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及发动机式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6229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及发动机式作业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排出气体的冷却构造,所述发动机主要用作割灌机、鼓风机、链锯(chainsaw)等发动机式作业机、或发电机等的动力源。



背景技术:

在小型的发动机式作业机中,发动机位于作业人附近,且从消声器(muffler)排出高温的排出气体,因此,设置消声器盖,以使作业人不会直接接触消声器,或为了使从消声器盖排出至外部的排出气体的温度降低而进行了各种尝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将冷却风扇所产生的冷却风导入至消声器室的内部,使排出气体与冷却风在盖体的内部混合,由此,降低排出气体的温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21341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专利文献1的技术,虽使排出气体与冷却风混合,但因为消声器的排气出口靠近消声器盖的排气出口部,所以即使在消声器盖的排气出口附近使排出气体与冷却风混合,仍有可能无法充分降低从消声器盖排出至外部时的排出气体的温度。另外,因为在与排出气体汇合的冷却风的流动方向上存在消声器盖,所以冷却风会扰乱排出气体的气流,扰乱后的排出气体有可能会与消声器盖接触,因排出气体的含有成分或温度上升而引起消声器盖的变色或退化。为了避免所述变色、退化现象,只要增大消声器与消声器盖之间的距离,使消声器盖的排气出口部取得大开口面积即可,但此对策会使发动机式作业机难以小型化。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背景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发动机及发动机式作业机,能够不增大消声器盖与消声器之间的距离而实现对于排出气体的充分的冷却效果。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如下发动机及发动机式作业机,在发动机的壳体或盖体内,充分降低排出气体的温度后,将排出气体排出至消声器盖外。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若对本申请所公开的发明中的代表性发明的特征进行说明,则如下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发动机包括:气缸,在外周部包括多个翅片,且形成燃烧室;冷却风扇,产生对气缸进行冷却的冷却风;以及大致长方体状的消声器,安装于气缸,所述发动机采用如下结构,即,以沿着消声器的第一壁面,排出气体向与气缸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将排出气体排出的方式,在消声器中设置排出气体出口,使通过翅片之间的第一冷却风沿着从第一壁面观察时位于排出气体的排出方向下游侧的第二壁面流动,并与排出气体碰撞,由此与所述排出气体汇合。根据此结构,因为使第一冷却风与排出气体混合,所以能够大幅降低排出气体的温度。另外,在消声器中形成包括排出气体出口且决定排出气体的排出方向的排出气体通路,在消声器的第一壁面上,偏向排出气体流出方向的上游侧地配置排出气体通路。根据此结构,因为能够延长排出气体限制部件的排出气体出口与交叉区域之间的距离,所以能够延长第二冷却风与排出气体的混合距离,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排出气体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设置覆盖消声器而形成消声器室的消声器盖,在消声器盖中,形成用以将排出气体排出至外部气体中的开口,以位于比消声器盖的外缘轮廓位置更靠内侧的位置的方式,形成第一冷却风与排出气体的交叉区域。根据此结构,能够使第一冷却风与排出气体在消声器盖内部切实地混合,从而能够充分降低从消声器盖排出至外部时的排出气体的温度。另外,在消声器盖的开口的缘部的一部分,以沿着与排出气体的排出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有用以对排出气体进行引导的肋部。由此,在停止时,异物或尘土不易从开口附近碰撞消声器,而且在发动机运转时,能够对排出气体的排出方向进行整流。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特征,使通过翅片之间的第二冷却风,沿着位于排出气体的从第一壁面的排出方向上游侧且不与第二壁面邻接的第三壁面流动后,沿着第一壁面流动,并从排出气体的流出方向上游侧大致平行地与排出气体汇合。这样,使第二冷却风从排出气体流出方向上游侧大致平行地与排出气体汇合,因此,在排出气体与消声器盖之间形成由第二冷却风产生的空气流层,所以即使在减小了消声器与消声器盖的距离而使消声器盖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不使排出气体与消声器盖接触,而使第二冷却风与排出气体混合来降低排出气体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特征,包括将发动机的输出取出的曲轴,在曲轴的一端设置冷却风扇,将消声器配置在从冷却风扇观察时的气缸的轴的相反侧,第一冷却风与第二冷却风是对气缸进行冷却后的排出风。根据此结构,无需将来自冷却风扇的冷却风的一部分抽出而形成与气缸不同的风路,因此,能够形成价廉且紧凑的构造。而且,也不会因将冷却风的一部分抽出而导致用以对气缸进行冷却的风量减少,气缸温度上升。通常,气缸冷却风的排出风(例如100℃以下)充分低于排出气体温度(例如400℃~500℃),因此,能够充分地获得使排出气体的温度降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特征,在消声器盖上设置有遮蔽部,此遮蔽部使第二冷却风从沿着第三壁面的气流变为沿着第一壁面的气流。根据此结构,因为在消声器盖与消声器之间形成由第二冷却风产生的空气流层,所以能够保护消声器盖不受消声器周围的高温空气影响。另外,也能够对消声器自身进行冷却来降低消声器表面的温度,因此,能够减少从消声器向消声器盖传递的辐射热。因此,即使在减小了消声器与消声器盖的距离而使消声器盖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降低消声器盖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特征,发动机包括:气缸,在外周部包括多个翅片,且形成燃烧室;冷却风扇,产生对气缸进行冷却的冷却风;以及大致长方体状的消声器,安装于气缸,所述发动机采用如下结构,即,在气缸的轴线方向上观察,以使消声器的中心位置相对于散热翅片的外边的中心位置在法线方向上偏移的方式,偏向一侧地配置消声器,使作为对气缸进行冷却后的排出风的第一冷却风流入至因偏向一侧的配置而敞开的空间,并设置有排出气体出口,此排出气体出口使排出气体沿着从气缸观察时位于相反侧的消声器的第一壁面,向与第一冷却风碰撞的方向排出。根据此结构,能够不弯曲而顺畅地形成从气缸朝向消声器侧的风路,然后,使第一冷却风与排出气体汇合,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排出气体的温度。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对气缸进行冷却后的冷却风,能够高效地对消声器及排出气体进行冷却。特别是能够实现可使从消声器室排出至外部时的废气温度充分降低的发动机及发动机式作业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链锯1的左侧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用以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链锯1的消声器室的形状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用以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链锯1的消声器40相对于气缸21的偏移配置进行说明的概略图。

