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起动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748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燃机的起动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永久激磁起动马达和减速制动器的内燃机起动机装置。
这类起动机装置是已知的,它们有缺点,特别是在频繁起动的情况下,尽管起动机龆轮在适当的时间内和内燃机的有关齿轮分离,然而它并非相当快的静止,因此不能正确进行随后的啮合操作,而且起动机龆轮不能和内燃机的有关齿轮正确啮合,造成齿轮上高的机械负荷和高的噪音。已知起动机在起动操作结束时,啮合齿轮或电枢由回位弹簧推向阻尼盘或制动盘,这样产生了摩擦力,使起动马达的减速周期缩短。这种减速制动器的缺点是磨损。而且磨蚀残余物能损害起动机装置的功能。此外,由于杂质和可能进入的湿气,不能获得不变的摩擦力矩和制动力矩。
按照本发明的起动装置,其特点是具有带转接装置的电力减速制动器,在起动机装置减速期间,转接装置经一电阻器和起动马达电刷的连接导线相接,相比之下,本发明起动机装置的优点是即使在迅速重复起动情况下,能保证最佳啮合操作,因此,除了连接于电源系统的电气和/或电子装置也有故障外,把机械负荷和噪音降至最小值。这是通过电力减速制动器来达到的,在由于起动马达电刷的连接导线经一电阻器接通而使起动马达起动操作后,该电力减速制动器制动起动马达。在此情况下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在起动马达中无机械干预下进行制动。因此该减速制动器极耐磨而无须保养。此外,确保了一个恒定的摩擦力矩或制动力矩。
在优先实施例中,起动装置的电刷经一个作为附加线啳设置的制动线啳连接到啮合继电器的激磁线啳。因此减速制动器的结构特别简单和便宜,无须附加的部件。
在另一个优先实施例中,制动线啳是双线结构,以使起动马达处于减速期间没有力作用于啮合继电器的衔铁上。
在另一个优先实施例中,起动机装置的马达电刷是经一跨接片连接的。由于这种连接电阻低,起动马达达到静止特别快。然而,在此情况下也流过极大的电流。
在起动机装置的一个优先实施例中,开关装置有一转接触点,它可由起动机装置的啮合继电器操作,在起动马达减速期间经一电阻器接到电刷的电源线。采用这种方法,确保转接装置的结构特别简单。
在另一优先实施例中,起动机装置的啮合继电器的接触臂被用作转接点,在起动期间处于第一位置时,它把起动马达连接到一电压源上,而在起动马达减速期间处于第二位置时,它把电刷接到一电阻器上。这一结构的优点是可以用转接装置的现有触点,使结构极为简单。
在起动装置的另一优先实施例中,在起动马达减速期间,被安装在啮合继电器磁蕊内的触点经所述触臂进行电连接,第一触点直接安装在磁蕊内,而第二触点以绝缘方式安装在磁蕊内。其中一个触点连接于制动线啳的一端。这种结构特别紧凑,节省空间。
该结构最好做成这样,在触臂的一侧面有一电阻性材料结构,被确定为第一和第二触点。因此,在起动机装置的减速期间,起动马达电刷的连线经该电阻性材料结构而接通。最好能使用一种碳精电阻器,尤其是一种碳膜电阻器,要么是一种金属电阻器,尤其是一种金属电阻片。无论如何,该结构尤其能省约空间,因为有一个双重利用的触臂,用它的无电阻的一侧开始起动马达的起动操作,在减速期间用另一电阻侧确保起动马达的制动功能。
然而,按照另外实施例,作为附加或选择,还可以在具有第一和第二触点的电路内有一个二极管。在减速期间,由起动马达的发电机作用产生的电流此时能经该二极管流过。该结构最好做成把二极管以这样方式埋入磁蕊内;它的一电极连于磁蕊,而其另一电极和触点表面相互作用。这种结构不仅节约空间,而且还提供良好的热扩散,因此二极管免受过热。
按照另一结构,在起动马达减速期间,在跨接于电刷的电路内还可有一个安装在接触继电器壳体内的特殊保护电阻器。这种保护电阻器最好固定于磁蕊上或继电器盖内。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改进,规定该电阻器被设计为一个安装于载体材料上的导体轨道。这样一种结构仅要求很少的空间。构成电阻器的导体轨道由相应导电率的材料组成。它的长度和宽度连同所选的材料和相应的起动功率匹配。
最好,若干导体轨道相互并联,这些导体轨道可有相同和/或不同的电阻值。
