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56848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冷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包括:前后排布的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部;以及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一冷却部的前侧流入,从第二冷却部的后侧流出的风扇组件;水平方向上,第一冷却部和第二冷却部之间间隔设置;竖直方向上,第一冷却部和第二冷却部部分相交;其中,第一冷却部远离第二冷却部的一侧上活动设置有第一导板;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板。本发明的冷却装置中,通过重新排布水箱和中冷器,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汽车中的闲置空间,同时,在冷却装置中设置导板,可以精确的控制所述气流流向第一冷却装置、第二冷却装置的分配比例,节约了制造和使用成本。
【专利说明】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冷却装置是汽车中的主要机件,其功用是散发热量,包括,水箱和中冷器等零部件,所述水箱用于对流经其的冷却液进行降温,从而达到对发动机散热调温的效果;所述中冷器用于对流经其的压缩空气进行降温,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换气效率。
[0003]针对汽车的发动机散热,通常是汽车的发动机和冷却装置上的风扇通过皮带连接,汽车运行过程时,启动发动机,发动机带动皮带,进而带动风扇转动,实现对冷却液进行散热调温;此种结构的冷却装置,由于风扇的转速由汽车的发动机转速决定,故,风扇的转速不能得到精确的控制。相应的,在所述冷却装置中设置电子风扇的技术成为新兴的技术,电子风扇的使用可以精确控制风扇的启动时间,进而对汽车发动机的温度进行控制。
[0004]现有技术中,冷却装置中的水箱,中冷器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或其中轴线处于一条直线上,此种排布方式,一方面需要设置大功率的风扇,才能使冷却装置达到对发动机散热调温的目的,增加了制造及使用成本,另一方面,电子风扇的功率往往很小,很难应用在此种方式排布的冷却装置中。同时,上述冷却装置需要在汽车中占有固定的立方空间,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例如:汽车的整体结构越来越小型化,给汽车的冷却装置的安装空间也越来越小;由于现有技术中冷却装置的排布结构,导致其横向或纵向体积过大,不能满足汽车发展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部排布更加合理的冷却装置,可以根据汽车的闲置空间合理排布冷却装置,同时,由于在所述冷却装置中设置导板,可以采用小功率的电子风扇,即能够达到对发动机制冷的要求,节约制造及使用成本,进一步的,电子风扇能够对其自身的运行速度精确控制,进而可以精确控制发动机的温度。
[0006]相应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包括:前后排布的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部;所述第一冷却部为水箱、中冷器其中之一,所述第二冷却部为水箱、中冷器其中另
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一冷却部的前侧流入,从所述第二冷却部的后侧流出,以对第一冷却部和第二冷却部进行散热;
水平方向上,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间隔设置;
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部分相交;
所述第一冷却部包括处于与所述第二冷却部部分相交区域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冷却部包括处于与所述第一冷却部部分相交区域的第三端,以及与所述第三端相对设置的第四端;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部远离所述第二冷却部的一侧上活动设置有第一导板,所述第一导板用于控制所述气流流向第一冷却装置和第二冷却装置的分配比例。
[000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上。
[000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一第二导板,所述第二导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之间,用于防止通过第一冷却部后的气流流入所述第二冷却部。
[000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三端上。
[0010]相应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包括:前后排布的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部;所述第一冷却部为水箱、中冷器其中之一,所述第二冷却部为水箱、中冷器其中另一;
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一冷却部的前侧流入,从所述第二冷却部的后侧流出,以对第一冷却部和第二冷却部进行散热;
水平方向上,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间隔设置;
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部分相交;
所述第一冷却部包括处于与所述第二冷却部部分相交区域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冷却部包括处于与所述第一冷却部部分相交区域的第三端,以及与所述第三端相对设置的第四端;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导板,所述第二导板用于防止通过第一冷却部后的气流流入所述第二冷却部。
[00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三端上。
[00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一第一导板,所述第一导板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部远离所述第二冷却部的一侧上,用于控制所述气流流向第一冷却装置和第二冷却装置的分配比例。
