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风力发电的采用脉宽检测技术的新型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6235发布日期:2018-08-10 19:20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风力发电的采用脉宽检测技术的新型发电系统,属于发电系统领域。



背景技术:

风能作为一种用于风力发电的采用脉宽检测技术的新型发电系统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蕴量巨大,全球的风能约为2.74×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风很早就被人们利用--主要是通过风车来抽水、磨面等,而现在,人们感兴趣的是如何利用风来发电,中国开始把大力发展风力发电设为重点,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这就是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依据目前的风车技术,大约是每秒三米的微风速度,便可以开始发电,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因为风力发电不需要使用燃料,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

但现有技术发电系统的脉宽检测技术与风力发电机组的配合不足,严密度欠缺,衔接容易松动,整体从风能机械转换成电能脉宽检测不流畅,风力的增压性不足,使整体发电量低,供电不足也使检测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风力发电的采用脉宽检测技术的新型发电系统,以解决发电系统的脉宽检测技术与风力发电机组的配合不足,严密度欠缺,衔接容易松动,整体从风能机械转换成电能脉宽检测不流畅,风力的增压性不足,使整体发电量低,供电不足也使检测效率降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风力发电的采用脉宽检测技术的新型发电系统,其结构包括:涡轮增压器、风标架翼板、滚轴筒、架杆套管、螺旋桨铰接盘、螺旋锥帽、球轴承转子、铰接盘底架、增压器支柱、法兰盘支座,所述涡轮增压器通过滚轴与滚轴筒机械连接,所述涡轮增压器安设在球轴承转子轴杆的左侧并且轴心共线,所述风标架翼板底部的架杆贯穿滚轴筒的顶部并且贯穿架杆套管内部的轴心,所述滚轴筒插嵌在涡轮增压器的左上角,所述螺旋桨铰接盘与铰接盘底架焊接成一体,所述球轴承转子嵌套于铰接盘底架的内部,所述螺旋桨铰接盘的扣槽与螺旋锥帽左侧的卡扣扣合在一起,所述螺旋桨铰接盘通过轴承环与球轴承转子表面机械连接,所述法兰盘支座插嵌在增压器支柱的底部并且轴心共线,所述增压器支柱的壳体与涡轮增压器的壳体焊接成一体,所述涡轮增压器设有辅助推进丝杆、涡轮螺旋机构、齿轮推进机构、急停齿轮吊杆、加压内轴柱、增压火花塞、内流涡轮机构、减震弹簧机构,所述辅助推进丝杆横向安设在涡轮螺旋机构的底部并且通过铰链连接,所述辅助推进丝杆的右端安装于减震弹簧机构的左侧,所述急停齿轮吊杆与减震弹簧机构分别插嵌在涡轮螺旋机构中轴的上下两侧,所述加压内轴柱嵌套于涡轮螺旋机构的内部并且轴心共线,所述增压火花塞设有两个并且分别安设在加压内轴柱的上下两侧,所述内流涡轮机构通过加压内轴柱与涡轮螺旋机构的涡轮盘机械连接,所述内流涡轮机构安设在加压内轴柱的右端,所述齿轮推进机构的齿槽与急停齿轮吊杆的齿块相啮合,所述齿轮推进机构的底面紧贴于涡轮螺旋机构的左上角,所述齿轮推进机构通过滚轴与滚轴筒机械连接,所述涡轮螺旋机构安设在球轴承转子轴杆的左侧并且轴心共线。