图6是用以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链锯1的消声器40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链锯1的右侧侧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拆除了消声器盖33的状态下的链锯1的右侧侧视图。

图9是图1的消声器盖33单体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消声器盖83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基于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再者,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部分附上相同符号且省略反复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作为附图中所示的方向进行说明。

图1是发动机式作业机的一例即链锯1的风扇侧(左侧)侧视图。链锯1在发动机盖2的内部收容小型发动机(后述)。本实施例的发动机式作业机为如下结构,即,发热的发动机主体、或旋转机构部分、消声器部分的大部分由整体为金属或合成树脂制的盖体覆盖。未图示的发动机固定于合成树脂制的发动机盖2。在发动机盖2上安装有向链锯1的前方(图的右方)突出且对锯链进行引导的平板状的引导杆10,并设置有作业人所抓握的前把手3、与包括对发动机的输出进行调整的扳机6的后把手(顶部把手)4。另外,护手(handguard)13以向上方(图的上方)延伸的方式,安装于链锯1的前把手3的前侧。在发动机盖2的左侧侧面设置风扇盖9,此风扇盖9用以覆盖设置于发动机的曲轴24(在图2中后述)的冷却风扇25。在风扇盖9的上表面、侧面后方、下表面及前表面设置多个风窗9a、风窗9b、风窗9c。在风扇盖9的内部设置反冲式的起动器(未图示),起动器把手17配置在所述风扇盖9的上方。在发动机盖2的前方侧,设置用以装入汽油与润滑油的混合燃料的燃料箱(在图2中后述),并设置将所述燃料箱的开口部封闭的燃料箱盖18a。在燃料箱盖18a的下侧设置润滑油箱盖(oilcap)19a,此润滑油箱盖19a将存储供应至锯链的链条油的润滑油箱(未图示)用的开口封闭。在发动机的后方侧设置未图示的空气滤清器室,空气滤清器室由空气滤清器盖8封闭。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发动机是包含发动机主体部20与气化器(后述)或消声器40等辅助机械类、及发动机盖2、空气滤清器盖8(参照图1)、风扇盖9、消声器盖33等各种盖体类而构成。制造者能够根据所使用的作业机器的特性,选择是将全部种类的盖体设置于发动机主体部20,还是将部分种类的盖体设置于发动机主体部20。发动机主体部20是二冲程的空冷发动机,曲轴24以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活塞22的来回移动方向(气缸的圆筒面的轴线)为前后方向。在圆筒形的气缸21的外周部形成多个散热翅片21a,散热翅片21a暴露于冷却风ca,由此对气缸21进行冷却。此处,气缸21是通过铝合金的一体成形来制造,6块冷却片以沿着与气缸21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呈大致板状地从配置火花塞27的头部分沿着曲轴方向形成。在气缸21的圆筒部的侧面(此处为上侧),设置用以将排出气体从燃烧室排出的排气口21b,以邻接于排气口21b的方式,通过螺栓53来安装消声器40。此处,发动机主体部20与消声器40为如下形态,即,气缸21的排气口21b的开口与消声器40的流入侧的开口直接接合,而并不经由连接管路接合。但是,消声器垫圈49介于气缸21与消声器40之间,使密合性提高。

