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硅油离合器回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4745发布日期:2020-09-25 18:32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控硅油离合器回油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合器机构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控硅油离合器回油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领域技术的不断发展,发动机系统排放的不断升级,燃油消耗愈来愈成为各主机厂和用户关注的话题,各种节约油耗的新产品新技术不断开始研发和应用。本实用新型是开发一种可实现开关控制的电控硅油离合器风扇,在整车不需要风扇冷却的时候风扇脱开,不消耗发动机功率;在需要冷却的时候啮合,及时冷却发动机,带走多余热量。从而达到节约油耗的目的。

申请号201320599803.4的中国专利一种可实现开关控制的电控硅油离合器风扇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可实现开关控制的电控硅油离合器风扇包括离合器和连接在离合器上的风扇,在离合器主动轴上、离合器后盖后侧安装有磁轭线圈总成,在主动轴顶端有阀片安装主动盘上,磁轭线圈总成的电磁线圈线束引出,用于与发动机温度检测电路连接;电磁线圈断电时,阀片处于开启状态,此时硅油工作腔与储油腔连通,硅油在工作腔与储油腔之间流动循环,主动盘与从动盘啮合,风扇工作;当电磁线圈得电时,电磁力吸合阀片,阀片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硅油工作腔与储油腔不连通,硅油由于离心力作用从工作腔返回储油腔,主动盘与从动盘分离,风扇停止工作。”类似上述专利的硅油离合器虽然改进进行电控,但是其回油机构仍与传统硅油离合器相同,采用端面刮油的方式,油压小,循环速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循环速度快的电控硅油离合器回油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控硅油离合器回油机构,包括主轴、主板和盖体,所述盖体包括前盖和后盖,前盖与后盖之间固定连接,前盖与后盖之间构成的腔体中设置主板,主板与主轴的前端固定连接,主轴与后盖之间设有轴承。主轴与后盖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主板通过硅油传递动力到盖体。

盖体与主板靠近外周的部分之间设有工作腔,主板的外圆面与前盖之间构成刮油池,主板上设有储油腔,储油腔通过出油口连通工作腔;

工作腔外侧的前盖上设有大回油孔,大回油孔的前端通过小回油孔,小回油孔的前端连接前盖内的回油通道,该回油通道连通储油腔;

主板的外圆面构成刮油面,前盖的大回油孔处向下凸出形成凸起部,主板的外周设有斜齿。硅油由于离心力进入刮油池,然后硅油受到凸起部的阻碍从刮油池进入大回油孔,在这个过程中主板外圆面表面的斜齿将由于离心产生的切向力部分转化为向前的推力,对硅油从刮油池进入大回油孔的硅油形成沿大回油孔方向的增压,硅油从截面大的大回油孔进入截面小的小回油孔进一步增压,然后流入回油通道,最后回到储油腔,硅油重复、快速循环以满足离合器调速功能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主板内设有与工作腔连通的腔体,该腔体通过孔连通工作腔,通过出油口连通工作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出油口的后侧设有阀片,阀片覆盖在出油口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阀片为电磁阀片,后盖后侧的主轴设有磁轭总成,该磁轭总成通过开关连接电源或与发动机温度检测电路连接,磁轭通电后能够吸引电磁阀片使其打开出油口,断电后电磁阀片复位关闭出油口。进一步,磁轭总成与主轴之间设有轴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主板外周的斜齿均匀环形阵列分布。具有导向和增压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主板外周的斜齿与主板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8~4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大油压加快分离速度,可使工作腔内硅油快速回流到储油腔,加快硅油的循环速度,更好达到调速所需求的进出油平衡,能够有效提高盖体的极限转速。

二、本实用新型由于是采用磁轭控制阀片改变出油口开度,因此可以通过开度的控制达到对于硅油通量的限制,从而实现对于转速的无极调控。

三、本实用新型将现有的端面刮油更改为主板径向刮油,避免刮油间隙因多个零部件装配累积误差,工艺要求降低,而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分离时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运行时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刮油面和刮油池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主板上的斜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电控硅油离合器回油机构,包括主轴1、主板2和盖体,所述盖体包括前盖3和后盖4,前盖3与后盖4之间固定连接,前盖3与后盖4之间构成的腔体中设置主板2,主板2与主轴1的前端固定连接,主轴1与后盖4之间设有轴承。主轴1与后盖4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主板2通过硅油传递动力到盖体。

盖体与主板2靠近外周的部分之间设有工作腔11,主板2的外圆面与前盖3之间构成刮油池17,主板2上设有储油腔12,储油腔12通过出油口连通工作腔11;

工作腔11外侧的前盖3上设有大回油孔13,大回油孔13的前端通过小回油孔14,小回油孔14的前端连接前盖3内的回油通道15,该回油通道15连通储油腔12;

主板2的外圆面构成刮油面16,前盖3的大回油孔13处向下凸出形成凸起部(凸起部与刮油面16可接触或设置微小间隙避免磨耗),主板2的外周设有斜齿18。硅油由于离心力(主板2的转速大于盖体)进入刮油池17,然后硅油受到凸起部的阻碍从刮油池17进入大回油孔13,在这个过程中主板2外圆面表面的斜齿18将由于离心产生的切向力部分转化为向前的推力,对硅油从刮油池17进入大回油孔13的硅油形成沿大回油孔13方向的增压,硅油从截面大的大回油孔13进入截面小的小回油孔14进一步增压,然后流入回油通道15,最后回到储油腔12,硅油重复、快速循环以满足离合器调速功能要求。

上述,主板2内设有与工作腔11连通的腔体,该腔体通过孔连通工作腔11,通过出油口连通储油腔12,出油口的后侧设有阀片6,阀片6覆盖在出油口上,堵塞出油口。优选的,阀片6为电磁阀片,后盖4后侧的主轴1设有磁轭总成5,该磁轭总成5与发动机温度检测电路连接,采用磁轭磁力带动阀片6方式控制出油口开度,因此可通过磁力大小的改变来改变阀片6的变形量,无极调节出油口的开度,以此控制硅油的循环通量,硅油的循环通量的增大能够增加主板2与盖体之间的传动力,进而改变转速,从而能够实现对于盖体转速的无极调节。进一步,磁轭总成5与主轴1之间设有轴承。

上述,主板2外周的斜齿18均匀环形阵列分布。具有导向和增压作用。

上述,主板2外周的斜齿18与主板2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8~45°。

上述,工作腔11为横截面呈梳齿状的迷宫式工作腔。

上述,刮油面16是如图5所示主板2的外圆面未设置斜齿18的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其工作原理:

离合器在运行时(阀片6将出油口开启,开度可调节),储油腔12中硅油在离心力作用下流入工作腔11及刮油池17,因主板2与前后盖4壳体存在转速差,硅油在主板2外斜齿18导向增压和离心力作用下注入刮油池17,由前盖3刮油面16把刮油池17中硅油刮入大回油孔13中,硅油经增压流入小回油孔14,小回油孔14继续增压流入回油通道15,最后回到储油腔12。硅油重复、快速循环以满足离合器调速功能要求。

离合器在分离时(阀片6将出油口关闭),关闭之后工作腔11中硅油快速返回储油腔12,由于出油口关闭无法形成循环,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