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2345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其中,与被阀簧向闭阀方向施加弹 力的发动机阀连动、连结且设置有凸轮抵接部的凸轮从动件配置在沿着凸轮轴的轴线的固 定位置,具有第一基圆部及从第一基圆部向外侧方突出的第一凸轮山部的第一凸轮能够与 所述凸轮抵接部抵接地固定于所述凸轮轴,第二凸轮能够在能够向所述凸轮抵接部抵接而 接近第一凸轮的动作位置和不能向所述凸轮抵接部抵接而远离第一凸轮的非动作位置之 间轴向移动且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地支承于所述凸轮轴,其中该第二凸轮具有第二基圆部 及从所述凸轮轴的轴向观察时以位于比第一凸轮的外周面靠外侧方的方式从第二基圆部 向外侧方突出的第二凸轮山部,施加沿着所述凸轮轴的轴向的驱动力的驱动机构与第二凸 轮连结。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已知有下述发动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凸轮从动件与被向闭阀 方向施加弹力的发动机阀连动、连结,且第一凸轮在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与所述凸轮抵接 部对应的位置固定于凸轮轴,与第一凸轮不同体的第二凸轮能够在与所述凸轮抵接部抵接 的位置及避免与所述凸轮抵接部抵接的位置之间移动,且不能相对于所述凸轮轴旋转。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9-185639号公报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中,在为了与凸轮从动件的凸 轮抵接部抵接而移动第二凸轮的中途凸轮抵接部与第二凸轮的第一凸轮侧的角部抵接时, 在未将抵抗从凸轮抵接部作用于第二凸轮的使第二凸轮朝向离开第一凸轮的一侧的力的 轴向驱动力施加给第二凸轮时,凸轮抵接部落下第二凸轮与第一凸轮之间的高低差的量, 从而可能产生凸轮抵接部与第一凸轮冲击性接触引起的击打声音,并且可能在第二凸轮的 第一凸轮侧的角部产生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 该发动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能够防止在使第二凸轮向第一凸轮侧接近移动时凸轮抵接 部与第一凸轮冲击性地接触,抑制击打声音的产生且能够抑制第二凸轮侧的磨损。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其中,与被阀簧 向闭阀方向施加弹力的发动机阀连动、连结且设置有凸轮抵接部的凸轮从动件配置在沿着 凸轮轴的轴线的固定位置,具有第一基圆部及从第一基圆部向外侧方突出的第一凸轮山部 的第一凸轮能够与所述凸轮抵接部抵接地固定于所述凸轮轴,第二凸轮能够在能够向所述 凸轮抵接部抵接而接近第一凸轮的动作位置和不能向所述凸轮抵接部抵接而远离第一凸 轮的非动作位置之间轴向移动且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地支承于所述凸轮轴,该第二凸轮具 有第二基圆部及从所述凸轮轴的轴向观察时以位于比第一凸轮的外周面靠外侧方的方式 从第二基圆部向外侧方突出的第二凸轮山部,施加沿着所述凸轮轴的轴向的驱动力的驱动机构与第二凸轮连结,所述发动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二凸轮山部的第 一凸轮侧的侧面形成有倾斜面,该倾斜面以随着朝向第一凸轮侧而成为沿着所述凸轮轴的 半径方向的内方位置的方式倾斜。另外,在第一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具备致 动器和施力构件,该致动器施加将第二凸轮向第一凸轮侧按压的按压力,该施力构件朝向 该致动器施加的按压力的相反侧对第二凸轮施力,所述倾斜面的倾斜角度设定为,在第二 凸轮向第一凸轮接近移动的中途所述凸轮抵接部与所述倾斜面抵接时,从所述阀簧经由所 述发动机阀及所述凸轮从动件的凸轮抵接部而作用于第二凸轮的弹力的轴向分力及所述 施力构件施加的作用力的和小于所述致动器施加的按压力。在第二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轴的轴线与所述 倾斜面所成的角度设定为15度 25度。