活塞22在气缸轴方向(前后方向)上的来回运动通过曲柄而转换为曲轴24的旋转运动。离心式离合器31连接于曲轴24的一端侧(右侧),通过离心式离合器31,向与离合器箱(clutchcase)32连动地旋转的链轮(sprocket)12传递动力。在链轮12与引导杆10的外周侧配设锯链(未图示),锯链因链轮12的旋转而受到旋转驱动。链轮12与离心式离合器31的周围由侧盖5覆盖。在曲轴24的另一端侧(左侧)设置冷却风扇25,此冷却风扇25产生用以对气缸21进行冷却的冷却风。冷却风扇25是与磁铁转子一体地构成,并通过例如铝合金来制造,在外周侧的一部分配置磁铁(未图示),此磁铁用以使点火线圈(ignitioncoil)26产生电力。另外,冷却风扇25也兼作为用以通过反冲起动器29使曲轴24驱动的起动爪的安装基座。

在曲轴箱23的活塞相反侧(前方侧)设置燃料箱18。从燃料箱18供应燃料,通过未图示的气化器产生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从未图示的进气口供应至气缸21的内部(燃烧室)。所供应的混合气体在规定时期,由火花塞27点火。在燃烧后,活塞22向下死点侧移动,排气口21b开口后,排出气体ex1从排气口21b排出,并如虚线所示,流入至消声器40的内部。另一方面,冷却风扇25因曲轴24的旋转而高速地旋转,因此,冷却风扇25经由风扇盖9的风窗9a、9b(参照图1),如箭头in所示地抽吸外部气体,并沿着导风盖28的内壁输送冷却风ca。冷却风ca经由形成为螺旋形状的导风盖28的风路,被引导向气缸21的方向,在向气缸21的圆筒部分的周围延伸的散热翅片21a之间通过,并流向消声器40的方向。此处,从气缸21的圆筒部向径向延伸的多个散热翅片21a沿着轴方向层叠,因此,冷却风ca如箭头的前端部分那样,流入至沿着前后方向由散热翅片21a包夹的空间内。图2的箭头表示了流入至散热翅片21a中的最靠近火花塞的散热翅片(第一个散热翅片)、与下一个散热翅片(第二个散热翅片)之间的状态,但冷却风ca可以流入至气缸的第3个散热翅片~第6个散热翅片之间,也可以流入至比第1个散热翅片更靠后方的气缸头部分的散热翅片。流入至第1个散热翅片~第4个散热翅片之间的冷却风因气缸21的圆筒部分而上下分开,并碰撞消声器40的气缸侧的壁面(此处介入有消声器垫圈49)。消声器垫圈49配置在消声器40与气缸21之间,并兼作为阻热板及导风板而发挥功能,冷却风在消声器40的上侧与下侧部分,流入至消声器室的内部。

