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机的前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35524发布日期:2019-12-27 15:5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燃气机的前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气机的前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大功率中速燃气机的前端系统,如油、水、气结构采用集成铸造的设计,虽然具有集成度高、结构紧凑的优势,但存在铸造成功率偏低、难度较大、重量较大、成本较高、可选择铸造厂较少的问题,导致燃气发动机的制造成本较高、整机高度较高,且一旦一处损坏,将导致整个前端系统无法使用,造成燃气机的使用成本、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燃气机的前端系统,采用管路外置的设计,减小支承箱体的铸造难度,有效降低了前端系统的重量和制造成本,可直观判断前端系统工作状况,还便于使用和维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燃气机的前端系统,包括支承箱体,所述支承箱体的底部设有机油仓,所述支承箱体上设有混合燃气增压系统、高温冷却水循环系统、低温冷却水循环系统、机油循环系统,所述混合燃气增压系统包括增压器、中冷器,增压器的涡轮机进气管朝向燃气机延伸,用于与燃气机的排气口连接,增压器的压气机出气口通过中冷器进气管与中冷器的进气口连接,中冷器的出气口连接中冷器出气管,用于对燃气机供气,所述高温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高温冷却水泵、高温冷却水循环管路,所述高温冷却水泵固定安装在支承箱体上,位于中冷器的下方,所述高温冷却水循环管路连接高温冷却水泵、中冷器的高温冷却水管路、燃气机气缸单元冷却管路,对中冷器、燃气机气缸单元降温,所述低温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低温冷却水泵、低温冷却水循环管路,所述低温冷却水泵固定安装在支承箱体上,位于中冷器的下方,所述低温冷却水循环管路连接低温冷却水泵、中冷器的低温冷却水管路、配套的冷却器,对中冷器降温,所述机油循环系统包括机油泵、机油循环管路,所述机油泵固定在支承箱体上,所述机油循环管路连接机油仓、机油泵,对燃气机提供经冷却的机油。

所述支承箱体上设有一离心粗滤器,所述离心粗滤器连接在机油循环管路上。

所述中冷器进气管的下游端膨胀形成进气缓冲稳压腔,所述进气缓冲稳压腔上设有第一泄爆阀。

所述中冷器出气管的上游端膨胀形成出气缓冲稳压腔,所述出气缓冲稳压腔上设有第二泄爆阀。

所述出气缓冲稳压腔通过一旁开管路与增压器的进气口连通,该旁开管路上设有旁通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燃气机的前端系统包括支承箱体,支承箱体作为前端系统各设备的安装基架,起着辅助支撑、安装的作用。所述支承箱体的底部设有机油仓,机油仓用于回收、储存机油,对燃气机提供机油。所述支承箱体上设有混合燃气增压系统、高温冷却水循环系统、低温冷却水循环系统、机油循环系统。所述混合燃气增压系统包括增压器、中冷器,增压器用于对燃气、空气混合物进行增压,提高混合物密度,提高燃气机功率,中冷器用于降低增压后的燃气、空气混合物温度,降低燃气机的热负荷,提高燃气机功率。增压器的涡轮机进气管朝向燃气机延伸,用于与燃气机的排气口连接,利用燃气机的废气推动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出气口通过中冷器进气管与中冷器的进气口连接,增压后的燃气、空气混合物经中冷器进气管进入中冷器,进行冷却。中冷器的出气口连接中冷器出气管,用于对燃气机供气。所述高温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高温冷却水泵、高温冷却水循环管路,所述高温冷却水泵固定安装在支承箱体上,位于中冷器的下方,所述高温冷却水循环管路连接高温冷却水泵、中冷器的高温冷却水管路、燃气机气缸单元冷却管路,对中冷器、燃气机气缸单元降温,所述低温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低温冷却水泵、低温冷却水循环管路,所述低温冷却水泵固定安装在支承箱体上,位于中冷器的下方,所述低温冷却水循环管路连接低温冷却水泵、中冷器的低温冷却水管路、配套的冷却器,对中冷器降温,保证中冷器冷却效果、发动机正常作业。所述机油循环系统包括机油泵、机油循环管路,所述机油泵固定在支承箱体上,所述机油循环管路连接机油仓、机油泵,对燃气机提供经冷却的机油。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支承箱体上的增压器、中冷器之间通过外置的管路相连,高温冷却水循环管路、低温冷却水循环管路均外置,避免在支承箱体上铸造集成的管路,有效降低了支承箱体的铸造难度,降低支承箱体的重量,且可直观判断燃气机的前端工作状况,方便使用和维护。

