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机油滤清及冷却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59802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整体式机油滤清及冷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整体式机油滤清及冷却装置,包括:机冷器底座、接头、机冷器底座盖板、中心接头等;将中心接头安装到机冷器底座盖板上;接头安装到机冷器底座的出水孔中;机冷器底座盖板安装在机冷器底座上。底座与盖板上机油进油孔和回油孔、机冷器芯子进油孔和回油孔均为Φ15~Φ17mm;底座与盖板上机油滤清器回油孔为Φ19~Φ21mm、废气再循环进水孔为Φ23~Φ26mm;底座与盖板上安装机冷器芯子螺栓孔纵向间距均为107~117mm、底座与盖板上安装机冷器芯子螺栓孔横向间距均为48~52mm。盖板上接机油滤清器法兰面为Φ73~Φ79mm;盖板上预留安装机油道限压阀的铸孔为R10~12mm。
【专利说明】整体式机油滤清及冷却装置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领域,涉及一种整体式机油滤清及冷却装置。
[0003]【背景技术】:
[0004]众所周知,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都是发动机不可缺少的部件。机油滤清器的作用是滤除机油中的杂物、胶质、水分,向各润滑部件输送清洁的机油;机油冷却器的作用是冷却高温的机油,保证机油温度在合适的工作范围。目前,市场上的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一般是分开的;这样就造成成本的增加和整机外形尺寸的加大,如果能把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的功能集成一体,就会节省成本,减少故障率,又能减小整机的外形尺寸和重量,非常适合轻型高速柴油机的匹配需求。因此,研制一种集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功能为一体的装置是非常必要的。[0005]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方便,集机油滤清和机油冷却功能为一体的整体式机油滤清及冷却装置。
[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整体式机油滤清及冷却装置,包括:机冷器底座、螺塞、螺检、接头、机冷器底座盖板、中心接头、塾圈、机冷器盖板塾片;将中心接头安装到机冷器底座盖板的螺孔中并拧紧;接头安装到机冷器底座的出水孔中并压到底;螺塞套上垫圈后旋入机冷器底座的放水螺孔中并上紧;机冷器底座盖板、机冷器盖板垫片和机冷器底座安装在一起,并用螺栓上紧。
[0008]机冷器底座中:底座上机油进油孔、底座上机油回油孔、底座上机冷器芯子进油孔、底座上机冷器芯子回油孔均为Φ15~Φ 17mm;底座上机油滤清器回油孔为Φ 19~Φ2-- ;底座上放水螺纹孔为MlO~Μ14 ;底座上废气再循环进水孔为Φ23~Φ26πιπι ;底座上安装机冷器芯子螺栓孔纵向间距为107~117mm、底座上安装机冷器芯子螺栓孔横向间距为48~52mm。
[0009]机冷器底座盖板中:盖板上机油进油孔、盖板上机油回油孔、盖板上机冷器芯子进油孔、盖板上机冷器芯子回油孔均为Φ 15~Φ 17mm;盖板上机油滤清器回油孔为Φ 19~021mm ;盖板上接中心接头的螺纹孔为M25~M28 ;盖板上接机油滤清器法兰面的为Φ73~C>79mm ;盖板上安装机冷器芯子螺栓孔间距为107~117mm、间距为48~52mm ;盖板上预留安装机油道限压阀的铸孔为RlO~12mm。
[0010]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可以达到如下的积极效果:整体式机油滤清及冷却装置,集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功能为一体,集成了机油滤清器座和机油冷却器盖,结构紧凑,节约了制造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备有主油道限压阀座安装位置,可在需要的机型上安装上主油道限压阀;在发动机出现故障或意外压力突然升高时,主油道限压阀会及时开启,从而使机油滤清器和发动机得到可靠的保护,提高了整机的安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式机油滤清及冷却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式机油滤清及冷却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式机油滤清及冷却装置的机冷器底座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式机油滤清及冷却装置的机冷器底座盖板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式机油滤清及冷却装置的机冷器底座盖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式机油滤清及冷却装置的机油流经路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飞所示,整体式机油滤清及冷却装置,包括:机冷器底座1、螺塞2、螺栓3,接头4,机冷器底座盖板5,中心接头6,垫圈7,机冷器盖板垫片8。