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推进丝杆由推进丝杆柱、螺纹槽、螺纹块、轴承座、轴承架板组成,所述螺纹槽与螺纹块为一体结构并且与推进丝杆柱轴心共线,所述螺纹块设有两个以上并且均水平并排成一条直线,所述推进丝杆柱贯穿螺纹槽与螺纹块内部的轴心,所述推进丝杆柱的右端插嵌在轴承座轴心的内部,所述轴承座右侧的表面紧贴于轴承架板表面的左侧,所述轴承座通过滚轴与轴承架板机械连接,所述轴承架板通过卡扣架与减震弹簧机构扣合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涡轮螺旋机构设有转轮三角齿块、内气旋转轮、离心轴杆、涡轮轴心卡槽、螺旋齿块、螺旋轴盘、气旋离心室、扭矩弹簧连杆、涡轮增压壳套,所述转轮三角齿块设有两个以上并且均围绕内气旋转轮的轴心焊接成一体,所述离心轴杆贯穿三个内气旋转轮内部的轴心,所述螺旋轴盘通过扭矩弹簧连杆与内气旋转轮机械连接,所述涡轮轴心卡槽与离心轴杆的凸块扣合在一起,所述涡轮轴心卡槽焊接在螺旋轴盘的对称轴前,所述螺旋齿块设有两个以上并且均围绕螺旋轴盘的轴心焊接成一体,所述内气旋转轮、离心轴杆、螺旋轴盘、气旋离心室、扭矩弹簧连杆、涡轮增压壳套的轴心共线,所述加压内轴柱插嵌在涡轮增压壳套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推进机构由齿轮推进齿板、齿板三角齿块、传动齿轮体、齿轮传动轴、衔接齿板吊杆、扇形衔接齿板组成,所述齿板三角齿块设有两个以上且横向并排成一条直线并焊接在齿轮推进齿板的顶面上,所述传动齿轮体的齿槽与齿板三角齿块相啮合,所述传动齿轮体设有两个以上且横向并排成一条直线并安装于齿轮推进齿板的上方,所述齿轮传动轴的外表面与传动齿轮体的内槽机械连接并且轴心共线,所述扇形衔接齿板的轴心安设在衔接齿板吊杆的右端,所述扇形衔接齿板的齿块与传动齿轮体的齿槽相啮合,所述扇形衔接齿板与急停齿轮吊杆的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急停齿轮吊杆设有合金梯形齿块、急停齿轮体、齿轮停驻轴、轮轴传动绳、复位弹簧管、橡胶减速环、曳引定滑轮,所述合金梯形齿块设有两个以上并且均围绕急停齿轮体的轴心焊接成一体,所述齿轮停驻轴嵌套于急停齿轮体的内部并且轴心共线,所述齿轮停驻轴通过轮轴传动绳与曳引定滑轮机械连接,所述曳引定滑轮插嵌在橡胶减速环的内部并且轴心共线,所述复位弹簧管的底部安设在曳引定滑轮轴心的后侧,所述急停齿轮体安设在轮轴传动绳的左上角,所述急停齿轮体的底面通过曳引定滑轮紧贴于减震弹簧机构的顶面上,所述曳引定滑轮安装于加压内轴柱上端的前侧。

