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系统的节流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6961阅读:726来源:国知局
排气系统的节流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气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排气系统的节流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排气系统是汽车上重要的零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将发动机排出的尾气引到车尾部,并消除尾气中的有害气体以及噪声。为了消除排气系统的噪声,需要在排气系统上设计各种结构的消声器。因为排气系统的温度高,同一频率的噪声在高温条件下波长更长,因此需要更大消声包容积进行消声;同时,排气系统的温度高,造成气体密度小,比体积大,流速高,最终使排气系统的背压更大,因此现有的排气系统未设计有效降温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简单有效且低成本的节流降温装置,对排气系统进行有效的降温,从而降低排气系统的背压,提高消声包的消声性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气系统的节流降温装置,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多个节流片,该些节流片均固定于排气管中消声器的底部,每一节流片的中心线与车体的中心线相平行,每一节流片均包括一进气口、一片本体和一出气口,该进气口朝向车头方向,该出气口朝向车尾方向,该片本体为弧状折起以形成通风道,该通风道的内径从该进气口至该出气口方向由大到小圆滑过渡。

较佳地,该些节流片在该排气管中消声器的底部以矩阵的形式排列。

较佳地,每一节流片为壁厚为0.8mm的不锈钢冲压而成的节流片。

较佳地,该进气口的半径为10mm,该出气口的半径为3.5mm。

较佳地,每一节流片的长度均为18mm。

较佳地,相邻节流片的行距为50mm。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节流降温装置,对流经排气系统的下表面的气流进行节流,节流后的气体能够有效降温,提高内外温差,有效的提高了热对流的效率,从而减低排气系统内部气流温度。另外,节流片焊接在排气管中消声器的下表面,提高了排气管中消声器的下底面的散热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带节流降温装置的排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带节流片的排气管中消声器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节流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排气系统的节流降温装置。该排气系统如图1所示,其包括一柔性节1、一排气管后催化器2、一排气管中消声器3、该节流降温装置4和一排气管后消声器5,该节流降温装置固定于该排气管中消声器3的底部。

该节流降温装置包括多个节流片41,该些节流片41均固定于该排气管中消声器3的底部。如图2所示,该排气管中消声器3包括中消进气管31、中消包体下表面32和中消出气管33,该些节流片41均固定于该中消包体下表面32,该些节流片41在该中消包体下表面32以矩阵的形式排列。

如图3所示,每一节流片41的中心线与车体的中心线相平行,每一节流片41均包括一进气口411、一片本体412和一出气口413,该进气口411朝向车头方向,该出气口413朝向车尾方向,该片本体412为弧状折起以形成通风道,该通风道的内径从该进气口至该出气口方向由大到小圆滑过渡。

每一节流片41采用壁厚为0.8mm的436不锈钢冲压而成,该进气口41的半径为10mm,该出气口413的半径为3.5mm,每一节流片41的长度均为18mm,相邻节流片41的行距为50mm。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排气管中消声器3的下底面焊接一些节流片41,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车底部气流流经该排气系统的下表面,节流片41利用大进气口411(见图3)与小出气口413(见图3)的结构,对流经排气系统下表面的气流进行节流,从而降低排气管中消声器3的外表面的气流温度,提高内外温差,有效的提高了热对流的效率,从而减低排气系统的内部的气流温度。

另外,节流片41焊接在消声包下表面提高了消声包下底面的散热面积。

通过试验,本实用新型有效的降低了100℃的排气温度,降低了4dB的尾管噪声,降低了5Kpa的排气背压。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