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的scr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7149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式的scr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式的SCR组件,包括:添蓝罐,其左半部高于右半部,左半部的顶面设有接口部;接口部的侧面上设有第一环槽,右半部上设有第二环槽,添蓝罐的外侧面上沿其周向对称设有两个安装槽;支架组件,包括:添蓝罐安装座,其包括两个与安装槽配合的第一安装环,两个第一安装环之间设有与第一环槽配合的第二安装环以及与第二环槽配合的第三安装环,第二安装环与第三安装环之间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侧壁,且两个第一安装环的右臂的内侧面之间设有第二侧壁;计量泵支架,包括DCU安装壁,添蓝罐安装壁以及计量泵安装环;空滤支架,其固定在添蓝罐安装座上;计量喷射泵;空气滤清器;以及DCU组件。该集成组件故障少,安装难度低。
【专利说明】一种集成式的SCR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成式的SCR组件。

【背景技术】
[0002]SCR(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主要由车用添蓝罐、SCR催化器、计量喷射泵、空气滤清器、D⑶(驱动控制单元)组件、传感器等组成。现有技术中,SCR系统的主要零部件添蓝罐、计量喷射泵、空气滤清器分散地布置在车辆的大梁上,而DCU组件则布置在驾驶室内,这样的布置使得这些零部件之间的连接管路及线束较长,且布置凌乱,容易与车辆大梁发生干涉,存在管路及线束被磨穿的隐患,而且车辆的大梁空间狭小,将添蓝罐、计量喷射泵、空气滤清器等零部件分别装配到车辆大梁上难度较大,效率低下。另外,各个零部件之间的连接管道只能使用软质管道,以提高其对空间的适应性,而软质管道容易损坏,提高了 SCR系统的维修率。
[0003]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的SCR组件,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SCR系统的零部件分散布置带来的故障隐患多、安装难度大的缺陷。
[000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的SCR组件,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SCR系统的连接管道使用软质管道带来的维修率高的缺陷。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式的SCR组件,SCR组件包括:添蓝罐,添蓝罐的左半部高于其右半部,左半部的顶面设有靠近右半部的接口部;接口部的侧面上设有第一环槽,第一环槽的中心轴线与Y轴平行,右半部上设有第二环槽,第二环槽的中心轴线与X轴平行,添蓝罐的外侧面上沿其周向对称设有两个安装槽,安装槽的中心轴线与Z轴平行;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包括:添蓝罐安装座,添蓝罐安装座包括两个与安装槽配合的第一安装环,两个第一安装环之间设有与第一环槽配合的第二安装环以及与第二环槽配合的第三安装环,第二安装环与第三安装环之间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侧壁和水平托板,且两个第一安装环的右臂的内侧面之间设有第二侧壁;计量泵支架,计量泵支架包括DCU安装壁,添蓝罐安装壁以及计量泵安装环,DCU安装壁和计量泵安装环固定在添蓝罐安装壁的两侧且均垂直于添蓝罐安装壁;空滤支架,空滤支架固定在添蓝罐安装座上;计量喷射泵,计量喷射泵放置在水平托板上,且计量喷射泵的接口端面固定在计量泵安装环上,计量喷射泵的添蓝液入口与添蓝罐的添蓝出液口通过第一管连接,计量喷射泵的添蓝回液出口与添蓝罐的添蓝回液口通过第二管连接;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固定在空滤支架上;以及D⑶组件,D⑶组件固定在D⑶安装壁上。
[0007]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安装环和/或第三安装环上设有用于调节张紧力的螺栓。
[0008]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安装环的下侧边和右侧边为弯曲的方钢,第一安装环的上侧边和左侧边为弯曲的钢带。
[0009]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管和第二管的一部分为硬质管道,另一部分为软质管道。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本实用新型利用支架组件将添蓝罐、计量喷射泵、空气滤清器以及D⑶组件集成到一起,整体结构布置简单合理,便于整车的布置,同时连接管路及线束缩短,便于整合,减少了连接管路和线束与大梁的干涉,降低了故障率;且这些零部件可以预先安装在支架组件上,然后再安装到汽车的大梁上,大大提高了装配的便利性,降低了安装难度;另外,这样的集成方式使计量喷射泵与添蓝罐的管路连接可以采用软管和硬管结合的方式,提高了管道的刚度,降低了故障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的SCR组件的装配图。
[0013]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的SCR组件的另一装配图。