进一步地,所述加压内轴柱由增压内腔室、内轴离心柱、轴柱导热丝、内流螺旋桨、螺旋球帽组成,所述内轴离心柱插嵌在增压内腔室的内部并且贯穿轴柱导热丝的轴心,所述轴柱导热丝与内轴离心柱内部的导线电连接,所述内流螺旋桨设有两个以上并且均围绕螺旋球帽的轴心焊接成一体,所述内轴离心柱的右端插嵌在螺旋球帽的内部,所述轴柱导热丝的右端焊接在螺旋球帽的左侧,所述螺旋球帽安设在内流涡轮机构轴杆的左端,所述减震弹簧机构安装于内轴离心柱对称轴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增压火花塞设有加压弹簧管、增压内燃室、内燃活塞块、火花塞球帽、拉伸弹簧丝、底座塞盘、增压活塞缸,所述增压内燃室嵌套于增压活塞缸的内部并且为一体结构,所述加压弹簧管的右端焊接在内燃活塞块轴心的左侧,所述内燃活塞块通过加压弹簧管与增压内燃室活动连接,所述内燃活塞块轴心的右侧紧贴于火花塞球帽的左侧,所述火花塞球帽与底座塞盘分别焊接在拉伸弹簧丝的左右两端,所述火花塞球帽、拉伸弹簧丝、底座塞盘轴心共线,所述火花塞球帽通过拉伸弹簧丝与增压活塞缸机械连接,所述内燃活塞块的顶面与底面紧贴于增压内燃室内部的上下两侧,所述增压活塞缸设有两个并且分别安设在加压内轴柱的上下两侧,所述底座塞盘设有两个并且安装于内流涡轮机构左侧的上下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内流涡轮机构由内流气旋室、三角连接件、涡轮齿块、内涡轮轴杆、轴心卡槽、内螺旋轴盘、涡轮轴杆帽、轴承环帽、内涡轮滚筒组成,所述涡轮轴杆帽嵌套于轴承环帽的内部,所述轴承环帽左侧的表面与内涡轮滚筒右侧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涡轮轴杆帽与轴承环帽均嵌套于内流气旋室的内部,所述三角连接件设有两个并且分别焊接在内涡轮轴杆的上下两侧,所述轴心卡槽与内涡轮轴杆的凸块扣合在一起,所述轴心卡槽焊接在内螺旋轴盘的对称轴前,所述涡轮齿块设有两个以上并且均围绕内螺旋轴盘的轴心焊接成一体,所述内涡轮轴杆、内螺旋轴盘、涡轮轴杆帽、轴承环帽、内涡轮滚筒轴心共线,所述内涡轮轴杆贯穿内螺旋轴盘三个内部的轴心并且插嵌在涡轮轴杆帽的内部,所述内涡轮滚筒与涡轮螺旋机构、加压内轴柱轴心共线。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弹簧机构设有减震弹簧顶板、扭矩弹簧管、橡胶弹簧丝、三角固定板、弹簧底座、侧拉齿板架、减震弹簧管、弹簧底板、v型卡扣架,所述减震弹簧顶板与弹簧底座分别安设在扭矩弹簧管的上下两侧,所述橡胶弹簧丝插嵌在扭矩弹簧管的内部并且轴心共线,所述三角固定板设有两个并且分别纵向焊接在扭矩弹簧管的左右两侧,所述侧拉齿板架左侧的底座安装于弹簧底板的右端,所述侧拉齿板架通过连杆支架与涡轮螺旋机构的壳体活动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管设有两个并且分别安装于弹簧底座的左右下角,所述减震弹簧管的底面紧贴于弹簧底板的顶面上,所述弹簧底板的卡槽与v型卡扣架底部的卡扣扣合在一起,所述v型卡扣架左端的卡扣与辅助推进丝杆的右端扣合在一起,所述传动齿轮机构设有对重滑轮体、铅心对重块、传动齿轮盘、对重杠杆齿板、从动滚轴轮、拉伸传送钢丝,所述铅心对重块通过钢丝绳与对重滑轮体的凹槽机械连接,所述对重滑轮体的右端安设有三个传动齿轮盘,所述传动齿轮盘的齿块与对重杠杆齿板的齿槽相啮合,所述铅心对重块安装于对重杠杆齿板的左上角,所述传动齿轮盘通过连杆与从动滚轴轮机械连接,所述从动滚轴轮通过拉伸传送钢丝与内流涡轮机构活动连接,所述从动滚轴轮安设在对重杠杆齿板的右下角。

进一步地,所述涡轮增压器为机械部件,涡轮旋转配合风旋,风力吹动且压缩空气内燃发电高效。