[00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上。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冷却装置中,通过重新排布水箱和中冷器,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汽车中的闲置空间,同时,在所述冷却装置中设置导板,可以精确的控制所述气流流向第一冷却装置和第二冷却装置的分配比例,亦即在冷却装置中设置小功率的风扇即能够达到制冷的要求,节约了制造和使用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b为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a为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为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Oa为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Ob为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17]为了方便描述,其下文出现的上、下、前、后等均为参考角度,并将沿图示水平方向从左至右分别定义为前、后,图示竖直方向从上至下分别定义为上、下,但是被这些参考角度描述的对象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这些描述对象彼此区分开。
[0018]冷却装置通常安装于车体中,用于对流经其的液体和/或气体进行散发热量,进而达到对发动机散热的效果。一般包括水箱,中冷器,以及相应的连接管路等。所述水箱用于对流经其的冷却液进行降温,从而达到对发动机散热调温的效果;所述中冷器用于对流经其的压缩空气进行降温,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换气效率。
[0019]结合图la、图1b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0]相应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冷却装置包括:前后排布设置的第一冷却部10、第二冷却部20 ;风扇组件30,风扇组件30用于驱动气流从第一冷却部10的前侧流入,从第二冷却部20的后侧流出,以对第一冷却部10和第二冷却部20进行散热。其中,第一冷却部10远离所述第二冷却部20的一侧上活动设置有第一导板40,第一导板40用于引导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以及控制所述气流的分配比例;第一冷却部10和第二冷却部20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板50,第二导板50用于防止通过第一冷却部10后的气流流入所述第二冷却部20。
[0021 ] 具体的,第一冷却部10为水箱、中冷器其中之一,第二冷却部20为水箱、中冷器其中另一;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部10为水箱,第二冷却部为中冷器。
[0022]具体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风扇组件30优选为电子风扇,以便能更精确的控制气流速度,以及扇叶的开闭及转动方向,进而精确控制发动机的温度。
[0023]相应的,风扇组件30—般分为吸风式和排风式两种,本发明的图示实施方式中,均是采用吸风式的风扇组件30,即风扇组件30设置于第二冷却部20的后面,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基础上,很容易得到采用排风式的风扇组件30来实现本发明,即将风扇组件30设置于第一冷却部10的前面,而其他结构均不做更改,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0024]优选的,第一冷却部10和第二冷却部20在水平方向上阶梯排布。
[0025]具体的,水平方向上,第一冷却部10和第二冷却部20间隔设置;竖直方向上,第一冷却部10和第二冷却部20部分相较;且在在其相交部位形成第一交错空间;相应的,第一冷却部10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处于第一交错空间的第一端11,以及与第一端11相对设置的第二端13 ;第二冷却部20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处于第一交错空间的第三端21,以及与第三端21相对设置的第四端23。
[0026]优选的,第一导板40靠近第一端11设置。
[0027]优选的,第一导板40活动设置于第一端11上。
[0028]优选的,第二导板50的一端设置于第一端11,另一端设置于第三端13上。
[0029]可以理解的是,在冷却装置启动过程中,第一导板40的摆动角度可以任意调节,以精确引导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以及控制所述气流的分配比例。
[0030]优选的,竖直方向上,第一冷却部10、第二冷却部20、第一导板40、第二导板50的中轴线的水平投影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当然,第一冷却部10、第二冷却部20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也可以交错设置,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0031]需要说明的是,对上述冷却装置的位置加以互换,不会影响到本发明的使用效果。例如:竖直方向上,所述水箱和所述中冷器的位置可以互换,即如图所示,第一冷却部10置于下方,第二冷却部20置于上方;而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未图不),第一冷却部10置于上方,第二冷却部20置于下方,同样可以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中,通过重新排布水箱和中冷器,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汽车中的闲置空间,同时,在所述冷却装置中设置导板,可以精确的引导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以及控制所述气流流向第一冷却装置和第二冷却装置的分配比例,同时,节约了制造和使用成本。
