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共同燃烧室的多活塞式内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1369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共同燃烧室的多活塞式内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尤其是涉及具有共同燃烧室的多活塞式内燃机。
背景技术
内燃机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多用于汽车等交通工具或其他工具的引擎,活塞式内燃机是利用汽油汽或者柴油柴燃料产生压力的。活塞都在气缸内,燃料一空气混合物被注入其内,然后被点燃。热气膨胀,推动活塞向后运动。活塞的这种直线运动通过连杆和曲轴转换成圆周运动。产生是能量转化为其他的能量或者速度,满足人们的需求。当今社会能源紧张,人们都想提高燃料的利用率,但是现在市场上使用的内燃机对燃料的利用率低,造成了燃料的大大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共同燃烧室的多活塞式内燃机,该内燃机结构简单,对燃料的利用率高,大大节约了燃料。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具有共同燃烧室的多活塞式内燃机, 包括内部中空且设置有飞轮的油底壳、内部设置有活塞的若干气缸,所述气缸一端与油底壳内部连通,另一端相互连通构成同一个燃烧室。所述活塞通过对应的曲柄连杆机构与设置在油底壳中的对应飞轮连接。所述燃烧室上设置有与其内部相通的进气口和排气口以及点火器。所述飞轮上设置有与飞轮同心的转动轮,所述转动轮上连接有转轴。所述转动轮通过皮带与转轴连接。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内燃机结构简单,对燃料的利用率高,大大节约了燃料。

图1是压缩压缩到最大行程状态示意图;图2是燃烧过程示意图;图3是活塞返回到最大行程状态示意图;图4是排气过程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 一油底壳;2—飞轮;3—皮带;4一转轴;5—转动轮;6—曲柄连杆机构;7—活塞;8—燃烧室;9一进气口 ;10—点火器;11 一排气口 ;12— 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0016]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具有共同燃烧室的多活塞式内燃机,包括内部中空且设置有飞轮2的油底壳1、内部设置有活塞7的若干气缸12,所述气缸12 —端与油底壳 1内部连通,另一端相互连通构成同一个燃烧室8。
所述活塞7通过对应的曲柄连杆机构6与设置在油底壳1中的对应飞轮2连接。所述燃烧室8上设置有与其内部相通的进气口 9和排气口 11以及点火器10。所述飞轮2上设置有与飞轮2同心的转动轮5,所述转动轮5上连接有转轴4。 所述转动轮5通过皮带3与转轴4连接。四冲程的工作原理转轴4转动,通过皮带3带动转动轮5转动,转动轮5带动飞轮2转动,飞轮2带动曲柄连杆机构6运动,曲柄连杆机构6运动带动活塞7在气缸12中沿着汽缸12壁做往复运动;图1是活塞7在最大行程阶段,在飞轮2的惯性作用下,活塞7 沿着汽缸12壁运动,燃烧室8内压力不足,进气口 9打开,排气口 11关闭,吸入空气与燃料的混合物进入燃烧室8,到达图3的活塞7压缩到最大行程处,进气口 9关闭,两边气缸12 内的活塞7同时压缩,带动飞轮2转动,到达图1所示活塞7的最大行程处,燃烧室8内的混合物由于温度高,通过点火器10点燃,燃烧产生的能量将活塞7反向推动,带动飞轮2转动,如图2所示,在到达图3所示后,排气口 11打开,然后将燃烧后的废气通过排气口 11排出燃烧室8,同时在飞轮2惯性的带动下活塞7进入图4到图1的位置,开始下个循环过程。采用共同的燃烧室8,能够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提高燃料的利用率,节约了燃料。采取上述方式,就能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具有共同燃烧室的多活塞式内燃机,包括内部中空且设置有飞轮(2)的油底壳(1)、 内部设置有活塞(7)的若干气缸(1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2)—端与油底壳(1)内部连通,另一端相互连通构成同一个燃烧室(8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共同燃烧室的多活塞式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7) 通过对应的曲柄连杆机构(6)与设置在油底壳(1)中的对应飞轮(2)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共同燃烧室的多活塞式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 (8)上设置有与其内部相通的进气口(9)和排气口(11)以及点火器(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共同燃烧室的多活塞式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2) 上设置有与飞轮(2)同心的转动轮(5),所述转动轮(5)上连接有转轴(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共同燃烧室的多活塞式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轮 (5)通过皮带(3)与转轴(4)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共同燃烧室的多活塞式内燃机,包括内部中空且设置有飞轮的油底壳、内部设置有活塞的若干气缸,所述气缸一端与油底壳内部连通,另一端相互连通构成同一个燃烧室。该内燃机结构简单,对燃料的利用率高,大大节约了燃料。
文档编号F02B23/08GK202065052SQ20112019406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0日
发明者代庭田 申请人:代庭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