进一步地,所述滚轴筒为机械部件,轴杆灵活度高,配合风向旋转高效。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用于风力发电的采用脉宽检测技术的新型发电系统,空气的风力通过风标架翼板挡住从而在滚轴筒上左右摆动,风力发电机的螺旋桨叶片安插在螺旋桨铰接盘上,螺旋桨铰接盘配合球轴承转子旋转形成风旋,从而风的动能通过风旋进入涡轮增压器的内部转换成机械动能,通过涡轮增压器的内流涡轮机构控制内气流,内流气旋室内的涡轮轴杆帽、轴承环帽、内涡轮滚筒三者相互插嵌配合旋转,带动内涡轮轴杆旋转,内涡轮轴杆通过轴心卡槽牵引内螺旋轴盘内离心传动,机械能展开传递,内涡轮滚筒同时带动加压内轴柱的内流螺旋桨、螺旋球帽旋转,摩擦带动内轴离心柱旋转,使增压内腔室内风力摩擦产生热量,内燃加热轴柱导热丝,通过轴柱导热丝分线传动热值给增压火花塞的增压活塞缸,从而机械动能转换为燃烧内能,通过加压弹簧管带动内燃活塞块与增压内燃室摩擦,同时压缩火花塞球帽与底座塞盘之间的拉伸弹簧丝,形成往复运动,加速热量,外界的风力通过涡轮螺旋机构的内气旋转轮推动离心轴杆旋转,从而风力被卷入气旋离心室,离心运动的离心轴杆牵引螺旋轴盘旋转,扭矩弹簧连杆储存冷却空间,方便设备降温,涡轮增压壳套加压在减震弹簧机构上,通过减震弹簧机构的扭矩弹簧管、橡胶弹簧丝扭矩伸缩高强度卸力后,在通过侧拉齿板架、减震弹簧管伸缩复位隔震,风力内外对流时,辅助推进丝杆的推进丝杆柱在轴承座的带动下旋转,形成辅助风旋,防止气流紊乱,通过急停齿轮吊杆的曳引定滑轮旋转,牵引轮轴传动绳进行钟摆运动,带动急停齿轮体与齿轮推进机构的扇形衔接齿板相啮合传动,牵引齿轮推进齿板、齿板三角齿块与传动齿轮体辅助整体传动,并且同时可以扣合减震弹簧机构的减震弹簧顶板形成发生故障的急停保护操作,整体铰接流畅稳固,并且风力发电配合多重能量转换,更细致的提供充足电能给脉宽检测技术运用。

本发明涡轮增压器设有辅助推进丝杆、涡轮螺旋机构、齿轮推进机构、急停齿轮吊杆、加压内轴柱、增压火花塞、内流涡轮机构、减震弹簧机构,实现了发电系统的脉宽检测技术对风力发电机组的衔接稳固,涡轮增压加强吸收风能,充足的机械能转换成电能,也使电能对设备的提供得到饱和,有效促进脉宽检测的精准,在发电机动作衔接不松动的同时,又促进系统其他性能的提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风力发电的采用脉宽检测技术的新型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涡轮增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涡轮增压器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涡轮增压器的工作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涡轮增压器的工作示意图二。

图中:涡轮增压器-1、风标架翼板-2、滚轴筒-3、架杆套管-4、螺旋桨铰接盘-5、螺旋锥帽-6、球轴承转子-7、铰接盘底架-8、增压器支柱-9、法兰盘支座-10、辅助推进丝杆-11、涡轮螺旋机构-12、齿轮推进机构-13、急停齿轮吊杆-14、加压内轴柱-15、增压火花塞-16、内流涡轮机构-17、减震弹簧机构-18、传动齿轮机构-19、推进丝杆柱-111、螺纹槽-112、螺纹块-113、轴承座-114、轴承架板-115、转轮三角齿块-121、内气旋转轮-122、离心轴杆-123、涡轮轴心卡槽-124、螺旋齿块-125、螺旋轴盘-126、气旋离心室-