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循环分体加热柴油箱及供油热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3792阅读:8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循环分体加热柴油箱及供油热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用油箱领域,尤其是一种水循环分体加热油箱及包括该油箱的供油热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柴油箱是工程机械中用于储存柴油的重要部件,通过柴油箱的供油和柴油机的驱动使得工程机械可以正常行驶,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柴油机除了需要使用适用于低温环境的柴油外,还需要对柴油箱进行适当的加热,从而保证柴油机的正常运转。

现有技术中常使用水循环一体双用加热柴油箱,这种加热柴油箱采用主油箱和副油箱一体式设计,主油箱与副油箱用实隔板相隔,长时间使用容易产生主油箱与副油箱实隔机械性损伤破裂,造成主油箱与副油箱不同型号的燃油相通。在冬季零度以下地区,燃油结蜡致使车辆柴油机无法正常启动。

另外,长途运输车辆对燃油的需求较大,一体式设计的加热柴油箱中的副油箱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无法满足车辆对燃油量的需求。以及现有产品无法对主油箱燃油数据的远程实时监测,发动机冷却水的无法有效合理利用,对油箱加热器停止供水操作工序繁琐。驾驶室安装独立驻车加热器和发动机组预热器需要另外加装小型副油箱或是在原油箱打孔等浪费资源与行车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循环分体加热油箱及包括该油箱的供油热循环系统,水循环分体加热油箱采用分体的设计,杜绝了主副油箱燃油相通的问题,保障行车安全,同时也满足了运输车辆对燃油量大的需求。通过三通转换阀门,可以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从主油箱或副油箱对柴油机进行供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分体加热油箱包括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所述第一油箱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箱体上设有第一加注口、第一吸油管、第一回油管、第一液位传感器、燃油检测定位器、加热器,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一加注口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第一箱体内燃油余量;所述燃油检测定位器用于监测油箱内燃油的量以及消耗数据,并将监测到的数据反馈到远程终端;所述加热器用于对所述第一箱体内的燃油进行加热;

所述第二油箱包括第二箱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箱体上设有第二加注口、第二液位传感器、第二吸油管和第二回油管;所述第二盖体和第二加注口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第二箱体内燃油的余量;

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为相互独立的两个箱体,不共用侧壁;

所述第一吸油管和第二吸油管通过吸油三通转换阀相连,所述第一回油管和第二回油管通过回油三通转换阀相连。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上设有驻车供油管,用于驻车时给驻车加热器与发动机组预热器供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箱体内设有若干支撑隔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分别安装于车辆的两侧或一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连接有一个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安装于驾驶室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内并位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所述加热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箱体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加热器包括螺旋管、保护罩和进油口封头,所述保护罩与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旋管一体成型且设置于所述保护罩内,所述螺旋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出水口和入水口,所述出水口和所述入水口依次穿过所述保护罩和所述第一箱体且伸出所述第一箱体外,所述进油口封头设置于所述保护罩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向所述保护罩内供油的回油管和用于将燃油导出所述保护罩外的第一吸油管,所述第一回油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吸油管的一端分别伸入所述保护罩内,所述第一回油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吸油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保护罩和所述第一箱体伸出所述第一箱体外。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入水口与入水三通相连,所述出水口与出水三通相连。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入水三通和出水三通与第一油箱内的所述加热器之间均设有铜球阀。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供油热循环系统包括发动机、尿素水热循环系统、行车加热系统、驻车加热系统;所述发动机的供油管与吸油三通转换阀相连,且二者之间设有油水分离器;所述发动机的回油管与回油三通转换阀相连;所述尿素水热循环系统包括尿素液加热器,所述尿素液加热器设置于尿素液箱体内;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出水口分别连接行车加热系统的进水口和入水三通,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水循环系统的进水口分别连接行车加热系统的出水口和出水三通,所述进水三通和回水三通均分别连接第一油箱内的所述加热器和尿素液加热器;所述驻车加热系统包括驻车加热器,所述驻车加热器连接所述第二油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1、分体式设计杜绝了主副油箱燃油相通的问题,保障行车安全,同时也满足了运输车辆对燃油量大的需求;