其特征在于:将中心接头6安装到机冷器底座盖板5的螺孔中并拧紧;接头4安装到机冷器底座I的出水孔中并压到底;螺塞2套上垫圈7后旋入机冷器底座I的放水螺孔中并上紧;机冷器底座盖板5、机冷器盖板垫片8和机冷器底座I安装在一起,并用螺栓3上紧。
[0018]机冷器底座I中:将底座上机油进油孔D1、底座上机油回油孔D2、底座上机冷器芯子进油孔D3、底座上机冷器芯子回油孔D4均为Φ15?Φ 17mm;底座上机油滤清器回油孔D5为Φ19?Φ 21mm;底座上放水螺纹孔D6为MlO?M14 ;底座上废气再循环进水孔D7为Φ23?Φ26πιπι ;底座上安装机冷器芯子螺栓孔纵向间距LI为107?117mm、底座上安装机冷器芯子螺栓孔横向间距L2为48?52mm。
[0019]机冷器底座盖板5中:将盖板上机油进油孔D8、盖板上机油回油孔D9、盖板上机冷器芯子进油孔D10、盖板上机冷器芯子回油孔Dll均为Φ15?Φ 17mm;盖板上机油滤清器回油孔D12为Φ19?Φ21πιπι;盖板上接中心接头的螺纹孔D13为M25?M28 ;盖板上接机油滤清器法兰面D14为Φ73?Φ79mm ;盖板上安装机冷器芯子螺栓孔间距L3为107?117mm、间距L4为48?52mm ;盖板上预留安装机油道限压阀的铸孔Rl为RlO?12mm。
[0020]如图6所示:工作时,机体主油道来油进入机冷器底座I的底座上机油进油孔Dl,由底座上机冷器芯子进油孔D3流出,进入机油冷却器芯A,经过冷却的机油由机油冷却器芯A再流回机冷器底座I中的底座上机冷器芯子回油孔D4,经由机冷器底座盖板5中的盖板上机冷器芯子回油孔Dll后,再进入机油滤清器B ;经机油滤清器B过滤后的机油,由中心接头6流回机冷器底座盖板5中的盖板上机油滤清器回油孔D12,最后经机冷器底座I中的底座上机油滤清器回油孔D2流回机体。
[0021]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外形美观大方,而且还有制造成本低,工作效率高等诸多优点;因为本实用新型有主油道限压阀安装孔,在需要的机型上可以安装机油道限压阀,在发动机出现故障或意外压力突然升高时,主油道限压阀会及时开启,从而使机油滤清器和发动机的安全得到可靠的保护。
【权利要求】
1.整体式机油滤清及冷却装置,包括:机冷器底座(1)、螺塞(2)、螺栓(3)、接头(4)、机冷器底座盖板(5)、中心接头(6)、垫圈(7)、机冷器盖板垫片(8);其特征在于:将中心接头(6)安装到机冷器底座盖板(5)的螺孔中并拧紧;接头(4)安装到机冷器底座(1)的出水孔中并压到底;螺塞(2)套上垫圈(7)后旋入机冷器底座(1)的放水螺孔中并上紧;机冷器底座盖板(5 )、机冷器盖板垫片(8 )和机冷器底座(1)安装在一起,并用螺栓(3 )上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机油滤清及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机冷器底座(1)中,底座上机油进油孔(D1)、底座上机油回油孔(D2)、底座上机冷器芯子进油孔(D3)、底座上机冷器芯子回油孔(D4)均为Φ15~Φ 17mm;底座上机油滤清器回油孔(D5)为Φ 19~Φ2-- ;底座上放水螺纹孔(D6)为MlO~Μ14 ;底座上废气再循环进水孔(D7)为Φ23~0 26mm ;底座上安装机冷器芯子螺栓孔纵向间距(LI)为107~117mm、底座上安装机冷器芯子螺栓孔横向间距(L2)为48~5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机油滤清及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机冷器底座盖板(5)中,盖板上机油进油孔(D8)、盖板上机油回油孔(D9)、盖板上机冷器芯子进油孔(D10)、盖板上机冷器芯子回油孔(Dll)均为Φ15~Φ17MM;盖板上机油滤清器回油孔(D12)为Φ19~Φ21mm ;盖板上接中心接头的螺纹孔(D13)为Μ25~Μ28 ;盖板上接机油滤清器法兰面的(D14)为Φ73~Φ79mm;盖板上安装机冷器芯子螺栓孔间距(L3)为107~117mm、间距(L4)为48~52mm ;盖板上预留安装机油道限压阀的铸孔(Rl)为RlO~12mm。
【文档编号】F01M11/03GK203717073SQ201420068808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8日
【发明者】谢克艳, 乞玉龙, 陈洪涛, 林好利, 周琨, 任禹铭 申请人: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