127、扭矩弹簧连杆-128、涡轮增压壳套-129、齿轮推进齿板-131、齿板三角齿块-132、传动齿轮体-133、齿轮传动轴-134、衔接齿板吊杆-135、扇形衔接齿板-136、合金梯形齿块-141、急停齿轮体-142、齿轮停驻轴-143、轮轴传动绳-144、复位弹簧管-145、橡胶减速环-146、曳引定滑轮-147、增压内腔室-151、内轴离心柱-152、轴柱导热丝-153、内流螺旋桨-154、螺旋球帽-155、加压弹簧管-161、增压内燃室-162、内燃活塞块-163、火花塞球帽-164、拉伸弹簧丝-165、底座塞盘-166、增压活塞缸-167、内流气旋室-171、三角连接件-172、涡轮齿块-173、内涡轮轴杆-174、轴心卡槽-175、内螺旋轴盘-176、涡轮轴杆帽-177、轴承环帽-178、内涡轮滚筒-179、减震弹簧顶板-181、扭矩弹簧管-182、橡胶弹簧丝-183、三角固定板-184、弹簧底座-185、侧拉齿板架-186、减震弹簧管-187、弹簧底板-188、v型卡扣架-189、对重滑轮体-191、铅心对重块-192、传动齿轮盘-193、对重杠杆齿板-194、从动滚轴轮-195、拉伸传送钢丝-19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风力发电的采用脉宽检测技术的新型发电系统:其结构包括:涡轮增压器1、风标架翼板2、滚轴筒3、架杆套管4、螺旋桨铰接盘5、螺旋锥帽6、球轴承转子7、铰接盘底架8、增压器支柱9、法兰盘支座10,所述涡轮增压器1通过滚轴与滚轴筒3机械连接,所述涡轮增压器1安设在球轴承转子7轴杆的左侧并且轴心共线,所述风标架翼板2底部的架杆贯穿滚轴筒3的顶部并且贯穿架杆套管4内部的轴心,所述滚轴筒3插嵌在涡轮增压器1的左上角,所述螺旋桨铰接盘5与铰接盘底架8焊接成一体,所述球轴承转子7嵌套于铰接盘底架8的内部,所述螺旋桨铰接盘5的扣槽与螺旋锥帽6左侧的卡扣扣合在一起,所述螺旋桨铰接盘5通过轴承环与球轴承转子7表面机械连接,所述法兰盘支座10插嵌在增压器支柱9的底部并且轴心共线,所述增压器支柱9的壳体与涡轮增压器1的壳体焊接成一体,所述涡轮增压器1设有辅助推进丝杆11、涡轮螺旋机构12、齿轮推进机构13、急停齿轮吊杆14、加压内轴柱15、增压火花塞16、内流涡轮机构17、减震弹簧机构18,所述辅助推进丝杆11横向安设在涡轮螺旋机构12的底部并且通过铰链连接,所述辅助推进丝杆11的右端安装于减震弹簧机构18的左侧,所述急停齿轮吊杆14与减震弹簧机构18分别插嵌在涡轮螺旋机构12中轴的上下两侧,所述加压内轴柱15嵌套于涡轮螺旋机构12的内部并且轴心共线,所述增压火花塞16设有两个并且分别安设在加压内轴柱15的上下两侧,所述内流涡轮机构17通过加压内轴柱15与涡轮螺旋机构12的涡轮盘机械连接,所述内流涡轮机构17安设在加压内轴柱15的右端,所述齿轮推进机构13的齿槽与急停齿轮吊杆14的齿块相啮合,所述齿轮推进机构13的底面紧贴于涡轮螺旋机构12的左上角,所述齿轮推进机构13通过滚轴与滚轴筒3机械连接,所述涡轮螺旋机构12安设在球轴承转子7轴杆的左侧并且轴心共线,所述辅助推进丝杆11由推进丝杆柱111、螺纹槽112、螺纹块113、轴承座114、轴承架板115组成,所述螺纹槽112与螺纹块113为一体结构并且与推进丝杆柱111轴心共线,所述螺纹块113设有两个以上并且均水平并排成一条直线,所述推进丝杆柱111贯穿螺纹槽112与螺纹块113内部的轴心,所述推进丝杆柱111的右端插嵌在轴承座114轴心的内部,所述轴承