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轮增压气流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077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加装增容散热部件改进一种涡轮增压气流冷却系统的方法,包括:

1).涡轮增压器涡轮机进气口通过管道与发动机排气管道相连接;

压气机排气管道与发动机进气管道相连接;

2).在涡轮增压机的外壳上设置若干散热片或只涡轮增压机的涡轮机部设置散热片;

3).在涡轮增压器机油进口与出口之间的中间体外壳上设置散热片;

4).在涡轮增压器外壳上设置若干增压器连接支撑点;

5).在涡轮增压器上套装包裹设置一个散热腔盒,所述散热腔盒包括壳体,壳体与涡轮增压器之间相距有间隙,相距的间隙为气流通道而设置的散热涵腔,散热涵腔对应增压器连接支撑点设置焊接或铰接点,增压器连接支撑点和焊接或铰接点之间利用焊接金属管或铰接件固定在壳体内壁上,将涡轮增压器的涡轮部、中间体、压缩机部固定在散热涵腔内部,所述壳体还设置有发动机进气管穿行插孔、排气管穿行插孔、滤清器管穿行插孔、尾气管穿行插孔、斜插抽气管插孔,机油管进口、机油管出口,以及至少一处和外界相通的散热风扇或鼓风机;

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穿行插孔中穿入发动机进气管引入散热腔盒中和涡轮增压器压缩机部的压缩机排气口相连接,发动机进气管头端和发动机进气歧管连接;

所述发动机排气管通过排气管穿行插孔引入散热腔盒中和涡轮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排气管头端连接发动机排气歧管;

所述滤清器管穿行插孔中穿入空气滤清器管引入散热腔盒中插接在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部的压缩机进气口上;

所述尾气管穿行插孔中穿入尾气管引入散热腔盒中和涡轮增压器的涡轮出气口相连接;

所述斜插抽气管插孔上插接斜插抽气管,斜插抽气管穿入尾气管中,斜插抽气管末端设置降温抽气管;

从发动机的机油出管接在中间体上的机油管进口上,再由中间体的机油管出口导出机油回管接回发动机;

6).发动机进气管穿行插孔直径大于涡轮增压器出气管,发动机进气管穿行管套合发动机进气管,发动机进气管穿行管还连接设置鼓风机进风管;

7).所述斜插抽气管头端连接至散热腔盒的斜插抽气管插孔处,斜插抽气管的另一端插斜角5~60度接入排气歧管总管或排气歧管内;

启动发动机,发动机运动做工的废气经由发动机排气歧管,集中到发动机排气管将废气导入涡轮增压器内的涡轮部,推动涡轮部内的废气涡轮工作,联动连接在废气涡轮上的轴杆通过涡轮增压器的中间体连接到压缩机的进气叶轮工作,使得整个涡轮增压器工作,从发动机的机油出管接在中间体上的机油管进口上,再由中间体的机油管出口导出机油回管接回发动机;中间体因为旋转产生热量,并被传递到涡轮增压器的外壳,然后由外壳传递到外壳的散热片上;

8).在步骤8的运行中新鲜空气由空气滤清器进行过滤后被抽取到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部内,被压缩后进过压缩机排气口排出到发动机进气管内,引入到发动机进气歧管进入发动机气缸;发动机做工,废气从发动机排气门排出,再经过排气歧管集中到发动机排气管中排出,通过发动机排气管末端连接的涡轮进气口和涡轮增压器相连接,经过推动涡轮做工后在涡轮废气出口中连接尾气管被排出;废气温度高达500摄氏度以上,其温度也被传递到涡轮增压器外壳及其外壳上的散热片上;

9).废气被大量排放至尾气管时,流动的气流会推动斜插抽气管周围的气体,使得斜插抽气管内气压小于尾气管气压,斜插抽气管会被抽气,斜插抽气管为连接至散热腔盒的散热涵腔,也会造成散热涵腔被抽气,空气由散热涵腔和外界连接的发动机进气管穿行管进入散热涵腔以的负压形式产生高速定向运动气流带走涡轮增压器外壳及其外壳上的散热片上,以及散热到散热涵腔内的空气中的,散发的热量,并由斜插抽气管抽取走,源源不断的排入尾气管,进过消音器,最后排出车体外;

10).发动机整体停机后涡轮增压器停止工作,散热腔盒的散热风扇开始运作继续为还在保持高温的涡轮增压器进行散热,热空气经由斜插抽气管和发动机出气管穿行插孔被排出散热腔盒,进行主动散热,达到安全温度后散热风扇或鼓风机停机,直至下一次涡轮增压器停止工作后再起启动。

