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45007阅读:97来源:国知局
发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致动器,在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按压切换销构件,将切换销构件的位置切换为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切换销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从凸轮轴的轴线方向观察与气缸盖罩重叠。致动器,在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被配置于相对于凸轮轴与凸轮链条室相反一侧。致动器被配置于发动机的外方。致动器比气缸盖的端部位于气缸盖罩侧的位置。
【专利说明】发动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0002]通过用致动器直接按压连结多个摇臂的销构件能够切换摇臂的连结与非连结的可变气门传动机构众所周知。例如,在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2012 — 77741号所记载的发动机中,在气缸盖与气缸盖罩的配合面上,配置有致动器的驱动轴。致动器被安装于气缸盖与气缸盖罩。另外,由致动器驱动并按压销构件的杆被配置成贯通气缸盖,且由气缸盖支撑。
[0003]在上述的发动机中,通过采用通过致动器直接按压销构件的构造,能够通过简单的机构实现可变气门传动机构。另外,由致动器移动的构件较少且较小,所以对致动器所要求的驱动力也较小。因此,能够将致动器小型化。由此,即使将致动器安装于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的发动机的侧面,也能够抑制发动机大型化。
[0004]另外,在上述的发动机中,不需要用于将致动器的动作向销构件传递的复杂的机构。因此,能够在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将致动器配置于接近销构件的位置。进而,致动器相对于凸轮轴被配置于与凸轮链条相反一侧。因此,与致动器被配置于与凸轮链条相同一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将致动器配置于接近销构件的位置。这样,通过将致动器配置于接近销构件的位置,能够缩短杆的长度。在杆的长度变短时,用于驱动杆的驱动力变小,所以能够将致动器小型化。
[0005]但是,如果将致动器配置于接近销构件的位置,则致动器被配置于接近燃烧室的位置。在该情况下,担心从燃烧室向致动器的热的影响。在上述的发动机中,通过经由安装板将致动器安装于包含气缸盖与气缸盖罩的发动机本体的侧壁,由此来降低自燃烧室的热的影响。然而,经由安装板将致动器安装于气缸盖与气缸盖罩,所以具有发动机大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课题在于一边抑制从燃烧室向致动器的热的影响、一边使搭载了可变气门传动机构的发动机小型化。
[0007]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发动机,是单缸发动机,具备:气缸体、气缸盖、气缸盖罩、凸轮链条、凸轮轴、摇臂轴、第一摇臂、第二摇臂、切换销构件、致动器。
[0008]气缸盖包含燃烧室和相对于燃烧室被配置于与气缸体的气缸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的凸轮链条室。气缸盖被安装于气缸体。气缸盖罩被安装于气缸盖。凸轮链条被配置于凸轮链条室。凸轮轴连结有凸轮链条,由气缸盖支撑。摇臂轴由气缸盖支撑,与凸轮轴平行。第一摇臂由摇臂轴支撑。第二摇臂由摇臂轴支撑,在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配置成与第一摇臂并排。
[0009]切换销构件能够在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移动,被设置成能够移动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切换销构件在第一位置,连结第一摇臂与第二摇臂,与第一摇臂以及第二摇臂一起摇动。切换销构件在第二位置,使第一摇臂与第二摇臂为非连结。
[0010]致动器在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按压切换销构件,将切换销构件的位置切换为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切换销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从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观察与气缸盖罩重叠。致动器在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相对于凸轮轴被配置于与凸轮链条室相反一侧。致动器被配置于发动机的外方。致动器比气缸盖的端部位于气缸盖罩侧的位置。
