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强化燃烧节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7060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力强化燃烧节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磁力强化燃烧节能装置是主要用于燃油(气)工业炉的节能装置。
已有的磁化节能装置,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86209379号,主要用于燃油发动机,由于采用电场、磁场复合作用结构、管接头尺寸较小、磁极间距较小、磁作用路程较短,不适用于烧重油、柴油、天燃气的炼钢、工业锅炉等大型燃油(气)设备。美国“GRANDRARECORPORTiON”生产的“pefrolcombustionintensifiers”(石油燃烧强化器),由于使用AlNiCo永磁体,磁体表面磁场强度低,磁极极间的磁场强度也较低,节能效果较差(仅2~5%),而且体积大、重量大,制造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能克服上述磁化节能装置的上述弱点,既能适用于燃油发动机,又能适用于燃油(气)工业炉,而且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体积小、重量轻的磁力强化燃烧节能装置。
本实用新型(参看


图1、图2)由稀土永磁体(2)、(3)在导磁金属腔体(1)内N极与S极相对,用纯铁磁轭(4)夹持永磁体(2)、(3)并将其固定在导磁金属腔体(1)内,永磁体(2)、(3)表面的磁场强度为2200oe~2400oe,纯铁磁轭(4)将其磁力线向腔体中心集中,使磁极表面的磁场强度为2800oe~3000oe,磁极极间的磁场强度为1800oe~2200oe。永磁体(2)、(3)的长度为100~150mm,宽度为8~15mm、25~45mm,永磁体的两端装有抗磁垫块(5)以减少漏磁损耗,永磁体(2)、(3)与导磁金属腔体(1)构成E型闭合磁路,在与流体运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产生一个长程均匀磁场。导磁金属腔体(1)中间大,两端小(逐渐收缩),在磁力强化燃烧节能装置的两端构成渐变区,导磁金属腔体(1)的两端开有与喷咀(或外接管道)连接的螺纹,使用时,磁力强化燃烧节能装置安装在距喷咀30~60厘米的位置。当燃油(气)进入磁力强化节能装置时,在渐变区产生涡流,在强磁场的作用下,油(气)分子运动加剧,扩散速度加快,长磁程强磁场将油(气)分子反复磁化,使油(气)粒子不断碰撞、打碎,油(气)粒子更加细化,同空气的接触面增大,被喷入燃烧腔体时,将充分燃烧,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本磁力强化燃烧节能装置由于使用磁性能优异的稀土永磁体提供永磁场源,并采用纯铁磁轭把磁力线向腔体中心集中,在流体运动的垂直方向上构成一长磁程的均匀强磁场,燃油(气)粒子能被充分磁化→细化,从而达到完全燃烧,节能3~10%,减少污染物排放25%的效果。本磁力强化燃烧节能装置既能用于燃油发动机节油,又能用于燃油(气)工业炉节能。而且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
图1是磁力强化燃烧节能装置纵剖面示意图,兼作摘要附图。
图2是磁力强化燃烧节能装置横切面示意图。
图3是一个典型的磁力强化燃烧节能装置剖面示意图。
一个典型的实施例如下(参看图3)用输油钢管作导磁金属腔体(1),两块150×30×10mm的R2Co17永磁体(2)、(3)装在纯铁磁轭(4)内后一起粘在导磁金属腔体(1)内,两磁极表面相距16mm,磁体表面磁场强度为2400oe,磁极表面磁场强度为3000oe,磁极极间磁场强度为2000oe~2200oe,磁体两端装有用绝缘胶木材料作成的抗磁垫块(5),导磁金属腔体(1)一端开有与输油钢管连接的螺纹,另一端开有与炼钢炉喷油咀连接的螺纹。磁力强化燃烧节能装置安装在距喷油咀45厘米处,可节油3-10%。
权利要求1.一种由导磁金属腔体(1)、永磁体(2)、(3)、抗磁垫块(5)构成的磁力强化燃烧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永磁体(2)、(3)由纯铁磁轭(4)夹持并固定在导磁金属腔体(1)内,永磁体(2)、(3)与导磁金属腔体(1)构成E型闭合磁路;导磁金属腔(1)中间大,两端渐小(收缩),在入口和出口处构成渐变区。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力强化燃烧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永磁体(2)、(3)是用长为100mm~150mm、宽为8mm~15mm、25mm~45mm的长条形稀土永磁材料作成,永磁体(2)、(3)在导磁金属腔体(1)内N极与S极相对,磁体表面磁场强度为2200oe~2400oe,套入纯铁磁轭(4)后,磁极表面的磁场强度为2800oe~3000oe,磁极极间的磁场强度为1800oe~2200oe。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力强化燃烧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磁金属腔(1)的两端有与喷嘴(或外接管道)连接的螺纹。
专利摘要磁力强化燃烧节能装置是既能用于燃油发动机节油,又能用于燃油(气)工业炉节能的节能装置。外壳采用导磁金属腔体,永磁场源由稀土永磁体提供,纯铁磁轭把磁力线向腔体中心集中,构成一个垂直于流体运动方向的长磁程均匀强磁场,使燃油(气)粒子充分磁化→细化,达到充分燃烧的目的,节能3~10%,污染物排放减少25%。
文档编号F02M27/00GK2033449SQ8820270
公开日1989年3月1日 申请日期1988年3月3日 优先权日1988年3月3日
发明者郑茂林 申请人:电子工业部第九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