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凸轮轴盖的中置式装配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8899发布日期:2019-01-18 19:11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发动机凸轮轴盖的中置式装配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动机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汽车发动机凸轮轴盖的中置式装配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整体式凸轮轴盖,目前国内外开发的发动机普遍采用两个定位销来限制凸轮轴盖和气缸盖在装配时的相互位置,装配过程为:先将两个圆柱定位销压入缸盖顶平面上对应的销孔中,然后再装配凸轮轴盖,依靠凸轮轴盖上的两个圆柱销孔与定位销的间隙配合,来限制缸盖与凸轮轴盖之间的相互位置。

目前的凸轮轴盖与缸盖之间定位销孔的布置普遍为进排气对称布置,即两个圆柱定位销孔分别布置在进排气侧的密封带上,这种布置方式将导致气缸盖所需的进排气侧密封带宽度较宽。而由于发动机日趋紧凑化设计,导致气缸盖边界设计困难,定位销孔进排气对称布置方式将导致密封带宽度不足,有渗漏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定位精准、密封性强的汽车发动机凸轮轴盖的中置式装配定位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汽车发动机凸轮轴盖的中置式装配定位结构,包括气缸盖和凸轮轴盖,所述气缸盖的长度方向两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带,两侧所述第一密封带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轴承座;

所述凸轮轴盖的长度方向两侧设置有与第一密封带对应布置的第二密封带,两侧所述第二密封带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轴承座;

位于两端的所述第一轴承座上各开设有第一定位销孔,位于两端的所述第二轴承座上各开设有第二定位销孔,所述第一定位销孔与第二定位销孔之间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一端与第一定位销孔过渡配合,所述定位销的另一端与第二定位销孔过渡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定位销孔、第二定位销孔、以及定位销的数量均为两个。

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第一定位销孔相对于气缸盖的几何中心呈对称布置;两个所述第二定位销孔相对于凸轮轴盖的几何中心呈对称布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销为圆柱销轴,所述第一定位销孔和第二定位销孔为与定位销形状相匹配的圆柱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凸轮轴盖的定位结构为中置式布置,不占用缸盖顶平面进排气的密封带,避免了因密封带宽度不足造成的渗漏风险。而且,气缸盖及凸轮轴盖上的定位销孔与定位销过渡配合连接,保证更精密的定位,避免因气缸盖或凸轮轴盖定位尺寸偏差装配困难,同时也避免了过盈配合造成的拆解困难。此外,本结构不改变气缸盖和凸轮轴盖的主体结构,实施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发动机凸轮轴盖的中置式装配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气缸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凸轮轴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气缸盖、1.1-第一密封带、1.2-第一轴承座、1.3-第一定位销孔、2-凸轮轴盖、2.1-第二密封带、2.2-第二轴承座、2.3-第二定位销孔、3-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的汽车发动机凸轮轴盖的中置式装配定位结构,包括气缸盖1和凸轮轴盖2,气缸盖1的长度方向两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带1.1,两侧第一密封带1.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轴承座1.2;凸轮轴盖2的长度方向两侧设置有与第一密封带1.1对应布置的第二密封带2.1,两侧第二密封带2.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轴承座2.2;位于两端的第一轴承座1.2上各开设有第一定位销孔1.3,位于两端的第二轴承座2.2上各开设有第二定位销孔2.3,第一定位销孔1.3与第二定位销孔2.3之间设置有定位销3,定位销3的一端与第一定位销孔1.3过渡配合,定位销3的另一端与第二定位销孔2.3过渡配合。位于两端的第一轴承座1.2和位于两端的第二轴承座2.2的横截面呈“8”字形;位于气缸盖1中部的第一轴承座1.2和位于凸轮轴盖2中部的第二轴承座2.2的横截面呈圆形。第一定位销孔1.3和第二定位销孔2.3上都没有布置在第一密封带1.1、第二密封带2.1上,从而可保证气缸盖1和凸轮轴盖2上有足够的密封带宽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定位销孔1.3、第二定位销孔2.3、以及定位销3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定位销孔1.3相对于气缸盖1的几何中心呈对称布置;两个第二定位销孔2.3相对于凸轮轴盖2的几何中心呈对称布置。定位销3为圆柱销轴,第一定位销孔1.3和第二定位销孔2.3为与定位销3形状相匹配的圆柱孔。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过程为:先将定位销3分别压入气缸盖1上的第一定位销孔1.3中,然后再装配凸轮轴盖2,依靠凸轮轴盖2上的两个第二定位销孔2.3与定位销3过渡配合,来限制气缸盖1与凸轮轴盖2之间的相互位置。这样,既保证更精密的定位,避免因气缸盖或凸轮轴盖定位尺寸偏差装配困难;同时也避免了过盈配合造成的拆解困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