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增压器及发动机增压器的试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1164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增压器及发动机增压器的试验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动机增压器及发动机增压器的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启动状态下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变化将产生不同频率的振动,会对各个零部件施加不同频率的激励,不同的零部件根据不同的结构及材料将存在不同的共振频率,也就是模态特性。发动机上所有零部件的设计需要保证零部件的一阶共振频率高于发动机怠速下的二阶频率,这样才能使得在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各个零部件不会产生共振,避免零部件因共振而损坏,发动机上安装的增压器也是如此。

因此,需要测量增压器在发动机各个频率下的加速度信号以进行试验验证,保证增压器的结构设计合理。然而,增压器在运转过程中温度较高,用于沿增压器振动频率的加速度传感器无法在高温下正常运行。传统方法是在距离增压器较远的位置测量增压器振动频率,这样的测量方式导致信号的失真情况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增压器,该发动机增压器的工作状态能够更直接地通过传感器感应测量而不受高温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增压器,该发动机增压器安装有螺纹件,其中,该螺纹件的螺帽暴露于所述发动机增压器的外部,并且该螺帽上贴合安装有传感器,并且所述螺帽设置为能够通过循环冷却管路冷却。

优选地,所述螺帽为具有冷却腔室的中空结构,所述冷却腔室具有延伸至所述螺帽的外表面的两个端口。

优选地,两个所述端口分别形成在所述螺帽的彼此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并且彼此对齐。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为加速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螺纹件为进油螺栓并安装于所述发动机增压器的进油管中。

优选地,所述螺纹件的螺杆为内设过油管腔的中空结构,所述过油管腔具有延伸到所述螺杆的侧面的进油口以及延伸到所述螺杆的端面上的出油口。

优选地,所述进油管的侧壁上形成有支管,所述螺纹件的螺杆插入所述进油管并且所述进油口对齐于所述支管。

优选地,所述进油口成对且同轴设置,所述螺杆上套设有旋入角度调节垫片,该旋入角度调节垫片夹持于所述螺帽和所述进油管之间。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增压器的试验系统,其中,该发动机增压器的试验系统包括循环冷却管路以及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的发动机增压器,所述循环冷却管路能够冷却所述螺帽。

优选地,所述循环冷却管路包括水泵、水箱和水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螺帽在循环冷却管路的冷却作用下,可以保持为更低的温度,安装于螺帽上的传感器可以在更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工作,从而可以更为直接地感应测量发动机增压器的工作状态信息,更为准确地体现发动机增压器的工作状态,便于对发动机增压器的工作状态或结构设计做出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增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螺纹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螺纹件与管接头的分解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螺纹件与管接头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进油管 2 螺纹件

3 传感器 4 密封圈

5 管接头

11 支管

21 螺帽 22 螺杆

23 冷却腔室 24 端口

25 出油口 26 过油管腔

27 进油口

51 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增压器,该发动机增压器安装有螺纹件2,其中,该螺纹件2的螺帽21暴露于所述发动机增压器的外部,并且该螺帽21上贴合安装有传感器3,并且所述螺帽21设置为能够通过循环冷却管路冷却。

在本方案中,选择至少部分地暴露在发动机增压器外部的螺纹件2安装传感器3,一方面便于传感器3的直接安装而不必对发动机增压器的结构做较大调整,另一方面可以使得传感器3可以更为直接地测试相关信息,例如温度、振动频率等,相应地,传感器3可以为温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在传感器3与发动机增压器直接连接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到发动机增压器运行产生的高温的影响,为了解决高温问题,螺帽21上设置有可通过循环冷却管路冷却的结构,从而螺帽21经过循环冷却管路冷却,避免传感器3受到高温影响,使得传感器3可以正常运行,从而可以更为准确的测试到需要的信息。