在发动机主体部20中,未图示的气化器与消声器40是以围绕发动机的轴线隔开大致90°左右的方式配置。从气缸的轴线方向观察,冷却风扇25配置在一侧(左侧),消声器40配置在相向侧(右侧),冷却风扇25、气缸21、消声器40呈直线状地沿着曲轴的轴线方向配置。此配置的结果是消声器40位于对气缸21进行冷却后的冷却风ca的下风侧,因此,能够高效地对消声器40进行冷却。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消声器40的排出气体ex1如虚线所示地流动,从排出气体出口51a沿着消声器40的第一壁面(反发动机侧的壁面)向下方排出。此处,从排出气体出口51a排出的排出气体ex1从肋部34所包夹的开口35(详情后述)附近,主要向下方向排出至外部。气化器30配置在气缸21的上侧,从气缸21的轴线方向观察,消声器40与气化器30是以隔开约90度的方式配置。

图2所示的冷却风ca一边沿着散热翅片21a流动,一边向上侧与下侧分离,下侧的冷却风ca1沿着消声器40下侧的第二壁面,流向消声器盖33的开口35附近。由此,冷却风扇ca1与排出气体ex1正交地碰撞相交,从而与排出气体ex1汇合。所述冷却风ca1是以从冷却风扇25的下侧部分朝向气缸21,并从消声器40的底面到达开口35的方式而呈直线地流动,因此,能够不弯曲而顺畅地形成冷却风ca1的风路,因为风路阻力小,所以能够确保足够的风量。

上侧的冷却风ca2从冷却风扇25到达层叠的散热翅片21a之间的空间后,通过气缸21的筒部分的上侧,由消声器垫圈49引导至消声器室的上侧空间,并通过消声器40上侧的壁面(第三壁面)向右方向流动,然后,流动方向沿着消声器盖33的内壁面从右方向弯曲至下方向,通过排出气体ex1与消声器盖33之间的空间,流向开口35附近。此时,冷却风ca2一边与排出气体ex1同方向地沿着消声器40外侧的壁面(第一壁面)流动,一边逐渐与排出气体ex1混合。排出气体ex1的温度因所述混合而降低。这样,在消声器盖33与消声器40之间,从排出气体流出方向上游侧大致平行地与排出气体汇合,因此,在排出气体与消声器盖之间形成由第二冷却风产生的空气流层,所以即使在减小了消声器与消声器盖的距离而使消声器盖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不使排出气体与消声器盖接触,而使排出气体与第二冷却风混合来降低排出气体的温度。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使流向消声器40下侧的冷却风ca1沿着与排出气体ex1及冷却风ca2大致正交的方向,碰撞所述排出气体ex1及冷却风ca2,从而进一步使冷却风ca1与排出气体ex1混合,由此,能够充分降低从消声器盖33的开口35排出至外部的排出气体的温度。排出气体ex1的流速充分大于冷却风ca1、ca2的气流的流速。由此,尽管排出气体ex1的流动方向也会因排出气体ex1与ca2的混合、排出气体ex1与冷却风ca1的混合而扩散,但大部分未改变方向而流向下方向,并从消声器盖33的开口35排出至外部。

图4是用以对排出气体ex1与冷却风ca1、ca2的流动方向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在本实施例中包括由粗框包围的第一冷却风路37,且形成有由粗框包围的第二冷却风路38,所述第一冷却风路37是以使第一冷却风ca1与排出气体ex1交叉(碰撞)的方式,对所述第一冷却风ca1进行引导,所述第二冷却风路38是以使第二冷却风ca2从排出气体流出方向的上游侧大致平行地与排出气体ex1汇合的方式,从排出气体限制部件50起,对所述第二冷却风ca2进行引导。将排出气体ex1排出的排出气体出口51a的延长区域60在斜线所示的交叉区域63中,与第一冷却风路37的延长区域61(下游侧的流动方向)交叉。此处,利用剖视图来二维地进行图示,但实际上为交叉空间。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包含交叉区域63的交叉空间位于比消声器盖33的外缘轮廓位置(图3的箭头34a~箭头34e所示的部分)更靠内侧(靠近气缸21的一侧)的位置。若设为此种位置关系,则在比开口35更靠内侧的空间中,排出气体ex1的温度会因冷却风ca1而降低,因此,从开口35排出至外部气体中的排出气体ex1的温度处于大幅降低后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使冷却风ca2沿着排出气体ex1流动,在冷却风ca2的冷却风路的延长区域62中与排出气体ex1混合,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排出气体ex1的温度。此时,在比排出气体出口51a更靠下游侧处,由于冷却风ca2向下方向流动的作用,外部气体经由开口36,作为冷却风ca3而导入至消声器盖33的内部,并与冷却风ca2及排出气体ex1汇合。再者,在本实施例中,使冷却风ca1与排出气体ex1以侧视时的大致90度的角度碰撞,但碰撞角度并非仅限定于90度,只要能够通过碰撞,有效地使排出气体ex1与冷却风ca1、ca2彼此混合,则碰撞角也可以设为30度~150度左右的碰撞角度。