[0011]在本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发动机中,即使将致动器配置得接近切换销构件,与致动器位于比气缸盖的端部靠气缸体侧的位置的情况相比,也能够抑制从燃烧室向致动器的热影响。由此,能够一边抑制向致动器的热的影响,一边使搭载了可变气门传动机构的发动机小型化。
[0012]另外,所谓“气缸盖罩侧”,意味着在气缸轴线方向上从气缸盖朝向气缸盖罩的方向。另外,所谓“气缸体侧”,意味着在气缸轴线方向上从气缸盖朝向气缸体的方向。
[0013]优选,致动器被安装于气缸盖罩。在该情况下,与致动器被安装于气缸盖的情况相t匕,能够进而抑制向致动器的热的影响。由此,能够一边抑制从燃烧室向致动器的热的影响,一边使搭载了可变气门传动机构的发动机小型化。
[0014]优选,致动器的至少一部分从气缸轴线方向上观察位于比气缸盖的端部靠气缸盖的内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通过致动器与切换销构件的距离变短,能够减小切换销构件所需要的驱动力。由此,能够使致动器小型化。由此,能够进而使搭载了可变气门传动机构的发动机小型化。
[0015]优选,气缸盖包含向排气管的连接部。从气缸轴线方向上观察,凸轮轴的轴线位于连接部与致动器之间。
[0016]在该情况下,通过于与将致动器配置高温的排气管离开的位置,能够抑制来自排气管的热影响。由此,能够抑制从燃烧室向致动器热的影响,能够使搭载了可变气门传动机构的发动机小型化。
[0017]优选,致动器包含按压切换销构件的杆与驱动杆的本体部。本体部被安装于气缸盖罩。杆由气缸盖罩支撑。
[0018]在该情况下,杆与致动器的本体部被配置于气缸盖罩。因此,从致动器向切换销构件的驱动力的传递损失较少。由此,能够使致动器小型化。由此,能够进而使搭载了可变气门传动机构的发动机小型化。
[0019]优选,气缸盖包含支撑凸轮轴与摇臂轴的支撑壁。支撑壁包含与杆相对的凹部。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凹部将杆配置得接近摇臂轴。由此,能够进而使搭载了可变气门传动机构的发动机小型化。
[0020]根据本发明,能够一边抑制从燃烧室向致动器的热的影响,一边使搭载了可变气门传动机构的发动机小型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发动机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0022]图2是从与气缸轴线以及凸轮轴线垂直的方向观察气缸盖以及气缸盖罩的图。
[0023]图3是从与气缸轴线以及凸轮轴线垂直的方向观察气缸盖以及气缸盖罩的剖视图。
[0024]图4是气缸盖的内部的立体图。
[0025]图5是气缸盖的内部的立体图。
[0026]图6是从气缸轴线方向观察气缸盖的内部的图。
[0027]图7是从凸轮轴线方向观察气缸盖的内部的剖视图。
[0028]图8是第二支撑壁以及施力构件的附近的剖视图。
[0029]图9是从凸轮轴线方向观察气缸盖的内部的剖视图。
[0030]图10是从气缸轴线方向观察气缸盖以及气缸盖罩的图。
[0031]图11是从与凸轮轴线以及气缸轴线垂直的方向观察的发动机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0032]图12是从与凸轮轴线以及气缸轴线垂直的方向观察的发动机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所涉及发动机I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发动机I是水冷式的单缸发动机。图1是发动机I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发动机I包含曲轴2、曲轴箱3、气缸部4。曲轴箱3收纳曲轴2。气缸部4包含气缸体5、气缸盖6、气缸盖罩7。气缸体5连接于曲轴箱3。气缸体5可以与曲轴箱3—体,或者也可以分体。气缸体5收纳活塞8。活塞8经由连杆9连结于曲轴2。
[003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气缸体5的气缸轴线A X I方向上,将从气缸盖6朝向气缸盖罩7的方向称为“气缸盖罩侧”。另外,在气缸轴线A X I方向上,将从气缸盖6朝向气缸体5的方向称为“气缸体侧”。
[0035]气缸盖6配置于气缸体5的气缸盖罩侧。气缸盖6安装于气缸体5。气缸盖罩7配置于气缸盖6的气缸盖罩侧。气缸盖罩7安装于气缸盖6。气缸轴线A X I相对于曲轴2的中心轴线A X 2 (以下称为“曲轴轴线A X 2”)垂直。气缸盖6包含燃烧室11。在气缸盖6上,安装有火花塞12。火花塞12的顶端部配置得面向燃烧室11。火花塞12的基端部配置于发动机I的外部。在气缸盖6与气缸盖罩7中,收纳有气门传动机构(valve gear)13。
[0036]气门传动机构13是用于对后述的排气用气门(valve)24、25与进气用气门26、27进行开闭的机构。在气门传动机构13中,采用SOHC (单顶置凸轮轴(Single OverHeadCamshaft))式的机构。在气门传动机构13中,采用切换进气用气门26、27的开闭的定时的、所谓的可变气门传动机构。气门传动机构13包含凸轮轴14。凸轮轴14由气缸盖6支撑。凸轮轴14的中心轴线A X 3 (以下,称为“凸轮轴线A X 3”)相对于气缸轴线A x I垂直。凸轮轴线A X 3与曲轴轴线A X 2平行。