同时,该结构可被这样设计,其电阻值是通过隔离导体轨道来调节的。这些电阻值随被隔离的导体轨道的数目而增加。
按照本发明另一改进,载体材料和导体轨道被设计成一种优先的叠层电路板。这种印刷电路产生了一种便宜的和节省空间的结构。
该载体材料最好可被设计为一金属板,尤其是一块铁板,它有由玻璃组成的绝缘层,紫铜导体轨道设置在玻璃绝缘层上。
按照另一改进,规定该载体材料被设计为一导体板。它可以被安装在啮合继电器内,它最好处于触臂的位移范围内,并具有和触臂相互作用的第一和第二触点。
在不必对啮合继电器作任何变更的情况下,该载体板可被安装在啮合继电器磁蕊的一个端面上。
在此情况下,若该载体板由第一触点支承是有利的,第一触点以其柱体穿过所述板,固定在磁心上,以其端头和触臂相互作用。
若干导体轨道的一端最好自第一主接触面上延伸,它连于第一电刷。导体轨道的另一端引至第二主接触面,后者连于第二触点。
为了导离损失的热量,载体板最好由导热绝缘材料,尤其是陶瓷或氧化铝组成。
业已证明,啮合继电器用作内燃机起动机装置的减速制动器是特别有利的。它有额外的制动效果,这种效果,例如通过激磁线卷提供的,并且最好是双线结构。
本发明其它有利的改进表现在被确定为起动机装置啮合继电器的激磁线圈的制动线圈用作电阻器;制动线圈是双线结构;选用一电线跨接片作为电阻器;转接装置具有一转接触点,它可受起动机装置啮合继电器操作并在起动机装置减速期间经电阻器连接于起动马达电刷的电源线;啮合继电器的触臂被用作转接触点,在起动期间,它处于第一位置,使起动马达和电源电压相接在减速期间,它处于第二位置,经电阻器连接于起动马达的电刷;在第二位置,触臂接触被确定为第二电刷的第一触点和被确定为第一电刷的第二触点,第一触点直接安装在啮合继电器磁蕊内,第二触点以绝缘状态安装在啮合继电器的磁蕊内;触臂在其面对第一和第二触点的一面上有一电阻材料结构;该电阻材料结构被设计成碳精电阻器,尤其是碳膜电阻器层;该电阻材料结构被设计成金属电阻器,尤其是金属电阻器片。在具有第一和第二触点和的电路内有一个二极管;该二极管这样埋于磁蕊内,它的一个电极连于磁蕊,而其另一电极和触臂相互作用;在具有第一和号二触点的电路中有一保护电阻器;该保护电阻器处于第一电刷和第二触点之间;该保护电阻器安装在转接继电器的壳体内;电阻器被设计成布置在载体材料上的导体轨道;若干导体轨道相互并联;导体轨道具有相同的和/或不同的电阻值;电阻器的电阻值可通过隔离导体轨道来调正;载体材料和导体轨道最好被设计成一块叠层电路板;载体材料被设计成一个金属板,它具有一绝缘层,导体轨道布置在绝缘层上;所述金属板由铁组成;所述绝缘层由玻璃组成;所述若干导体软道由紫铜膜轨道构成;载体材料被设计成一个载体板,安装在啮合继电器的触臂的位移范围内,并具有第一和第二触点,它们和触臂相互作用;载体板安装在啮合继电器的磁蕊的端面上;载体板由第一触点固定,第一触点的柱体穿过载体板,固定于磁蕊上,它的端头和触臂相互作用;若干导体轨道的一端自第一主接触面上延伸,第一主接触面连于第一电刷,若干导体轨道的另一端接至主第二主接触面,后者连于第二触点;载体板由导热、绝缘材料构成,触点最好由凸台状的接触片构成;用作内燃机起动机装置的减速制动器的啮合继电器,最好具有双线制动线圈,在减速期间,起动机装置的电刷通过该制动线圈相互连接。
在附图中表示了本发明的许多实施例,并且在说明书中作了详细的解释,其中

图1表示具有电动减速制动器的起动机装置的基本电路图;
图2表示和图1的起动机装置一起使用的啮合继电器的典型实施例,图3表示具有带电阻膜的触臂的啮合继电器的典型实施例;
图4表示具有安装在磁蕊内的二极管的啮合继电器的典型实施例;
图5表示装有保护电阻器的啮合继电器的典型实施例;
图6表示具有叠层电路板的啮合继电器的典型实施例,其导体轨道构成电阻器;
图7表示电路板的平面图;
图8表示安装在啮合继电器内的电路板的侧视图。
图1的基本接线图表示具有减速齿轮的起动机装置的结构和布线。起动马达1具有一电枢2和永磁铁3。此外,装有带碳刷4和4′的整流子。电枢轴2a在整流子一端具有一整流子轴承6,它被装在起动机装置的壳体5内。在电枢轴2a的相反一端装有作为减速齿轮的行星齿轮7。驱动轴8自减速齿轮处开始延伸,它以其前端支承在那里,后端由安装在起动机装置的壳体5内的外轴承支承。靠近驱动轴后端装有齿轮10,它也可被设计成能自由推出。在该图中,齿轮部分地和适当的齿轮啮合,例如,和内燃机的齿环11啮合。齿轮10被在这里设计成滚柱飞轮12的飞轮连接在驱动轴8上。啮合杠杆113的第一端也装在驱动轴8上,它的另一端由啮合继电器15的发动机操纵杆14支撑。啮合杠杆可绕旋转铰接头16旋转。在滚柱飞轮12和啮合杠杆13的第一端之间装有张紧啮合弹簧17,它被设计为螺旋弹簧。驱动轴制有粗螺纹18。啮合继电器15借助于适当的支架19连接于起动机装置的壳体5上。在发动机操纵杆14上的适当凸台20和支架19之间,夹有一设计成螺旋弹簧的复位弹簧21。
