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系统多功能谐振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0071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进气系统多功能谐振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内部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进气系统谐振腔。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工作时,燃烧室的高压可燃混合气和已燃气体,会通过活塞组与气缸之间的间隙漏入曲轴箱内。为防止曲轴箱压力过高,必须实行曲轴箱通风。目前汽车用发动机一般采用曲轴箱强制通风方式,通过曲轴箱通风管路将曲轴箱内的混合气体引致进气系统管路的适当位置,返回气缸重新燃烧,减少排气污染的同时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

曲轴箱内混合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未燃的燃油气、水蒸气和废气等。由于进气系统管路内部的气体温度较低,高温的曲轴箱混合气体引入进气系统管路后遇冷会产生积液,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积液会结冰堵塞曲轴箱通风接口,导致曲轴箱内压力过大,造成发动机的损坏。为防止积液结冰堵塞曲轴箱通风接口,一般在进气管路上设计一个具有一定容积的储液盒,降低结冰风险。储液盒需要单独制作,同时还要考虑在进气系统管路上的安装,成本较高。

此外,为了调节发动机经由进气系统传递出来的噪声,一般在进气系统管路上设计谐振腔,谐振腔具有一定的容积要求。目前市场对汽车NVH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同时汽车前舱布置越来越紧凑,谐振腔的容积需求变大且难以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进气系统多功能谐振腔,该谐振腔在常规的腔体下方增设了一区域作为储水腔,然后通过设置消音孔组和进气接头的位置,使两者错开一定距离,使曲轴箱内混合气体能够充分的与进气主管路的管壁接触,解决了在寒冷条件下曲轴箱通风接口可能被结冰堵塞的缺陷,提高了发动机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进气系统多功能谐振腔,包括一密封连接在进气主管路管壁上的谐振腔体,所述谐振腔体上设有与曲轴箱通风管连通的进气接头,谐振腔体与进气主管路之间通过消音孔组连通,所述谐振腔体内包括换热腔和储水腔,所述换热腔的进气侧与进气接头连通,换热腔的排气侧与消音孔组连通,换热腔的换热侧为进气主管路的管壁,所述储水腔位于换热腔的下方。

所述换热侧的面积为位于谐振腔体内的进气主管路管壁面积的1/3~4/5。

所述进气接头与消音孔不在同一轴线上。

所述储水腔的容积为40~100ml。

所述进气接头位于换热腔的侧壁,所述进气主管路设置在换热腔的顶部。

所述进气接头将谐振腔体一分为二,以进气接头的轴线与谐振腔体的内壁交界面的最低点为界,以上部分为换热腔,以下部分为储水腔。

所述进气接头的轴线与消音孔组的轴线垂直且两者轴线的间距为换热腔长度的2/3。

本实用新型进气系统多功能谐振腔在常规的腔体下方增设了一区域作为储水腔,然后通过设置消音孔组和进气接头的位置,使两者错开一定距离,使曲轴箱内混合气体能够充分的与进气主管路的管壁接触,使其中的水蒸气冷凝滴入储水腔中,在寒冷条件下也不会再结冰堵塞曲轴箱通风接口,提高了发动机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进气系统多功能谐振腔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气系统多功能谐振腔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截面图。

图中:1曲轴箱通风管、2谐振腔体、3进气主管路、4消音孔组、21进气接头、22换热腔、23储水腔、24换热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进气系统多功能谐振腔,包括一密封连接在进气主管路3管壁上的谐振腔体2,所述谐振腔体2上设有与曲轴箱通风管1连通的进气接头21,谐振腔体2与进气主管路3之间通过消音孔组4连通,所述谐振腔体2内包括换热腔22和储水腔23,所述换热腔22的进气侧与进气接头21连通,换热腔22的排气侧与消音孔组4连通,换热腔22的换热侧24为进气主管路3的管壁,所述储水腔23位于换热腔22的下方;为了避免扰流,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进气接头21与换热腔22的壁面光滑过渡。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满足换热要求,使曲轴箱内混合气体内的水蒸气能够顺利的在换热腔22凝结,进而滴落到储水腔23中,所述换热侧24的面积为位于谐振腔体2内的 进气主管路3管壁面积的1/3~4/5。

作为常规的布置方式,为了延长曲轴箱内混合气体在换热腔22内的停留时间,所述进气接头21的孔与消音孔组4不在同一轴线上,另外,为了满足储存凝结水的空间需求,根据不同车型设定储水腔23的大小,通常情况下,所述储水腔23的容积为40~100ml。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进气接头21和消音孔组4的布置方式为,所述进气接头21位于换热腔22的侧壁,所述进气主管路3设置在换热腔22的顶部,所述进气接头21的轴线与消音孔组4的轴线垂直;此时,从进气接头21进入换热腔22的混合气体会贴着进气主管路3的外壁前进1/4段圆弧才到达消音孔组4,具有了充分的冷却距离。

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一种进气系统多功能谐振腔,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进气接头21将谐振腔体2一分为二,以进气接头21的轴线与谐振腔体2的内壁交界面的最低点为界,以上部分为换热腔22,以下部分为储水腔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接头21的轴线与消音孔组4的轴线垂直且两者轴线的间距为换热腔22长度的2/3;此时,从进气接头21进入换热腔22的混合气体会贴着进气主管路3的外壁前进2/3的长度才到达消音孔组4,具有了充分的冷却距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