[0037]凸轮轴14包含第一凸轮轴端部141与第二凸轮轴端部142。在第一凸轮轴端部141设有第一凸轮轴驱动部143。第一凸轮轴驱动部143为链轮。第一凸轮轴驱动部143与凸轮链条15啮合,凸轮链条15连结于凸轮轴14。在曲轴2上,设有第二凸轮轴驱动部201。第二凸轮轴驱动部201为链轮。第二凸轮轴驱动部201与凸轮链条15啮合,凸轮链条15连结于曲轴2。S卩,凸轮链条15被卷绕于凸轮轴14的第一凸轮轴驱动部143与曲轴2的第二凸轮轴驱动部201。曲轴2的旋转经由凸轮链条15向凸轮轴14传递,由此凸轮轴14旋转。
[0038]在气缸盖6与气缸体5上,设有凸轮链条室16。凸轮链条15配置于凸轮链条室16。凸轮链条室16相对于燃烧室11配置于与气缸轴线A X I垂直的方向。即,凸轮链条室16配置成在凸轮轴线A X 3方向上与燃烧室11并排。
[0039]在第一凸轮轴端部141,连结有水泵17。水泵17配置于凸轮轴14的凸轮轴线AX 3方向上。水泵17经由冷却液软管18与发动机I内的未图示的冷却液通路和散热器19连接。水泵17通过凸轮轴14的旋转驱动,由此使发动机I的冷却液循环。
[0040]图2是从与气缸轴线A X I以及凸轮轴线A X 3垂直的方向上观察气缸盖6以及气缸盖罩7的图。图3是从与气缸轴线A X I以及凸轮轴线A X 3垂直的方向上观察气缸盖6以及气缸盖罩7的剖视图。另外,在图2以及图3中,水泵17从气缸盖6以及气缸盖罩7拆下。
[0041]气缸盖6包含第一端部601与第二端部602。第一端部601在气缸轴线A x I方向上配置成与气缸盖罩'7 K力K一)7的端部701互相相对。第二端部602在气缸轴线Axl方向上配置成与气缸体5的端部互相相对。第一端部601与第二端部602在相对于气缸轴线A X I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0042]如图3所示,包含气缸盖6的第一端部601的第一假想平面P I与包含气缸盖罩7的端部701的第二假想平面P 2与凸轮轴14重叠。详细地说,第一假想平面P I与第二假想平面P 2位于比凸轮轴线A X 3靠气缸盖罩侧的位置。另外,在气缸盖6的第一端部601与气缸盖罩7的端部701之间,夹持有衬垫21。
[0043]气缸盖6包含第一气缸侧壁603与第二气缸侧壁604。第一气缸侧壁603与第二气缸侧壁604配置成在凸轮轴线A X 3方向上互相相对。第二气缸侧壁604比第一气缸侧壁603接近凸轮链条室16。第二气缸侧壁604比第一气缸侧壁603更接近第一凸轮轴驱动部 143。
[0044]气缸盖罩7包含第一罩侧壁702与第二罩侧壁703。第一罩侧壁702与第二罩侧壁703配置成在凸轮轴线A X 3方向上互相相对。第一罩侧壁702位于第一气缸侧壁603的气缸盖罩侧,被连接于第一气缸侧壁603。第二罩侧壁703位于第二气缸侧壁604的气缸盖罩侧,被连接于第二气缸侧壁604。第二罩侧壁703比第一罩侧壁702更接近凸轮链条室16。第二罩侧壁703比第一罩侧壁702更接近第一凸轮轴驱动部143。
[0045]图4以及图5是气缸盖6的内部的立体图。图6是从气缸轴线A X I方向观察气缸盖6的内部的图。如图6所示,第一气缸侧壁603包含第一突出壁部605、第二突出壁部606和凹部607。第一突出壁部605与第二突出壁部606,具有在凸轮轴线A X 3方向上向气缸盖6的外方突出的形状。凹部607位于第一突出壁部605与第二突出壁部606之间。凹部607具有在凸轮轴线A X 3方向上向气缸盖6的内方凹陷的形状。上述的火花塞12安装于第一气缸侧壁603。火花塞12的基端部配置于第一气缸侧壁603的凹部607。BP,从气缸轴线A X I方向观察,火花塞12的基端部配置于第一突出壁部605与第二突出壁部606之间。
[0046]气缸盖6包含第三气缸侧壁608与第四气缸侧壁609。第三气缸侧壁608与第四气缸侧壁609配置成在与凸轮轴线A X 3以及气缸轴线A X I垂直的方向上并排。在第三气缸侧壁608上,设有排气管(未图示)的连接部610。如图4所示,在第四气缸侧壁609上,设有进气管(未图示)的连接部611。
[0047]气缸盖6包含第一支撑壁612与第二支撑壁613。第一支撑壁612与第二支撑壁613配置成在凸轮轴线A X 3方向上并排。第一支撑壁612与第二支撑壁613能旋转地支撑凸轮轴14。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壁612经由第一轴承22支撑凸轮轴14。第二支撑壁613经由第二轴承23支撑凸轮轴14。第一支撑壁612与第二支撑壁613被配置于第一凸轮轴驱动部143与第一气缸侧壁603之间。第二支撑壁613比第一支撑壁612更接近第一凸轮轴驱动部143。第二支撑壁613在凸轮轴线A X 3方向上被配置于第一支撑壁612与第一凸轮轴驱动部143之间。第一支撑壁612的顶上部位于比气缸盖6的第一端部601靠气缸盖罩侧的位置。第二支撑壁613的顶上部位于比气缸盖6的第一端部601靠气缸盖罩侧的位置。
[0048]图7是从凸轮轴线A X 3方向观察气缸盖6的内部的剖视图。如图4?图7所示,在气缸盖6上,安装有进气用气门26、27与排气用气门24、25。如图7所示,气缸盖6包含与燃烧室11连通的进气口 614与排气口 615。进气用气门26、27对进气口 614进行开闭。如图6所示,进气用气门26、27包含第一进气气门26与第二进气气门27。第一进气气门26与第二进气气门27配置成在凸轮轴线A X 3方向上并排。如图7所示,在第一进气气门26上,安装有进气气门弹簧261。进气气门弹簧261在第一进气气门26将进气口 614关闭的方向上对第一进气气门26施加力。对于第二进气气门27也同样安装有进气气门弹簧271(图4参照),该进气气门弹簧271在第二进气气门27将进气口 614关闭的方向上对第二进气气门27施加力。