啮合继电器15除了有一吸柱线圈22外,还有一保持线圈23,两线圈用它们的一端连接到接线柱50上。保持线圈23用它另一端接地,吸柱线圈22连于第一电刷4′上。第二电刷4直接接地。这里,啮合继电器设有第三线圈,即用作制动电阻器的制动线圈24,它的一端也接地。制动线圈24的另一端被确定为转接开关25,在静止位置,它使该端和第一电刷4′电连接。转换开关25由啮合继电器15操作。在其工作位置上,制动线圈24的第二端和第一电刷4′分离,它代之以经接线柱30连接于电压源的正极,例如电池26输电系统的正极。电池的另一端接地。
为了开始起动操作,接线柱50经起动开并27连接于电压电源的正极,起动开关27被设计成一种常开触点。结果,啮合继电器15的吸柱线圈和保持线圈22,23接通电压。图1表示啮合或起动操作开始。
在啮合继电器15的激磁状态下,发动机操作杆14由啮合继电器15克服回位弹簧的压缩力移到右边。结果啮合杠杆13绕旋转铰接头16顺时针旋转,从而龆轮10和齿环11啮合。
与此同时,换接触点25受啮合继电器15的磁激操作,因此供电系统的全电压加在第一电刷4′上,而使起动马达1起动。
在起动操作结束时,起动开关27是打开的,因此啮合继电器15断电,发动机操作杆14被回位弹簧21移到图1中的左边,因此啮合杠杆13绕旋转铰接头16逆时针旋转,使龆轮10分离。
在啮合继电器15去磁时,换接触点25也工作,这就是说第一电刷4′和电源电压分离。同时,它被连接到制动线圈24的一端,制动线圈24另一端,和第一电刷4′一样接地。因此这意味着电刷4和4′经制动线圈24相互连接,用作制动电阻器。
在图1中用点划线表示了电刷经一跨接片也能直接连接。
于是由于永久激磁起动马达1减速产生的电流便流过电刷4和4′,并经制动线圈24。结果一制动力作用于起动马达1的减速电枢2上,使马达迅速达到静止。在起动马达1的电枢2减速时,施加于电刷上的电压从初始值,例12伏降至0伏。作为制动电阻器的制动线圈的电阻值越小,则作用于减速电枢2上的制动力越大。然而,流经制动电阻器电流也增加。为了防止发动机操作杆14由于取自电刷4和4′的流经制动线圈的发电机电流的作用而产生移动,制动线圈是双线结构的。
显而易见,起动马达1的电枢2的减速状态由制动线圈的内阻选择调正的。然而,还须记住,相应于制动线圈小的内阻,还希望电刷和整流子有一较高的机械/电的负载。
图2以剖面表示了啮合继电器的基本模型。
它有一装于壳体30内的磁蕊31,磁蕊上有一中心通孔32。在开孔中安装一个可移动的转接轴33,其一端有一由轴套34固定的触臂35。在转接轴33的凸肩36和轴套34之间设置了一个受压的接触压簧37。一挡盘38防止轴套被接触压弹37推离继电器轴37。
围绕转接轴33的中心轴线,在啮合继电器壳体30内装有激磁器线圈39,它由吸拉线圈和保持线圈组成。制动线圈40装在激磁器线圈的外面,制动线圈是双线结构。当然,这个线圈也可装在激磁器线圈的里面。
在激磁器线圈39的内部,可移动地安装着啮合继电器的衔铁41。在继电器非激磁状态下,衔铁由第一复位弹簧42保持在离磁蕊31一段距离。装在衔铁41内重合于中心轴线上的是发动机操作杆43,在其远离衔铁41的一端有一开口44,图1所示啮合杠杆13的一端可插入其中。
转接轴33被第二复位弹簧43推向磁蕊31,这样,触臂35和第一触点45及第二触点46进行接触,第一触点直接固定在磁蕊31内,或由挤压工艺生产,第二触点以绝缘状态固定在磁蕊31内。
第一触点45是接地的,这就是说接于第二电刷4。以绝缘状态安装的第二触点46接于制动线圈40,其第二端在图1中被确定为转接触点25。
当啮合继电器的由吸拉线圈和保持线圈组成的激磁线圈39经图1中所示的起动开关27连接到电压源时,衔铁41被吸引,顶上磁蕊。发动机操作杆43这样伸进衔铁41内部,在衔铁41这样移动期间,它碰到转接轴33,并使后者磁蕊31内移动。结果,触臂335升离第一触点45和第二触点46,并和两端柱47和48接触一个端柱连接于电压源,而另一个连接于起动马达1的第一电刷4′(见图1)。结果,起动马达转动,开始起动运转。
