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507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气消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降低大功率柴油机排气噪声的
消声装置。
背景技术
大功率的柴油机在工作时,因排气而产生很大的噪声,影响操作者及周围人员的工作及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环境噪声污染。常见的排气消声器均有一个相当复杂的几何形状,制造困难,成本高,同时有些消声器用玻璃纤维作为消声材料,时间长了纤维容易堵塞、老化,失去作用,消声效果随之下降。本实用新型是一个圆筒形排气消声装置,该装置均由金属薄板制成,避免了上述缺点,并具有良好的消声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果好的排气消声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排气消声装置,是一个全密闭的圆柱形筒状体的膨胀室,外径250 毫米,总长850毫米,均用1至2毫米钢板制成。在距进气口 600毫米处有一个隔层,将膨胀室分割为第一、第二膨胀室。其中1是进气口,此口与发动机排气管相连,位于消声器底板的中央;2是一伸入管,与进气口相连接,伸入到第一膨胀室3内;5是中间隔板,其上有四个沿圆周分布的短管4,与隔板5制成一体,短管4分布在直径为160毫米的圆周上;6是第二膨胀室。进气口 1和大型柴油机的发动机排气管连接,直径略大于进气管2的直径。伸入管2探入第一膨胀室300毫米,直径为70毫米。短管4沿直径为160毫米的圆周分布,长70毫米,外径35毫米。排气管7探入第二膨胀室内约100毫米,外径60毫米,伸出筒状体的膨胀室外约 200毫米。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需使用玻璃纤维或类似材料,与其它消声器相比较,该装置在流体动力学(发动机功率损失)和声学(音响效果)两个方面具备良好的性能,并具有良好的消声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排气消声装置图。图中1、进气口,2、伸入管,3、第一膨胀室,4、短管,5、隔板,6、第二膨胀室,7、排气管。图2为隔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排气消声器装置,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将大型柴油机的发动机排气管和该实用新型的进气口 1相连接,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经伸入管2进入第一膨胀室3,气体第一次膨胀,然后废气通过四个短管4进入第二膨胀室6,气体进一步膨胀,最后从排气管7排除。以上过程可以看出,该装置采用了气体两级膨胀有效的降低噪声,并在隔板5上采用小孔消声原理,分布了四个小段管通过废气。小孔消声的原理是以喷气噪声的频谱为依据的,如果保持喷口的总面积不变而用很多小喷口来代替,当气流经过小孔时、喷气噪声的频谱就会移向高频或超高频,使频谱中的可听声成分明显降低,从而减少对人的干扰和伤害。上述图1所述机构,制造时尺寸误差不得大于1毫米,只要保证制造精度,本消声器就会使大型柴油机车(IlOkW至120kW)的发动机排气消声性能达到最佳状态。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消音效果好、整体强度高、使用故障少、寿命长、有利于发动机动力利用的特点。
权利要求1.一种消声器,其特征是一个全密闭的圆柱形筒状体的膨胀室,外径250毫米,总长 850毫米,均用1至2毫米钢板制成,在距进气口 600毫米处有一个隔层,将膨胀室分割为第一、第二膨胀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声器,其中(1)是进气口,此口与发动机排气管相连, 位于消声器底板的中央;(2)是一伸入管,与进气口相连接伸入在第一膨胀室(3)内;(5) 是中间隔板,其上有四个沿圆周分布的短管,与隔板( 制成一体,分布在直径为160毫米的圆周上;(6)是第二膨胀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消声器,其特征在于,进气口(1)直径略大于伸入管 ⑵的直径,深入管⑵探入第一膨胀室300毫米,直径为7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消声器,短管(4)沿直径为160毫米的圆周分布,长 70毫米,外径35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消声器,排气管(7)探入第二膨胀室内100毫米,外径60毫米,伸出筒状体的膨胀室外200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排气消声装置,是一个全密闭的圆柱形筒状体的膨胀室,用钢板制成。在距进气口600毫米处有一个隔层,将膨胀室分割为第一、第二膨胀室。进气口与发动机排气管相连,位于消声器底板的中央;伸入管与进气口相连接伸入在第一膨胀室内;中间隔板上有四个沿圆周分布的短管,与隔板5制成一体;进气口和大型柴油机的发动机排气管连接。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经伸入管进入第一膨胀室,气体第一次膨胀,然后废气通过四个短管进入第二膨胀室,气体进一步膨胀,最后从排气管排除。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需使用玻璃纤维或类似材料,该装置在流体动力学和声学两个方面具备良好的性能,并具有良好的消声效果。
文档编号F01N13/00GK202300579SQ20112043537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7日
发明者张起祥, 陈可 申请人:湖州师范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