2、通过三通转换阀门,可以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从第一油箱或第二油箱对柴油机进行供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循环分体加热柴油箱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循环分体加热柴油箱的加热器的安装结构示意;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油热循环系统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具体附图标记如下:

10、第一油箱;101、第一箱体;102、第一盖体;103、第一加注口;104、第一吸油管;105、第一回油管;106、第一液位传感器;107、燃油检测定位器;108、加热器;1081、螺旋管;1082、保护罩;1083、进油口封头;1084、出水口;1085、入水口;1086、”7”字型固定板;109、吸油三通转换阀;110、回油三通转换阀;111、支撑隔板;112、入水三通;113、出水三通;114、铜球阀;

20、第二油箱;201、第二箱体;202、第二盖体;203、第二加注口;204、第二液位传感器;205、第二吸油管;206、第二回油管;207、驻车供油管;

30、发动机;301、油水分离器;

40、尿素水箱;401、尿素液加热器;

50、驻车加热器;60、显示装置;70、行车加热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一种水循环分体加热柴油箱,参见附图1所示,该分体加热油箱包括第一油箱10和第二油箱20;所述第一油箱10即主油箱,主要用于存储0#柴油,所述第一油箱10包括第一箱体101和第一盖体102,所述第一箱体101上设有第一加注口103、第一吸油管104、第一回油管105、第一液位传感器106、燃油检测定位器107、加热器108,所述第一盖体102与所述第一加注口103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106用于监测第一箱体101内燃油余量;所述燃油检测定位器107用于监测油箱内燃油的量以及消耗数据,并将监测到的数据反馈到远程终端;所述加热器108用于对所述第一箱体101内的燃油进行加热;

所述第二油箱20即副油箱,主要用于存储低凝点的柴油如-20#、-30#、-50#柴油,包括第二箱体201和第二盖体202,所述第二箱体201上设有第二加注口203、第二液位传感器204、第二吸油管205和第二回油管206;所述第二盖体202和第二加注口203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204用于监测第二箱体201内燃油的余量;

所述第一箱体101和第二箱体201为相互独立的两个箱体,不共用侧壁;

所述第一吸油管104和第二吸油管205通过吸油三通转换阀109相连,所述第一回油管105和第二回油管206通过回油三通转换阀110相连。

在使用时,分体式设计杜绝了主副油箱燃油相通的问题,保障行车安全,同时也满足了运输车辆对燃油量大的需求;通过三通转换阀门,可以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从主油箱或副油箱对柴油机进行供油,使用方便。通过在第一油箱10上设置燃油检测定位器107,方便对油箱进行远程监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204上设有驻车供油管207,用于驻车时给驻车加热器50与发动机组预热器供油。免除了加装副油箱或是在原油箱打孔,有效的节约成本,又安全实用。

由于第一油箱10的体积较大,为了防止油箱变形,所述第一箱体101内设有若干支撑隔板111,所述支撑隔板111为多孔板。

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不同容量的第一油箱10和第二油箱20,当第一油箱10较大时,所述第一油箱10和第二油箱20分别安装于车辆的两侧;当第一油箱10不是太大时,所述第一油箱10和第二油箱20安装于车辆的一侧。相较于一体式油箱,使用更方便。

为了方便司机对燃油进行观测,第二液位传感器204分别连接有一个显示装置60,所述显示装置60安装于驾驶室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热器108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101内并位于所述第一箱体101的底部,所述加热器108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箱体101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加热器108包括螺旋管1081、保护罩1082和进油口封头1083,所述保护罩1082与所述第一箱体10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旋管1081一体成型且设置于所述保护罩1082内,所述螺旋管1081的两端分别设有出水口1084和入水口1085,所述出水口1084和所述入水口1085依次穿过所述保护罩1082和所述第一箱体101且伸出所述第一箱体外,所述进油口封头1083设置于所述保护罩1082的一端。