图5是用以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链锯1的消声器40相对于气缸21的偏移配置进行说明的图。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形成用于冷却风ca1的第一冷却风路37,如箭头48所示,相对于气缸21的散热翅片21a向上侧偏移地配置消声器40。即,在气缸21的轴线方向上观察,以使消声器40的上下方向中心位置相对于散热翅片21a的外边的中心位置在法线方向上偏移的方式,偏向一侧地配置消声器40。另外,使从消声器40的下端到排出气体出口51a为止的距离l为消声器40的整体高度h的一半以上,从而充分确保从排出气体出口51a到开口35(参照图4)为止的距离。而且,使消声器40的下端位置偏移至比气缸21的散热翅片21a的下端更靠上方处,结果是能够进一步延长从排出气体出口51a到开口35的出口为止的距离,因此,适合于降低排出气体ex1的温度。另一方面,消声器40的上端位置与气缸21的散热翅片21a的位置相比,充分处于上方。由此,成为偏向一侧的配置,即,消声器40的中心线相对于气缸21的散热翅片21a的外边的中心线向上侧偏移。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当从气缸21的轴线方向观察时,相对于气缸21而偏向一侧地配置消声器40,使作为对气缸21进行冷却后的排出风的第一冷却风ca1流入至因所述偏移而敞开的空间,因此,能够使所述第一冷却风ca1具有大交叉角地与排出气体ex1碰撞。

其次,使用图6来对通过螺钉固定于气缸21的消声器40的构造进行说明。图6是图3的消声器40的局部放大剖视图。消声器40是使靠近气缸21的一侧的内侧壳体41、与远离气缸21的一侧的外侧壳体42各自的开口部对准并接合而成,使外侧壳体42的外缘部42a相对于形成于外侧的肋部41a折回,进行敛缝而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此时,内侧壳体41与外侧壳体42隔着分隔板43而接合,由此,划定与气缸21的排气口21b连通的第一膨胀室46、及成为将排出气体排出至大气中的排出气体出口侧的第二膨胀室47。此处,第一膨胀室46的开口(吸入口)呈直接固定于气缸21的形状,并通过两根螺栓53而受到固定。在第一膨胀室46与第二膨胀室47之间设置用以净化排出气体的催化剂44,排出气体ex1(参照图3)通过设置于分隔板43的开口部的催化剂44,从第一膨胀室46流向第二膨胀室47侧,但此处,设置用以抑制外侧壳体42的温度上升的催化剂盖45,以使从催化剂44排出的高温排出气体不会直接碰撞外侧壳体42。分隔板43及催化剂盖45例如能够通过不锈钢板的冲压加工来制造。在第二膨胀室47中膨胀后的排出气体从第二膨胀室47的开口47a流向排出气体通路51侧,并从排出气体通路51的排出气体出口51a排出至消声器盖33所覆盖的空间内(消声器室内)。

排出气体通路51是由安装于外侧壳体42的外侧壁面的排出气体限制部件50形成的决定排出气体的排出方向的通路,排出气体通路51的管状的管路向下延伸,作为所述排出气体通路51的开口的排出气体出口51a形成在下侧。排出气体限制部件50是通过螺钉固定于外侧壳体42的其他部件,并将金属网状的火花熄灭器58保持并设置在外侧壳体42的开口47a附近。排出气体通路51是通过对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根据排出气体通路51的形状,排出气体ex1沿着外侧壳体42(排出气体限制部件50)的壁面向下方侧(与气缸21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流动。排出至消声器室内的排出气体从开口35排出至大气中,所述开口35的前后由肋部34包夹。肋部34是以沿着与排出气体ex1的排出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消声器盖33与消声器40之间成为隔开规定间隔的空间,使得消声器40的辐射热不易传递至合成树脂制的消声器盖33,在消声器40与气缸21之间设置消声器垫圈49。消声器垫圈49例如是石墨片,且为了使消声器40与气缸21的排气口21b之间的密合性良好而介于消声器40与气缸21的排气口21b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消声器垫圈49不仅作为垫圈而发挥功能,而且也作为阻热板来抑制消声器40的热向气缸21侧传递,并且还用作用以向规定方向引导冷却风的整流板。在消声器盖33的排出气体出口51a的旁边设置作为风窗的开口36。开口36与成为排出气体的出口的大开口35邻接地设置,设置开口36的目的在于使停止时的散热性提高,并且通过冷却风ca2的气流来抽吸温度低的外部气体。

