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滤清冷却装置及具有其的机油滤清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3563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油滤清冷却装置及具有其的机油滤清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油滤清冷却装置及具有其的机油滤清冷却系统,所述机油滤清冷却装置包括:壳体,其限定一个腔室;滤清材料,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腔室内,用于对流经所述腔室的机油进行过滤;以及换热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腔室内,且临近所述滤清材料,用于对流经所述腔室的机油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的机油滤清冷却装置在一个壳体内同时实现了滤清功能与冷却功能,从而,将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集成为一个装置,大大减小了设置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所需的空间大小,并相应降低了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机油滤清冷却装置及具有其的机油滤清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油滤清冷却装置及具有其的机油滤清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机油滤清器是用于净化发动机机油(即润滑系统中的润滑油)的装置,具有去除机油中的金属颗粒、灰尘、碳沉淀物和煤烟颗粒等杂质,保护发动机的作用。机油冷却器用于对机油进行冷却。
[0003]现有技术中,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是分开设置的。常见的布置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先冷却后滤清系统,一种是先滤清后冷却系统。图1是现有技术中先冷却后滤清系统的示意图。
[0004]在图1的系统中,当机油泵2工作时,被机油泵2从油底壳中抽出的机油首先通过集滤器1,通过集滤器I滤掉机油中的大颗粒杂质。通过集滤器I后的油经过机油泵2后,进入机油冷却器4,在机油冷却器4中进行冷却,然后再通过机油滤清器5,过滤掉机油中的杂质、油泥及水分等杂物。最后进入主油道7。
[0005]此种方式能较好地实现对机油的滤清与冷却。但是,由于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分开设置,增加了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的整体布置空间,而且相应增加了整机开发成本。
[0006]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减小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的整体布置空间。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简化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的结构,并减小设置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所需的空间大小。
[0008]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油滤清冷却装置,所述机油滤清冷却装置包括:
[0009]壳体,其限定一个腔室;
[0010]滤清材料,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腔室内,用于对流经所述腔室的机油进行过滤;以及
[0011 ] 换热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腔室内,且临近所述滤清材料,用于对流经所述腔室的机油进行冷却。
[0012]优选地,所述滤清材料为中空结构,具有外周表面和内周表面,其内周表面限定一个内腔,所述换热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内腔内。
[0013]优选地,所述壳体为圆筒形,所述滤清材料的外周表面和内周表面为圆柱面。
[0014]优选地,所述机油滤清冷却装置进一步包括:
[0015]进油口,用于将机油输入所述腔室内;
[0016]出油口,用于将机油输出至所述腔室之外;
[0017]冷却液入口,用于将冷却液输入至所述换热器;以及
[0018]冷却液出口,用于将冷却液排出所述换热器之外,
[0019]其中,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端处,所述冷却液入口与冷却液出口设置在相对的另一端处。
[0020]优选地,所述出油口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出油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滤清材料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进油口为多个,位于所述出油口的径向外侧,并以所述滤清材料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均匀设置。
[0021]优选地,所述滤清材料的两端处设置有密封隔离件,从而使得所述滤清材料的所述内腔仅通过所述滤清材料与所述滤清材料之外的腔室部分连通。
[0022]优选地,所述换热器为多片式换热器,且其多片冷却片分开布置。
[0023]优选地,所述换热器为蛇形管。
[002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机油滤清冷却系统,所述机油滤清冷却系统包括依次串联设置的集滤器、机油泵、机油滤清冷却装置和主油道,其中,所述机油滤清冷却装置是如上所述的机油滤清冷却装置。
[0025]优选地,所述机油滤清冷却系统进一步包括:
[0026]限压阀,其两端分别与机油泵的出口和入口连通,用于限制输入至机油滤清冷却装置的最大输入压力;
[0027]旁通阀,其与所述机油滤清冷却装置并行设置,用于在机油滤清冷却装置堵塞的情况下,将来自机油泵的机油直接向主油道输送;以及
[0028]泄油阀,其设置在主油道的入口与集滤器的入口之间,用于泄放机油滤清冷却系统中的机油。
[0029]本实用新型的机油滤清冷却装置在一个壳体内同时实现了滤清功能与冷却功能,从而,将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集成为一个装置,大大减小了设置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所需的空间大小,并相应降低了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现有技术中先冷却后滤清系统的示意图。
[0031]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机油滤清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是包括图2所示机油滤清冷却装置的机油滤清冷却系统的示意性原理图。
[0033]附图标记:
[0034]
I~I集滤器--?~I进油口
2~机油泵12~出油口
3限压阀13 壳体
4机油冷却器14 滤清材料
5~机油滤清器 15 1--
6~I旁通阀--θ~
7~主油道17~密封隔离件
8~WWM18 机油滤清冷却装置
9~冷却液入口19~换热器
10 冷却液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003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宽泛实施例的机油滤清冷却装置包括:壳体;滤清材料;以及换热器。所述壳体限定一个腔室,用于在所述腔室对机油进行过滤和冷却。所述滤清材料设置在所述腔室内,用于对流经所述腔室的机油进行过滤。滤清材料的材质和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只有能够对机油进行过滤即可。所述换热器也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腔室内用于对流经所述腔室的机油进行冷却。有利的是,所述换热器临近所述滤清材料,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壳体或其腔室的体积。本实用新型的机油滤清冷却装置能够用于为发动机润滑系统中为各机器部件润滑所用润滑油进行滤清与冷却。
[0038]优选地,所述滤清材料为诸如圆筒形的中空结构,具有外周表面和内周表面,其内周表面限定一个内腔,所述换热器部分地或全部地设置在所述内腔内。
[0039]上述实施例的的机油滤清冷却装置在一个壳体内集成了滤清材料与换热器,同时实现了滤清功能与冷却功能。从而,将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集成为一个装置,大大减小了设置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所需的空间大小,并相应降低了成本。