在起动运转结束时,图1所示的起动开关27打开,这样激磁线圈39去磁。结果,衔铁41被第一复位弹簧42推离磁蕊31。此时第二复位弹簧43′能把继电器轴33和触臂35移回到它们的原始位置。结果,触臂35在第一触着45和第二触点46之间建立了电连接,因此起动马达的第一电刷4′和第二电刷4经作为制动电阻器的制动线圈40而连接。在减速期间,在起动马达1转动时产生的发电机电流经电刷4′和4通过制动线圈40流走。结果,对电枢2转动产生阻力,因此缩短了起动马达的减速期。
由上显而易见,借助于设计成制动线圈40的制动电阻器帮助,产生了一种极为有效的减速制动,它确保了在起动马达内无机械干预的情况下获得极短的减速周期。即使在迅速连续起动操作的情况下,齿轮10能和内燃机的齿环11啮合而无任何问题。根据所述的减速制动在这里通过电学方法起作用的事实,获得了一种不受进入起动机装置的杂质和湿气影响的摩擦力矩或制动力矩。
啮合继电器的其它的典型实例示于图3、4和5中,和图2的实施例一样,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在图3典型实施例的情况下,所示啮合继电器具有接触臂35′在其面对第一和第二触点45和46的一面51上具有一电阻材料结构52。该结构最好能设计成一碳精电阻器,特别是碳膜电阻器,但也可是金属电阻器,尤其是金属片电阻器。第一触点45经磁蕊31接地,第二绝缘触点46经导线53连于第一电刷4′。
如果起动机装置的起动操作已经完成,触臂35′下放到第一和第二触点45和46上,从而第一电刷4′经电阻材料结构52接地结果,在减速期间由发电机作用而产生的电源可经电阻材料结构52流走,产生了相应的制动作用。
按照图4的实施例,其特点在于第一触点45是由二极管D的电极54构成的。二极管D-尤其是热扩散型-这样埋入磁蕊31内,使另一电极55接地。触臂35的结触相应于图2的实施例。
在驱动机构减速期内,触臂35把通至第二电刷4′的第二触点46连接到二极管D的电极54上,这样,由起动马达1的发电机效应产生的电流能经二极管D接地流走。
还可以把图4所示的二极管和电阻材料结构52组合在一起,如去参照图3实施例时已描述过的那样。
最后,图5的典型实施例表示保护电阻器RS和第二触点46串联。
若减速周期在起动操作后开始,电刷4′经保护电阻器RS、第二触点46、触臂35和第一触点45而接地。因此,起动马达1经保护电阻器RS产生制动。
图6表示另一典型实施例。其结构基本相应于图2的实施例,因此具有相应的结构。相同的部件仍规定有相同的标号。然而,和图2的实施例相反,除了电阻器60之外不用制动线圈,在起动机装置减速期间,电阻器60连接起动马达1的电刷4和4′。电阻器60是由许多平联的导体轨道61构成的,它们被配置在载体材料62上,并具有一种和应用领域相宜的导电率。载体材料62最好是托板63如果载体材料62和导体轨道61构成层叠电路板,即于成电阻器660的导体轨道61-相当于一种印刷电路-应用于托板63的表面,这是特别有利的。这借助于图7详细加以说明。
显然,导体轨道61它们的一端自连于起动马达1第一电刷4′的第一主接触面65外延伸,而它们的另一端通至第二触点46相接触的第二主接触面66。作为图2典型实施例的改型,绝缘的第二触点46并非装于啮合继电器15的磁蕊31内,而是装于层叠电路板64上。
尤其是从图8明显看出,电路板64配置在面对触臂35的磁蕊31端面67上。它是借助第一触点45固定的,触点45的柱体穿过电路板64,固定于磁蕊31上,它的头部69在电路板64的外侧面70上延伸,构成第一触点45的接触表面。
电路线64最好能有几个圆周凹口71,用以保持在啮合继电器1内,确保不转动。
触臂35,按照图2的典型实施例,被设计成一导体(无电阻器装置)。
由导体轨道61构成的电阻器60的电阻值的调正可通过相应的隔离导体轨道61来达到。导体轨道隔离的越多,在第一主接触面665和第二主接触面66之间的电阻越大。
在起动期间,触臂35接触触点47和48,因此供电系统电池26连接于起动马达1的电刷4和4′。现此期间,触臂35设定在其第一位置。在起动马达1的减速期间,触臂35移入第二位置,在此位置上,它连接第一触点45和第二触点46。结果,第一电刷4′经电路板64电阻器60和触臂35连接到第一触点45,后者和第二电刷4连接。因此,电阻器60用作制动电阻器。
按照另一未表示的典型实施例,也能把第一触点45布置在线路板64上,它不穿过后者。因此,要设置用于固定电路板64的相应固定装置,并且必须使第一触点45和起动马达1的第二电刷4进行电连接。
