活塞643与第二活塞644向第二推动件62方向推移,以使第一活塞643位于第二推动件62内,并可利用第二推动件62的塞盖641a的凸柱6411a限制,该第一活塞643与第二活塞644被定位于适当的位置,而使第二活塞644被定位于第一推动件61及第二推动件62之间,此时第一推动件 61及第二推动件62成连动形式,由于第一推动件61后方的推顶滚轮614与凸轮轴336的第一进气凸轮3361 (即高扬程凸轮)接触,而第二推动件62其前端的抵压部625与进气阀 332相接触,因此第二推动件62被第一推动件61所带动,即会以第一进气凸轮3361 (即高扬程凸轮)的扬程度将进气阀332达成预定的高扬程开度,藉此即可达成引擎3可变汽门扬程的目的。本发明的功效在于,利用凸轮轴336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气凸轮3361、第二进气凸轮3362及排气凸轮3363,以及进气汽门推动件6具有第一推动件61及第二推动件62,再利用该第一推动件61的通孔613及第二推动件62的通孔623相连通而可形成一油压缸 64,于油压缸64内设一弹簧642,以及可被油压及弹簧642推动的第一活塞643与第二活塞 644,藉此来令第一推动件61及第二推动件62可成各自摆动或成连动状,来使引擎3进汽门332的扬程改变,进而可使引擎3汽门阀332可变扬程的工程简易化。再者、利用该第一推动件61及第二推动件62的定位柱612、622皆位于定位孔611、621与抵压部625之间, 该第一推动件61及第二推动件62的通孔613、623位于推顶滚轮613、6232与定位孔611、 621之间,且位于推顶滚轮614、6M与定位孔611、621的中心点联线A的上方,进而可有效降低整体汽缸头33的高度。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引擎汽门推动件构造,该引擎具有一曲轴箱、一组设于曲轴箱上的汽缸本体、一组设于汽缸本体上的汽缸头,该汽缸头上设有进气端口及进气阀,排气端口及排气阀,于该进气阀与排气阀之间设有一凸轮轴座,该凸轮轴座设有一被正时链条带动的凸轮轴,该凸轮轴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气凸轮、第二进气凸轮及排气凸轮,利用该第一进气凸轮、第二进气凸轮及排气凸轮,令凸轮轴于转动时推顶进气汽门推动件或排气汽门推动件,再利用进气汽门推动件或排气汽门推动件,来令进气阀或排气阀作动,其特征在于该进气汽门推动件具有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该第一推动件具有定位孔、通孔及推顶滚轮,该第二推动件设有定位孔、通孔、推顶滚轮及抵压部,该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的定位孔穿设有轴杆, 该第一推动件的推顶滚轮与第一进气凸轮相接触,而第二推动件的推顶滚轮则与第二进气凸轮相接触,另该第二推动件的抵压部与进气阀相接触,该第一推动件的通孔及第二推动件的通孔相连通而形成一油压缸,该油压缸于进气阀低扬程开度时令第一推动件与第二作动成各自作动,当进气阀于高扬程开度时令第一推动件与第二推动件成连动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汽门推动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汽缸头设有油控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汽门推动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汽缸头更设有是抵顶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的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包括有一限位柱、一弹簧及泄压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擎汽门推动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更设有定位柱,且该定位柱抵顶于限位机构的限位柱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擎汽门推动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的定位柱位于定位孔、与抵压部之间。
6.如权利要求所述的引擎汽门推动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的通孔位于推顶滚轮与定位孔之间,且位于推顶滚轮与定位孔中心点联线的上方。
7.如权利要求1、4或6所述的引擎汽门推动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为一体成型所制成。
8.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引擎汽门推动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抵压部具有间隙调整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汽门推动件构造,其特征在于,油压缸二端分别封设有塞盖,且内设有弹簧、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引擎汽门推动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活塞设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引擎汽门推动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塞盖朝油压缸内侧凸设有凸柱。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汽门推动件构造,其特征在于,油压缸包括塞盖、弹簧、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当进气汽门低扬程开度状态时,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向第一推动件方向推动,使得第二活塞位于第一推动件内,第一活塞定位于第二推动件内,此时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各自摆动,当进气汽门高扬程开度状态时,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向第二推动件方向推动,第一活塞位于第二推动件内,而第二活塞被定位于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之间,此时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形成连动形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引擎汽门推动件构造,该引擎具有凸轮轴,该凸轮轴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气凸轮、第二进气凸轮及排气凸轮,该进气汽门推动件具有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该第一推动件具有定位孔、通孔及推顶滚轮,该第二推动件设有定位孔、通孔、推顶滚轮及抵压部,该第一推动件的推顶滚轮与第一进气凸轮相接触,而第二推动件的推顶滚轮则与第二进气凸轮相接触,另该第二推动件的抵压部与进气阀相接触,该第一推动件的通孔及第二推动件的通孔相连通而可形成一油压缸,借此来令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可成各自摆动或成连动状,来使引擎进气阀的扬程改变,进而可使引擎进气阀可变扬程的工程简易化。
文档编号F01L1/348GK102345477SQ20101024487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4日
发明者丁荣丰, 林宇洲 申请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