[0049]排气用气门24、25对排气口 615进行开闭。如图6所示,排气用气门24、25包含第一排气气门24与第二排气气门25。第一排气气门24与第二排气气门25配置成在凸轮轴线A X 3方向上并排。如图5以及图7所示,在第一排气气门24上,安装有排气气门弹簧241。排气气门弹簧241在第一排气气门24将排气口 615关闭的方向上对第一排气气门24施加力。在第二排气气门25上安装有排气气门弹簧251,该排气气门弹簧251在第二排气气门25将排气口 615关闭的方向上对第二排气气门25施加力。
[0050]如图3所示,凸轮轴14包含第一进气用凸轮144、第二进气用凸轮145和排气用凸轮146。第一进气用凸轮144、第二进气用凸轮145与排气用凸轮146配置成在凸轮轴线AX 3方向上并排。在第一进气用凸轮144、第二进气用凸轮145与排气用凸轮146之中,排气用凸轮146最接近第一凸轮轴驱动部143。在第一进气用凸轮144、第二进气用凸轮145与排气用凸轮146之中,第一进气用凸轮144距离第一凸轮轴驱动部143最远。第二进气用凸轮145在凸轮轴线A X 3方向上配置于第一进气用凸轮144与排气用凸轮146之间。
[0051]如图7所示,气门传动机构13包含排气摇臂轴31与排气摇臂32。排气摇臂轴31配置成与凸轮轴14平行。排气摇臂轴31由气缸盖6支撑。详细地说,排气摇臂轴31由第一支撑壁612与第二支撑壁613支撑。排气摇臂轴31的中心轴线位于比凸轮轴线A x 3靠气缸盖罩侧的位置。
[0052]排气摇臂32由排气摇臂轴31支撑得能够以排气摇臂轴31为中心摇动。排气摇臂32设置成能够使排气用气门24、25进行动作。排气摇臂32包含臂本体321、辊(口一 9一)支撑部322、辊323、排气气门按压部324。
[0053]臂本体321包含贯通孔327,在该贯通孔327中插通有排气摇臂轴31。辊支撑部322从臂本体321向凸轮轴14侧突出。辊支撑部322将辊323支撑得能够旋转。辊323的旋转中心轴与凸轮轴线A X 3平行。辊323位于排气摇臂轴31的凸轮轴14侧。辊323与排气用凸轮146接触,通过排气用凸轮146的旋转而旋转。
[0054]排气气门按压部324从臂本体321向与凸轮轴14相反侧突出。即,排气气门按压部324从臂本体321向第一排气气门24的茎端(stem end) 242侧(以下,称为“排气气门侧”)突出。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排气气门按压部324的顶端,设有第一调整螺丝325与第二调整螺丝326。第一调整螺丝325的顶端与第一排气气门24的茎端242相对。第二调整螺丝326的顶端与第二排气气门25的茎端252相对。
[0055]在由排气用凸轮146向上推辊323时,排气摇臂32摇动,由此排气气门按压部324向下推第一排气气门24的茎端242与第二排气气门25的茎端252。由此,第一排气气门24与第二排气气门25被向下推,将排气口 615打开。在不由排气用凸轮146向上推辊323时,由排气气门弹簧241、251向上推第一排气气门24与第二排气气门25,将排气口 615关闭。
[0056]如图3所示,气门传动机构13包含进气摇臂轴33、进气摇臂34、切换销构件35、致动器39。进气摇臂轴33配置得与凸轮轴14平行。进气摇臂轴33由气缸盖6支撑。详细地说,进气摇臂轴33由第一支撑壁612与第二支撑壁613支撑。进气摇臂轴33的中心轴线位于比凸轮轴线A X 3靠气缸盖罩侧的位置。
[0057]进气摇臂34包含第一摇臂36与第二摇臂37。第一摇臂36由进气摇臂轴33支撑得能够以进气摇臂轴33为中心摇动。第一摇臂36设置成能够使进气用气门26、27进行动作。第一摇臂36包含图3所示的第一臂本体361、图6所示的第一辊支撑部362、第一辊363、进气气门按压部364、第一连结部365。
[0058]如图3所示,第一臂本体361包含贯通孔366,在该贯通孔366中插通有进气摇臂轴33。第一辊支撑部362从第一臂本体361向凸轮轴14侧突出。第一辊支撑部362将第一辊363支撑得能够旋转。第一辊363的旋转中心轴与凸轮轴线A x 3平行。第一辊363位于进气摇臂轴33的凸轮轴14侧。第一辊363与第一进气用凸轮144接触,通过第一进气用凸轮144的旋转而旋转。
[0059]进气气门按压部364从第一臂本体361向与凸轮轴14相反侧突出。即,进气气门按压部364从第一臂本体361向第一进气气门26的茎端262侧(以下,称为“进气气门侧”)突出。如图6所示,在进气气门按压部364的顶端,设有第一调整螺丝367与第二调整螺丝368。第一调整螺丝367的顶端与第一进气气门26的茎端262相对。第二调整螺丝368的顶端与第二进气气门27的茎端272相对。
[0060]第一连结部365被连接于进气气门按压部364。第一连结部365位于比进气摇臂轴33靠气缸盖罩侧的位置。第一连结部365位于比进气摇臂轴33靠进气气门侧的位置。第一连结部365位于比进气气门按压部364靠气缸盖罩侧的位置。如图3所示,第一连结部365包含贯通孔369。贯通孔369在凸轮轴线A X 3方向上延伸。在贯通孔369中,插入有切换销构件35。
[0061]如图7所示,第二摇臂37被支撑得能够以进气摇臂轴33为中心摇动。第二摇臂37被配置成在凸轮轴线A X 3方向上与第一摇臂36并排。第二摇臂37配置于第一摇臂36的凸轮链条室16侧。S卩,第二摇臂37比第一摇臂36更接近第一凸轮轴驱动部143。第二摇臂37包含第二臂本体371、第二辊支撑部372、第二辊373、第二连结部374。