图7是链锯1的右侧侧视图。在消声器盖33的侧面形成开口35,此开口35成为使排出气体ex1流向大气中的出口,从排出气体出口51a流出的排出气体ex1如箭头所示地向下方向排出。在两块肋部34之间形成开口35,在比将两块肋部34的上端附近连接的假想线更靠上侧处,形成大致长方形的开口36。在开口35与开口36之间,为了提高消声器盖33的强度而形成沿着横方向延伸的梁36a。再者,在开口35中也设置有倾斜地延伸的梁35a,但只要不扰乱排出气体ex1的气流,则能够任意地设定以何种方式,将梁35a设置在何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排出气体ex1从消声器盖33的开口35向大致下方向排出,但此时,以被排出气体ex1覆盖的方式从上流向下方向的冷却风ca2、ca3(参照图3、图4)相交,然后,与沿着水平方向从左向右方向流经消声器40下侧的冷却风ca1(参照图3)交叉。但是,因为排出气体ex1的流速大,所以即使与冷却风ca1、冷却风ca2、冷却风ca3混合,排出气体ex1的流动方向基本上仍为下方向而不会改变。这样,在本实施例中,能够使排出气体ex1扩散,并且使温度足够低的冷却风ca1、冷却风ca2、冷却风ca3与排出气体ex1混合,因此,能够大幅降低排出气体ex1向消声器盖33的外侧排出时的温度。

图8是拆除了消声器盖33的状态下的链锯1的右侧侧视图。消声器40的排出气体通路51形成于排出气体限制部件50,此排出气体限制部件50通过3根螺钉54固定于消声器40。消声器40的发动机相反侧的壁面(第一壁面)的大部分由排出气体限制部件50覆盖,但不仅排出气体限制部件50的大小任意,而且其规格的有无也任意。排出气体ex1的排出方向周围的黑粗线51b是排出气体通路51的壁面的延长线,排出气体ex1主要在所述粗线之间的延长区域内逐渐扩散并释放。排出气体ex1的排出方向虽为下方向,但稍微向后方侧倾斜地排出。而且,在消声器盖33的开口35的比虚线所示的轮廓线35b更靠内侧的区域中,排出气体ex1与冷却风ca1交叉,因此,在排出气体ex1向消声器盖33的外侧排出时,能够大幅降低排出气体ex1的温度。而且,在消声器盖33的开口35的上侧还设置有开口36(参照图7),因此,能够将未由发动机主体部20或消声器40加热的常温空气经由开口36从外部供应至消声器盖33的内部。

图9是表示消声器盖33的外观的立体图。在本实施例中,消声器盖33呈包括右侧面33a、前侧面、上表面33c、后侧面33d、后表面的形状,且形成有两个开口35、36。根据此种结构,流入至消声器室的冷却风ca1、ca2会与排出气体ex1一起从开口35排出至外部。特别是冷却风ca2因消声器盖33的上表面33c的虚线所示的部分的内壁部分(遮蔽部39),变为从水平方向朝向下方向的气流,所述水平方向是从左向右的方向,因此,能够相对于排出气体ex1,从排出气体流出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方侧,与排出气体ex1大致平行地流动,并与排出气体ex1汇合。结果是能够使排出气体ex1与消声器盖33之间形成温度低的空气流层。而且,因为在消声器40的下侧与消声器盖33之间形成由第一冷却风产生的空气流层,所以能够有效地保护消声器盖33不受消声器40的高温影响。在本实施例中,除了提高消声器40的冷却效果之外,还减少了对于消声器盖33的热传递,因此,能够减小消声器40与消声器盖33的距离而使消声器盖33小型化。