座114右侧的表面紧贴于轴承架板115表面的左侧,所述轴承座114通过滚轴与轴承架板115机械连接,所述轴承架板115通过卡扣架与减震弹簧机构18扣合在一起,所述涡轮螺旋机构12设有转轮三角齿块121、内气旋转轮122、离心轴杆123、涡轮轴心卡槽124、螺旋齿块125、螺旋轴盘126、气旋离心室127、扭矩弹簧连杆128、涡轮增压壳套129,所述转轮三角齿块121设有两个以上并且均围绕内气旋转轮122的轴心焊接成一体,所述离心轴杆123贯穿三个内气旋转轮122内部的轴心,所述螺旋轴盘126通过扭矩弹簧连杆128与内气旋转轮122机械连接,所述涡轮轴心卡槽124与离心轴杆123的凸块扣合在一起,所述涡轮轴心卡槽124焊接在螺旋轴盘126的对称轴前,所述螺旋齿块125设有两个以上并且均围绕螺旋轴盘126的轴心焊接成一体,所述内气旋转轮122、离心轴杆123、螺旋轴盘126、气旋离心室127、扭矩弹簧连杆128、涡轮增压壳套129的轴心共线,所述加压内轴柱15插嵌在涡轮增压壳套129的内部,所述齿轮推进机构13由齿轮推进齿板131、齿板三角齿块132、传动齿轮体133、齿轮传动轴134、衔接齿板吊杆135、扇形衔接齿板136组成,所述齿板三角齿块132设有两个以上且横向并排成一条直线并焊接在齿轮推进齿板131的顶面上,所述传动齿轮体133的齿槽与齿板三角齿块132相啮合,所述传动齿轮体133设有两个以上且横向并排成一条直线并安装于齿轮推进齿板131的上方,所述齿轮传动轴134的外表面与传动齿轮体133的内槽机械连接并且轴心共线,所述扇形衔接齿板136的轴心安设在衔接齿板吊杆135的右端,所述扇形衔接齿板136的齿块与传动齿轮体133的齿槽相啮合,所述扇形衔接齿板136与急停齿轮吊杆14的齿轮相啮合,所述急停齿轮吊杆14设有合金梯形齿块141、急停齿轮体142、齿轮停驻轴143、轮轴传动绳144、复位弹簧管145、橡胶减速环146、曳引定滑轮147,所述合金梯形齿块141设有两个以上并且均围绕急停齿轮体142的轴心焊接成一体,所述齿轮停驻轴143嵌套于急停齿轮体142的内部并且轴心共线,所述齿轮停驻轴143通过轮轴传动绳144与曳引定滑轮147机械连接,所述曳引定滑轮147插嵌在橡胶减速环146的内部并且轴心共线,所述复位弹簧管145的底部安设在曳引定滑轮147轴心的后侧,所述急停齿轮体142安设在轮轴传动绳144的左上角,所述急停齿轮体142的底面通过曳引定滑轮147紧贴于减震弹簧机构18的顶面上,所述曳引定滑轮147安装于加压内轴柱15上端的前侧,所述加压内轴柱15由增压内腔室151、内轴离心柱152、轴柱导热丝153、内流螺旋桨154、螺旋球帽155组成,所述内轴离心柱152插嵌在增压内腔室151的内部并且贯穿轴柱导热丝153的轴心,所述轴柱导热丝153与内轴离心柱152内部的导线电连接,所述内流螺旋桨154设有两个以上并且均围绕螺旋球帽155的轴心焊接成一体,所述内轴离心柱152的右端插嵌在螺旋球帽155的内部,所述轴柱导热丝153的右端焊接在螺旋球帽155的左侧,所述螺旋球帽155安设在内流涡轮机构17轴杆的左端,所述减震弹簧机构18安装于内轴离心柱152对称轴的正下方,所述增压火花塞16设有加压弹簧管161、增压内燃室162、内燃活塞块163、火花塞球帽164、拉伸弹簧丝165、底座塞盘166、增压活塞缸167,所述增压内燃室162嵌套于增压活塞缸167的内部并且为一体结构,所述加压弹簧管161的右端焊接在内燃活塞块163轴心的左侧,所述内燃活塞块163通过加压弹簧管161与增压内燃室162