通过上述螺旋管1081加热器108的结构,参照附图2所示,实现了加热器108表面无拼接和焊缝,从而使得加热器108内的循环水不会从加热器108中泄漏出来,且加热器108采用卧式设计,使得在油位较低时也不会降低加热器108的加热效果,从而保证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柴油机仍可以照常工作,在上述加热器108的设计中,保护罩1082可以通过铝板与主油箱的底部固定连接,铝板可以为”7”字型固定板1086,”7”字型固定板1086的“-”端与保护罩1082固定连接,”7”字型固定板1086的“|”端与主油箱的底部固定连接,这种结构可以较好地对保护罩1082起到固定作用,加热器108中的螺旋管1081的直径可以在10cm以上,长度设置为50cm~60cm,从而保证加热的效率,且随着主油箱11内的油位降低,加热器108仍能起到较好的加热效果,通过出水口1084和入水口1085水的不断流动可以使得螺旋管1081的水为循环水,保护罩1082的一端设有进油口封头1083,进油口封头1083上可以设有用于进油的两个进油孔,从而实现循环水对螺旋管1081加热的同时将热量传递给主油箱内的燃油,保护罩1082的另一端可以设置一个闭口封头,闭口封头可以与保护罩1082一体成型,也可以与保护罩1082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的,用于向所述保护罩1082内供油的回油管和用于将燃油导出所述保护罩1082外的第一吸油管,所述第一回油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吸油管的一端分别伸入所述保护罩1082内,所述第一回油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吸油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保护罩1082和所述第一箱体伸出所述第一箱体外。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可以通过回油管和吸油管将部分加热后的燃油重新注入保护罩1082内,实现对加热器108的二次加热,从而提高加热时效和燃油的利用率。

所述入水口1085与入水三通112相连,所述出水口1084与出水三通113相连。所述入水三通112和出水三通113与第一油箱10内的所述加热器108之间均设有铜球阀114。入水三通112和出水三通113的设置,便于将发动机30冷区循环水分别导入第一油箱10的内加热器108和尿素液加热器401,不影响构造加热原理,合理取水安装高效节能。铜球阀114的设置便于控制第一油箱10内加热的工作状态。

一种包括水循环分体加热柴油箱的供油热循环系统,参照附图3所示,包括发动机30、尿素水热循环系统、行车加热系统70、驻车加热系统;所述发动机30的供油管与吸油三通转换阀109相连,且二者之间设有油水分离器301;所述发动机30的回油管与回油三通转换阀110相连;所述尿素水热循环系统包括尿素液加热器401,所述尿素液加热器401设置于所述尿素液箱体内;所述发动机30的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出水口1084分别连接行车加热系统70的进水口和入水三通112,所述发动机30的冷却水循环系统的进水口分别连接行车加热系统70的出水口1084和出水三通113,所述进水三通和回水三通均分别连接第一油箱10内的所述加热器108和尿素液加热器401;所述驻车加热系统包括驻车加热器50,所述驻车加热器50连接所述第二油箱20。

通过采用螺旋管1081加热器108的结构,实现了加热器108表面无拼接和焊缝,从而使得加热器108内的循环水不会从加热器108中泄漏出来,且加热器108采用卧式设计,回油二次加热功能,使得在油位较低时也不会降低加热器108的加热效果,从而保证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柴油机仍可以照常工作,尤其可以解决北方地区在冬季无法使用0号燃油的难题,将箱体分成主油箱与副油箱的设计,可以在主油箱和副油箱内添加不同型号的柴油,主油箱添加0号燃油,副油箱添加-35号燃油,在冬季室外温度较低时使用副油箱内的-35号燃油,来正常启动柴油机,柴油机运转后先将冷却水升温加热,再通过加热后的水对主油箱内的0号燃油进行加热,待主油箱内部加热器108油温升高后,通过转换阀门将副油箱供油切换至主油箱供油,再通过回油阀门转换至主油箱回油,使柴油机可以在低温下正常使用较低成本的0号燃油,从而降低使用成本,通过回油管和吸油管的设计可以实现对加热器108的二次加热,从而提高加热效率,副油箱的第二液位传感器204可以监测副油箱内的油位,并通过驾驶室内的显示装置60监测油位,第二液位传感器204的驻车供油管207还可以给驾驶室独立驻车加热器50与发动机组预热器供油,省去的加装小型副油箱所带来的安全隐患,第一油箱10的燃油传感器线束与驾驶室内油位表相连接可以监测第一油箱10内的油位,第一油箱10内燃油检测定位器可以精确的远程监测燃油消耗数据,确保行车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