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机油回流的机油道单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7301阅读:2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止机油回流的机油道单向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机油道中的防止机油回流的机油道单向阀。
背景技术
发动机润滑方式一般分为甩油润滑和强制压力润滑两种,甩油润滑是利用甩油盘把曲轴箱内的飞溅机油甩向润滑油道,它的特点是只要发动机运转就会机油甩出,工作可靠,但润滑压力小,所以一般只在超小型的发动机上使用。大部分发动机都会使用强制压力润滑的方式,即在润滑油路中设置机油泵,机油泵从油底壳把机油吸出再压向发动机的各处润滑油路,这种带有一定压力的机油能保证各处摩擦副得到充分的润滑。但是强制压力润滑方式的缺点是每次起动发动机时,机油泵把油吸出来的时间会滞后,往往是发动机已经运行一两分钟了,润滑油路还没有机油,特别对于机油泵吸油路较长,机油泵安装位置较高的情况,泵油滞后时间就更长,这时如果发动机继续运行而又得不到机油润滑,就会造成干磨,导致连杆瓦、曲轴、活塞的磨损,严重的情况会造成拉瓦、拉缸。造成这种情况的发动 机停机后,垂直机油道内的机油就会回流到油底壳内,每次起动发动机时,机油泵吸油路已无机油,机油泵需要将吸油道腔内的空气全部排完之后才能泵出机油,机油泵吸油道较长及机油泵安装位置较高的情况,泵油时间就会很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发动机润滑油堵住而不会流回油底壳内,而使机油快速泵出并快速为发动机润滑的机油道单向阀。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防止机油回流的机油道单向阀包括密封板、阀体及外壳;阀体设于外壳内,密封板设于外壳的上端,阀体的顶部铆接在密封板的中央。该单向阀垂直安装在发动机机油泵进油道内;密封板是由薄钢板冲制而成,阀体采用了尼龙材料来减轻其重量。本单向阀利用了阀体与密封板的自重来紧贴在外壳上端面,这样使得外壳以上的机油堵住而不会流回油底壳内。单向阀位置基本在油池中,这样就保证了机油泵初次吸油时只需克服阀体与密封板的重力后便可将机油吸出,停机后利用单向阀把机油都密封在油道里,再次启动时机油泵便可以很快就把机油抽到润滑油道。作为优化的方案,所述阀体包括中心阀杆、设于该中心阀杆底部的多片轴向设置的阀瓣,各阀瓣中心对称分布在中心阀杆上。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防止机油回流的机油道单向阀解决了发动机起动时机油上得慢的难题,有效的解决了发动机拉瓦拉缸得问题。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机油道单向阀的剖面视图;图2是图I的俯视图;图3是阀体的结构图;[0011]图4是所述阀体的A-A剖面视图;图5是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I至5,本实施例的防止机油回流的机油道单向阀包括密封板I、阀体2及外壳3,阀体2设于外壳3内,密封板I设于外壳3的上端,阀体2的顶部铆接在密封板I的中央。该单向阀垂直安装在发动机机油泵进油道内,阀体2采用尼龙材料制造,用以减轻其重量,阀体2与密封板I采用热铆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密封板I采用薄钢板冲制而成,该机油道单向阀利用了阀体2与密封板I的自重紧贴在外壳3上端面,使得外壳3以上的机油堵住而不会流回到油底壳内。所述阀体包括中心阀杆21、设于该中心阀杆21底部的多片轴向设置的阀瓣22,各 阀瓣22中心对称分布在中心阀杆21上。所述单向阀安装位置基本在油池中,这样就保证了机油泵初次吸油时只需克服阀体2与密封板I的重力后便可将机油吸出,停机后利用单向阀把机油都密封在油道里,再次启动时机油泵便可以很快就把机油抽到润滑油道。
权利要求1.一种防止机油回流的机油道单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板、阀体及外壳;阀体设于外壳内,密封板设于外壳的上端,阀体的顶部铆接在密封板的中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止机油回流的机油道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中心阀杆、设于该中心阀杆底部的多片轴向设置的阀瓣,各阀瓣中心对称分布在中心阀杆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机油回流的机油道单向阀,其包括密封板、阀体及外壳;阀体设于外壳内,密封板设于外壳的上端,阀体的顶部铆接在密封板的中央。该单向阀垂直安装在发动机机油泵进油道内;密封板是由薄钢板冲制而成,阀体采用了尼龙材料来减轻其重量。本单向阀利用了阀体与密封板的自重来紧贴在外壳上端面,这样使得外壳以上的机油堵住而不会流回油底壳内。单向阀位置基本在油池中,这样就保证了机油泵初次吸油时只需克服阀体与密封板的重力后便可将机油吸出,停机后利用单向阀把机油都密封在油道里,再次启动时机油泵便可以很快就把机油抽到润滑油道。
文档编号F01M1/16GK202732024SQ20122030165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6日
发明者聂向阳, 王文伟 申请人:常州科普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