所有的叠层电路板64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插入件,它只要求很小的空间,这样制造和装配简单,并且还能采用现有的触臂35。此外,能通过相应隔离导体轨道61按起动机功率来选择制动电阻器。此外,按照本发明的线路接法能使电源系统中的干扰电压减小。
权利要求
1.具有永久激磁起动马达和减速制动器的内燃机起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减速制动器具有一转接装置(25),在起动机装置减速期间,它经一电阻器(24;40)连接于起动马达(1)的电刷(4,4′)连接导线。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被确定为起动机装置啮合继电器(15)的激磁线圈(22,2340)的制动线圈(2440)用作电阻器。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动线圈(2(2440)是双线结构。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选用一电线跨接片作为电阻器。
5.按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起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转接装置具有一转接触点(25),它可受起动机装置啮合继电器(15)操作,并在起动机装置减速期间经电阻器(2440)连接于起动马达电刷(4,4′)的电源线。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啮合继电器的触臂(35)被用作转接触点,在起动期间,它处于第一位置,使起动马达和电源电压相接在减速期间,它处于第二位置,经电阻器连接于起动马达的电刷(4,4′)。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二位置,触臂(35)接触被确定为第二电刷(4)的第一触点(45)和被确定为第一电刷(4′)的第二触点(46),第一触点(45)直接安装在啮合继电器的磁蕊(31)内,第二触点(46)以绝缘状态安装在啮合继电器的磁蕊(31)内。
8.按权利要求5和/或6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触臂(35′)在其面对第一和第二触点(45)和(46)的一面上有一电阻材料结构(52)。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起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阻材料结构(52)被设计成碳精电阻器,尤其是碳膜电阻器层。
10.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起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阻材料结构(52)被设计成金属电阻器。尤其是金属电阻器片。
11.按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具有第一和第二触点(45和46)的电路内有一个二极管(D)。
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起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二极管这样埋于磁蕊(31)内,它的一个电极(55)连于磁蕊(31)而其另一电极(54)和触臂(35)相互作用。
13.按前述权利要求6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和第二触点(45和46)的电路中有一保护电阻器(RS)。
14.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起动机学置,其特征在于该保护电阻器(SS)处于第一电刷(4′)和第二触点(46)之间。
15.按权利要求13和/或14所述的起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护电阻器(RS)安装在转接继电器的壳体(30)内。