[0033]结合图2a、图2b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其区别在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部10为中冷器,第二冷却部20为水箱,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00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中,通过重新排布水箱和中冷器,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汽车中的闲置空间,同时,在所述冷却装置中设置导板,可以精确的引导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以及控制所述气流流向第一冷却装置和第二冷却装置的分配比例,同时,节约了制造和使用成本。
[0035]结合图3a、图3b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其区别在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冷却装置还包括一第三冷却部60,第三冷却部60为水箱;第三冷却部60与第一冷却部10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且间隔设置;同时,在竖直方向上,第三冷却部60与第二冷却部20部分相交;且在在其相交部位形成第二交错空间。第一冷却部10、第二冷却部20、第三冷却部60大致呈三角形排布。相应的,第三冷却部60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处于第二交错空间的第五端61,以及与第五端61相对设置的第六端63。
[0036]进一步的,第三冷却部60远离第二冷却部20的一侧上还活动设置有第三导板70,第三导板70用于配合第一导板30,以引导从第一冷却部10的前侧流入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以及控制所述气流的分配比例。第三冷却部60和第二冷却部20之间还设置有第四导板80,第四导板80用于防止通过第三冷却部60后的气流流入第二冷却部20。
[0037]优选的,第三导板70靠近第五端61设置。
[0038]优选的,第三导板70活动设置于第五端61上。
[0039]优选的,第四导板80的一端设置于第五端61上,另一端设置于第四端23上。
[0040]可以理解的是,在冷却装置启动过程中,第一导板40、第三导板70的摆动角度均可以任意调节,以精确引导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以及控制所述气流的分配比例。
[0041]优选的,竖直方向上,第一冷却部10、第二冷却部20、第三冷却部60、第一导板40、第二导板50、第三导板70、第四导板80的中轴线的水平投影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当然,第一冷却部10、第二冷却部20、第三冷却部60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也可以交错设置,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004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中,通过重新排布水箱和中冷器,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汽车中的闲置空间,同时,在所述冷却装置中设置导板,可以精确的引导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以及控制所述气流流向第一冷却装置和第二冷却装置、第三冷却装置的分配比例,同时,节约了制造和使用成本。
[0043]结合图4a、图4b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其区别在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部10为中冷器,第二冷却部20为水箱,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004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中,通过重新排布水箱和中冷器,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汽车中的闲置空间,同时,在所述冷却装置中设置导板,可以精确的引导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以及控制所述气流流向第一冷却装置、第二冷却装置、第三冷却装置的分配比例,同时,节约了制造和使用成本。
[0045]结合图5a、图5b所示,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其区别在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冷却装置还包括一第三冷却部60,第三冷却部60为水箱;第三冷却部60与第二冷却部20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且间隔设置;同时,在竖直方向上,第三冷却部60与第一冷却部10部分相交;且在在其相交部位形成第二交错空间。第一冷却部10、第二冷却部20、第三冷却部60大致呈三角形排布。相应的,第三冷却部60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处于第二交错空间的第五端61,以及与第五端61相对设置的第六端63。
[0046]进一步的,第一冷却部10远离第二冷却部20的一侧上还活动设置有第三导板70,第三导板70用于配合第一导板30,以引导从第一冷却部10的前侧流入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以及控制所述气流的分配比例。第三冷却部60和第一冷却部10之间还设置有第四导板80,第四导板80用于防止通过第一冷却部10后的气流流入第三冷却部60。
[0047]优选的,第三导板70靠近第二端13设置。
[0048]优选的,第三导板70活动设置于第二端13上。
[0049]优选的,第四导板80的一端设置于第五端61上,另一端设置于第二端13上。
[0050]可以理解的是,在冷却装置启动过程中,第一导板40、第三导板70的摆动角度均可以任意调节,以精确引导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以及控制所述气流的分配比例。
[0051]优选的,竖直方向上,第一冷却部10、第二冷却部20、第三冷却部60、第一导板40、第二导板50、第三导板70、第四导板80的中轴线的水平投影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当然,第一冷却部10、第二冷却部20、第三冷却部60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也可以交错设置,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005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中,通过重新排布水箱和中冷器,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汽车中的闲置空间,同时,在所述冷却装置中设置导板,可以精确的引导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以及控制所述气流流向第一冷却装置、第二冷却装置、第三冷却装置的分配比例,同时,节约了制造和使用成本。