[0014]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的SCR组件的支架组件的装配图。
[0015]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的SCR组件的添蓝罐安装座的立体图。
[0016]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的SCR组件的计量泵支架的立体图。
[0017]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的SCR组件的空滤支架的立体图。
[0018]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的SCR组件的添蓝罐的立体图。
[0019]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的SCR组件的添蓝罐的侧视图。
[0020]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的SCR组件的添蓝罐的接口部的俯视图。
[0021]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的SCR组件的计量喷射泵的立体图。
[0022]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的SCR组件的的空气滤清器的立体图。
[0023]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的SCR组件的D⑶组件的正视图。
[0024]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的SCR组件的第一管的立体图。
[0025]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的SCR组件的第二管的立体图。
[0026]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27]1-添蓝罐,11-第一管,111-第一接口,112-第二接口,113-软管部分,114-硬管部分,115-第一线束接口,12-第二管,121-第三接口,122-第四接口,123-软管部分,124-硬管部分,125-第二线束接口,13-安装槽,14-第一环槽,15-第二环槽,16-防冻液入口,17-添蓝回液口,18-防冻液出口,19-添蓝出液口,2-计量喷射泵,21-安装孔,22-压缩空气入口,23-添蓝回液出口,24-混合出口,25-添蓝液入口,26-整车线束接口,27-整车线束接口,3-空气滤清器,31-压缩空气管,32-压缩空气入口,33-空滤支架安装孔,34-压缩空气出口,4-D⑶组件,41-安装孔,42-发动机线束接口,5-添蓝罐安装座,51-方钢,52-第二安装环,521-螺栓,53-第三安装环,531-螺栓,54-钢带,55-第一侧壁,56-第二侧壁,6-计量泵支架,61-计量泵安装环,62-添蓝罐安装壁,63-D⑶安装壁,64-D⑶安装孔,65-添蓝罐安装孔,7-空滤支架,71-第二侧壁安装孔,72-空滤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9]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30]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集成式的SCR组件包括添蓝罐1、计量喷射泵2、空气滤清器3、D⑶组件4以及支架组件。
[0031]如图7所示,添蓝罐的左半部高于其右半部,左半部的顶面通过凹槽形成靠近右半部的接口部。如图9所示,接口部的顶面上设有防冻液入口 16、添蓝回液口 17、防冻液出口以及添蓝出液口 19。如图7所示,接口部的侧面上设有第一环槽14,第一环槽14的中心轴线与Y轴平行;右半部上设有第二环槽15,第二环槽15的中心轴线与X轴平行;添蓝罐的外侧面上沿其周向对称设有两个安装槽13,如图7和8所示,安装槽13的中心轴线与Z轴平行。
[0032]如图3所示,支架组件包括添蓝罐安装座5、计量泵支架6以及空滤支架7。如图4所示,添蓝罐安装座5包括两个与安装槽13配合的第一安装环,第一安装环的下侧边和右侧边为弯曲的方钢51,第一安装环的上侧边和左侧边为弯曲的钢带54。两个第一安装环之间设有与第一环槽14配合的第二安装环53以及与第二环槽15配合的第三安装环52,第二安装环53和第三安装环52上分别上设有用于调节张紧力的螺栓531和521。第二安装环53与第三安装环52之间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侧壁55和水平托板,且两个第一安装环的右臂的内侧面之间设有第二侧壁56。如图1和2所示,添蓝罐I整体容置在添蓝罐安装座5内,其安装槽13与第一安装环配合将添蓝罐I定位,并且第三安装环52穿过添蓝罐I的右半部定位在第二环槽15内,并通过螺栓521锁紧,第二安装环53穿过接口部定位在第一环槽14内,并通过螺栓531锁紧。
[0033]如图5所示,计量泵支架6包括D⑶安装壁63,添蓝罐安装壁62以及计量泵安装环61,D⑶安装壁63和计量泵安装环61固定在添蓝罐安装壁62的两侧且均垂直于添蓝罐安装壁62。如图3所示,计量泵支架6通过添蓝罐安装孔65固定在添蓝罐安装座5上。如图1和2所示,计量喷射泵2放置在添蓝罐安装座5的水平托板上,且计量喷射泵2的接口端面穿过计量泵安装环61,并通过其四角的安装孔固定在计量泵安装环61的边框上。
[0034]如图6所示,空滤支架7的横截面呈“L”状,其一个边通过第二侧壁安装孔71固定在添蓝罐安装座的第二侧壁56上,另一个边通过空滤安装孔72将空气滤清器3固定在其上,如图1所示。