其次,使用图10来对本实施例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9所示的消声器盖33在发动机运转时,使排出气体的温度降低的效果大,但在发动机停止时,因为冷却风ca1、ca2停止流动,所以消声器盖33会因加热后的消声器40的辐射热而被加热。因此,消声器盖83与现有的发动机式作业机中所广泛使用的消声器盖同样地,形成有多个风窗。在消声器盖83的上表面形成风窗91,在右侧面形成风窗94,在后侧面形成风窗95、96。但是,上表面的凹部92虽是形状与前后邻接的风窗91相同的凹部,但未与内部贯通而不通风。同样地,右侧侧面的凹部93虽形状与前后邻接的风窗94相同,但未与内部贯通。肋部84、开口85、开口86的形状形成为与第一实施例的肋部34、开口35、开口36大致相同的形状。通过此种结构,能够实现维持图9所示的遮蔽部39的功能且散热性也良好的消声器盖。再者,也可以将凹部92、93设为与风窗91、94同样地贯通的开口,在相当于93与94的部分(例如图9中的遮蔽部39的部分)的内侧设置包含其他部件的挡风板、导风板。例如也可以在遮蔽部39的部分,将稍厚的铝箔贴附于消声器盖83。

即使像图10那样形成了多个风窗,在气缸21的散热翅片21a之间通过并向消声器40的上方向分流的冷却风ca2也会因由上表面的壁部分(箭头97附近)与凹部92、93形成的遮蔽部,如图3~图7所说明的那样,向与排出气体ex1相同的方向流动,因此,不会影响在发动机运转时使排出气体ex1的温度降低的效果。在本变形例中,也能够延长排出气体限制部件的排出气体出口与交叉区域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延长第二冷却风与排出气体的混合距离,从而能够充分降低排出气体的温度。另外,能够使与第一冷却风混合后的排出气体不与消声器盖的排气出口部接触而排出至消声器盖外部。而且,无需将来自冷却风扇的冷却风的一部分抽出而形成与气缸不同的风路,因此,能够形成价廉且紧凑的构造。此时,也不会因将冷却风的一部分抽出而导致用以对气缸进行冷却的风量减少,气缸温度上升。

以上,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例,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所述实施例中,使用链锯作为发动机式作业机的例子,对其发动机的构造进行了说明,但发动机式作业机不仅能够应用于链锯用的发动机,而且也能够应用于割灌机、绿篱修剪机(hedgetrimmer)、切割机等其他发动机式作业机、或者作为发电机或小型动力源的发动机。另外,发动机主体部不仅能够应用于二冲程发动机,而且同样也能够应用于四冲程发动机,使用的消声器的形态也能够使用与作业机器匹配的各种形态。

[符号的说明]

1:链锯

2:发动机盖

3:前把手

4:后把手(顶部把手)

5:侧盖

6:扳机

8:空气滤清器盖

9:风扇盖

9a、9b、9c:风窗

10:引导杆

12:链轮

13:护手

17:起动器把手

18:燃料箱

18a:燃料箱盖

19a:润滑油箱盖

20:发动机主体部

21:气缸

21a:散热翅片

21b:排气口

22:活塞

23:曲轴箱

24:曲轴

25:冷却风扇

26:点火线圈

27:火花塞

28:导风盖

29:反冲起动器

30:气化器

31:离心式离合器

32:离合器箱

33:消声器盖

34:肋部

35:开口

35a:梁

35b:轮廓线

36:开口

36a:梁

37:第一冷却风路

38:第二冷却风路

39:遮蔽部

40:消声器

41:内侧壳体

41a:肋部

42:外侧壳体

42a:外缘部

43:分隔板

44:催化剂

45:催化剂盖

46:第一膨胀室

47:第二膨胀室

47a:开口

49:消声器垫圈

50:排出气体限制部件

51:排出气体通路

51a:排出气体出口

53:螺栓

54:螺钉

58:火花熄灭器

63:交叉区域

83:消声器盖

84:肋部

85、86:开口

91、94、95、96:风窗

92、93:凹部

ca、ca1、ca2、ca3:冷却风

ex1:排出气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