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油路、高压油轨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47302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高压油路、高压油轨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的高压油路布置形式、设有该高压油路的高压油轨系统和车辆。该高压油路的进油管的一端连接油泵,另一端穿过进气歧管和气缸盖之间的安装槽后与油轨连接。缩短了高压油轨进油管的长度,减少了高压油轨进油管内压力损失,缩短了高压油进入高压油轨的时间,充分利用了发动机的布置空间,缩短了整机高度及宽度,使发动机更加紧凑,使高压油管的位置固定,减少了高压油管外露部分,与其他真空管路、线束等不存在干涉,有利于其它管路的布置,且省去了固定支架,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便于管理。
【专利说明】高压油路、高压油轨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的高压油路布置形式、设有该高压油路的高压油轨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发动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对发动机各个零部件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追求高性能的同时,对发动机整体的外观要求也更加严格,紧凑、美观、舒适度成为现代发动机的基本条件。
[0003]目前,在高压油管设计方面,发动机进油管形式都是由高压油泵接出,根据发动机的设计经过发动机进气歧管上方或者侧面并进行相应的避让后连接到高压油轨上。这种高压油管形式使外接管路错综复杂,大大的影响了发动机的整体性。
[0004]具体地有如下缺点:第一、发动机高压油轨进油管均从发动机进气歧管上方或者侧面绕至高压油轨的布置形式,增加了整机宽度和高度,不利于发动机机舱布置;第二、进油管和回油管多为焊接支架固定后再通过螺栓固定,并且为非隐藏设计,总体比较杂乱,影响整机外观,同时不利于紧凑布置,显得杂乱无章。
[0005]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高压油路布置形式、设有该高压油路的高压油轨系统和车辆。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发动机高压油轨进油管均从发动机进气歧管上方或者侧面绕至高压油轨,增加了整机宽度和高度,不利于发动机机舱布置,且进油管和回油管多为焊接支架固定后再通过螺栓固定,总体比较杂乱,同时不利于紧凑布置的问题。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油路,该高压油路包括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一端连接油泵,另一端穿过进气歧管和气缸盖之间的安装槽后与油轨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固定活块。
[0011]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及固定活块为相互匹配的阶梯状。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进油管的一端连接油泵,另一端穿过固定活块与油轨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位于气缸盖的法兰面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活块的材质为橡胶。
[00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高压油轨系统,该高压油轨系统包括上述高压油路。
[00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高压油轨系统。
[0017](三)有益效果[00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高压油路的进油管的一端连接油泵,另一端穿过进气歧管和气缸盖之间的安装槽后与油轨连接,缩短了高压油轨进油管的长度,减少了高压油轨进油管内压力损失,缩短了高压油进入高压油轨的时间,充分利用了发动机的布置空间,缩短了整机高度及宽度,使发动机更加紧凑,使高压油管的位置固定,减少了高压油管外露部分,与其他真空管路、线束等不存在干涉,有利于其它管路的布置,且省去了固定支架,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便于管理。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高压油路的主视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高压油路的后视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缸盖的示意图。
[0022]图中:1:固定活块;2:油轨;3:进油管;4:气缸盖;41:安装槽;5:油泵;6:进气歧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压油路,该高压油路包括进油管3,所述进油管3的一端连接油泵5,另一端穿过进气歧管6和气缸盖4之间的安装槽41后与油轨2连接。
[0025]进油管3通过进气歧管6与气缸盖4之间的安装槽41与油轨2连接,这样缩短了高压油轨进油管的长度,减少了高压油轨进油管内压力损失,缩短了高压油进入高压油轨的时间,充分利用了发动机的布置空间,减少了整机外露管路,提升整机美观度,缩短了整机高度及宽度,使发动机更加紧凑。
[0026]所述安装槽41位于气缸盖4的法兰面上,安装槽41内安装有橡胶材质的固定活块1,固定活块I用于固定进油管3,固定活块I还防止高压油轨进油管因热胀冷缩而发生破坏。
[0027]进气歧管6将固定进油管3的固定活块I压入气缸盖4的法兰面固定槽41内,无需高压油轨进油管固定支架的设计开发以及固定点的选取,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加快发动机装配节拍。高压油轨的进油管3的固定方式稳定可靠,固定活块I不仅可以减缓高压油管泵油脉冲,提高发动机的NVH性能,同时又能够更好的密封进气歧管。
[0028]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活块I的材质可以是橡胶但并不局限于橡胶,任何具有弹性且较软的与橡胶相同或者相似的可以对进油管3起到固定作用的材质均可适用。
[0029]出于固定的效果考虑,更加优选地,如图3所示,安装槽41呈阶梯状,与此相配合的固定活块I也呈阶梯状,可更加牢固稳定的将固定活块I固定。固定活块I的上端通过安装槽41的阶梯状结构限位,下端进入安装槽41压紧进油管3,通过固定活块I固定后,进油管3连接到高压油轨2接头处。固定活块I不仅可以减缓高压油管泵油脉冲,提高发动机的NVH性能,同时又能更好的密封进气歧管。
[0030]本实用新型的进油管的布置方式,将高压油轨的进油管安装在进气歧管与气缸盖之间,省去了安装支架,减少整机外露管路,缩短了整机高度及宽度,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使发动机更加紧凑,便于管理。
[003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高压油轨系统,该高压油轨系统包括上述高压油路。
[003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高压油轨系统。
[003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高压油路的进油管的一端连接油泵,另一端穿过进气歧管与气缸盖之间的安装槽与油轨连接,缩短了高压油轨进油管的长度,减少了高压油轨进油管内压力损失,缩短了高压油进入高压油轨的时间,充分利用了发动机的布置空间,缩短了整机高度及宽度,使发动机更加紧凑,使高压油管的位置固定,减少了高压油管外露部分,与其他真空管路、线束等不存在干涉,有利于其它管路的布置,且省去了固定支架,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便于管理。
[00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高压油路,包括进油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3)的一端连接油泵(5),另一端穿过进气歧管(6)和气缸盖(4)之间的安装槽(41)后与油轨(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41)内设有固定活块(I)。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41)及固定活块(I)为相互匹配的阶梯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3)的一端连接油泵(5),另一端穿过固定活块(I)与油轨(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高压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41)位于气缸盖(4)的法兰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高压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活块(I)的材质为橡胶。
7.一种高压油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高压油路。
8.—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压油轨系统。
【文档编号】F02M55/02GK203404004SQ201320453982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6日
【发明者】林栋超, 侯晓东, 陈然, 张金龙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