[0053]结合图6a、图6b所示,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其区别在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部10为中冷器,第二冷却部20为水箱,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005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中,通过重新排布水箱和中冷器,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汽车中的闲置空间,同时,在所述冷却装置中设置导板,可以精确的引导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以及控制所述气流流向第一冷却装置、第二冷却装置、第三冷却装置的分配比例,同时,节约了制造和使用成本。
[0055]结合图7a、图7b所示,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其区别在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中,冷却装置还包括一第三冷却部60,第三冷却部60为水箱;水平方向上,第三冷却部60布置于所述第二冷却部20的后侧,且和第二冷却部20间隔设置;竖直方向上,第三冷却部60与第二冷却部20部分相交;且在在其相交部位形成第二交错空间。相应的,第三冷却部60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处于第二交错空间的第五端61,以及与第五端61相对设置的第六端63 ;第五端61设置于第一冷却部10的水平投影之外。相应的,第一冷却部10、第二冷却部20、第三冷却部60在水平方向上阶梯排布。
[0056]进一步的,第二冷却部20远离第三冷却部60的一侧上还活动设置有第三导板70,第三导板70用于配合第一导板30,以引导从第一冷却部10的前侧流入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以及控制所述气流的分配比例。第三冷却部60和第二冷却部20之间还设置有第四导板80,第四导板80用于防止通过第二冷却部20后的气流流入第三冷却部60。
[0057]优选的,第三导板70靠近第四端23设置。
[0058]优选的,第三导板70活动设置于第四端23上。
[0059]优选的,第四导板80的一端设置于第五端61上,另一端设置于第四端23上。
[0060]可以理解的是,在冷却装置启动过程中,第一导板40、第三导板70的摆动角度均可以任意调节,以精确引导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以及控制所述气流的分配比例。
[0061]优选的,竖直方向上,第一冷却部10、第二冷却部20、第三冷却部60、第一导板40、第二导板50、第三导板70、第四导板80的中轴线的水平投影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当然,第一冷却部10、第二冷却部20、第三冷却部60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也可以交错设置,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006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中,通过重新排布水箱和中冷器,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汽车中的闲置空间,同时,在所述冷却装置中设置导板,可以精确的引导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以及控制所述气流流向第一冷却装置、第二冷却装置、第三冷却装置的分配比例,同时,节约了制造和使用成本。
[0063]结合图8a、图Sb所示,为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其区别在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部10为中冷器,第二冷却部20为水箱,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006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中,通过重新排布水箱和中冷器,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汽车中的闲置空间,同时,在所述冷却装置中设置导板,可以精确的引导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以及控制所述气流流向第一冷却装置、第二冷却装置、第三冷却装置的分配比例,同时,节约了制造和使用成本。
[0065]结合图9a、图9b所示,为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其区别在于: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中,冷却装置还包括一第三冷却部60,第三冷却部60为水箱;水平方向上,第三冷却部60布置于所述第二冷却部20的前侧,且和第一冷却部10间隔设置;竖直方向上,第三冷却部60与第一冷却部10部分相交;且在在其相交部位形成第二交错空间。相应的,第三冷却部60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处于第二交错空间的第五端61,以及与第五端61相对设置的第六端63 ;第五端61设置于第二冷却部10的水平投影之外。相应的,第三冷却部60、第一冷却部10、第二冷却部20、在水平方向上阶梯排布。
[0066]进一步的,第三冷却部60远离第二冷却部20的一侧上还活动设置有第三导板70,第三导板70用于配合第一导板30,以引导从第一冷却部10的前侧流入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以及控制所述气流的分配比例。第三冷却部60和第一冷却部10之间还设置有第四导板80,第四导板80用于防止通过第三冷却部60后的气流流入第一冷却部10。
[0067]优选的,第三导板70靠近第五端61设置。
[0068]优选的,第三导板70活动设置于第五端61上。
[0069]优选的,第四导板80的一端设置于第五端61上,另一端设置于第二端13上。