在第一至第三特征中任一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第一基 圆部及第二基圆部以沿着将所述凸轮轴的轴线作为中心的同一半径的圆弧的方式形成。在第四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的第一凸轮侧 的端缘配置在比第一凸轮的外周的中的与所述倾斜面对应的部分靠所述凸轮轴的半径方 向内方的位置。在第五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以沿着假想圆 锥面的方式遍及第二凸轮的整周形成,所述假想圆锥面以所述凸轮轴的轴线上的一点为 顶点,且在比第二基圆部的外周面靠半径方向内方的位置与第二凸轮的第一凸轮侧端面交 叉。在第一至第六特征中任一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在于,所述凸 轮抵接部为轴支承于所述凸轮从动件的辊,在该辊的至少第二凸轮侧端部外周缘形成有与 所述倾斜面对应地倾斜的倒角部。此外,在第一至第七特征中任一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八特征在于,所 述发动机阀为排气阀,第一凸轮为用于在发动机的排气行程中将所述排气阀开阀的排气凸 轮,第二凸轮为用于在发动机的压缩行程中将所述排气阀暂时开阀的废气再循环用凸轮。另外,实施方式的排气阀25与本发明的发动机阀对应,实施方式的排气侧第一凸 轮31与本发明的第一凸轮对应,实施方式的排气侧第二凸轮33与本发明的第二凸轮对应, 实施方式的排气侧摇臂39与本发明的凸轮从动件对应,实施方式的辊56与本发明的凸轮 抵接部对应,实施方式的螺旋弹簧62与本发明的施力构件对应,实施方式的螺线管64与本 发明的致动器对应。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在设置于第二凸轮上的第二凸轮山部的第一凸轮侧的侧 面形成有倾斜面,该倾斜面以随着朝向第一凸轮侧而成为沿着凸轮轴的半径方向的内方位 置的方式倾斜,因此,即使在为了与凸轮从动件的凸轮抵接部抵接而使第二凸轮移动的中 途,凸轮抵接部与第二凸轮山部抵接,且通过由凸轮抵接部作用于第二凸轮的力使第二凸 轮向远离第一凸轮的一侧移动,凸轮抵接部也仅以与倾斜面抵接并与第一凸轮抵接的方式 滑动,因此,防止因凸轮抵接部的落下导致该凸轮抵接部向第一凸轮冲击性地接触,能够抑 制击打声音的产生,并能够抑制第二凸轮的磨损。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即使在第二凸轮向第一凸轮接近移动的中途凸轮抵 接部与倾斜面抵接,也能够防止第二凸轮向远离第一凸轮的一侧返回,凸轮抵接部的抵接 部位不会从倾斜面向排气侧第一凸轮侧移动,能够防止击打声音的产生。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通过将凸轮轴的轴线与倾斜面所成的角度设定为15 度 25度,能够阻止第二凸轮的轴向宽度极力扩大,并且防止击打声音的产生。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由于第一及第二基圆部以沿着将凸轮轴的轴线作为中心 的同一半径的圆弧的方式形成,因此在凸轮抵接部与第一及第二基圆部中的任一个抵接的 状态下,第二凸轮轴向移动时不会产生击打声音。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由于倾斜面的第一凸轮侧的端缘位于比第一凸轮的外周 中的与倾斜面对应的部分靠凸轮轴的半径方向内方的位置,因此在凸轮抵接部与倾斜面抵 接的状态下使第二凸轮从动作位置向非动作位置移动时,凸轮抵接部不会从倾斜面向第一 凸轮侧具有高低差地落下。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特征,由于以沿着假想圆锥面的方式形成倾斜面,该假想圆锥 面以凸轮轴的轴线上的一点为顶点,且在比第二基圆部的外周面靠半径方向内方的位置与 第二凸轮的第一凸轮侧端面交叉,因此能够实现第一及第二基圆部形成为同一半径的圆弧 状且倾斜面的第一凸轮侧的端缘位于比第一基圆部靠凸轮轴的半径方向内方的位置的结 构,以使在倾斜面与第二基圆部之间不会产生高低差。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特征,由于在作为凸轮抵接部的辊的至少第二凸轮侧端部外周 缘形成有与第二凸轮的倾斜面对应地倾斜的倒角部,因此辊不会与第二凸轮点接触,能够 减小辊对第二凸轮的接触面压力从而抑制第二凸轮山部的磨损。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特征,第一凸轮为排气凸轮,第二凸轮为废气再循环用凸轮,由 此,在使第二凸轮与凸轮抵接部抵接的状态下,通过废气激活混合气在燃烧室内的的燃烧, 能够实现NOx排出量的降低、发动机输出的提高及燃料利用率的提高等。