[0035]如图10所示,计量喷射泵2的接口端面上设有两个整车线束接口 26和27,用于与整车进行线路连接。计量喷射泵2的接口端面上还设有压缩空气入口 22、添蓝回液出口23、添蓝液与空气的混合出口 24以及添蓝液入口 25。混合出口 24与催化器连接。如图11所示,空气滤清器3的顶部设有两个空滤支架安装孔33,用于与空滤支架固定连接。空气滤清器的顶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压缩空气入口 32和压缩空气出口 34。如图1所示,空气滤清器3的压缩空气出口 34通过压缩空气管31进入计量喷射泵2。如图12和2所示,D⑶组件4上设有三个安装孔41,用于将D⑶组件固定在计量泵支架6的D⑶安装壁63上。D⑶组件的中心处设有发动机线束接口,用于与发动机线路连接。
[0036]如图1、13、14所示,计量喷射泵2的添蓝液入口 25与添蓝罐I的添蓝出液口 19通过第一管11连接,第一管11的一部分为硬质管道114,另一部分为软质管道113,第一管11的第一接口 111与添蓝罐I的添蓝出液口 19连接,第二接口 112与计量喷射泵2的添蓝液入口 25连接。第一管11上设有用于与整车E⑶连接的第一线束接口 115,用于在通电后加热第一管11。计量喷射泵2的添蓝回液出口 23与添蓝罐I的添蓝回液口 17通过第二管12连接,第二管12的一部分为硬质管道124,另一部分为软质管道123,第二管12的第三接口 121与添蓝罐I的添蓝回液口 17连接,第四接口 122与计量喷射泵2的添蓝液出口23连接。第二管12上设有用于与整车E⑶连接的第二线束接口 125,用于在通电后加热第二管 12。
[0037]添蓝罐I内的添蓝液经第一管11进入计量喷射泵2 ;同时压缩空气经空气滤清器3的压缩空气入口 32进入,过滤后经压缩空气管31进入计量喷射泵2 ;计量喷射泵2将添蓝液与压缩空气充分混合后,从混合出口 24喷出,提供给SCR系统的催化器,未混合的添蓝液又经第二管12流回添蓝罐1,整个系统内添蓝液为闭式循环结构。
[0038]本实用新型利用支架组件将添蓝罐、计量喷射泵、空气滤清器以及D⑶组件集成到一起,整体结构布置简单合理,便于整车的布置,同时连接管路及线束缩短,便于整合,减少了连接管路和线束与大梁的干涉,降低了故障率;且这些零部件可以预先安装在支架组件上,然后再安装到汽车的大梁上,大大提高了装配的便利性,降低了安装难度;另外,这样的集成方式使计量喷射泵与添蓝罐的管路连接可以采用软管和硬管结合的方式,提高了管道的刚度,降低了故障率。
[0039]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集成式的SCR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SCR组件包括: 添蓝罐,所述添蓝罐的左半部高于其右半部,所述左半部的顶面设有靠近所述右半部的接口部;所述接口部的侧面上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环槽的中心轴线与Y轴平行,所述右半部上设有第二环槽,所述第二环槽的中心轴线与X轴平行,所述添蓝罐的外侧面上沿其周向对称设有两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中心轴线与Z轴平行; 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 添蓝罐安装座,所述添蓝罐安装座包括两个与所述安装槽配合的第一安装环,两个所述第一安装环之间设有与所述第一环槽配合的第二安装环以及与所述第二环槽配合的第三安装环,所述第二安装环与所述第三安装环之间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侧壁和水平托板,且两个所述第一安装环的右臂的内侧面之间设有第二侧壁; 计量泵支架,所述计量泵支架包括DCU安装壁,添蓝罐安装壁以及计量泵安装环,所述DCU安装壁和所述计量泵安装环固定在所述添蓝罐安装壁的两侧且均垂直于所述添蓝罐安装壁; 空滤支架,所述空滤支架固定在所述添蓝罐安装座上; 计量喷射泵,所述计量喷射泵放置在所述水平托板上,且所述计量喷射泵的接口端面固定在所述计量泵安装环上,所述计量喷射泵的添蓝液入口与所述添蓝罐的添蓝出液口通过第一管连接,所述计量喷射泵的添蓝回液出口与所述添蓝罐的添蓝回液口通过第二管连接; 空气滤清器,所述空气滤清器固定在所述空滤支架上;以及 D⑶组件,所述D⑶组件固定在所述D⑶安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的SCR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环和/或所述第三安装环上设有用于调节张紧力的螺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成式的SCR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环的下侧边和右侧边为弯曲的方钢,所述第一安装环的上侧边和左侧边为弯曲的钢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的SCR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的一部分为硬质管道,另一部分为软质管道。
【文档编号】F01N3/28GK204253148SQ201420768437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8日
【发明者】魏晓东, 吴英武, 韦斯定, 杨俊 , 吴刚, 刘运强, 周凯华 申请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