[0062]第二臂本体371包含贯通孔375,在该贯通孔375中插通有进气摇臂轴33。第二辊支撑部372从第二臂本体371向凸轮轴14侧突出。第二辊支撑部372将第二辊373支撑得能够旋转。第二辊373的旋转中心轴与凸轮轴线A X 3平行。第二辊373位于进气摇臂轴33的凸轮轴14侧。第二辊373与第二进气用凸轮145接触,通过第二进气用凸轮145的旋转而旋转。
[0063]第二连结部37从第二臂本体371向与凸轮轴14相反侧突出。即,第二连结部374从第二臂本体371向进气气门侧突出。第二连结部374位于比进气摇臂轴33靠气缸盖罩侧的位置。第二连结部374位于比进气气门按压部364靠气缸盖罩侧的位置。如图3所示,第二连结部374包含贯通孔376。贯通孔376在凸轮轴线A X 3方向上延伸。第二连结部374的贯通孔376被配置成与第一连结部365的贯通孔369在凸轮轴线A x 3方向上并排。因此,在第二连结部374的贯通孔376中,能够插入切换销构件35。
[0064]气门传动机构13包含图6所示的施力构件38。施力构件38向将第二辊373按到凸轮轴14上的方向对第二摇臂37施加力。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力构件38为螺旋弹簧,进气摇臂轴33插通施力构件38。第二摇臂37包含第一支撑构件41。第一支撑构件41支撑施力构件38的一端。第一支撑构件41具有销状的形状,从第二摇臂37向凸轮轴线A X 3方向突出。图8是第二支撑壁613以及施力构件38的附近的剖视图。
[0065]如图8所示,气门传动机构13包含第二支撑构件42。第二支撑构件42支撑施力构件38的另一端。第二支撑构件42由弯曲的板材构成,具有L字状的截面形状。在第二支撑壁613上设有台阶部619,第二支撑构件42由台阶部619支撑。
[0066]如图3所示,切换销构件35被设置成,能够在凸轮轴14的轴线方向上移动,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切换销构件35被设置成在第一位置跨过第一连结部365的贯通孔369与第二连结部374的贯通孔376。由此,切换销构件35连结第一摇臂36与第二摇臂37,第一摇臂36与第二摇臂37 —体摇动。在该状态下,切换销构件35与第一摇臂36以及第二摇臂37 —起摇动。
[0067]切换销构件35在第二位置被配置于第一连结部365的贯通孔369,并且没有被配置于第二连结部374的贯通孔376。由此,切换销构件35在第二位置使第一摇臂36与第二摇臂37为非连结,第一摇臂36与第二摇臂37互相独立地摇动。在该状态下,切换销构件35与第一摇臂36 —起摇动。
[0068]在第一连结部365,设有弹性构件44。弹性构件44被配置于第一连结部365的贯通孔369内。弹性构件44在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的方向上对切换销构件35施加力。因此,在切换销构件35没有被致动器39按压时,切换销构件35由弹性构件44保持于第二位置。在切换销构件35被致动器39按压时,切换销构件35克服弹性构件44的施加力而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0069]如图7所不,切换销构件35位于比气缸盖6的第一端部601以及气缸盖罩7的端部701靠气缸盖罩侧的位置。因此,切换销构件35从凸轮轴14的轴线方向观察与气缸盖罩7重叠。如图7所示,切换销构件35位于进气摇臂轴33的进气气门侧。S卩,在与气缸轴线A X I以及凸轮轴14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切换销构件35位于进气摇臂轴33与第一进气气门26的茎端262之间。从凸轮轴14的轴线方向上观察,进气摇臂轴33的轴心与切换销构件35的轴心之间的距离比进气摇臂轴33的轴心与第一进气气门26的茎端262之间的距离短。另外,在与气缸轴线A X I以及凸轮轴14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进气摇臂轴33位于切换销构件35与第一辊363之间。同样,在与气缸轴线A X I以及凸轮轴14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进气摇臂轴33位于切换销构件35与第二辊372之间。
[0070]图9通过虚线表示第一摇臂36与第二摇臂37摇动的状态。在切换销构件35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摇臂36与第二摇臂37连结,与第二摇臂37 —体地摇动。因此,在第二辊373由第二进气用凸轮145向上推时,第二摇臂37以进气摇臂轴33为中心摇动,由此第一摇臂36也向使进气气门按压部364下降的方向摇动。由此,第一调整螺丝367的顶端将第一进气气门26的茎端262向下推,并且第二调整螺丝368的顶端将第二进气气门27的茎端272向下推。由此,第一进气气门26与第二进气气门27将进气口 614打开。在第二辊373没有由第二进气用凸轮145向上推时,由进气气门弹簧261、271向上推第一进气气门26与第二进气气门27而将进气口 614关闭。