活动连接,所述内燃活塞块163轴心的右侧紧贴于火花塞球帽164的左侧,所述火花塞球帽164与底座塞盘166分别焊接在拉伸弹簧丝165的左右两端,所述火花塞球帽164、拉伸弹簧丝165、底座塞盘166轴心共线,所述火花塞球帽164通过拉伸弹簧丝165与增压活塞缸167机械连接,所述内燃活塞块163的顶面与底面紧贴于增压内燃室162内部的上下两侧,所述增压活塞缸167设有两个并且分别安设在加压内轴柱15的上下两侧,所述底座塞盘166设有两个并且安装于内流涡轮机构17左侧的上下两端,所述内流涡轮机构17由内流气旋室171、三角连接件172、涡轮齿块173、内涡轮轴杆174、轴心卡槽175、内螺旋轴盘176、涡轮轴杆帽177、轴承环帽178、内涡轮滚筒179组成,所述涡轮轴杆帽177嵌套于轴承环帽178的内部,所述轴承环帽178左侧的表面与内涡轮滚筒179右侧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涡轮轴杆帽177与轴承环帽178均嵌套于内流气旋室171的内部,所述三角连接件172设有两个并且分别焊接在内涡轮轴杆174的上下两侧,所述轴心卡槽175与内涡轮轴杆174的凸块扣合在一起,所述轴心卡槽175焊接在内螺旋轴盘176的对称轴前,所述涡轮齿块173设有两个以上并且均围绕内螺旋轴盘176的轴心焊接成一体,所述内涡轮轴杆174、内螺旋轴盘176、涡轮轴杆帽177、轴承环帽178、内涡轮滚筒179轴心共线,所述内涡轮轴杆174贯穿内螺旋轴盘176三个内部的轴心并且插嵌在涡轮轴杆帽177的内部,所述内涡轮滚筒179与涡轮螺旋机构12、加压内轴柱15轴心共线,所述减震弹簧机构18设有减震弹簧顶板181、扭矩弹簧管182、橡胶弹簧丝183、三角固定板184、弹簧底座185、侧拉齿板架186、减震弹簧管187、弹簧底板188、v型卡扣架189,所述减震弹簧顶板181与弹簧底座185分别安设在扭矩弹簧管182的上下两侧,所述橡胶弹簧丝183插嵌在扭矩弹簧管182的内部并且轴心共线,所述三角固定板184设有两个并且分别纵向焊接在扭矩弹簧管182的左右两侧,所述侧拉齿板架186左侧的底座安装于弹簧底板188的右端,所述侧拉齿板架186通过连杆支架与涡轮螺旋机构12的壳体活动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管187设有两个并且分别安装于弹簧底座185的左右下角,所述减震弹簧管187的底面紧贴于弹簧底板188的顶面上,所述弹簧底板188的卡槽与v型卡扣架189底部的卡扣扣合在一起,所述v型卡扣架189左端的卡扣与辅助推进丝杆11的右端扣合在一起,所述传动齿轮机构19设有对重滑轮体191、铅心对重块192、传动齿轮盘193、对重杠杆齿板194、从动滚轴轮195、拉伸传送钢丝196,所述铅心对重块192通过钢丝绳与对重滑轮体191的凹槽机械连接,所述对重滑轮体191的右端安设有三个传动齿轮盘193,所述传动齿轮盘193的齿块与对重杠杆齿板194的齿槽相啮合,所述铅心对重块192安装于对重杠杆齿板194的左上角,所述传动齿轮盘193通过连杆与从动滚轴轮195机械连接,所述从动滚轴轮195通过拉伸传送钢丝196与内流涡轮机构17活动连接,所述从动滚轴轮195安设在对重杠杆齿板194的右下角,所述涡轮增压器1为机械部件,涡轮旋转配合风旋,风力吹动且压缩空气内燃发电高效,所述滚轴筒3为机械部件,轴杆灵活度高,配合风向旋转高效。