2.一种由加装增容散热部件改进一种涡轮增压气流冷却系统的方法制成的无中冷器涡轮增压气流冷却系统,包括汽车发动机(1)、涡轮增压机(2),汽车发动机设置发动机进气管(3)和发动机排气管(4),涡轮增压器设置涡轮部(5)和压缩机部(6),涡轮部设置涡轮进气口(7)和涡轮出气口(8),涡轮进气口连接发动机排气管,涡轮出气口连接尾气管(9),压缩机部设置压缩机进气口(10)和压缩机出气口(11),压缩机进气口连接空气滤清器管(12),压缩机出气口连接发动机进气管;从发动机的机油出管(13)接在中间体(14)上的机油管进口(15)上,再由中间体的机油管出口(16)导出机油回管(17)接回发动机;

所述涡轮增压机的外壳上设置若干散热片(18)或只在涡轮增压机的涡轮机部外壳设置散热片或只设置在涡轮机部和中间体的外壳上,涡轮增压器外壳上设置若干增压器连接支撑点(19),

所述在涡轮增压器上套装包裹设置一个散热腔盒(20),所述散热腔盒包括壳体(21),壳体内设置散热涵腔(22),散热涵腔对应增压器连接支撑点设置焊接或铰接点(23),增压器连接支撑点和焊接或铰接点之间利用焊接金属管或铰接件(24)固定在壳体内壁上,将涡轮增压器的涡轮部、中间体、压缩机部固定在散热涵腔内部,所述壳体还设置有发动机进气管穿行插孔(25)、排气管穿行插孔(26)、滤清器管穿行插孔(27)、尾气管穿行插孔(28)、斜插抽气管插孔(29),机油管进口、机油管出口,以及至少一处和外界相通的散热风扇或鼓风机(30);

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穿行插孔中穿入发动机进气管引入散热腔盒中和涡轮增压器压缩机部的压缩机排气口相连接,发动机进气管头端和发动机进气歧管(31)连接;

所述发动机排气管通过排气管穿行插孔引入散热腔盒中和涡轮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排气管头端连接发动机排气歧管(32);

所述滤清器管穿行插孔中穿入空气滤清器管引入散热腔盒中插接在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部的压缩机进气口上;

所述尾气管穿行插孔中穿入尾气管引入散热腔盒中和涡轮增压器的涡轮出气口相连接;

所述斜插抽气管插孔上插接斜插抽气管(33),斜插抽气管穿入尾气管中,斜插抽气管末端设置降温抽气管(34);

从发动机的机油出管接在中间体上的机油管进口上,再由中间体的机油管出口导出机油回管接回发动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由加装增容散热部件改进一种涡轮增压气流冷却系统的方法制成的无中冷器涡轮增压气流冷却系统,其特征是:发动机进气管穿行插孔直径大于涡轮增压器出气管(35),发动机进气管穿行管(36)套合发动机进气管,发动机进气管穿行管还连接设置鼓风机进风管(3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由加装增容散热部件改进一种涡轮增压气流冷却系统的方法制成的无中冷器涡轮增压气流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降温抽气管头端连接至散热腔盒的斜插抽气管插孔处,另一端插斜角5~60度接入排气歧管总管或排气歧管内,且斜插抽气管插入尾气管内的尾端还设置有降温抽气管,斜插抽气管整体呈乀字符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由加装增容散热部件改进一种涡轮增压气流冷却系统的方法制成的无中冷器涡轮增压气流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斜插抽气管插入尾气管中25c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由加装增容散热部件改进一种涡轮增压气流冷却系统的方法制成的无中冷器涡轮增压气流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散热腔盒还设置有散热扇窗,散热扇窗内设置散热风扇。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由加装增容散热部件改进一种涡轮增压气流冷却系统的方法制成的无中冷器涡轮增压气流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散热鼓风机设置在进气口管道上,所述进气口管道设置在散热进气插孔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由加装增容散热部件改进一种涡轮增压气流冷却系统的方法制成的无中冷器涡轮增压气流冷却系统,其特征是:降温抽气管竖直设置,降温抽气管直径为尾气管直径的三分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由加装增容散热部件改进一种涡轮增压气流冷却系统的方法制成的无中冷器涡轮增压气流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散热鼓风机导入气管呈Y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由加装增容散热部件改进一种涡轮增压气流冷却系统的方法制成的无中冷器涡轮增压气流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散热腔盒与涡轮增压器体积比例为1.7:1~2.2:1。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