[0071]在切换销构件35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摇臂36从第二摇臂37独立地摇动。因此,在第一辊363由第一进气用凸轮144向上推时,第一摇臂36以进气摇臂轴33为中心而向使进气气门按压部364下降的方向摇动。由此,第一调整螺丝367的顶端将第一进气气门26的茎端262向下推,并且第二调整螺丝368的顶端将第二进气气门27的茎端272向下推。由此,第一进气气门26与第二进气气门27将进气口 614打开。在第一辊363没有由第一进气用凸轮144向上推时,由进气气门弹簧261、271向上推第一进气气门26与第二进气气门27而将进气口 614关闭。
[0072]另外,第一进气用凸轮144与第二进气用凸轮145的形状被设定为,在第一进气用凸轮144的顶端到达第一辊363前,第二进气用凸轮145将第二辊373向上推。因此,在切换销构件35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摇臂36通过第二进气用凸轮145的旋转而进行动作,由此第一进气用凸轮144的旋转不会向第一摇臂36传递。因此,在切换销构件35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进气气门26和第二进气气门27与第二进气用凸轮145的旋转相应地进行开闭动作。另一方面,在切换销构件35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进气用凸轮145的旋转不向第一摇臂36传递。因此,在切换销构件35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进气气门26和第二进气气门27与第一进气用凸轮144的旋转相应地进行开闭动作。
[0073]致动器39为电磁螺线圈,通过使其通电,而向凸轮轴14的轴线方向按压切换销构件35,以将切换销构件35的位置从第二位置切换为第一位置。在向致动器39的通电停止时,通过弹性构件44的弹性力,而使切换销构件35的位置从第一位置返回到第二位置。
[0074]如图6所示,致动器39从气缸轴线A x I方向观察与气缸盖6的第一端部601重叠。S卩,致动器39的一部分位于比气缸盖6的第一端部601靠气缸盖6的内侧的位置。从气缸轴线A X I方向上观察,致动器39被配置于相对于凸轮轴14与凸轮链条室16相反侧。从气缸轴线A X I方向上观察,凸轮轴线A X 3的延长线位于排气管的连接部610与致动器39之间。如图3所不,致动器39位于比气缸盖6的第一端部601靠气缸盖罩侧的位置。
[0075]致动器39包含按压切换销构件35的杆391与驱动杆391的本体部392。杆391的中心轴线与凸轮轴线A X 3平行。杆391配置成,在切换销构件35的摇动范围内从凸轮轴线A X 3方向观察与切换销构件35重叠。杆391由本体部392驱动,由此按压切换销构件35。杆391被配置成接近上述的第一支撑壁612。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壁612包含与杆391的侧面相对的凹部620。凹部620具有凹陷的形状以避开杆391。
[0076]致动器39配置于发动机I的外方。致动器39被配置于气缸盖罩7的外方。致动器39被安装于气缸盖罩7。详细地说,本体部392被安装于气缸盖罩7。杆391由气缸盖罩7支撑。如图3所示,在气缸盖罩7上设有贯通孔704,杆391在贯通孔704中插通。
[0077]图10是从气缸轴线A X I方向观察气缸盖6以及气缸盖罩7的图。如图2以及图10所不,致动器39在发动机I的外部被安装于气缸盖罩7。致动器39被安装于第一罩侧壁702。致动器39被配置成不与火花塞12的轴线的延长线重叠。在第一罩侧壁702上,设有第一突部(^部)705与第二突部706。第一突部705与第二突部706在凸轮轴线AX 3方向上从第一罩侧壁702向气缸盖6的外方突出。第一突部705与第二突部706被配置成在与凸轮轴线A X 3以及气缸轴线A X I垂直的方向上并排。致动器39包含从本体部392突出的凸缘部393。凸缘部393通过螺栓51、52固定于第一突部705与第二突部706。由此,致动器39被固定于第一罩侧壁702。
[0078]图11是从与凸轮轴线A X 3以及气缸轴线A x I垂直的方向上观察发动机I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如图11所不,气缸盖6、气缸体5与曲轴箱3由第一紧固螺栓61与第二紧固螺栓62紧固。气缸盖6、气缸体5与曲轴箱3由未图示的第三紧固螺栓与第四紧固螺栓紧固。第一紧固螺栓61包含第一头部65。第二紧固螺栓62包含第二头部66。第三紧固螺栓包含图6所示的第三头部67。第四紧固螺栓包含图6所示的第四头部68。第一?第四头部65 - 68被固定于气缸盖6。第一头部65由与第一紧固螺栓61的轴部分体的螺母构成,但也可以与紧固螺栓61的轴部一体。对于第二?第四头部66 - 68也与第一头部65同样。
[0079]第一头部65与第二头部66被配置成在凸轮轴线A X 3方向上并排。第三头部67与第四头部68被配置成在凸轮轴线A X 3方向上并排。第一头部65与第三头部67被配置成在与凸轮轴线A X 3和气缸轴线A X I垂直的方向上并排。第二头部66与第四头部68被配置成在与凸轮轴线A X 3和气缸轴线A X I垂直的方向上并排。