图1是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图2是从与图1相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发动机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图3是图2的3-3线剖视图。图4是图3的4箭头所示部分放大图。图5是表示吸气阀及排气阀的开阀提升特性(開弁'J 7卜特性)的图。图6是图4的6-6线剖视图。图7是图2的7向视图。图8是图7的8-8线剖视图。图9是图4的9-9线剖视图。图10是排气侧第二凸轮的立体图。图11是将排气侧第一及第二凸轮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图12是实施例2的排气侧第二凸轮的立体图。符号说明25作为发动机阀的排气阀
27 阀簧31作为第一凸轮的排气侧第一凸轮31a第一基圆部31b第一凸轮山部32凸轮轴33作为第二凸轮的排气侧第二凸轮33a第二基圆部33b第二凸轮山部39作为凸轮从动件的排气侧摇臂55驱动机构56作为凸轮抵接部的辊56a倒角部62作为施力构件的螺旋弹簧64作为致动器的螺线管71A、71B 倾斜面72假想圆锥面E发动机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例1]参照图1 图1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首先,在图1中,在该机动二轮车的车架F 上搭载有发动机E及燃料箱T,在车架F前端经由前叉1支承前轮Wf,前叉1在上部与转向 车把2连结,在车架F的大致中央部枢轴支承连结有支承后轮Wr的能够上下摆动摆臂SA, 在摆臂SA与车架F之间设置有后缓冲器R。另外,发动机E的驱动力经由链传动机构4传 递到后轮Wr。车架F具备将所述前叉1支承为能够转向的头管H ;从该头管H向下方延伸而通 过所述发动机E的前方的向下管DT ;从所述头管H向后下延伸而通过发动机E的上方及后 方并向下方延伸的主车架MF;前端固接于该主车架MF的中间部而向后方延伸的座椅管ST ; 将该座椅管ST的中间部及主车架MF的后部之间连结的后管BT。在所述主车架MF的后部 及所述向下管DT的下部之间支承有发动机E,在座椅管ST上支承有串列型的座椅S。在图2及图3中,所述发动机E的发动机主体10通过将曲轴箱11、气缸体12、气 缸盖13及气缸盖罩14相互结合而构成,气缸体12具有使活塞15滑动自如地嵌合的气缸 筒16且气缸体12与曲轴箱11结合,在与所述气缸体12之间形成面向所述活塞15的顶部 的燃烧室17的气缸盖13与气缸体12结合,气缸盖罩14从与所述气缸体12相反的一侧与 所述气缸盖13结合。并且,在气缸盖13及气缸盖罩14之间夹设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密封 圈9。在所述气缸盖13上设置有在气缸盖13的一侧面开口的吸气口 18和在气缸盖13 的另一侧面开口的排气口 19,形成与所述吸气口 18相通的吸气通路20的吸气管21与所述气缸盖13连接,且在该吸气管21上附设有燃料喷射阀22。另外,在所述气缸盖13上配设有能够进行开闭动作的吸气阀M和排气阀25,吸 气阀M切换所述吸气口 18与所述燃烧室17之间的连通、隔断,排气阀25切换所述排气口 19与所述燃烧室17之间的连通、隔断,吸气阀M及排气阀25被阀簧沈、27向闭阀方向施 力。并且,在所述气缸盖13上安装有前端面向所述燃烧室17火花塞23。同时参照图4,所述吸气阀M及所述排气阀25是由收容在气门传动室观中的气 门传动机构四进行开闭驱动的阀,其中,气门传动室观形成在所述气缸盖13与所述气缸 盖罩14之间,该气门传动机构四具备凸轮轴32,其配置在所述吸气阀M及排气阀25之 间,且设置有吸气凸轮30及排气侧第一凸轮31 ;排气侧第二凸轮33,其凸轮轮廓与排气侧 第一凸轮31不同,且在所述凸轮轴32的外周能够沿轴向移动而不能相对旋转地安装于所 述凸轮轴32 ;吸气侧及排气侧摇臂轴36、37,它们具有与所述凸轮轴32平行的轴线且支承 于气缸盖14 ;吸气侧摇臂38,其从动于所述吸气凸轮30,并摆动自如地支承于吸气侧摇臂 轴36,从而驱动吸气阀M开闭;排气侧摇臂39,其从动于所述排气侧第一凸轮31或所述排 气侧第二凸轮33,且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排气侧摇臂轴37,从而驱动排气阀25开闭,所述气 门传动机构四由气缸盖13支承。