2、支承箱体上设有一离心粗滤器,所述离心粗滤器连接在机油循环管路上,通过离心粗滤器持续对机油仓内的机油循环过滤,提高机油质量,利于燃气机正常作业。

3、中冷器进气管的下游端膨胀形成进气缓冲稳压腔,所述进气缓冲稳压腔上设有第一泄爆阀,增压器排入中冷器的增压燃气、空气混合物在进气缓冲稳压腔内减速、稳压,降低混合物在中冷器的流通速度,有效提高冷却效率。

4、出气缓冲稳压腔通过一旁开管路与增压器的进气口连通,该旁开管路上设有旁通阀,当出现需要降功率、气源波动等异常情况时,在控制系统控制下,旁开阀开启,部分增压的燃气、空气混合物回流至增压器进气口,满足特定需求。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附图中,1为支承箱体,2为机油仓,3为混合燃气增压系统,31为增压器,32为中冷器,33为中冷器进气管,34为中冷器出气管,35为进气缓冲稳压腔,36为第一泄爆阀,37为出气缓冲稳压腔,38为第二泄爆阀,4为高温冷却水循环系统,41为高温冷却水泵,42为高温冷却水循环管路,5为低温冷却水循环系统,51为低温冷却水泵,52为低温冷却水循环管路,6为机油循环系统,61为机油泵,62为机油循环管路,7为离心粗滤器,8为旁开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为一种燃气机的前端系统的具体实施例。燃气机的前端系统包括支承箱体1,所述支承箱体1的底部设有机油仓2,支承箱体采用铸造成型制成,通常的,需要在机油仓设置对应的配套结构或装置,如设置机油电机热器、放油口、预供机油进口等。所述支承箱体1上设有混合燃气增压系统3、高温冷却水循环系统4、低温冷却水循环系统5、机油循环系统6。所述混合燃气增压系统3包括增压器31、中冷器32,增压器31的涡轮机进气管朝向燃气机延伸,用于与燃气机的排气口连接,增压器31的压气机出气口通过中冷器进气管33与中冷器32的进气口连接,中冷器32的出气口连接中冷器出气管34,用于对燃气机供气,增压器、中冷器均为燃气机领域常见的附属设备,本实施例中,中冷器进气管33的下游端膨胀形成进气缓冲稳压腔35,所述进气缓冲稳压腔35上设有第一泄爆阀36,中冷器进气管与增压器的压气机出气口的连接方式、与中冷器的进气口的连接方式均采用本领域的常规连接手段,第一泄爆阀选用常规的泄爆阀,且采用常规的安装方式,中冷器出气管34的上游端膨胀形成出气缓冲稳压腔37,所述出气缓冲稳压腔37上设有第二泄爆阀38,中冷器出气管与中冷器的出气口的连接方式为本领域的常规连接手段,第二泄爆阀选用常规的泄爆阀,且采用常规的安装方式,出气缓冲稳压腔37通过一旁开管路8与增压器31的进气口连通,该旁开管路8上设有旁通阀,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旁通阀开闭,使部分增压的燃气、空气混合物通过该旁开管道回流至增压器的进气口。所述高温冷却水循环系统4包括高温冷却水泵41、高温冷却水循环管路42,所述高温冷却水泵41固定安装在支承箱体1上,位于中冷器32的下方,所述高温冷却水循环管路42连接高温冷却水泵41、中冷器32的高温冷却水管道、燃气机气缸单元冷却管道,对中冷器、燃气机气缸单元降温,通常的,在高温冷却水循环管路上还配套设置有高温冷却水三通温控阀,对外连接配套的冷却器,对高温冷却水进行降温。所述低温冷却水循环系统5包括低温冷却水泵51、低温冷却水循环管路52,所述低温冷却水泵51固定安装在支承箱体1上,位于中冷器32的下方,所述低温冷却水循环管路52连接低温冷却水泵51、中冷器32的低温冷却水管道、配套的冷却器,对中冷器降温,通常的,在低温冷却水循环管路上还配套设置有低温冷却水三通温控阀,对外连接配套的冷却器,对低温冷却水进行降温。所述机油循环系统6包括机油泵61、机油循环管路62,所述机油泵61固定在支承箱体1上,所述机油循环管路62连接机油仓2、机油泵61,对燃气机提供经冷却的机油,通常的,在机油循环管路上还配套设置有离心粗滤器7、机油调压阀、机油冷却器等设备,对循环的机油进行过滤、调压、冷却等操作,保证供给燃气机的机油满足使用标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燃气机的废气驱动增压器工作,燃气混合空气从增压器的进气口进入,增压后,由中冷器进气管进入中冷器,经两级冷却,由中冷器出气管排出,对燃气机提供增压、恒温的燃气、空气混合物,机油泵抽取机油仓的机油,经调压、过滤、冷却,对燃气机提供洁净、恒压、恒温的机油,保证燃气机正常运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