[0080]第一头部65在凸轮轴线A X 3方向上被配置于第一气缸侧壁603与第二头部66之间。第一气缸侧壁603比第二气缸侧壁604更接近第一头部65。第一头部65被配置于第一气缸侧壁603的第一突出壁部605内。第一头部65从气缸体5的气缸轴线A x I方向观察与致动器39重叠。切换销构件35的轴线在与凸轮轴线A X 3和气缸轴线A x I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头部65的中心位于进气摇臂轴33侧。切换销构件35的轴线在与凸轮轴线A X 3和气缸轴线A X I垂直的方向上,位于第一头部65的中心与进气摇臂轴33之间。
[0081]第二头部66在凸轮轴线A X 3方向上配置于第二气缸侧壁604与第一头部65之间。第二气缸侧壁604比第一气缸侧壁603更接近第二头部66。在凸轮轴线A x 3方向上,凸轮轴驱动部143配置于第二气缸侧壁604与第二头部66之间。第二头部66配置于第二支撑壁613上。第一头部65与第二头部66相对于凸轮轴线A X 3配置于进气气门侧。凸轮轴线A X 3方向上的第一气缸侧壁603与第一头部65之间的距离比凸轮轴线A X 3方向上的第二气缸侧壁604与第二头部66之间的距离小。
[0082]第三头部67在凸轮轴线A X 3方向上配置于第一气缸侧壁603与第四头部68之间。第一气缸侧壁603比第二气缸侧壁604更接近第三头部67。第三头部67配置于第一气缸侧壁603的第二突出壁部606内。
[0083]第四头部68在凸轮轴线A X 3方向上配置于第二气缸侧壁604与第三头部67之间。第二气缸侧壁604比第一气缸侧壁603更接近第四头部68。在凸轮轴线A x 3方向上,凸轮轴驱动部143被配置于第二气缸侧壁604与第四头部68之间。第四头部68被配置于第二支撑壁613上。第三头部67与第四头部68相对于凸轮轴线A X 3被配置于排气气门侧。凸轮轴线A X 3方向上的第一气缸侧壁603与第三头部67之间的距离比凸轮轴线A X 3方向上的第二气缸侧壁604与第四头部68之间的距离小。
[0084]如图11所不,第一罩侧壁702的内表面与第二罩侧壁703的内表面倾斜以使第一罩侧壁702与第二罩侧壁703之间向气缸盖罩侧变窄。
[0085]气缸盖6包含配置有第一紧固螺栓61的第一贯通孔621和配置有第二紧固螺栓62的第二贯通孔622。第一贯通孔621与第二贯通孔622在气缸轴线A X I方向上延伸。第二贯通孔622被设置成贯通第二支撑壁613。如图12所示,气缸轴线A X I方向上的、从包含曲轴轴线A X 2、与气缸体5的气缸轴线A X I垂直的第三假想平面P 3到第一头部65的距离D 1,比气缸轴线A X I方向上的从第三假想平面P 3到第二头部66的距离D 2小。即,第一头部65位于比第二头部66靠气缸体侧的位置。
[0086]第一紧固螺栓61从凸轮轴线A X 3方向观察不与气缸盖罩7重叠。S卩,第一头部65位于比气缸盖6的第一端部601靠气缸体侧的位置。第二紧固螺栓62从凸轮轴线A x3方向观察与气缸盖罩7重叠。即,第二头部66位于比气缸盖6的第一端部601靠气缸盖罩侧的位置。
[0087]虽然省略图示,但第三头部67位于与第一头部65相同高度,第四头部68位于与第二头部66相同高度。因此,第三头部67位于比第四头部68靠气缸体侧的位置。
[0088]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动机I中,致动器39位于比气缸盖6的第一端部601靠气缸盖罩侧的位置。因此,即使将致动器39配置得接近切换销构件35,与致动器39位于比气缸盖6的第一端部601靠气缸体侧的位置的情况相比,也能够抑制从燃烧室11向致动器39的热影响。由此,能够一边抑制向致动器39的热的影响,一边将搭载了可变气门传动机构的发动机I小型化。
[0089]致动器39被安装于气缸盖罩7。因此,与致动器39被安装于气缸盖6的情况相t匕,能够进而抑制向致动器39的热的影响。
[0090]致动器39的一部分位于比气缸盖6的第一端部601靠气缸盖6的内侧的位置。因此,通过缩短致动器39与切换销构件35的距离,能够减小切换销构件35所需要的驱动力。由此,能够使致动器39小型化,能够使发动机I进一步小型化。
[0091]从气缸轴线A X I方向上观察,凸轮轴线A X 3位于排气管的连接部610与致动器39之间。因此,通过在与高温的排气管离开的位置配置致动器39,能够抑制来自排气管的热影响。
[0092]致动器39的本体部392被安装于气缸盖罩7。杆391由气缸盖罩7支撑。S卩,杆391与本体部392都被配置于气缸盖罩7。因此,从致动器39向切换销构件35的驱动力的传递损失较少。由此,通过将致动器39小型化,能够进而将搭载了可变气门传动机构的发动机I小型化。
[0093]气缸盖6的第一支撑壁612包含与杆391相对的凹部607。通过设置凹部607以避开杆391,而能够将杆391配置得接近进气摇臂轴33。由此,能够进而将发动机I小型化。
[0094]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0095]发动机I并不限定于水冷式的单缸发动机。例如,发动机I也可以是空冷式。发动机I并不限定于S0HC,也可以具备DOHC (Double OverHead Camshaft)等其他的形式的气门传动机构。
[0096]排气用气门的数并不限定于2个,也可以是I个或者3个以上。进气用气门的数并不限定于2个,也可以是I个或者3个以上。
[0097]第一头部65、第二头部66、第三头部67与第四头部68的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位置,也可以变更。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头部65在凸轮轴14方向上不与气缸盖罩7重叠,但第一头部65也可以在凸轮轴14方向上与气缸盖罩7重叠。SP,第一头部65也可以位于比气缸盖罩7的端部701靠气缸盖罩侧的位置。