在所述气缸盖13上一体地设置有具有第一轴承孔40的第一支承部42和具有与 第一轴承孔40同轴的第二轴承孔41的第二支承部43。所述凸轮轴32的一端部在与第一 轴承孔40的内周之间夹设有第一球轴承44而由第一支承部42支承为能够旋转,所述凸轮 轴32的靠另一端的部分旋转自如地贯通第二轴承孔41,在第二轴承孔41的内周与凸轮轴 32之间夹设有第二球轴承45。于是,凸轮轴32压入第一及第二球轴承44、45的内圈,所述 吸气凸轮30及所述排气侧第一凸轮31以吸气凸轮30配置于第一球轴承44侧且排气侧第 一凸轮31配置在第二球轴承45侧的方式在第一及第二球轴承44、45之间与所述凸轮轴32 一体地形成,排气侧第二凸轮33在与所述吸气凸轮30之间夹着排气侧第一凸轮31的位置 安装于所述凸轮轴32。来自未图示的曲轴的旋转动力经由定时传动机构47传递到所述凸轮轴32,该定 时传动机构47通过在从动链轮48和驱动链轮(未图示)上卷挂环状的凸轮轴传动链50 而构成,其中,从动链轮48固定在所述凸轮轴32从第二球轴承45突出的端部上,驱动链轮 固定设置在所述曲轴上,凸轮轴传动链50能够行进地收纳在跨气缸体12、气缸盖13及气缸 盖罩14而形成的链行进通路51内。观察图2,所述吸气凸轮30具有以所述凸轮轴32的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基圆 部30和以比该基圆部30a更向外侧方突出的方式连结基圆部30a的周向两端之间的凸轮 山部30b,所述排气侧第一凸轮31具有以所述凸轮轴32的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状的第一基圆 部31a和以比第一基圆部31a更向外侧方突出的方式连结第一基圆部31a的周向两端间的 第一凸轮山部31b,所述吸气凸轮30及排气侧第一凸轮31以所述凸轮山部30b及第一凸轮 山部31b的相位彼此错开的方式固接于所述凸轮轴32。在通过所述吸气侧摇臂轴36支承为能够摆动的吸气侧摇臂38的一端部上轴支承 有与吸气凸轮30滚动接触的辊52,与吸气阀M的杆端2 抵接的挺杆螺钉53能够调节进 退位置地螺合于该吸气侧摇臂36的另一端部。在通过所述排气侧摇臂轴37支承为能够摆动的排气侧摇臂39的一端部上轴支承有作为凸轮抵接部的辊56,且该辊56能够与所述排气侧第一凸轮31及排气侧第二凸轮33 滚动接触,与排气阀25的杆端2 抵接的挺杆螺钉M能够调节进退位置地螺合于该排气 侧摇臂39的另一端部。于是,所述排气侧第一凸轮31在沿着所述凸轮轴32的轴线的方向 上在与所述排气侧摇臂39的辊56对应的位置固定于所述凸轮轴32。所述排气侧第二凸轮33在接近所述排气侧第一凸轮31而与排气侧摇臂39的辊 56抵接的动作位置(由图3及图4的实线所示的位置)和远离所述排气侧第一凸轮31而 避免与所述排气侧摇臂39的辊56抵接的非动作位置(由图4的虚线所示的位置)之间能 够沿所述凸轮轴32的轴线方向移动,且不能绕该凸轮轴32的轴线相对转动地嵌合安装、支 承于凸轮轴32的外周。所述排气侧第二凸轮33是驱动所述排气阀25开阀以使从燃烧室17排出的废气 (排if ^ )的一部分返回燃烧室17的废气再循环用凸轮,其具有以所述凸轮轴32的轴线为 中心的圆弧状的第二基圆部33a和从所述凸轮轴32的轴向观察时以位于比排气侧第一凸 轮31的外周面靠外侧方的方式从第二基圆部33a向外侧方突出的第二凸轮山部33b,排气 侧第二凸轮33的第二基圆部33a及排气侧第一凸轮31的第一基圆部31a以沿着将所述凸 轮轴32的轴线作为中心的同一半径的圆弧的方式形成。同时参照图5,所述排气侧第二凸轮33的第二凸轮山部33b以与吸气凸轮30中 的凸轮山部30b的闭阀终期对应的相位从第二基圆部33a略微突出,第二凸轮山部33b的 周向两端以描绘平滑的曲线的方式与第二基圆部33a相连。于是,排气侧第二凸轮33移动 到与排气侧摇臂39的辊56抵接的动作位置时,排气侧摇臂39在排气侧第一凸轮31的第 一凸轮山部31b的作用下转动而对排气阀25进行开阀动作后,与排气侧第一凸轮31的第 一基圆部31a抵接而保持闭阀状态,但在吸气阀M进行闭阀动作时的终期,排气侧摇臂39 在排气侧第二凸轮33的第二凸轮山部33b的作用下略微转动而使排气阀25略微开阀。由 此,在压缩行程中能够使排气阀25暂时开阀,通过废气激活混合气在燃烧室17内的燃烧, 实现NOx排出量的降低、发动机输出的提高及燃料利用率的提高等。另一方面,在排气侧第二凸轮33移动到避免与排气侧摇臂39的辊56接触的非动 作位置时,仅通过排气侧第一凸轮31驱动排气侧摇臂39转动,排气阀25以与排气侧第一 凸轮31的凸轮轮廓对应的动作方式进行开闭动作。