16.按前述权利要求一项所述的起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电阻器(60)被设计成布置在载体材料(62)上的导体轨道(61)。
17.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导体轨道(61)相互并联。
18.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导体轨道(61)具有相同的和/或不同的电阻值。
19.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电阻器(60)的电阻值可通过隔离导体轨道(61)来调正。
20.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载体材料(62)和导体短道(61)最好被设计成一块叠层电路板(64)。
21.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载体材料(62)被设计成一个金属板,它具有一绝缘层,导体轨道(61)布置在绝缘层上。
22.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由铁组成。
23.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由玻璃组成。
24.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导体轨道由紫铜膜轨道构成。
25.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载体材料(62)被设计成一个载体板(63),安装在啮合继电器(15)的触臂(35)的位移范围内,并具有第一和第二触点(45,46),它们和触臂(35)相互作用。
26.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载体板(63)安装在啮合继电器(15)的磁蕊(31)的端面(67)上。
27.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载体板(63)由第一触点(45)固定,第一触点的柱体穿过载体板(63),固定于磁蕊(31)上,它的端头(69)和触臂(35)相互作用。
28.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导体轨道(61)的一端自第一主接触面(65)上延伸,第一主接触面连于第一电刷(4′),若干导体轨道(61)的另一端接至第二主接触面(66),后者连于第二触点(46)。
29.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载体板(63)由导热、绝缘材料构成,特别是由陶瓷或氧化铝构成。
30.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触点(45,46)最好由凸台状的接触片构成。
31.啮合继电器用作内燃限起动机装置的减速制动器,它最好具有双线制动线圈(2440),在减速期间,起动机装置的电刷(4,4′)通过该制动线圈相互连接。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永久激磁起动马达和减速制动器的内燃机起动机装置,其中减速制动器是电气类型的,有一起动装置(25),在起动机装置减速期间,通过电阻器(24)相互连接起动马达(1)电刷(4,4′)的连线。起动机装置啮合继电器(15)的附加线圈被用作电阻器。该装置的特点是在无机械制动装置情况下起动操作后,起动马达迅速达到静止。采用该方法,即使在迅速连续起动操作情况下,也能确保龆轮(10)和内燃机的齿轮(11)分离,很快达到静止,并能随后再啮合而无问题。
文档编号F02N15/06GK1040656SQ8910613
公开日1990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1989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1988年8月19日
发明者曼弗雷德·艾雅曼, 约瑟夫·魏特 申请人:罗伯特-博希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