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水雾降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5159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水雾降温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水雾降温器,具体地说是用于发动机降温。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汽车发动机完全依靠风扇散热,风扇又跟发动机转速同步。在夏天高温天气下,汽车在城市低速行驶时散热效果不理想。部分车辆只能打开发动机盖帮助散热,但效果也不是很好。发动机水温过高,水箱的压力就会变大,容易引起水管破裂,严重的甚至引起车辆自燃。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汽车发动机低转速情况下的散热不良问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水雾降温器,该发动机水雾降温器可以在发动机风扇降温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自动为发动机水箱降温。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发动机水雾降温器包括空调蒸发器、水位计、水壶、水泵、水温塞、发动机、发动机出水管、水箱、喷头。空调蒸发器通过第一塑料软管连接水壶,所述水位计安装在水壶内,通过第一导线连接在水壶内的水泵上,水壶通过地线接地, 水位计通过第二导线与水温塞连接,水温塞安装在发动机进水管上,水温塞通过第三导线与电源相连接,发动机与水箱之间通过发动机进水管和发动机出水管相连接;水泵通过第二塑料软管与喷头连接。所述溢流管安装在水壶顶部,当水壶中冷凝水储满时多余水通过溢流管排出。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在发动机低转速的情况下为水箱中的高温水降温,可以实现发动机全工况条件下降温;降温效果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空调蒸发器1、第一塑料软管2、水位计3、水壶4、溢流管5、水泵6、地线7、第一导线8、第二导线9、水温塞10、第三导线11、电源12、发动机13、 发动机出水管14、发动机进水管15、水箱16、喷头17、第二塑料软管18。本实用新型采用空调蒸发器1通过第一塑料软管2连接水壶4,所述水位计3安装在水壶4内,通过第一导线8连接在水壶4内的水泵6上,水壶4通过地线7接地,水位计3通过第二导线9与水温塞10连接,水温塞10安装在发动机进水管14上,水温塞10通过第三导线11与电源12相连接,发动机13与水箱16之间通过发动机进水管14和发动机出水管15相连接;水泵6通过第二塑料软管18与喷头17连接;溢流管5安装在水壶4顶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在图1所示实例中,汽车空调开机后,空调蒸发器1中的冷凝水通过第一塑料软管 2被引流至水壶4内,当安装在水壶4内的水位计3测到水壶4内水位超过一定深度时,水温塞7到水位计10的第二导线9与水位计3到水泵6的第一导线8被接通,此时水泵并不工作。当发动机出水管14中的水温塞10测到水温超过96°C时,电源12到水温塞10的第三导线11就被接通,此时整个控制电路被接通,水泵6开始工作。水泵6工作时将水壶4 中的低温冷凝水通过第二塑料软管18打到喷头17中,以水雾状喷到发动机水箱16上,给水箱16降温。当水温塞10测到发动机出水管14中的水温低于88°C时,或者水壶4内的液面低于一定高度时,整个电路断开,水泵6停止工作。安装在水壶4顶端的溢流管5可防止水壶4中的冷凝水过多,在液面高度超过水壶4高度时向外溢流。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水雾降温器,其特征是包括空调蒸发器(1)、水位计(3)、水壶(4)、水泵(6)、水温塞(10)、发动机(13)、发动机出水管(14)、水箱(16)、喷头(17),空调蒸发器 (1)通过第一塑料软管(2)连接水壶(4),所述水位计(3)安装在水壶(4)内,通过第一导线 (8 )连接在水壶(4)内的水泵(6 )上,水壶(4)通过地线(7 )接地,水位计(3 )通过第二导线 (9 )与水温塞(10 )连接,水温塞(10 )安装在发动机进水管(14 )内,水温塞(10 )通过第三导线(11)与电源(12)相连接,发动机(13)与水箱(16)之间通过发动机进水管(14)和发动机出水管(15)相连接;水泵(6)通过第二塑料软管(18)与喷头(17)连接。
2.根据权利1所述的发动机水雾降温器,其特征是所述水壶(4)顶部安装溢流管(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水雾降温器,具体地说是用于发动机降温。其主要包括空调蒸发器,所述空调蒸发器通过第一塑料软管连接水壶,所述水位计安装在水壶内,通过第一导线连接在水壶内的水泵上,水壶通过地线接地,水位计通过第二导线与水温塞连接,水温塞安装在发动机进水管上,水温塞通过第三导线与电源相连接,发动机与水箱之间通过发动机进水管和发动机出水管相连接;水泵通过第二塑料软管与喷头连接;所述水壶顶端安装溢流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在发动机低转速的情况下为水箱中的高温水降温,可以实现发动机全工况条件下降温;降温效果明显。
文档编号F01P5/10GK202300616SQ20112044266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0日
发明者许伟庆 申请人:许伟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