[0098]包含气缸盖6的第一端部601的第一假想平面P I与包含气缸盖罩7的端部701的第二假想平面P 2也可以配置于与凸轮轴线A X 3相同高度,或者,比凸轮轴线A X 3靠气缸体侧。或者,第一假想平面P I与第二假想平面P 2也可以不与凸轮轴14重叠。
[0099]气门传动机构13的构成以及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例如,致动器39也可以安装于气缸盖6。或者,致动器39也可以配置成从气缸轴线A X I方向观察不与气缸盖罩7的端部701重叠。或者,致动器39也可以配置成从气缸轴线A X I方向观察不与第一头部65重叠。致动器39的全部可位于比气缸盖6的第一端部601靠内侧的位置,而不仅限于致动器39的一部分。
[0100]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致动器来切换气门的开闭的定时的机构被采用于进气用气门,但也可以被采用于排气用气门。即,与包含上述的第一摇臂36、第二摇臂37、切换销构件35和致动器39的机构同样的机构也可以设置用于排气用气门的开闭。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是单缸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 气缸体; 气缸盖,其包含燃烧室和相对于所述燃烧室被配置于与所述气缸体的气缸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的凸轮链条室,且该气缸盖被安装于所述气缸体; 气缸盖罩,其包含配置得与所述气缸盖的端部互相相对的端部,且该气缸盖罩被安装于所述气缸盖; 凸轮链条,其被配置于所述凸轮链条室; 凸轮轴,其连结有所述凸轮链条,且由所述气缸盖支撑; 摇臂轴,其由所述气缸盖支撑,且与所述凸轮轴平行; 第一摇臂,其由所述摇臂轴支撑; 第二摇臂,其由所述摇臂轴支撑,且配置成在所述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摇臂并排; 切换销构件,其能够在所述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移动,且被设置成能够移动到连结所述第一摇臂与所述第二摇臂的第一位置和使所述第一摇臂与所述第二摇臂为非连结的第二位置,该切换销构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一摇臂以及所述第二摇臂一起摇动;和致动器,其在所述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按压所述切换销构件,将所述切换销构件的位置切换为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 所述切换销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观察与所述气缸盖罩重置; 所述致动器在所述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凸轮轴被配置于与所述凸轮链条室相反一侧; 所述致动器被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的外方; 所述致动器比所述气缸盖的所述端部位于所述气缸盖罩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发动机,其中: 所述致动器被安装于所述气缸盖罩。
3.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发动机,其中: 所述致动器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气缸轴线方向上观察位于比所述气缸盖的所述端部靠所述气缸盖的内侧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发动机,其中: 所述气缸盖包含连接到排气管的连接部; 从所述气缸轴线方向上观察,所述凸轮轴的轴线位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致动器之间。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发动机,其中: 所述致动器包含按压所述切换销构件的杆与驱动所述杆的本体部; 所述本体部被安装于所述气缸盖罩; 所述杆由所述气缸盖罩支撑。
6.如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发动机,其中: 所述气缸盖包含支撑所述凸轮轴与所述摇臂轴的支撑壁; 所述支撑壁包含与所述杆相对的凹部。
【文档编号】F02B75/00GK104251157SQ201310531152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8日
【发明者】永井良卓, 山本健介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