即,能够通过排气侧第二凸轮33沿着 凸轮轴32的轴线方向的移动来切换与排气侧第一凸轮31的凸轮轮廓对应的排气阀25的 开闭动作方式、与排气侧第一凸轮31的凸轮轮廓对应而进行开闭动作且在本来闭阀的时 期能够得到暂时的开阀状态的排气阀25的动作方式。所述凸轮轴32具有同轴的中心孔57而形成为中空,在从动链轮48上设置有与所 述中心孔57对应的中心孔48a。另外,在凸轮轴32上的所述从动链轮48相反侧同轴地螺 合有封闭所述中心孔57的端部的螺栓58。排气侧第二凸轮33与施加沿着凸轮轴32的轴向的驱动力的驱动机构55连结,该 驱动机构55具备施加将排气侧第二凸轮33向排气侧第一凸轮31侧按压的按压力的作为 致动器的螺线管64 ;对排气侧第二凸轮33朝向该螺线管64施加的按压力的相反侧施力的 作为施力构件的螺旋弹簧62。在一端部具有同轴的与所述螺栓58对置的小径轴部59a的杆59能够轴向移动地 同轴地插入所述凸轮轴32的所述中心孔57,杆59的另一端从所述从动链轮48突出。
另外,在配置有排气侧第二凸轮33的部分的所述凸轮轴32上,如图6所示,连结 所述中心孔57的内周面及所述凸轮轴32的外周面间且沿所述凸轮轴32的轴向较长地延 伸的一对引导孔60、60具有与所述中心孔57的轴线C正交的轴线而设置在凸轮轴32上, 在凸轮轴32的外周安装成能够轴向移动的所述排气侧第二凸轮33及所述杆59贯通所述 引导孔60…且通过在引导孔60…内在沿着所述轴线C的方向上滑动的单一的连结销61连 结。在所述杆59及所述螺栓58之间压缩设置有围绕所述杆59的小径轴部59a的螺 旋弹簧62,杆59被所述回动弹簧62向使所述排气侧第二凸轮33位于非动作位置侧施力。同时参照图7及图8,所述曲轴箱11、气缸体12及气缸盖13通过螺合于曲轴箱 11的多根、例如四根贯穿螺栓68、68···紧固,气缸盖罩14在与气缸盖13之间夹设有由弹性 材料构成的密封圈9的状态下通过多根、例如两根螺栓90、90紧固于气缸盖13,在各螺栓 90…及气缸盖罩14之间夹装有弹性构件89…。在从所述从动链轮48突出的所述杆59的另一端部连接有转动杆67,该转动杆67 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支承轴66,该支承轴66支承于所述气缸盖13及所述气缸盖罩14。在所述气缸盖13上一体地设置有轴支承部92,该轴支承部92具有使所述支承轴 66的一端部压入的有底的压入孔91,在所述气缸盖罩14上与所述气缸盖13侧的轴支承部 92对应而设置有具有用于嵌合、支承所述支承轴66的另一端部的支承孔93。所述转动杆67 —体地具有使所述支承轴66贯通且分别与所述气缸盖13及所述 气缸盖罩14的轴支承部92、94滑动接触的一对基板部67a、67b ;将上述的基板部67a、67b 之间连结的连结板部67c ;从该连结板部67c的靠所述气缸盖13侧的部分向所述杆59侧 延伸且前端部与所述杆59抵接的臂部67d ;从所述连结板部67c的靠所述气缸盖罩14的 部分向与气缸盖13相反的一侧延伸的致动器连结臂部67e。并且,与在除所述气缸盖罩14以外的发动机主体10上设置的凸轮轴传动链通路 51对应而在所述气缸盖罩14上设置有开口部95,所述转动杆67的致动器连结部67e贯通 所述开口部95而从气门传动室观向外方突出。另一方面,在与所述开口部95对应的部分的所述气缸盖罩14的外表面一体地突 出设置有向外方突出的突部14a,在该突部1 上设置有使所述开口部95在中间部开口的 圆形孔96,该圆形孔96具有与平行于所述支承轴66、所述凸轮轴32及所述杆59的轴线的 平面相正交的轴线。气密地闭塞所述圆形孔96的一端的盖构件97螺合于所述突部14a,并且所述螺线 管64的安装板98以气密地封闭所述圆形孔96的另一端的方式通过一对螺栓99、99紧固 于所述突部14a。于是,如图8所示,螺线管64在从沿着所述气缸盖13及所述气缸盖罩14 的结合方向69的方向观察时以该螺线管64的整体与所述气缸盖罩14重合的方式、即螺线 管64不从气缸盖罩14向外侧伸出的方式安装于气缸盖罩14的突部14a。此外,在所述突 部14a的附近的所述气缸盖罩14上一体地设置有向侧方伸出的被紧固部14b,该被紧固部 14b通过螺栓100紧固于所述气缸盖13,在螺栓100及被紧固部14b间夹设有与夹设在所 述螺栓90…与气缸盖罩14之间的所述弹性构件89…同样的弹性构件(未图示)。即气缸 盖罩14通过两根螺栓90…和插通于配置在螺线管64的附近的被紧固部14b中的螺栓100 而紧固于气缸盖13。