关于螺帽21上可以由循环冷却管路冷却的结构,可以是缠绕于该螺帽21的一段管件,该管件可以接入循环冷却管路从而使得螺帽21被冷却降温。优选地,所述螺帽21为具有冷却腔室23的中空结构,所述冷却腔室23具有延伸至所述螺帽21的外表面的两个端口24。在此结构中,将螺帽21改进为中空结构,从而可以将螺帽21接入循环冷却管路,来自循环冷却管路的冷却介质可以循环流动以冷却螺帽21,使得螺帽21保持为较低温度,保证螺帽21上的传感器3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运行。其中,冷却腔室23通过端口24连接于循环冷却管路的管件。

优选地,如图2所示,两个所述端口24分别形成在所述螺帽21的彼此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并且彼此对齐。螺帽21具有多个侧面,例如4或6个,两个端口24分别形成在彼此相对的两个侧面上。由此,来自循环冷却管路的冷却介质可以以直线流动的方式穿过冷却腔室23,降低对冷却介质流动的阻力,加快循环速度,提高冷却效果。另外,传感器3可以贴合安装于螺帽21的顶面上,例如可以胶水粘接于螺帽21上,或者,传感器3可以通过辅助部件卡装在螺帽21上。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3为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感应测量所述发动机增压器在运行状态下的振动频率,从而可以测量发动机增压器的固有频率,这有助于发动机增压器的结构改进,避免发动机增压器与发动机本体的固有频率相同而产生共振。当然,传感器3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传感器,例如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发动机增压器工作温度,在车辆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本方案的精神,在发动机增压器上安装传感器,以监测其工作状态。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螺纹件2为进油螺栓并安装于所述发动机增压器的进油管1中。该进油螺栓可为测试用的重复使用部件,可以安装到多个发动机增压器的进油管1上对发动机增压器进行测试,这并不需要对发动机增压器本身的结构做出改进,只需要将原有的发动机增压器上的进油螺栓换下即可。当然,也可以选择发动机增压器上的其他暴露的螺栓件安装传感器3。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螺纹件2的螺杆22为内设过油管腔26的中空结构,所述过油管腔26具有延伸到所述螺杆22的侧面的进油口27以及延伸到所述螺杆22的端面上的出油口25。其中,过油管腔26与冷却腔室23彼此隔断,螺杆22部分的结构与发动机增压器上正常使用的进油螺栓的螺杆保持一致,来自外部的油经由进油口27、过油管腔26以及出油口25进入到发动机增压器内部。

另外,相应地,所述进油管1的侧壁上形成有支管11,所述螺纹件2的螺杆22插入所述进油管1并且所述进油口27对齐于所述支管11。进油管1的管腔出口容纳螺杆22螺接插入,支管11用于将来自外部的油导入进油管1中,也就是直接经由进油口27进入过油管腔26,并通过出油口25进入进油管1,然后进入发动机增压器内部,因此,需要保证进油口27与支管11保持对齐。

进一步地,所述进油口27成对且同轴设置,所述螺杆22上套设有旋入角度调节垫片,该旋入角度调节垫片夹持于所述螺帽21和所述进油管1之间。旋入角度调节垫片可以直接影响螺杆22旋入进油管1内的长度,进而影响进油口27与支管11之间的角度关系,因此,可以选择不同厚度的旋入角度调节垫片来调节进油口27与支管11之间的对齐关系,并且,可以在螺杆22上设置同轴对齐的两个进油口27,这使得进油口27与支管11之间的最大偏移角度为90度,从而可以通过较薄的旋入角度调节垫片调节二者彼此对齐。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增压器的试验系统,其中,该发动机增压器的试验系统包括循环冷却管路以及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的发动机增压器,所述循环冷却管路能够冷却所述螺帽21。如上所述,所述循环冷却管路使得螺帽21保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从而传感器3可以正常运行,更为直接地感应测量发动机增压器的相关状态信息。

具体地,所述循环冷却管路包括水泵、水箱和水管,所述螺帽21为具有冷却腔室23的中空结构。所述水泵为循环冷却管路提供循环动力,驱动流体(可以为循环水,或其他冷却流体)循环流动,所述水箱可以存储流体。所述水管可以通过图3和图4所示的管接头5连接于螺栓2的冷却腔室23,管接头5部分地插入端口24中,并通过凸缘51止挡在螺帽21的侧面上,并且管接头5与螺帽21之间可以通过密封圈4密封。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