[0070]可以理解的是,在冷却装置启动过程中,第一导板40、第三导板70的摆动角度均可以任意调节,以精确引导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以及控制所述气流的分配比例。
[0071]优选的,竖直方向上,第一冷却部10、第二冷却部20、第三冷却部60、第一导板40、第二导板50、第三导板70、第四导板80的中轴线的水平投影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当然,第一冷却部10、第二冷却部20、第三冷却部60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也可以交错设置,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007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中,通过重新排布水箱和中冷器,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汽车中的闲置空间,同时,在所述冷却装置中设置导板,可以精确的引导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以及控制所述气流流向第一冷却装置、第二冷却装置、第三冷却装置的分配比例,同时,节约了制造和使用成本。
[0073]结合图10a、图1Ob所示,为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其区别在于: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部10为中冷器,第二冷却部20为水箱,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007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中,通过重新排布水箱和中冷器,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汽车中的闲置空间,同时,在所述冷却装置中设置导板,可以精确的引导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以及控制所述气流流向第一冷却装置、第二冷却装置、第三冷却装置的分配比例,同时,节约了制造和使用成本。
[0075]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部的上、下、左、右、前、后增加更多数量的水箱或是其它制冷装置,只要在靠近进风区域的冷却装置上设置控制挡板,以引导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以及控制所述气流的分配比例;在相邻冷却装置之间设置阻挡挡板,防止前侧制冷装置流经的气流流向后侧的制冷装置,该种变换结构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0076]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0077]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却装置,包括:前后排布的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部;所述第一冷却部为水箱、中冷器其中之一,所述第二冷却部为水箱、中冷器其中另一; 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一冷却部的前侧流入,从所述第二冷却部的后侧流出,以对第一冷却部和第二冷却部进行散热; 其特征在于, 水平方向上,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间隔设置; 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部分相交; 所述第一冷却部包括处于与所述第二冷却部部分相交区域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冷却部包括处于与所述第一冷却部部分相交区域的第三端,以及与所述第三端相对设置的第四端;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部远离所述第二冷却部的一侧上活动设置有第一导板,所述第一导板用于控制所述气流流向第一冷却装置和第二冷却装置的分配比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一第二导板,所述第二导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之间,用于防止通过第一冷却部后的气流流入所述第二冷却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三端上。
5.一种冷却装置,包括:前后排布的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部;所述第一冷却部为水箱、中冷器其中之一,所述第二冷却部为水箱、中冷器其中另一; 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一冷却部的前侧流入,从所述第二冷却部的后侧流出,以对第一冷却部和第二冷却部进行散热; 其特征在于, 水平方向上,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间隔设置; 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部分相交; 所述第一冷却部包括处于与所述第二冷却部部分相交区域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冷却部包括处于与所述第一冷却部部分相交区域的第三端,以及与所述第三端相对设置的第四端;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板,所述第二导板用于防止通过第一冷却部后的气流流入所述第二冷却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三端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一第一导板,所述第一导板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部远离所述第二冷却部的一侧上,用于控制所述气流流向第一冷却装置和第二冷却装置的分配比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上。
【文档编号】F02B29/04GK104179558SQ201410392210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2日
【发明者】陈江峰 申请人:苏州工业园区驿力机车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