所述气缸盖罩14的突部14a和以封闭在该突部14a设置的圆形孔66的两端的方 式固定于所述突部14a的盖构件97及安装板98形成经由所述开口部95与所述气门传动 室观相通的调节室101。所述螺线管64具有输出轴65,该输出轴65具有与所述杆59的轴线正交且与通过 所述支承轴66的轴线的平面平行的轴线,且该输出轴65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该输出轴65 进入所述调节室101内,所述转动杆67中的致动器连结部67e的前端部在所述调节室101 内与所述输出轴65连接。此外,在所述致动器连结部67e的前端部以收容于所述调节室101的方式设置有 调节转动杆67伴随所述螺线管64的动作的转动量的调节机构102。所述调节机构102包括固接于所述致动器连结部67e的前端部的焊接螺母103 ; 与该焊接螺母103螺合且贯通致动器连结部67e的挺杆螺钉104 ;与该挺杆螺钉104螺合 且与所述焊接螺母103抵接、卡合的止动螺母105,其中,所述挺杆螺钉104与所述输出轴 65的前端抵接。于是,通过将所述止动螺母105放松能够调节挺杆螺钉104的轴向进退位 置,由此,能够调节与螺线管64的动作对应的所述转动杆67的转动量即杆59的移动量。从而,当所述螺线管64因通电而被励磁时,输出轴65的突出量变大,由此所述转 动杆67转动,杆59抵抗螺旋弹簧62的弹力而沿轴向移动,从而排气侧第二凸轮33向接近 排气侧第一凸轮31的动作位置移动,当所述螺线管64变为非通电状态时,杆59在螺旋弹 簧62的弹力的作用下沿轴向移动,从而排气侧第二凸轮33向远离排气侧第一凸轮31的非 动作位置移动。同时参照图9及图10,在排气侧第二凸轮33中的第二凸轮山部3 的排气侧第一 凸轮31侧的侧面形成有倾斜面71A,该倾斜面7IA以随着朝向排气侧第一凸轮31侧而成为 沿着凸轮轴32的半径方向的内方位置的方式倾斜。另外,在图9及图10中,为了使倾斜面 7IA明了,施加斜线表示倾斜面71A,而并不是表示其为截面。此外,在排气侧第二凸轮33为了从非动作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而向排气侧第一 凸轮31接近移动的中途,如图11所示,在排气侧摇臂39的辊56与所述倾斜面71A抵接 时,从阀簧27经由排气阀25及所述排气侧摇臂39的所述辊56作用于排气侧第二凸轮33 的弹力的轴向分力Fl (参照图4)、由螺旋弹簧62产生的弹力F2(参照图4)朝向非动作位 置侧作用于排气侧第二凸轮33,螺线管64施加的按压力朝向动作位置侧作用于排气侧第 二凸轮33,但将倾斜面71A的倾斜角度设定为所述轴向分力Fl及弹力F2的和小于螺线管 63施加的按压力,所述凸轮轴32的轴线与所述倾斜面71A所成的角度α设定为5度 45 度,优选设定为15度 25度。在此,若使所述角度α小,则通过所述辊56与倾斜面71Α抵接而作用于排气侧第 二凸轮33的所述轴向分力变小,因此优选,但是若该角度过小,则沿着凸轮轴32的轴向的 排气侧第二凸轮33的宽度变得过大,因此所述角度α设定为5度以上,优选设定为15度 以上。另外,若所述角度α变大,则通过所述辊56与倾斜面71Α抵接而作用于排气侧第二 凸轮33的所述轴向分力变大,因此所述角度α设定为45度以下,优选设定为25度以下。另外,所述倾斜面7IA的排气侧第一凸轮31侧的端缘71Aa配置在比排气侧第一 凸轮31的外周中的与所述倾斜面71A对应的部分靠凸轮轴32的半径方向内方的位置,所 述倾斜面71A以沿着假想圆锥面72的方式遍及排气侧第二凸轮33的整周形成,该假想圆锥面72以所述凸轮轴32的轴线上的一点为顶点,且在比第二基圆部33a的外周面靠半径 方向内方的位置与排气侧第二凸轮33的排气侧第一凸轮31侧端面交叉。另外,在轴支承于所述排气侧摇臂39的辊56的至少排气侧第二凸轮33侧端部外 周缘、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辊56的轴向两端部外周缘形成有与所述倾斜面71A对应地倾斜的 倒角部56a、56a。接下来,对该实施例1的作用进行说明,排气侧第一凸轮31为用于在发动机E的 排气行程中将排气阀25开阀的排气凸轮,排气侧第二凸轮33为用于在发动机E的压缩行 程中将排气阀25暂时开阀的废气再循环用凸轮,因此,在使排气侧第二凸轮33与辊56抵 接的状态下,通过废气激活混合气在燃烧室17内的燃烧,能够实现NOx排出量的降低、发动 机输出的提高及燃料利用率的提高等。并且,在设置于排气侧第二凸轮33的第二凸轮山部33b的排气侧第一凸轮31侧 的侧面形成有倾斜面71A,该倾斜面7IA以随着朝向排气侧第一凸轮31侧而成为沿着凸轮 轴32的半径方向的内方位置的方式倾斜,因此,即使在为了与排气侧摇臂39的辊56抵接 而使排气侧第二凸轮33移动的中途,所述辊56与第二凸轮山部3 抵接,且通过由辊56 作用于排气侧第二凸轮33的力使排气侧第二凸轮33向远离排气侧第一凸轮31的一侧移 动,所述辊56也仅以与倾斜面71A抵接并与排气侧第一凸轮31抵接的方式滑动,因此,不 会因辊56的落下导致该辊56与排气侧第一凸轮31冲击性地接触,能够抑制击打声音的产 生并同时抑制排气侧第二凸轮33的磨损。