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油气分离缸盖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2876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油气分离缸盖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缸盖罩,包括缸盖罩本体,缸盖罩本体内设油气分离槽,还包括用于密封所述油气分离槽的迷宫盖板,迷宫盖板包括盖板本体和与盖板本体固定连接并插入所述油气分离槽内对油气分离的滤板;油气进入油气分离槽后,油气不仅与油气分离槽内部部件、油气分离槽底部、侧部和迷宫盖板发生碰撞,而且还与滤板发生进一步碰撞,大大增加了油雾在油气分离槽内的碰撞次数,而且在滤板的配合下,油气的行走路径更加复杂,与现有技术相比,行程得到显著提升,使得缸盖罩在适应到发动机中,尤其是增压发动机中后,具有更好的油气分离效果。
【专利说明】发动机油气分罔缸盖罩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缸盖罩。

【背景技术】
[0002] 气缸盖罩属于发动机的一种部件,安装在发动机气缸盖的上方,用于盖住气缸盖 并整理线束。发动机在工作时,曲轴箱内、凸轮轴室内会存在诸多的油雾,油雾会和曲轴箱 窜气一起通过PVC系统进入燃烧室内,机油不能完全燃烧,同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将会对排 放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增加机油消耗。
[0003] 为解决上述问题,有人提供了一种带油气分离结构的气缸盖罩,通过迷宫结构油 气分离室将油雾在气缸盖罩内进行油气分离,其中迷宫结构设置在气缸盖罩内,并通过盖 板盖罩,在油气分离槽两端设置进油口和出油口。但现有技术中的迷宫结构排气通路十分 简单,行程较短,导致油气分离不彻底,尤其对于增压发动机而言,必须对油气分离进行加 强,才能避免油雾进入到最终的废气中,影响增压效果。在现有基础上,为提高增压发动机 的油气分离效果,可通过在盖板本体上制作复杂结构的迷宫分离腔室来实现,但制作工艺 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不易实现,而且原有迷宫结构的盖板本体需要被替换掉,浪费材料,整 体更换成本太高。
[0004]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气缸盖罩进行改进,使其在运用到增压发动机中后,具有较好 的油气分离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缸盖罩,在其运用到增压发动机 中后,具有较好的油气分离效果。
[0006]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油气分离缸盖罩,包括缸盖罩本体,所述缸盖罩本体内设油 气分离槽,还包括用于密封所述油气分离槽的迷宫盖板,所述迷宫盖板包括盖板本体和与 所述盖板本体固定连接并插入所述油气分离槽内对油气分离的滤板。
[0007] 进一步,所述滤板为沿缸盖罩本体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两个,每一滤板上均设有 滤孔。
[0008] 进一步,所述两滤板上的滤孔相对错位设置。
[0009] 进一步,所述油气分离槽内部被多块挡油板分隔为多个相互连通的油气分离室, 所述两滤板置于两相邻油气分离室内。
[0010] 进一步,所述油气分离槽内部被多块挡油板分隔为多个相互连通的油气分离室, 所述两滤板置于同一油气分离室内。
[0011] 进一步,所述油气分离槽为沿缸盖罩本体长度方向设置的两条,迷宫盖板对应设 置两个。
[0012] 进一步,每一油气分离槽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壁上交替间隔设置所述挡油板形成四 个油气分离室。
[0013] 进一步,滤孔孔径设置在3-5mm,孔距设置为4-7mm。
[0014] 进一步,所述油气分离槽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设置油气入口,另一端部设置气体 出口和出油口。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油气分离缸盖罩,设置油气分离槽, 并在迷宫盖板上设置滤板,滤板置于油气分离槽内,当油气进入油气分离槽后,油气不仅与 油气分离槽内部部件、油气分离槽底部、侧部和迷宫盖板发生碰撞,而且还与滤板发生进一 步碰撞,大大增加了油雾在油气分离槽内的碰撞次数,而且在滤板的配合下,油气的行走路 径更加复杂,与现有技术相比,行程得到显著提升,使得缸盖罩在适应到发动机中,尤其是 增压发动机中后,具有更好的油气分离效果;另外,通过在迷宫盖板上设置进一步提高油气 分离效果的滤板,无需通过改变现有迷宫分离结构即可实现,避免了改变迷宫分离结构所 带来的复杂制作工艺,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无需对带有现有迷宫分离结构缸盖罩进 行替换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实现,避免了材料的浪费,节省生产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盖板本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迷宫盖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盖板本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迷宫盖板结构 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动机油气分离缸盖罩,包括缸盖罩本体1,缸盖罩本体1 内设油气分离槽2,如图2所示,油气分离槽2为条形,当然也可为其它形状,如椭圆形或波 浪形等;缸盖罩还包括用于密封所述油气分离槽的迷宫盖板,迷宫盖板包括盖板本体3和 与盖板本体3固定连接并插入所述油气分离槽内对油气分离的滤板4,如图3所示,所述滤 板4为沿缸盖罩本体1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两个,每一滤板4上均设有滤孔5,滤板4可通 过现有任何机械连接方式与盖板本体下部连接,如焊接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滤板4上设 滤孔5对通过油气形成过滤作用,且两滤板4上的滤孔5相对错位设置,油气在两滤板之间 可形成窜气效果,增加油气与滤板壁的碰撞次数,从而进一步提高分离效果。