本发明所述的涡轮增压器1实际上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当发动机转速增大,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加,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发动机的转速,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了。

在用于风力发电的采用脉宽检测技术的新型发电系统的操作过程是:空气的风力通过风标架翼板2挡住从而在滚轴筒3上左右摆动,风力发电机的螺旋桨叶片安插在螺旋桨铰接盘5上,螺旋桨铰接盘5配合球轴承转子7旋转形成风旋,从而风的动能通过风旋进入涡轮增压器1的内部转换成机械动能,通过涡轮增压器1的内流涡轮机构17控制内气流,内流气旋室171内的涡轮轴杆帽177、轴承环帽178、内涡轮滚筒179三者相互插嵌配合旋转,带动内涡轮轴杆174旋转,内涡轮轴杆174通过轴心卡槽175牵引内螺旋轴盘176内离心传动,机械能展开传递,内涡轮滚筒179同时带动加压内轴柱15的内流螺旋桨154、螺旋球帽155旋转,摩擦带动内轴离心柱152旋转,使增压内腔室151内风力摩擦产生热量,内燃加热轴柱导热丝153,通过轴柱导热丝153分线传动热值给增压火花塞16的增压活塞缸167,从而机械动能转换为燃烧内能,通过加压弹簧管161带动内燃活塞块163与增压内燃室162摩擦,同时压缩火花塞球帽164与底座塞盘166之间的拉伸弹簧丝165,形成往复运动,加速热量,外界的风力通过涡轮螺旋机构12的内气旋转轮122推动离心轴杆123旋转,从而风力被卷入气旋离心室127,离心运动的离心轴杆123牵引螺旋轴盘126旋转,扭矩弹簧连杆128储存冷却空间,方便设备降温,涡轮增压壳套129加压在减震弹簧机构18上,通过减震弹簧机构18的扭矩弹簧管182、橡胶弹簧丝183扭矩伸缩高强度卸力后,在通过侧拉齿板架186、减震弹簧管187伸缩复位隔震,风力内外对流时,辅助推进丝杆11的推进丝杆柱111在轴承座114的带动下旋转,形成辅助风旋,防止气流紊乱,通过急停齿轮吊杆14的曳引定滑轮147旋转,牵引轮轴传动绳144进行钟摆运动,带动急停齿轮体142与齿轮推进机构13的扇形衔接齿板136相啮合传动,牵引齿轮推进齿板131、齿板三角齿块132与传动齿轮体133辅助整体传动,并且同时可以扣合减震弹簧机构18的减震弹簧顶板181形成发生故障的急停保护操作,整体铰接流畅稳固,并且风力发电配合多重能量转换,更细致的提供充足电能给脉宽检测技术运用,通过涡轮增压器1涡轮增压加强吸收风能,充足的机械能转换成电能,也使电能对设备的提供得到饱和,有效促进脉宽检测的精准。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发电系统的脉宽检测技术与风力发电机组的配合不足,严密度欠缺,衔接容易松动,整体从风能机械转换成电能脉宽检测不流畅,风力的增压性不足,使整体发电量低,供电不足也使检测效率降低,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达到发电系统的脉宽检测技术对风力发电机组的衔接稳固,涡轮增压加强吸收风能,充足的机械能转换成电能,也使电能对设备的提供得到饱和,有效促进脉宽检测的精准,在发电机动作衔接不松动的同时,又促进系统其他性能的提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