另外,驱动机构55具备施加将排气侧第二凸轮33向排气侧第一凸轮31侧按压的 按压力的螺线管64、对排气侧第二凸轮33朝向该螺线管64施加的按压力的相反侧施力的 螺旋弹簧62,由于倾斜面71A的倾斜角度设定为,在排气侧第二凸轮33向排气侧第一凸轮 31接近移动的中途所述辊56与所述倾斜面71A抵接时,从阀簧27经由排气阀25及排气侧 摇臂39的辊56而作用于排气侧第二凸轮33的弹力的轴向分力和所述螺旋弹簧62施加的 作用力的和小于所述螺线管64施加的按压力,因此,即使在排气侧第二凸轮33向排气侧第 一凸轮31接近移动的中途辊56与倾斜面71A抵接,也能够防止排气侧第二凸轮33向远离 排气侧第一凸轮31的一侧返回,辊56的抵接部位不会从倾斜面7IA向排气侧第一凸轮31 侧移动,能够防止击打声音的产生。另外,通过将凸轮轴32的轴线与倾斜面71A所成的角度α设定为15度 25度, 能够阻止排气侧第二凸轮33的轴向宽度极力扩大,并且防止击打声音的产生。另外,由于排气侧第一凸轮31的第一基圆部31及排气侧第二凸轮33的第二基圆 部33a以沿着将凸轮轴32的轴线作为中心的同一半径的圆弧的方式形成,因此在辊56与 第一及第二基圆部31a、33a中的任一个抵接的状态下,排气侧第二凸轮33轴向移动时都不 会产生击打声音。另外,由于倾斜面7IA的排气侧第一凸轮31侧的端缘71Aa位于比排气侧第一凸 轮31的外周中的与倾斜面71A对应的部分靠凸轮轴32的半径方向内方的位置,因此在辊 56与倾斜面71A抵接的状态下使排气侧第二凸轮33从动作位置向非动作位置移动时,辊 56不会从倾斜面7IA向排气侧第一凸轮31侧具有高低差地落下。另外,由于以沿着假想圆锥面72的方式形成倾斜面71A,该假想圆锥面72以凸轮 轴32的轴线上的一点为顶点,且在比第二基圆部33a的外周面靠半径方向内方的位置与排气侧第二凸轮33的排气侧第一凸轮31侧端面交叉,因此能够实现第一及第二基圆部31a、 33a形成为同一半径的圆弧状且倾斜面71A的排气侧第一凸轮31侧的端缘71Aa位于比第 一基圆部31a靠凸轮轴32的半径方向内方的位置的结构,以使在倾斜面71A与第二基圆部 33a之间不会产生高低差。此外,由于在辊56的至少排气侧第二凸轮33侧端部外周缘形成有与排气侧第二 凸轮33的倾斜面7IA对应地倾斜的倒角部56a,因此辊56不会与排气侧第二凸轮33点接 触,能够减小辊56对排气侧第二凸轮33的接触面压力,从而抑制第二凸轮山部33b的磨 损。[实施例2]参照图12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对与实施例1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 照符号而图示,省略详细的说明。在排气侧第二凸轮33的排气侧第一凸轮31 (参照实施例1)侧的侧面形成有倾斜 面71B,且该倾斜面71B以随着朝向排气侧第一凸轮31侧而成为沿着凸轮轴32 (参照实施 例1)的半径方向的内方位置的方式倾斜。该倾斜面71B以排气侧第二凸轮33的外周面为 基准且遍及排气侧第二凸轮33的整周形成为同一宽度,所述凸轮轴32的轴线与所述倾斜 面71B所成的角度α设定为5度 45度,优选设定为15度 25度。通过这样的实施例2,不会因辊56 (参照实施例1)落下导致该辊56与排气侧第一 凸轮31冲击性地接触,能够抑制击打声音的产生。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 明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在实施方式中对发动机阀为排气阀2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发动机阀为吸 气阀M的情况也同样适用于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其中,与被阀簧07)向闭阀方向施加弹力的发 动机阀0 连动、连结且设置有凸轮抵接部(56)的凸轮从动件(39)配置在沿着凸轮轴 (32)的轴线的固定位置,具有第一基圆部(31a)及从第一基圆部(31a)向外侧方突出的第 一凸轮山部(31b)的第一凸轮(31)能够与所述凸轮抵接部(56)抵接地固定于所述凸轮轴(32),第二凸轮(3 能够在能够向所述凸轮抵接部(56)抵接而接近第一凸轮(31)的动作 