[0021]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油气分离槽2内部被多块挡油板7分隔为多个相互连通的 油气分离室6,两滤板4置于两相邻油气分离室内,即两滤板位于其中一块挡油板的两侧, 提高油气在滤板位置的行程,并提高窜气效果,从而提高油气分离效果;另外,两滤板置于 油气分离槽后与挡油板的配合关系还可为另一种结构,油气分离槽2内部被多块挡油板7 分隔为多个相互连通的油气分离室6,两滤板置于同一油气分离室内,即滤板置于其中一个 油气分离室内,相较于现有技术,同样具有较好的油气分离效果。
[0022] 另外,滤孔孔径设置在3_5mm,例如可以为3mm、4mm、5mm等,孔距设置为4_7mm,例 如可以为4_、5_、6_、7_等,对油气分离具有较好的效果;油气分离槽2为沿缸盖罩本体 长度方向设置的两条,迷宫盖板对应设置两个;每一油气分离槽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壁上交 替间隔设置所述挡油板形成四个油气分离室;油气分离槽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设置油气入 口 8,另一端部设置气体出口 9和出油口 10,如图2所示的,当油气从油气入口进入油气分 离槽后,将延图示的箭头方向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与挡油板和滤板的滤板等发生碰撞,将 油挡下来,气体继续运动。
[0023]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 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 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 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缸盖罩,包括缸盖罩本体,所述缸盖罩本体内设油气分离槽,其 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密封所述油气分离槽的迷宫盖板,所述迷宫盖板包括盖板本体和与 所述盖板本体固定连接并插入所述油气分离槽内对油气分离的滤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气分离缸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板为沿缸盖罩 本体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两个,每一滤板上均设有滤孔。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油气分离缸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滤板上的滤孔 相对错位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油气分离缸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槽内部 被多块挡油板分隔为多个相互连通的油气分离室,所述两滤板置于两相邻油气分离室内。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油气分离缸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槽内部 被多块挡油板分隔为多个相互连通的油气分离室,所述两滤板置于同一油气分离室内。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油气分离缸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槽为沿 缸盖罩本体长度方向设置的两条,迷宫盖板对应设置两个。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油气分离缸盖罩,其特征在于:每一油气分离槽长度 方向上的两侧壁上交替间隔设置所述挡油板形成四个油气分离室。
8. 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发动机油气分离缸盖罩,其特征在于:滤孔 孔径设置在3_5mm,孔距设置为4_7mm。
9.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发动机油气分离缸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 油气分离槽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设置油气入口,另一端部设置气体出口和出油口。
【文档编号】F01M13/04GK203906112SQ201420328714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9日
【发明者】尹俊杰 申请人: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