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翼风机叶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8262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翼风机叶片。



背景技术:

风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风电是现如今利用风能的主要形式,其具有节能、绿色、环保的优点,风力发电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风机是利用风能的关键部件,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因此它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其中风机叶片是风机的主要执行机构,承受离心力、流体动力、振动、温差、介质等的综合作用。现今通风机叶片正朝着重载化、高速化、轻型化方向发展,使叶片工作长度和工作参数不断提高,工作条件越来越严酷。风力发电机由机头、转体、尾翼、叶片组成。每一部分都很重要,各部分功能为:叶片用来接受风力并通过机头转为电能;尾翼使叶片始终对着来风的方向从而获得最大的风能;转体能使机头灵活地转动以实现尾翼调整方向的功能;机头的转子是永磁体,定子绕组切割磁力线产生电能。当叶片设计不当时,有可能造成机械故障的重大事故。叶片故障引起的事故往往是灾难性的,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叶片故障严重影响通风机的经济和安全运行。随着风力机的大型化,叶片越来越长。为了尽可能增大叶片结构性能,减少叶片重量,改进叶片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是提高风能利用效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双翼风机叶片的强度低,容易遭受破坏,结构复杂,安装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双翼风机叶片,该叶片强度高,不易遭受破坏,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翼风机叶片,包括叶片固定段、叶片中间段和叶片尾翼段,所述的叶片固定段截面为圆柱形,所述的叶片中间段和叶片固定段之间设置有连接过渡段Ⅰ,所述的叶片中间段和叶片尾翼段之间设置为连接过渡段Ⅱ,连接过渡段为圆弧形,所述的叶片中间段包括第一段体和第二段体,所述的第一段体和第二段体镜像布置,所述的叶片中间段包括头部过渡段、中间主体段和尾部过渡段,所述的头部过渡段的长度为L1,所述的尾部过渡段的长度为L2,其中L1>L2,所述的叶片固定段、连接过渡段Ⅰ、叶片中间段、连接过渡段Ⅱ和叶片尾翼段上分别套设有叶片固定段保护套、连接过渡段Ⅰ保护套、叶片中间段保护套、连接过渡段Ⅱ保护套和叶片尾翼段保护套,保护套为中空结构,所述的保护套的内表面形状与叶片固定段、连接过渡段Ⅰ、叶片中间段、连接过渡段Ⅱ和叶片尾翼段的外表面形状相同,所述的头部过渡段之间的最大距离为H1,尾部过渡段之间最大距离为H2,其中H1>H2,所述的第一段体和第二段体之间设置为“Ⅱ”型加强件,所述的“Ⅱ”型加强件的焊接在叶片中间段的内部,所述的叶片尾翼段的轴线偏离叶片中轴线。

其中所述的中间主体段的长度为L3,其中L3>L1

其中所述的叶片尾翼段的轴线偏离叶片中轴线的高度为H3,其中H1>H3>H2

其中所述的叶片固定段保护套和连接过渡段Ⅰ保护套之间设置有连接垫圈。

其中所述的连接过渡段Ⅰ保护套和叶片中间段保护套之间设置有连接垫圈。

其中所述的叶片中间段保护套和连接过渡段Ⅱ保护套之间设置有连接垫圈。

其中所述的连接过渡段Ⅱ保护套和叶片尾翼段保护套之间设置有连接垫圈。

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通过连接过渡段的设置,减少了连接固定段和叶片中间段之间以及叶片中间段和叶片尾翼段之间的锐度,在现有技术中叶片固定段和叶片中间段相交接处、叶片中间段和叶片尾翼段相交接处是受力的薄弱区域,该连接过渡段Ⅰ和连接过渡段Ⅱ的设置降低了连接区域损坏的风险;

(2)通过保护套的设置提高了叶片的安全性能,降低了叶片破坏的风险,保护套设计成为分体结构,即设计成为叶片固定段保护套、连接过渡段Ⅰ保护套、叶片中间段保护套、连接过渡段Ⅱ保护套和叶片尾翼段保护套的多段式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叶片的力学性能,降低了叶片的损毁率;

(3)通过叶片中间段之间“Ⅱ”型加强件的设计,提高了叶片中间段的强度,改善了叶片的结构性能,同时改进了叶片的空气力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翼风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叶片固定段;

2——连接过渡段Ⅰ;

3——头部过渡段;

4——中间主体段;

5——尾部过渡段;

6——连接过渡段Ⅱ;

7——叶片尾翼段;

8——叶片固定段保护套;

9——连接过渡段Ⅰ保护套;

10——叶片中间段保护套;

11——连接过渡段Ⅱ保护套;

12——叶片尾翼段保护套;

13——加强件;

14——连接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双翼风机叶片,包括叶片固定段1、叶片中间段3,4,5和叶片尾翼段7,其中叶片固定段1截面为圆柱形,叶片中间段3,4,5和叶片固定段1之间设置有连接过渡段Ⅰ2,叶片中间段3,4,5和叶片尾翼段7之间设置为连接过渡段Ⅱ6,连接过渡段2,6为圆弧形,叶片中间段3,4,5包括第一段体和第二段体,第一段体和第二段体镜像布置,叶片中间段3,4,5包括头部过渡段3、中间主体段4和尾部过渡段5,头部过渡段3的长度为L1,尾部过渡段5的长度为L2,其中L1>L2,叶片固定段1、连接过渡段Ⅰ2、叶片中间段3,4,5、连接过渡段Ⅱ6和叶片尾翼段7上分别套设有叶片固定段保护套8、连接过渡段Ⅰ保护套9、叶片中间段保护套10、连接过渡段Ⅱ保护套11和叶片尾翼段保护套12,保护套8,9,10,11,12为中空结构,保护套8,9,10,11,12的内表面形状与叶片固定段1、连接过渡段Ⅰ2、叶片中间段3,4,5、连接过渡段Ⅱ6和叶片尾翼段7的外表面形状相同,头部过渡段3之间的最大距离为H1,尾部过渡段5之间最大距离为H2,H1>H2,第一段体和第二段体之间设置为“Ⅱ”型加强件13,“Ⅱ”型加强件13的焊接在叶片中间段3,4,5的内部,叶片尾翼段7的轴线偏离叶片中轴线。

其中中间主体段4的长度为L3,其中L3>L1

其中叶片尾翼段7的轴线偏离叶片中轴线的高度为H3,其中H1>H3>H2

其中叶片固定段保护套8和连接过渡段Ⅰ保护套9之间设置有连接垫圈14。

其中连接过渡段Ⅰ保护套9和叶片中间段保护套10之间设置有连接垫圈14。

其中叶片中间段保护套10和连接过渡段Ⅱ保护套11之间设置有连接垫圈14。

其中连接过渡段Ⅱ保护套11和叶片尾翼段保护套12之间设置有连接垫圈14。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实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