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齿轮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30988发布日期:2019-06-15 00:51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齿轮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发动机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多功能齿轮室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方案的齿轮室一般只起到覆盖齿轮系的作用,其缺点是齿轮室的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对于一些需要安装在齿轮室上的外部零件,往往需要设计单独的零件或是额外的支架固定支撑,这样不仅增加了发动机的零件数量,也使得发动机外形尺寸增大,不利于发动机的整机紧凑性布置和集成化设计。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多功能齿轮室结构,该多功能齿轮室结构通过集成水泵腔体、水泵出水道、机油泵腔体、机油泵进回油道、惰轮支架、转速传感器支架,以及提供了空气压缩机的固定位置,能大大提高发动机的紧凑度及集成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齿轮室结构,包括:齿轮室本体;水泵系统,其包括:水泵腔体、水泵进水口、第一水泵出水口和第二水泵出水口;所述水泵腔体集成在所述齿轮室本体的正面左侧,用于安装水泵叶轮及水泵盖;冷却水经所述水泵进水口进入水泵腔体,经水泵叶轮带动分别从第一水泵出水口和第二水泵出水口进入机体两侧冷却水道;机油泵系统,其包括:机油泵腔体、机油泵进油口、机油泵出油口和回油口;所述机油泵腔体集成在齿轮室本体的背面中部,用于安装机油泵外转子、机油泵内转子及机油泵盖,机油泵进油口从油底壳吸入经集滤器过滤的机油,机油经机油泵出油口进入机体主油道,前油封内的机油经回油口回流至油底壳内;转速传感器支架,其集成在所述齿轮室本体的正面中部;以及惰轮支架,其集成在转速传感器支架的侧面,用于安装多楔带惰轮组件。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齿轮室本体的正面右侧还集成有空气压缩机固定部,用于安装固定空气压缩机。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空气压缩机固定部为空气压缩机固定台阶。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齿轮室本体上还具有第一取水口及第二取水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多功能齿轮室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多功能齿轮室结构通过集成水泵腔体、水泵出水道、机油泵腔体、机油泵进回油道、惰轮支架、转速传感器支架,以及提供了空气压缩机的固定位置,能大大提高发动机的紧凑度及集成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齿轮室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齿轮室结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齿轮室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齿轮室结构的具体结构包括:齿轮室本体14,以及集成在该齿轮室本体上的水泵系统、机油泵系统、转速传感器支架3、惰轮支架4和空气压缩机固定部6。

具体来讲,齿轮室本体14固定在发动机上,起到覆盖齿轮系的作用。

集成在该齿轮室本体上的水泵系统包括:水泵腔体1、水泵进水口9、第一水泵出水口8和第二水泵出水口10。水泵腔体1集成在该齿轮室本体的正面左侧,用于安装水泵叶轮15及水泵盖16;冷却水经水泵进水口9进入水泵腔体1,经水泵叶轮15带动分别从第一水泵出水口8和第二水泵出水口10进入机体两侧冷却水道。

优选的,齿轮室本体14上还具有第一取水口2及第二取水口5,用于发动机外部零件冷却取水用。

集成在该齿轮室本体上的机油泵系统包括:机油泵腔体12、机油泵进油口7、机油泵出油口11和回油口13。机油泵腔体12集成在该齿轮室本体的背面中部,用于安装机油泵外转子17、机油泵内转子18及机油泵盖19,机油泵进油口7从油底壳吸入经集滤器过滤的机油,机油经机油泵出油口11进入机体主油道,前油封内的机油经回油口13回流至油底壳内。

转速传感器支架3集成在该齿轮室本体的正面中部,用于安装曲轴转速传感器。

惰轮支架4集成在转速传感器支架3的侧面,用于安装多楔带惰轮组件。

空气压缩机固定部6集成在该齿轮室本体的正面右侧,用于安装固定空气压缩机。

优选的,空气压缩机固定部6为空气压缩机固定台阶。

该多功能齿轮室结构的工作原理:发动机启动后,过盈压装在曲轴上的机油泵驱动齿轮随着曲轴一起转动,机油泵驱动齿轮驱动机油泵内转子18带动转子机油泵工作,机油经油底壳内的集滤器初滤后从机油泵进油口7进入转子机油泵内,机油在转子泵内加压后从机油泵出油口11进入机体主油道;压装在齿轮室本体14上的前油封内积存机油经回油口13回流至油底壳内;水泵通过前端多楔带驱动,冷却水经水泵进水口9进入水泵腔体1,经水泵叶轮15带动分别从第一水泵出水口8和第二水泵出水口10进入机体两侧冷却水道,齿轮室本体14上的第一取水口2及第二取水口5用于发动机外部零件冷却取水用。

综上,该多功能齿轮室结构通过集成水泵腔体、水泵出水道、机油泵腔体、机油泵进回油道、惰轮支架、转速传感器支架,以及提供了空气压缩机的固定位置,能大大提高发动机的紧凑度及集成度。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齿轮室结构。该多功能齿轮室结构包括:齿轮室本体;水泵系统,其包括:水泵腔体、水泵进水口、第一水泵出水口和第二水泵出水口;所述水泵腔体集成在所述齿轮室本体的正面左侧;机油泵系统,其包括:机油泵腔体、机油泵进油口、机油泵出油口和回油口;所述机油泵腔体集成在齿轮室本体的背面中部,用于安装机油泵外转子、机油泵内转子及机油泵盖;转速传感器支架;以及惰轮支架,其集成在转速传感器支架的侧面,用于安装多楔带惰轮组件。该多功能齿轮室结构通过集成水泵腔体、水泵出水道、机油泵腔体、机油泵进回油道、惰轮支架、转速传感器支架,能大大提高发动机的紧凑度及集成度。

技术研发人员:李洋;覃文;刘治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10
技术公布日:2019.06.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