位置和不能向所述凸轮抵接部(56)抵接而远离第一凸轮(31)的非动作位置之间轴向移动 且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地支承于所述凸轮轴(32),该第二凸轮(3 具有第二基圆部(33a) 及从所述凸轮轴(3 的轴向观察时以位于比第一凸轮(31)的外周面靠外侧方的方式从第 二基圆部(33a)向外侧方突出的第二凸轮山部(3 ),施加沿着所述凸轮轴(3 的轴向的 驱动力的驱动机构(5 与第二凸轮(3 连结,所述发动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的特征在 于,在第二凸轮山部(33b)的第一凸轮(31)侧的侧面形成有倾斜面(71A、71B),所述倾斜 面(71A、71B)以随着朝向第一凸轮(31)侧而成为沿着所述凸轮轴(32)的半径方向的内方 位置的方式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5 具备致动器(64)和施力构件(62),该致动器(64)施加将第二凸轮(33)向第一凸轮(31)侧按压的按压力,该施力构件(6 朝向该致动器(64)施加的按压 力的相反侧对第二凸轮(3 施力,所述倾斜面(71A、71B)的倾斜角度设定为,在第二凸轮 (33)向第一凸轮(31)接近移动的中途所述凸轮抵接部(56)与所述倾斜面(71A、71B)抵接 时,从所述阀簧(XT)经由所述发动机阀0 及所述凸轮从动件(39)的凸轮抵接部(56) 而作用于第二凸轮(33)的弹力的轴向分力及所述施力构件(62)施加的作用力的和小于所 述致动器(64)施加的按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轴(32)的轴线与所述倾斜面(71A、71B)所成的角度设定为15度 2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基圆部(31a)及第二基圆部(33a)以沿着将所述凸轮轴(32)的轴线作为中心的同一半径的圆弧的方式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71A、71B)的第一凸轮(31)侧的端缘配置在比第一凸轮(31)的外周中的 与所述倾斜面(71A、71B)对应的部分靠所述凸轮轴(3 的半径方向内方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71A)以沿着假想圆锥面(7 的方式遍及第二凸轮(3 的整周形成,所 述假想圆锥面以所述凸轮轴(3 的轴线上的一点为顶点,且在比第二基圆部(33a) 的外周面靠半径方向内方的位置与第二凸轮(3 的第一凸轮(31)侧端面交叉。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抵接部为轴支承于所述凸轮从动件(39)的辊(56),在该辊(56)的至少第二 凸轮(3 侧端部外周缘形成有与所述倾斜面(71A、71B)对应地倾斜的倒角部(56a)。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阀为排气阀(25),第一凸轮(31)为用于在发动机(E)的排气行程中将所述排气阀05)开阀的排气凸轮,第二凸轮(33)为用于在发动机(E)的压缩行程中将所述排 气阀05)暂时开阀的废气再循环用凸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其中,在与被向闭阀方向施加弹力的发动机阀连动、连结的凸轮从动件中设置有能够与第一及第二凸轮抵接的凸轮抵接部,在该装置中,在第二凸轮向近接第一凸轮侧移动时,防止凸轮抵接部冲击第一凸轮,且防止击打声音的产生。第一凸轮(31)固定于凸轮轴(32),第二凸轮(33)能够在能够向凸轮抵接部(56)抵接而接近第一凸轮(31)的动作位置和不能向凸轮抵接部(56)抵接而远离第一凸轮(31)的非动作位置之间轴向移动且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地支承于凸轮轴(32),在第二凸轮山部(33b)的第一凸轮侧的侧面形成有倾斜面,该倾斜面以随着朝向第一凸轮侧而成为沿着凸轮轴的半径方向的内方位置的方式倾斜。
文档编号F01L13/00GK102080585SQ201010543880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7日
发明者中沟大和, 千叶一彦, 寺田保男, 山西辉英, 藤原一夫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