[0040]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机油滤清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的机油滤清冷却装置包括:壳体13、滤清材料14及换热器19。
[0041]壳体13为圆筒形,并限定一个大体为圆柱形的腔室15。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3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壳体13的右端设置有进油口 11和出油口 12。进油口 11用于将机油输入腔室15内进行过滤和冷却。出油口 12用于将过滤和冷却之后的机油输出至腔室15之外。
[0042]出油口 12的数量为一个,且其中心轴线与壳体13的中心轴线重合。进油口 11的数量为多个,位于出油口 12的径向外侧,并以壳体1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均匀设置。壳体13的左端设置冷却液入口 9及冷却液出口 10。冷却液入口 9用于将较低温度的冷却液输入至换热器19。冷却液出口 10用于将流经换热器19之后的较高温度冷却液排出换热器19之夕卜。可以理解的是,进油口 11、出油口 12、冷却液入口 9及冷却液出口 10的设置位置及数量不限于图示结构。
[0043]腔室15内设置有滤清材料14及换热器19。滤清材料14为中空结构,并具有外周表面和内周表面,机油在从外周表面向内周表面流动时被过滤。滤清材料的材质可以为任何适当具有过滤功能的材质,比如滤纸等。内周表面内具有一定的空间,称之为内腔16。换热器19设置在滤清材料14的内腔16内。当然,本实用新型中,换热器19及滤清材料13的位置关系并不限于图示实施例。例如,还可以是换热器19的仅仅一部分位于滤清材料13的内腔16内。有利的是,换热器19临近滤清材料14,以节省整体布置空间。
[0044]滤清材料14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密封隔离件17或其他密封装置。由此,使得滤清材料14的内腔16仅通过所述滤清材料与滤清材料之外的腔室部分连通。也就是说,密封隔离件17密封滤清材料的两端,使得机油不通过滤清材料14两端进入内腔16,确保流经腔室15的所有机油经过过滤。
[0045]参见图2,换热器19的右端(临近出油口 12的一端)与设置在滤清材料14右端(临近出油口 12的一端)处的密封隔离件17之间设置有间隙,以避免换热器19堵住机油的流动路径。有利的是,所述间隙大于10毫米,以允许制造与安装误差。
[0046]在图示实施例中,换热器19为多片式换热器,且其多片冷却片分开布置。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所示,多片冷却片具有相同的形状与大小且相互连通。采用这种结构,可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从而更充分地冷却机油。当然,换热器19也可以由其他任何适当形式的换热器替代,换热器19的位置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只要能够对流经滤清材料14的内腔16的机油进行冷却即可。例如,以蛇形管形式的换热器替代图示的多片式换热器。
[0047]图3是包括图2所示机油滤清冷却装置的机油滤清冷却系统的示意性原理图。图3所示的机油滤清冷却系统包括依次串联设置的集滤器1、机油泵2、机油滤清冷却装置18和主油道7,其中,机油滤清冷却装置18是如上所述的机油滤清冷却装置。
[0048]图3所示的机油滤清冷却系统进一步包括:限压阀3、旁通阀6以及泄油阀8。限压阀3的两端分别与机油泵的出口和入口连通,用于限制输入至机油滤清冷却装置18的最大输入压力。旁通阀6与所述机油滤清冷却装置18并行设置,用于在机油滤清冷却装置18堵塞的情况下,将来自机油泵2的机油直接向主油道7输送。泄油阀8设置在主油道7的入口与集滤器I的入口之间,用于泄放机油滤清冷却系统中的机油,例如在需要对泄放机油滤清冷却系统进行清洗或维护时泻放机油。
[004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具有以下优点:滤清材料以及换热器设置在同一壳体的腔室内,将原本分离的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集成为一体,减少了发动机的整体布置空间,降低了制作成本。
[0050]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机油滤清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限定一个腔室; 滤清材料,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腔室内,用于对流经所述腔室的机油进行过滤;以及 换热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腔室内,且临近所述滤清材料,用于对流经所述腔室的机油进行冷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滤清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清材料为中空结构,具有外周表面和内周表面,其内周表面限定一个内腔,所述换热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内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滤清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圆筒形,所述滤清材料的外周表面和内周表面为圆柱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油滤清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进油口,用于将机油输入所述腔室内; 出油口,用于将机油输出至所述腔室之外; 冷却液入口,用于将冷却液输入至所述换热器;以及 冷却液出口,用于将冷却液排出所述换热器之外, 其中,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端处,所述冷却液入口与冷却液出口设置在相对的另一端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油滤清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口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出油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滤清材料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进油口为多个,位于所述出油口的径向外侧,并以所述滤清材料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均匀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滤清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清材料的两端处设置有密封隔离件,从而使得所述滤清材料的所述内腔仅通过所述滤清材料与所述滤清材料之外的腔室部分连通。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油滤清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多片式换热器,且其多片冷却片分开布置。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油滤清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蛇形管。
9.一种机油滤清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联设置的集滤器、机油泵、机油滤清冷却装置和主油道,其中,所述机油滤清冷却装置是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油滤清冷却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油滤清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限压阀,其两端分别与机油泵的出口和入口连通,用于限制输入至机油滤清冷却装置的最大输入压力; 旁通阀,其与所述机油滤清冷却装置并行设置,用于在机油滤清冷却装置堵塞的情况下,将来自机油泵的机油直接向主油道输送;以及 泄油阀,其设置在主油道的入口与集滤器的入口之间,用于泄放机油滤清冷却系统中的机油。
【文档编号】F01M5/00GK204024760SQ201420375521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8日
【发明者】高强, 蔡继春, 穆莹, 张志文, 杨佳伟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