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尾气吸附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2952发布日期:2019-11-09 00:07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尾气吸附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尾气吸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尾气吸附处理器。



背景技术:

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包括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固体悬浮颗粒等,近期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PM2.5就属于固体悬浮颗粒的范畴。汽车尾气除了是大型城市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外,还是很多城市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光化学烟雾就是其主要影响之一。

光化学烟雾指的是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光照的作用下形成臭氧、醛类、酮类、PAN等二次污染物,其对人体的影响远大于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历史上,全球发生过若干次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地点无一例外均在大型和超大型城市。1970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光化学烟雾时间,导致全城四分之三的居民患病,1971年日本东京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导致当地学生出现中毒昏迷。可见,汽车尾气是城市在大型化和环境改善两者之间难以逾越的一条鸿沟。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出现了一大批大型城市和若干赶超世界水平的超大型城市,在城市大型化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激增,从而对大气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具体表现在:

固体悬浮颗粒:固体悬浮颗粒的成分很复杂,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各种金属粉尘、强致癌物苯并芘和病原微生物等。固体悬浮颗粒随呼吸进入人体肺部,以碰撞、扩散、沉积等方式滞留在呼吸道的不同部位,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当悬浮颗粒积累到临界浓度时,便可能会激发形成恶性肿瘤。此外,悬浮颗粒物还能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阻塞皮肤的毛囊和汗腺,引起皮肤炎和眼睫膜炎,甚至还可能造成角膜损伤。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速度比氧气快250倍。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与血红蛋白亲合后生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削弱血液向各组织输送氧的功能,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的感觉、反应、理解、记忆力等机能障碍,重者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所以,即使微量吸入一氧化碳,也可能给人造成可怕的缺氧性伤害。

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主要是指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它们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特别是对呼吸系统有危害。在二氧化氮浓度为9.4毫克/立方米的空气中暴露10分钟,即可造成人的呼吸系统功能失调。

碳氢化合物:当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会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其中包含有臭氧、醛类、硝酸脂类等多种复杂化合物。这种光化学烟雾对人体最突出的危害是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黏膜,引起眼睛红肿和喉炎。

铅:铅是有毒的重金属元素,汽车用油大多数掺有防爆剂四乙基铅或甲基铅,燃烧后生成的铅及其化合物均为有毒物质。城市大气中的铅60%以上来自汽车含铅汽油的燃烧。人体中铅含量超标可引发心血管系统疾病,并影响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及神经系统。由于铅尘比重大,通常积聚在1米左右高度的空气中,因此对儿童的威胁最大。

尾气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达到一定浓度时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造成土壤和水源酸化,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尾气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吸附效率更高的汽车尾气吸附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尾气吸附处理器,包括进气管、与进气管连接的缓冲室和与缓冲室连接的吸附总成。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缓冲室的底面上开有油孔;

所述缓冲室的底面上设有油盒;

所述油孔将缓冲室与油盒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油盒与缓冲室螺栓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吸附总成包括与缓冲室连接的外壳、设在外壳内的吸附管和放置在吸附管内的滤芯;

所述缓冲室上开有与吸附管匹配的气孔。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外壳内设有吸附室;

所述吸附管的两端均与吸附室贯通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外壳上铰接有盖网。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盖网上设有锁紧装置;

所述锁紧装置将盖网与外壳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积极效果如下:

滤芯的过滤效率与气体流速成反比,因此本实用新型增加了缓冲设计。汽车尾气经过进气管进入缓冲室后,流速下降,以更低的速度经过滤芯,能够提高滤芯的过滤效率。

汽油和柴油在发动机中无法完全燃烧,因此汽车尾气中会掺杂有油气。尾气进入缓冲室后,部分油气会在缓冲室的内壁上凝结,然后沿这内壁流动,最终流到油盒内。这样能够去除尾气中的部分油气,避免其在滤芯中凝结,造成滤芯堵塞,特别是在滤芯的反吹和高温再生过程中,油气燃烧后产生的碳化物难以排出。去除尾气中的油气能够延长滤芯的使用寿命。

更换本实用新型中的滤芯时,打开盖网,就能够将其从吸附管中抽出,不需要拆卸任何零部件,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气管、2缓冲室、3油孔、4油盒、51外壳、52吸附管、53滤芯、54孔、55吸附室、56盖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结合图1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尾气吸附处理器,包括进气管1、与进气管1连接的缓冲室2和与缓冲室2连接的吸附总成。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缓冲室2的底面上开有油孔3;

所述缓冲室2的底面上设有油盒4;

所述油孔3将缓冲室2与油盒4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油盒4与缓冲室2螺栓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吸附总成包括与缓冲室2连接的外壳51、设在外壳51内的吸附管52和放置在吸附管52内的滤芯53;

所述缓冲室2上开有与吸附管52匹配的气孔54。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外壳51内设有吸附室55;

所述吸附管52的两端均与吸附室55贯通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外壳51上铰接有盖网56。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盖网56上设有锁紧装置;

所述锁紧装置将盖网56与外壳51连接在一起。

下面结合实际的安装和工作过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

安装时,在汽车尾气管附近打孔,使用螺丝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到汽车上或者用卡箍进行连接。

气管1与汽车的排气管连接。汽车行驶时,尾气通过气管1进入缓冲室2。在尾气流动方向上,缓冲室2的截面积远大于气管1的截面积,因此尾气流速会明显降低。

尾气中的油气与缓冲室2的内壁接触并凝结,然后沿着缓冲室2的内壁流动,最终通过油孔3流到油盒4内。

油盒4用螺栓固定到缓冲室2上。螺栓连接稳固,能够有效抵抗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颠簸。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性,可以在连接处增加一个密封垫,避免泄露。

流速降低的尾气穿过缓冲室2后进入吸附总成。通过孔54流入吸附总成内的滤芯53就是市面上常规的汽车尾气过滤滤芯,能够拦截尾气中的颗粒物。拦截效率与滤芯精度相关。过滤后的尾气排放到大气中。

滤芯53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需要更换。更换过程为:打开锁紧装置,掀开盖网56,用钩子或者夹子将滤芯53取出后装入新的滤芯53。

锁紧装置的结构包括盖网56上的锁环、外壳51上的锁环和锁子,也可以采用插销、螺栓螺母等能够实现相同功能的结构。

实施例2

下面结合图2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更加快捷的滤芯53更换方式。具体的过程为:打开锁紧装置,掀开盖网56,将吸附室55取出。然后在地面或者工作台上对滤芯53进行更换,这种更换方式更加快捷,操作空间更大,能够有效缩短更换时间。

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性和连接的便捷性,在吸附管52与吸附室55的连接处,吸附管52应当伸出一节,并且吸附管52的外径应当略小于孔54的内径,二者间隙配合或者过渡配合。这样在安装时吸附管52能够直接插入到孔54内,提高密封性的同时也能够给安装人员一个安装到位的反馈信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